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理财經驗:多家基金公司官宣更換“掌門人”,原國聯基金總裁黃震出任華潤元大基金總經理,歡迎閲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近日多家公募基金管理人官宣更換 " 掌門人 "。
3 月 29 日,華潤元大基金公告稱,原總經理江先達因個人原因離任,黃震将出任總經理一職,而後者是國聯基金原總裁。
興銀基金也公告稱,原董事長吳若曼離任,由該公司總經理易勇代為履行公司董事長職務。
另外,3 月 28 日天治基金也發布了董事長變更公告,原董事長馬鐵剛因工作安排離任,由柴曉秀新任董事長一職。
根據 Wind 數據,3 月以來公募高管變更總人次達到 45 人,達到了近幾個月來的一個小高峰。這顯示了公募人才市場化流動的加劇,例如頭部機構通過高管更迭優化管理效能,中小公募則通過 " 換帥 " 尋求差異化突圍等等。
多家基金公司官宣更換 " 掌門人 "
近兩日,多家基金管理人官宣更換掌門人。
3 月 29 日,華潤元大基金發布了更換總經理的公告,顯示原總經理江先達因 " 個人原因 " 離職,将由黃震出任總經理一職。
據公告,黃震自 1997 年參加工作,曾在遼寧東方證券、中天證券等券商有任職經歷;2015 年 5 月,他加入國聯基金,歷任戰略研究部總監、研究部兼交易部總監、公司總經理助理、董事總經理、公司副總裁、常務副總裁、總裁等職務。
2023 年底,黃震因個人原因離職。中基協信息顯示他的從業機構從今年 3 月起正式變更為華潤元大基金,如今官宣出任總經理一職。
根據 Wind 和公開信息,華潤元大基金成立于 2013 年 1 月 17 日,是隸屬于華潤集團旗下的綜合性資產管理機構,注冊資本 6 億元,旗下設有全資控股子公司深圳華潤元大資管。雖然已經成立超過 12 年,但該公司管理規模一直處在不温不火的狀态,直到 2020 年初才邁過百億元大關;2023 年底一度接近 300 億元,但此後又接連下滑,目前旗下共有 15 只基金產品、管理總規模 227.5 億元。
就在同日,興銀基金也發布了變更董事長的公告。原董事長吳若曼離任該公司董事長,由總經理易勇代為履行董事長職務。
公開資料顯示,吳若曼在金融行業工作近 40 年,曾任職多家證券、銀行、期貨、基金機構管理人員。而易勇曾在興業證券、興證資管、新沃基金、京東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财通資管工作,今年 1 月開始出任興銀基金董事、總經理,兼任上海興瀚資管執行董事。
興銀基金前身為華福基金,成立于 2013 年 10 月,由華福證券與國脈科技共同出資設立,目前注冊資本為 1.43 億元。Wind 數據顯示,截至 3 月 29 日,該公司管理總規模為 1091.47 億元,在 162 家公募持牌機構中排在第 58 位。
除此之外,3 月 28 日天治基金也公告稱,原董事長馬鐵剛因工作安排原因離職,柴曉秀接任公司董事長。公開資料顯示,天治基金成立于 2003 年 5 月,股東為吉林信托、中國吉林森林工業集團,各股東出資比例分别為 61.25%、38.75%。該公司最新管理規模為 91.87 億元,在 162 家公募持牌機構中僅排在第 130 位。
3 月公募高管變更達小高峰
根據 Wind 數據,截至 3 月 29 日,公募高管變更人次已經達到 45 人次,涉及 26 家基金公司,達到了近幾個月來的一個小高峰。
在這其中,董事長變動人數為 8 人,涉及 4 家公司;總經理變動 7 人,涉及 4 家公司;副總經理變動 15 人,涉及 12 家公司。
有公募人士對每經記者表示,這顯示了公募行業在市場競争加劇背景下的戰略調整和人才布局。
綜觀這些高管流動背後的原因,除了部分是因為到任退休,其他原因則是多種多樣的。一方面,市場競争的加劇使得優秀人才成為各家公司争奪的焦點,不少公司在通過内部提拔和外部招聘并舉的策略,希望新管理層能為公司帶來新的發展動力。另一方面,個人職業發展規劃、公司内部調整、業績表現、薪酬福利等因素也會影響高管的去留。此外,行業生态的變化,如薪酬變化、投研團隊建設的優勝劣汰機制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高管的流動。
上述公募人士分析,高管變動對基金公司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新高管的加入有可能帶來新的理念和管理方法,推動公司發展,但過于頻繁的高管變動則可能導致該公司管理層和團隊的穩定性下降,進而對公司運營效率和業績表現產生影響。
總體來看,公募行業的人才流動已成為行業常态。未來一段時間内,随着市場競争的進一步加劇和行業生态的不斷變化,這種流動趨勢可能會持續存在。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