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麥肯錫:未來6年内,50%工作被AI取代,歡迎閲讀。
以下文章來源于技術領導力 ,作者 Mr.K
作者 | Mr.K 管理智慧
來源 | 技術領導力 管理智慧
咨詢合作 | 13699120588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AI 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近期,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發布的《工作的新未來》報告顯示:" 在 2030 年至 2060 年間,将會有 50% 的現有職業被 AI 取代,中點為 2045 年,而且與之前同類型評估相比,加速了大約 10 年。" 換句話説,留給我們準備、應變的時間只有 6 年。
説實話,K 哥對這份報告的内容并不感到驚訝,近兩年我走訪了很多企業,聽到見到太多因 AI 引發的令人震撼的變革。今天就結合 K 哥的一些思考,聊一聊未來哪類工作會被 AI 取代,職場人需要具備哪些基礎技能,該如何應對 " 第四次科技革命 "?
AI 将取代哪些工作?
AI 在快速發展,也在急速 " 破圈 "。随着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的不斷突破,AI 從事的工作越來越復雜,取代人類勞動力的領網域也在不斷擴大。麥肯錫預測,到 2030 年,歐美發達國家将有 27% 至 30% 的工作崗位被 AI 所取代。國内情況相信也 " 不遑多讓 ",這一趨勢必将對 00 後、10 後兩代年輕人的就業,產生重大影響。
1. 五類工作,将被替代
1)批發零售業(傳統銷售、客服)
很多人早已看出迹象,傳統的銷售和客服工作将是 AI 替代的重災區。在零售領網域,AI 驅動的自動售貨系統、智能導購、語音助手等技術,已大幅減少對人工操作的需求。在客户服務領網域,基于自然語言處理和對話系統的虛拟客服 AI,也将逐步取代大量傳統的呼叫中心及在線客服工作。不得不説,相對 AI,人力在這些崗位上,幾乎已沒有溢價。
2)制造業(基礎體力、基礎技能類)
制造業同樣不樂觀,尤其是那些基礎體力和基礎技能類工作,将逐漸被工業機器人和智能制造系統所替代。據 K 哥了解,許多企業已經在大規模導入自動化設備,用以從事諸如焊接、裝配、包裝、搬運等流水線工作 , 以及產品測試、數據輸入等簡單重復性工作。相信在未來,這一趨勢只會越來越明顯。
3)金融行業(傳統櫃員、行政管理類)
花旗銀行早在 2016 年就預測,未來至少 30% 的銀行業職位會因 AI 而消失。事實也是如此,AI 在金融行業風險評估、交易處理和數據分析方面等方面的應用越來越普及,使得很多前端客服和後台辦公室工作實現自動化、無人化。從事這方面工作的人被逐漸取代,并非意外。
4)高科技行業(軟體開發、研發領網域)
未來時代,不是打着 " 高科技 " 的幌子,就能高枕無憂。一些軟體開發和研發領網域工作,同樣面臨着 AI 的挑戰。目前 AI 在代碼編寫、軟體測試、數據标注等方面已經有了驚人的進步,面對不眠不休不牢騷不加薪的 AI,普通的技術人員該拿什麼拯救自己,将是不少人不得不面對的沉重命題。
5)教育和咨詢(傳統教育、初級咨詢)
教育培訓和咨詢領網域,雖長期被視為智力密集型的行業,但它們也不能幸免,同樣會遭到 AI 的衝擊。随着深度學習和知識圖譜等技術的進一步突破,AI 未來完全(或部分)可以接管傳統教學和一些初級咨詢工作。
2. 四類工作,需求暴增
汽車取代了馬車,但車夫未必會一直失業,他們可以學習做司機。同樣的道理,雖然 AI 取代一些工作,但也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
1)人工智能(基礎研究、AI 與各行業應用)
AI 技術的持續發展,需要大量的 AI 相關的研究人員和工程師。他們不僅要進行 AI 基礎研究,開發新的 AI 算法和模型,還要将 AI 技術應用到各個行業中,體現技術最終的價值。這是 AI 時代最直接、最核心的就業方向。
2)新能源(為 AI 提供算力)
随着 AI 技術的不斷發展,對算力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新能源作為一種清潔、高效的能源,可以為 AI 提供強大的算力支持。像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不僅可以為數據中心提供電力,還減少了對傳統能源的依賴,降低能源成本和環境污染。
3)生物醫藥(AI 大幅提升醫療、藥品研發技術)
AI 技術正在快速改變生物醫藥行業,已經應用到藥物研發、疾病診斷和個性化醫療等領網域,大大提高了醫療和藥品研發的效率和質量。随着 AI 技術不斷成熟和突破,在生物醫藥領網域應用将更為廣泛,對生物醫藥專業人才的需求,也必将水漲船高。
4)高技能領網域(芯片制造、超導技術、新材料研發)
AI 技術的應用依賴于先進的硬體和材料。因此,芯片制造、超導技術和新材料研發等高技能領網域,将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也将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這些領網域需要高度專業化的技能和知識,對人才的需求同樣會非常大。
AI 時代,需要的 5 種基礎技能
麥肯錫在報告裏提到,在未來的職場格局裏,無數工作崗位将被重新定義和分配。并從就業需求的角度,把 AI 時代所需要的工作技能劃分為五大類:
1、技術類技能
該技能涉及高級數據分析和數學、IT、編程、科研開發、工程等,也就是我們常説的 STEM 能力。在 AI 時代,圍繞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新興技術領網域的需求,會不斷擴大,培養更具跨學科能力、創新能力 STEM 技能,将能更好地适應 AI 技術發展下的新型就業需求。
