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理财经验:多家基金公司官宣更换“掌门人”,原国联基金总裁黄震出任华润元大基金总经理,欢迎阅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近日多家公募基金管理人官宣更换 " 掌门人 "。
3 月 29 日,华润元大基金公告称,原总经理江先达因个人原因离任,黄震将出任总经理一职,而后者是国联基金原总裁。
兴银基金也公告称,原董事长吴若曼离任,由该公司总经理易勇代为履行公司董事长职务。
另外,3 月 28 日天治基金也发布了董事长变更公告,原董事长马铁刚因工作安排离任,由柴晓秀新任董事长一职。
根据 Wind 数据,3 月以来公募高管变更总人次达到 45 人,达到了近几个月来的一个小高峰。这显示了公募人才市场化流动的加剧,例如头部机构通过高管更迭优化管理效能,中小公募则通过 " 换帅 " 寻求差异化突围等等。
多家基金公司官宣更换 " 掌门人 "
近两日,多家基金管理人官宣更换掌门人。
3 月 29 日,华润元大基金发布了更换总经理的公告,显示原总经理江先达因 " 个人原因 " 离职,将由黄震出任总经理一职。
据公告,黄震自 1997 年参加工作,曾在辽宁东方证券、中天证券等券商有任职经历;2015 年 5 月,他加入国联基金,历任战略研究部总监、研究部兼交易部总监、公司总经理助理、董事总经理、公司副总裁、常务副总裁、总裁等职务。
2023 年底,黄震因个人原因离职。中基协信息显示他的从业机构从今年 3 月起正式变更为华润元大基金,如今官宣出任总经理一职。
根据 Wind 和公开信息,华润元大基金成立于 2013 年 1 月 17 日,是隶属于华润集团旗下的综合性资产管理机构,注册资本 6 亿元,旗下设有全资控股子公司深圳华润元大资管。虽然已经成立超过 12 年,但该公司管理规模一直处在不温不火的状态,直到 2020 年初才迈过百亿元大关;2023 年底一度接近 300 亿元,但此后又接连下滑,目前旗下共有 15 只基金产品、管理总规模 227.5 亿元。
就在同日,兴银基金也发布了变更董事长的公告。原董事长吴若曼离任该公司董事长,由总经理易勇代为履行董事长职务。
公开资料显示,吴若曼在金融行业工作近 40 年,曾任职多家证券、银行、期货、基金机构管理人员。而易勇曾在兴业证券、兴证资管、新沃基金、京东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财通资管工作,今年 1 月开始出任兴银基金董事、总经理,兼任上海兴瀚资管执行董事。
兴银基金前身为华福基金,成立于 2013 年 10 月,由华福证券与国脉科技共同出资设立,目前注册资本为 1.43 亿元。Wind 数据显示,截至 3 月 29 日,该公司管理总规模为 1091.47 亿元,在 162 家公募持牌机构中排在第 58 位。
除此之外,3 月 28 日天治基金也公告称,原董事长马铁刚因工作安排原因离职,柴晓秀接任公司董事长。公开资料显示,天治基金成立于 2003 年 5 月,股东为吉林信托、中国吉林森林工业集团,各股东出资比例分别为 61.25%、38.75%。该公司最新管理规模为 91.87 亿元,在 162 家公募持牌机构中仅排在第 130 位。
3 月公募高管变更达小高峰
根据 Wind 数据,截至 3 月 29 日,公募高管变更人次已经达到 45 人次,涉及 26 家基金公司,达到了近几个月来的一个小高峰。
在这其中,董事长变动人数为 8 人,涉及 4 家公司;总经理变动 7 人,涉及 4 家公司;副总经理变动 15 人,涉及 12 家公司。
有公募人士对每经记者表示,这显示了公募行业在市场竞争加剧背景下的战略调整和人才布局。
综观这些高管流动背后的原因,除了部分是因为到任退休,其他原因则是多种多样的。一方面,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优秀人才成为各家公司争夺的焦点,不少公司在通过内部提拔和外部招聘并举的策略,希望新管理层能为公司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另一方面,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公司内部调整、业绩表现、薪酬福利等因素也会影响高管的去留。此外,行业生态的变化,如薪酬变化、投研团队建设的优胜劣汰机制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管的流动。
上述公募人士分析,高管变动对基金公司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新高管的加入有可能带来新的理念和管理方法,推动公司发展,但过于频繁的高管变动则可能导致该公司管理层和团队的稳定性下降,进而对公司运营效率和业绩表现产生影响。
总体来看,公募行业的人才流动已成为行业常态。未来一段时间内,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和行业生态的不断变化,这种流动趋势可能会持续存在。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