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從“機海”到“高端”,國產手機大轉向,歡迎閲讀。
文 | 财經故事荟,作者 | 周濤,編輯 | 萬天南
北京時間 9 月 10 日凌晨 1 點,蘋果召開新品發布會,正式發布 iPhone 16 系列四款機型,售價 5999 元起。
但備受期待的蘋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功能,卻 " 打折 " 出場——分批次推出,分階段落地。
同一天,華為選擇了正面硬剛,全球首款 " 三折疊 " 旗艦 -- 華為 MATE XT 非凡大師正式亮相,售價為 19999 元起。
在發布會之後,華為官方商城的預約人數更是突破了 400 萬——在高端市場,國產廠商終于可以和蘋果一較高下了。
相對于華為這幾年來在高端機市場的高歌猛進,蘋果近來在中國市場則稍顯乏力:據分析機構 Canalys 發布的數據,2024 年第二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上,蘋果市場份額為 14%,已跌至第 6 位,隕落為統計圖表中的 " 其他 ",市場份額前五被 vivo、OPPO、榮耀、華為、小米包攬。
盡管國產廠商們在出貨量上完勝,但在高端市場,蘋果的王者地位依然牢固——在 2024 年第二季度中國高端智能手機市場,蘋果的市場份額在同比下降 7% 的情況下仍然高居榜首,達到 52%。
蘋果何以穩坐高端市場 ?
《财經故事荟》9 月 11 日,在各手機廠商官方商城查詢到:蘋果在售的機型數量為 11 款,最低價位為 3499 元。而國產各大廠商們在售機型數量相對較多,且覆蓋了低、中、高端各個價位段。
相較于蘋果,國產廠商們這種通過推出大量機型輸出,實現從低端入門產品到高端產品全覆蓋的戰略被稱為機海戰術。
但是,當手機市場從增量轉向存量,是時候反思機海戰術了。
機海戰術,早期必選項
從十年前的 " 中華酷聯 ",到如今的 " 華米 OV",廠商們通過不同配置和功能的排列組合,不遺餘力推新機。
機海戰術在國内手機市場蔚然成風,在 2016 年達到頂峰。
中國信通院每月度發布的國内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顯示:2016 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新上市機型達到 1446 款,平均每天有近 4 款新機型發布,作為對比,在 2023 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新上市機型僅為 441 款。
" 都在拼命增加配置和功能,好像誰能最快推出產品誰就赢了。"2014 年,酷派副總裁曹井升對騰訊科技回憶説。
可以説,機海戰術在廠商們早期搶占市場時,幾乎是必選項,充沛的供給,也推動中國成為第一大手機國。
IDC 數據顯示:2023 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為 2.71 億台,同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 11.7 億台,中國市場占比 23%,是全球第一大市場;同時,2024 年第二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在 200 美元以下、200-400 美元、400-600 美元、600 美元以上各價位段市場份額分别為 28%、36%、10%、26%。
中國龐大的智能手機消費者群體,決定了各價位段的用户,都不是一個小數目。面對這樣一個多元市場,廠商們通過機海戰術,推出覆蓋低、中、高端多個價位段的機型,可以更好地觸達各類消費者,占據更多市場份額。
根據艾媒咨詢發布的 2024 年中國智能手機用户調研數據,中國消費者在購買智能手機時對于運行内存、存儲容量、續航能力、充電速度等都有着不小的關注度。廠商們通過推出多款不同配置與功能的機型,精準定位到某一特定用户群,滿足消費者的個性需求:如遊戲性能、攝影功能、續航能力、輕薄機身等,從而深入挖掘市場潛力。
《财經故事荟》在線下 vivo 官方體驗店發現,vivo S19 Pro 和其子品牌的 IQOO Neo9S Pro+ 兩款產品價位段幾乎重合,前者價格為 2999 元 -3799 元,後者價格為 2899 元 -3999 元,對此 vivo 工作人員解釋道:"vivo S19 Pro 主打前置 5000 萬追焦自拍,後置雙 5000 萬主攝像頭,還有超薄曲面屏機身,女性用户買很合适。IQOO 這款則性能強悍,很适合玩遊戲,年輕人很喜歡。"
對于筆者詢問是否有小屏旗艦機的 " 小眾要求 ",工作人員回復到:" 你可以等 10 月份 X200 發布,這次對标的是 iPhone 16。"
機海戰術也是一種營銷手段:在國内激烈的智能手機市場競争環境下,頻繁的發布會、海量的新品,可以幫助廠商保持市場關注度。每款新品都能吸引一波關注和銷售。
回顧中國智能手機發展史,為了搶占市場份額,機海戰術可以説是除蘋果外其他廠商共同的打法。
然而随着手機市場轉向存量, " 高端化 " 成為共同選項,機海戰術還好用嗎?
