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魏建軍需要重建魏牌,歡迎閲讀。
時間負責斬斷,或斬斷危機,或斬斷希望。
将坦克從魏牌獨立出去,或許并非良策。
這話,确實有點 " 事後諸葛亮 " 之意,不過從結果來看,也有蹤迹可循。将坦克獨立出去,造成了三個影響。削弱了魏牌,壓死了歐拉,掣肘了哈弗。
如今," 獨木難支 " 的魏牌陷入了一場品牌豪賭與轉型陣痛之中,需要被重建。
魏牌進退失據
保定,長城汽車總部大樓前,立了一塊碑,碑名叫 " 前車之鑑 ",上面刻下了幾次因為戰略失誤導致的教訓,内部人稱之為 " 警戒石 "。掌舵人魏建軍希望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都能夠 "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
這塊碑,見證了長城汽車從一家瀕臨破產的小廠成長為 SUV 領網域的王者,也目睹了這家曾是龍頭地位的中國汽車品牌在轉型中的迷茫與陣痛。
" 魏牌的戰略搖擺,也應該刻在‘警戒石’。" 已經從長城離職的員工曾如是説。不過,可惜,警戒石面積不大,裝不下那麼多 " 前車之鑑 "。
魏牌算得上長城汽車的一個 " 前車之鑑 " 嗎?
從目前的局面來看,魏建軍将長城新能源戰略的重任放在了魏牌身上,他親自下場直播,為魏牌 " 代言 ",很重視。
但是,要從魏牌誕生到至今的發展歷程來看,魏牌出現了兩次戰略失策。一次高端化戰略定力不足,一次新能源轉型慢一拍。
2016 年末,長城汽車隆重推出了豪華 SUV 品牌 "WEY",這一命名源于魏建軍的姓氏 " 魏 ",寓意深遠。在品牌的發布會上,魏建軍滿懷信心地宣告," 我以姓氏為賭注,WEY 品牌必須成功,不容失敗。"
最開始的時候,還叫 "WEY" 的魏牌,是成功的。當時,魏牌以 "VV+ 數字 " 的方式推出了 VV7 和 VV5 兩款 SUV,在短短半年内,兩款車型的月銷量均突破萬輛大關,使得魏牌在 2017 年全年銷量達到 8.6 萬輛。2018 年 8 月,VV6 的上市進一步壯大車型陣容,全年銷量也躍升至 13.9 萬輛。
不可謂不輝煌。
要知道,當時中國汽車品牌還在苦戰 " 打破合資品牌 15 萬元天花板 ",魏牌打破了這個天花板,稱得上自主品牌高端化的先鋒探索者。這個成績,是無法抹殺的。
不過,輝煌并未持續下去。2019 年,魏牌銷量下滑至 10 萬輛,2020 年僅為 7.85 萬輛。下滑的因素有兩個,一個是外部競争的變化,一個是新能源爆發前夕,魏牌產品力不足,成為主因。
當時,随着吉利領克,奇瑞星途等品牌湧現,以及各大造車新勢力推出高端車型,競争對手的增多,魏牌面臨的競争日益激烈起來。此時,就需要更加強大的戰略定力,不過魏牌并未做到。
當時,魏建軍在思考将長城汽車進行多品牌戰略的延伸,并未在魏牌車型導入上發揮他的前瞻性目光。
作為長城汽車獨立的高端品牌,魏牌車型并不豐富,從 VV7 到 VV5 再到 VV6,有着相似的外觀和内飾,缺乏明顯的差異化,并且和哈弗旗下車型產生了市場擠壓和衝突。新能源 P8 車型,也并未做好 " 走量 " 的準備,起到了一個戰略裝飾作用。
回溯中國汽車發展的這些年裏,無法否認的是魏建軍以前瞻性的戰略布局,讓長城汽車開拓了諸多細分市場。比如,2020 年 12 月,魏牌重磅推出了硬派越野 SUV 坦克 300,為魏牌的銷量帶來了積極的回升。