2、社會和情感技能
李開復曾説過:"(AI 時代)愛與感情、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溝通将是人類的最後防線。" 麥肯錫報告也認為,人工智能時代,人需要更像人,人更需要展現人際同理心和領導能力。
和強大的 AI 硬剛,我們碳基生命在很多方面都是不堪一擊的。相對于 AI,我們最後的優勢,也許就是我們是 " 人 " 本身,而與 " 人 " 伴生、且 AI 難以學習和模仿的能力,就是我們的社會和情感技能。這一能力涵蓋适應力、持續學習、高級溝通與談判、創業精神和主動性、人際交往技能和同理心、領導和管理、教學和培訓等。
某種程度來説,這些能力是我們面對 AI 時,為數不多的長板,也是我們仍然有揮灑舞台,難以被替代的一些重要因素。比如,人類廚師做菜,會創造性的在 " 色香味 " 上下很多功夫,為食客提供全方位的情緒價值,而不是像 AI 一樣,只會 " 評估 " 營養是不是均衡。再比如,AI 醫生只會和患者 " 就病論病 ",而不會明白什麼是 " 醫者仁心 ",更不會奉上具有同理心的温暖關懷。
3、體力和手動技能
盡管 AI 技術在自動化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一些需要精細操作和手動技能的工作,仍難以被 AI 完全替代。比如,藝術創作、外科手術、精密儀器制造等領網域,需要人類獨有的審美、感官、判斷、責任感和協調能力,這些都是 AI 在短時間内難以企及的。另外,在航空航天、軍事等一些對設備和機械的精度和可靠性,要求特别高的特殊領網域,AI 也許可以承擔一些輔助性工作,但復雜的故障診斷、維修和保養等,仍需要人類手工完成。
4、高級認知技能
AI 時代對認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更好的處理復雜信息,我們需要具備更高的認知能力,包括高級讀寫技能、復雜信息處理與解釋、創造力、批判性思維和決策、項目管理、定量和統計技能等。擁有這些能力,才能幫助我們在未來復雜的社會環境、海量信息、跨學科的工作推進中,做出準确有效的分析和判斷。
5、創新與決策技能
在 AI 驅動的新經濟中 , 創新将是引領發展的根本動力。麥肯錫研究認為,未來創造力依然是 AI 時代最重要、最有需求的技能。相對于純體力勞動對人類需求的大幅減少,未來對創造力的需求,将增加 12%。具備創新能力的人,能夠在各個領網域提出新的設想,創造新的價值和機會,本身也會越具有價值。
此外,在 AI 時代我們還要具備深入分析問題,并做出明智的決策的能力。比如,如何平衡 AI 技術發展與倫理道德之間的關系,如何應對 AI 技術帶來的就業衝擊等問題。面對這些錯綜復雜的問題,我們如何做出及時正确的決策,将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033
" 第四次科技革命 " 來襲
職場人如何應對?
1、提高工作中的 " 含 AI 量 "
就在近期,谷歌 CEO 皮猜公開表示,谷歌 25% 的代碼已經由 AI 編寫了,且代碼質量能夠滿足谷歌内部代碼标準。想想看,在工作中讓擁有一流程式員能力的 AI 幫自己寫代碼,對于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能起到多大幫助?在未來,一個人的競争力,已不僅僅取決于這個人的能力和努力,更取決于他利用 AI 的能力,以及在工作中的 " 含 AI 量 "。對于職場人來説,在 AI 時代提高工作中的 " 含 AI 量 " 已不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将 AI 工具融入日常工作中,不斷探索 AI 工具的應用場景和邊界,将成為新時代職場人的基本 " 修養 "。
2、發揮 " 人 " 的特有優勢
盡管 AI 目前在邏輯推理、模式識别等某些特定領網域已經超越了人類,但在涉及情感互動、創造力發揮以及復雜環境下的決策判斷時 , 人類仍保有獨特的優勢。比如,共情力需要情感智力的支撐,需要對他人的内心世界有深刻體察和理解;創新需要跳躍性思維和非線性思考,需要打破常規 , 跳出邏輯框框;而復雜決策則要求對動态環境進行整體把握,做出高度概括和預判……這些能力恰恰都是目前的 AI 所欠缺的。因此,和 AI 較量要想取得優勢,就先要選對方向,而堅持發揮 " 人 " 的特有優勢,無疑是我們最明智、最有利的方向。
3、拓展圈子和人脈
在 AI" 專注 " 于各自領網域内高強度的學習和工作時,我們碳基生命則應該有意識地強化我們在人際交往,情感陪伴方面的能力。這是另一個我們具有相對優勢的 " 側面戰場 "。通過不斷拓展圈子和人脈,與不同領網域的人交流互動,不僅可以及時了解更多的行業動态,發掘更多的發展機會,還能收獲情感陪伴和更多的情緒價值,這些都是 AI 無法取代的。這種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接,也是人之所以為 " 人 " 的重要标志。
4、關注行業發展和新的趨勢
OpenAI 創始人奧特曼,最近在接受美國招聘網站 Indeed 采訪時表示:" 我相信,未來會有很多工作,而且其中許多工作看起來會與今天的工作有所不同,但我們似乎永遠不會無事可做。" 但要想找到奧特曼所説的那些 " 事 " 和 " 工作 ",就需要我們持續關注各個行業的發展動态和新趨勢,深刻了解 AI 技術在這些領網域的應用場景和需求,并結合自己的專業背景和特長,為自己物色更适合、更有前景的職業發展新機會。
" 二八法則 " 告訴我們,所有的變革總會有 20% 的人受益,其餘的人要麼經過調整維持 " 平局 ",要麼無所作為被淘汰出局。當前,留給我們的視窗時間已經沒有多少了。是時候動手準備點什麼了,希望大家都能成為那幸運的 20%,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