高端轉型,機海不靈
如今,手機市場早已不是增量市場。
IDC 數據顯示,2023 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為 2.71 億台,同比 2022 年下降 5.0%,創下十年來最低紀錄,僅有 2016 年出貨量巅峰期的 58.3%。
同時,消費者的換機周期正在拉長。根據市場調查機構 TechInsights 的報告中顯示,2023 年全球智能手機用户換機周期達 51 個月,為歷史最長。
與此同時,高端市場卻在不斷增長。
IDC 公布的 2023 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價格段趨勢數據指出,600 美元以上高端手機市場份額達到 27.4%,同比增長 3.7 個百分點。在高端消費人群維持購買力的同時,更多中端用户開始更新選擇旗艦產品。
在這樣的背景下,廠商只有發力高端產品,用更高定價去對衝低銷量,才是正途。
而機海戰術大行其道,對于品牌高端化轉型,無疑會拖後腿。
機海戰術下,頻繁的產品更新,產品線之間相互碰撞交叉,產品趨于同質化幾乎難以避免,大量中低端機型的出現也讓消費者難以聚焦到高端產品,品牌定位模糊。
一位三星官方授權體驗店的工作人員告訴《财經故事荟》:" 三星目前主要專注于高端,客户來店裏基本也只會了解三星的高端產品,我們有中低端產品線,但不太推薦,客户購買中低端產品我們甚至推薦選擇國產品牌。"
機海戰術對聚焦產品力和技術創新也會帶來負面影響。
機海戰術背景下,廠商們不得不将資源分散到多個產品線,從設計研發、采購與供應鏈管理,生產線組裝到售後服務等一系列流程都要投入成倍的精力,產品質量和用户體驗就難以保障。
2023 年,Realme 創始人李炳忠在接受 36 氪專訪時談及機海戰術時説:" 新品比較多,可能短期是增量,對于早期的品牌建設、品牌聲量可能有幫助。但是長期來看,我覺得是很難取得成功。我們如今的另一個策略是更加聚焦,資源使用更加集中。"
部分用户也調侃手機廠商們 " 科技以換殼為本 "、" 全是套娃機 ",本質上都表達了對機海戰術的不滿。
線下經銷商們對機海戰術也有話説。
" 產品 SKU 比較多,确實意味着覆蓋更多消費者,但對于我們掌握庫存來説,增加了難度,同時占用大量資金。從售後角度來説,售後需要準備的物料 SKU 更是手機的好幾倍,一旦手機出問題,如果不是最近的熱門機型,基本就等于無法當場維修,需要返廠,這種售後體驗是非常差的 ",一位 OPPO 線下經銷商告訴《财經故事荟》。
同時上述經銷商還提到,除了增加庫存風險,機海戰術往往意味着廠商會給到大量的中低端 SKU, 這樣一來盈利空間就比較小 :" 廠商多出一些高端精品,經銷商才有更大的利潤空間。"
可以説,手機廠商大搞機海戰術,在短期内可能帶來市場份額的提升和銷量的增長,但從長期、尤其是品牌高端化的角度來看,機海戰術不是萬能靈藥。
放眼全球市場,真正完成高端化轉型的品牌,最終靠的都不是機海戰術。
從 " 機海 " 轉向 " 高端 ",廠商同路不同命
向中高端進發,已經成為了中國手機廠商的共同選擇。
Canalys 數據顯示,在 2024 年第二季度的中國高端市場,小米市場份額大漲 50%,以 4% 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三,雖同蘋果華為相比差距巨大,但高端轉型已有眉目。
目前,小米官網在售機型雖多達 40 餘款,但《财經故事荟》統計,截至 9 月 10 日,小米在 2024 年只發布了 7 款機型。