" 歐拉針對女性市場崛起的布局,魏牌針對國產車消費更新的預判,坦克對于硬派越野車市場的開拓,哈弗對于輕越野市場的探索,其實都是非常超前的。" 業内人士表示,長城汽車做了大量品類創新。
而且,對于當時完全不成熟的越野市場來説,推出硬派越野車型,是一個非常大膽的決定。不負眾望,憑借硬派越野定位精準切入細分市場,坦克系列在 2024 年銷量超 20 萬輛,成為長城利潤支柱。坦克系列車型的成功,與魏牌想要打造的高端硬朗形象高度契合,進一步增強了魏牌在市場上的整體競争力。
但是,轉折又出現了。
2021 年 4 月,長城汽車決定将坦克系列獨立出來成為一個新的子品牌。這個調整,從坦克系列的表現上,也能理解,作為單獨一個品牌,将會有更加清晰的品牌定位和圈層文化。
坦克獨立,并不是戰略錯誤,反而是一次大膽的決定。那為什麼又要説 " 将坦克從魏牌獨立,并非良策 "?原因在于,剝離了坦克之後,魏牌并未做好更加精準的產品和品牌定位。
不可避免的是,坦克獨立削弱了魏牌的競争力,導致魏牌在 2021 年全年的銷量表現不佳,僅售出 52194 輛。在長城汽車的整體銷量中,占比不足 5%,位列長城汽車四大乘用車品牌哈弗、歐拉、坦克、WEY 的末尾。
説白了還是一句話,在打造高端品牌的過程中,戰略定力顯得尤為關鍵。可惜,之後的魏牌處于長達幾年的搖擺之中。
重建的底層邏輯變了
從 2021 年開始,魏牌的掙扎感越發明顯,兩組詞足以概括," 定位模糊,轉型陣痛 "。
坦克獨立出去之後,長城汽車對魏牌的戰略定位出現了明顯的變化,希望魏牌能夠承擔起新能源轉型的重任。
提及長城汽車的新能源布局,其實用不上 " 起了大早,趕了晚集 " 的説法。長城汽車是 " 起早的鳥兒,但沒蟲吃 "。
因為搖擺。
魏建軍承認新能源大勢,但不願過多放棄在燃油車時代積累的技術優勢和市場利潤,在 2018 年推出專注小型車市場的 " 歐拉 ",這也是目前長城汽車旗下唯一量產過的純電品牌。
2018 年的新能源市場環境還在探索中,2019 年造車新勢力的李斌和何小鵬還在互相打氣,争取從 ICU 出來,活下去。可以説,這樣的環境下,長城有的是機會布局新能源轉型。
并且,2020 年,長城就已經将檸檬混動 DHT 技術首發。從插混技術的發布時間來看,長城要比比亞迪還早,可惜本該靠時間差搶占先機的長城,在插混技術的推進上顯得猶豫不決。
後來,也常有 " 事後諸葛亮 " 表示,只要決心堅定,長城汽車有機會能夠先發多人。當然,2021 年,長城也曾立下了這樣的決心。魏建軍決定,長城汽車不再聚焦單一品牌,先後發力哈弗、歐拉、魏牌、坦克以及皮卡等多條產品線,并在各品牌推出了數款車型。
而且,在被問及長城汽車此次決心有多大時,魏建軍回答:" 死也要轉型,不轉型就得死,死了也在所不惜。"
不過,體現在魏牌身上,有些步子邁得過大。停產 "VV+ 數字 " 系列的車型,一年内推出摩卡、瑪奇朵與拿鐵三款以咖啡為靈感的全新車型。就意味着将魏牌原先的市場積累 " 一掃而空 ",老車主的歸屬感被丢掉了,對品牌來説并非益處。
2021 年 5 月,魏牌摩卡作為中型 SUV 上市,成為長城汽車首款基于 " 咖啡智能 " 平台打造的車型。同年 9 月 29 日,緊湊型 SUV 瑪奇朵 DHT 正式上市,搭載長城汽車智能混動 DHT 技術。同年 12 月 17 日,魏牌拿鐵 DHT 也作為緊湊型 SUV 亮相。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摩卡仍為燃油車外,其他車型均采用了檸檬混動 DHT 技術。這标志着魏牌戰略的重大轉變,從傳統燃油汽車向智能混動新能源汽車的轉型。但是,此時比亞迪已完成了 DM-i 的布局,先機被搶占。
再後來的故事,用一句話總結便是," 鐵打的魏牌,流水的 CEO",高管換得頻繁,魏牌的車型陣列更是停產密集,最長的 VV7 賣了 4 年零兩個月,最短的瑪奇朵只賣了 14 個月。
2023 年,魏牌推出被寄予厚望的藍山車型,自年上市以來便以 5 米級車身、全系混動系統、豪華配置等賣點衝擊高端新能源市場。魏建軍親自上陣直播測試智駕、頻繁造勢營銷,新款藍山上市之後魏牌也算是打過一個翻身仗。只是,獨木難支,後來,魏牌又布局 MPV 市場,推出高山車型。
不斷迭代車型,從 VV 系列以 " 中式豪華 " 定位斬獲口碑,到咖啡系列試圖用年輕化命名破圈,當消費者開始接受 " 拿鐵 "" 摩卡 ",產品線又迅速被藍山、高山取代,五年間三次品牌定位切換,消費者認知被反復撕裂。
看得出來,魏牌急于求成。
再加上,多款車型分流有限資源,魏建軍希望的打造 " 大單品 " 戰略,也未能實現。目前,魏牌每月僅有幾千輛的銷量,距離魏建軍希望的目标,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盡管產品力突出,銷量卻不如預期。市場擔心的是,魏牌又該如何走下去?
每每提及魏牌時,業内屢屢語重心長,魏建軍需要更加堅定地去重建魏牌。
重建的第一步,便是戰略定力的不退縮。不再頻繁地停產和推新車型,颠覆品牌定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一步。" 推到重來 ",只會讓品牌更加受損。
市場還建議,長城應集中資源将藍山打造成 "30 萬級智能 SUV 标杆 ",而非在 SUV、MPV 等多個領網域布局。對于這個建議,BC 認為 " 可取之處一半一半 ",畢竟打造成功一款明顯大單品是難事,魏牌沒有那麼多的籌碼和時間去賭一款車型的成功。
萬一,不成功呢?
但是,清晰精準的產品定位,确實必須中的必須,也是魏牌待解的難題。這也涉及到魏牌的第二個問題,雖然產品力突出,但是相比造車新勢力來説,智能化标籤不夠突出。
2024 年研發投入達 1500 億元時,長城同期研發費用僅 110 億元,且分散于皮卡、越野等傳統優勢領網域。技術投入的結構性失衡,讓藍山在智能座艙、OTA 更新等核心場景中難以形成競争力。
目前,魏牌的局面是 " 技術長板 VS 生态短板 ",如何在智駕技術的傳播中,把長城汽車所擁有的 " 四擋 Hi4""Coffee Pilot Ultra" 等技術牢牢貼到車型上。光靠魏建軍的個人直播,還不足夠,需要從 " 從產品到體系的重構技術突圍 "。
過去三十多年,魏建軍一直堅持技術為基礎,2023 年他在央視采訪中提到,長城的造車邏輯是靠制造、靠技術、靠扎實的產品。但是,時代變了,占領市場的底層邏輯也變了。能夠取勝的因素,除了硬體產品過關,還有軟體能力、營銷能力及用户管理等多重維度。
長城應該學習小鵬、華為的漸進式開城策略,以實際場景檢驗技術可靠性。與此同時,魏牌應抛棄傳統車企側重參數堆砌的營銷思維,借助技術發布會、用户共創活動等方式強化品牌價值,與年輕用户建立情感共鳴。
當然了,提意見,誰都會。重塑一個品牌并非易事,而且是一個長期主義,關關難過,也得關關過,長城和魏建軍的努力,也不能被 " 暫未成功 " 的成績所抹殺。
慶幸的是,在經過多年混沌摸索,長城和魏牌形成了明确的產品規劃型譜和發展路徑。只是," 淘汰賽 " 已經吹響終場哨。
時間不等人,且負責斬斷,或斬斷危機,或斬斷希望。
注:圖片部分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