作為對比,同時間段其他廠商發布機型數量分别:vivo(含 IQOO)25 款、榮耀 16 款、華為 16 款、OPPO(含一加)15 款,蘋果 4 款。
小米今年發布的 7 款機型中,除去 Redmi 品牌,小米品牌僅為 4 款。其中,主攻女性市場的小米 Civi4 Pro 價格相對低,為 2799 元起,其他三款產品中售價達 5999 元起。
可見,小米對于機海戰術的反思很徹底。
不過,在邁向高端化的進程中,小米也面臨挑戰。
眾所周知,小米手機向來以性價比著稱,甚至有 " 屌絲手機 " 之稱。
如何在滿足多元化需求的同時,兼顧品牌高端化?小米的答案是:成立子品牌。
2019 年小米宣布 Redmi 品牌正式獨立。雷軍在會上對此解釋為:小米品牌要主攻高端市場,旨在為用户提供極致體驗;而 Redmi 則繼續堅持極致性價比。
《财經故事荟》在小米商城查詢到,目前小米品牌在售 14 款機型中,除了小米 Civi 系列 3 款產品在 2000 價位段外,其餘 11 款產品售價為 3999-19999 元,3999 以下的價位段則已交棒于 Redmi。
同時,精簡產品線、專注做好幾款精品是小米高端化轉型的另一大策略。
早在 2018 年,雷軍在接受楊瀾訪談時就説:" 你只有少做一點事情,才有機會比别人做得好。"" 我們每天都在跟貪婪做鬥争。"
2019 年,雷軍在其個人微博宣布,小米初步梳理了產品線,确定了小米品牌手機分為小米 MIX,小米數字、小米 Civi 三大系列,小米 note 系列、小米 max 系列產品被砍掉。2020 年 2 月,雷軍在小米 10 發布會上正式提出高端化。
從高端化路線提出的四年多以來,小米聚焦于幾個重點機型确實帶來了產品力的提升,打造出了幾個爆款:
小米 13、小米 14 抓住了安卓陣營幾乎沒有小屏旗艦機的痛點,主打 " 小而美 ",成為核心賣點;
小米 14Ultra 主打影像,推出了外接攝影搖桿的攝影套裝,得到攝影愛好者青睐;
新推出的小米 MIX Flip 在本身顏值出眾的情況下,推出與米家照片印表機綁定的拍立得套裝,吸引了一眾女性用户。
當然,小米走向高端之路上,也有攔路虎。
對于比較依賴供應鏈和芯片制造商的小米來説,精品戰略,意味着押寶在僅有的幾款產品上,一旦傾力打造的核心產品失敗,就沒有其他產品來頂住下行壓力。
小米 2020 年底發布的年度旗艦小米 11,就因核心 CPU 骁龍 888 發熱嚴重 , 加上 MIUI 12 系統 BUG 一堆而口碑崩壞。
對此,雷軍在 2023 年年度演講中回顧道:" 小米 11 遭遇巨大挫折,我們憋了一口氣,花了很大力氣做小米 12,仍然未達預期,大家完全沒有想到做高端這麼難,而且投入這麼大,沮喪的情緒在公司裏彌漫開來。"
時至今日,在小米公司 B 站官方号的 2023 雷軍年度演講視頻的這一部分中,你仍然可以看到類似這樣的彈幕:" 火龍 888 要人命啊 "。
不過, " 機海戰術 " 和 " 高端化 " 并不完全互斥,兩者是階段性的替代關系。
"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即便是華為,在手機業務發展的早期,也是通過機海戰術去覆蓋更廣泛的市場和消費者群體。經過多年間技術的不斷積累後,華為才逐步實行高端化戰略,推出高端旗艦手機,樹立了如今的品牌和技術形象。
國產廠商們不會永遠甘于性價比、中低端,正期望從 " 機海 " 中向高端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