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深扒要起飛的機器人賽道:1年吸金50億元、大廠高管紛紛跳槽湧入,歡迎閲讀。
在過去十年,作為創新科技的代表之一,機器人賽道從來不乏熱點。無論是來自智元機器人 " 出生 " 半年就能唱能跳的人形機器人遠征 A1,還是小米身兼多職的 Cyberdog2,又或者能夠按時打工的特斯拉擎天柱 Optimus,都先後引發行業高度關注。
▲特斯拉擎天柱 Optimus
不僅如此,僅在過去的短短半年時間内,我們看到兩足機器人、四足機器狗等新形态機器人,正迎來一波創業熱潮。
事實上,這并非機器人領網域掀起的第一波創業熱潮。回顧過往,我們發現機器人領網域共出現三次創業潮:一次是更偏向消費電子產品機器人,如掃地機器人、語音機器人等,其獨角獸企業如石頭科技等已經走向上市;第二波機器人創業潮中,如擎朗智能為代表的服務機器人創企正在走在商業落地的關鍵期,其中部分玩家正在走向上市階段,但鮮少有企業真正上市。而想要真正 " 復刻 " 人類,取代人類的兩足、四足機器人則剛剛興起,其產品尚未走向成熟階段。
但 AI 大模型的出現,無疑是為機器狗、人形機器人等新形态機器人裝上了 " 最強 AI 大腦 "。背靠 AI 大模型,生成式 AI 會為機器人提高多輪次互動對話的可能性,也提高了現有計算機視覺的質量。
" 借助生成式 AI,它們可以向用户提供一些新的功能,如視頻問答。在語言和視覺擴展方面,我們可以将更具可擴展性的架構和訓練策略融入到機器人的規劃和控制,幫助機器人更好的理解周圍的世界。" 波士頓動力公司首席技術官 Aaron Saunders 昨日接受外媒采訪中説道。
▲智元機器人發布兩足機器人遠征 A1
當機器人成為生成式 AI 的硬體載體,機器人賽道開始接受各方的高度關注。資本市場上,不少科技巨頭如美團、百度、比亞迪等躬身入局,向心儀的機器人創企投去橄榄枝,通過投資的方式扶持企業加速發展。同時,賽道玩家也在增加,不少高管從大廠中走出,投入到機器人賽道,創辦自己的機器人公司。
據智東西統計,2023 年 1 月 1 日到 12 月 6 日,全球共有 32 家機器人企業獲得累計超過 50 億的融資,其中有 22 家企業單輪融資金額超億元,人形機器人創企智元機器人以及家庭機器人創企漢陽科技更是在接近半年的時間裏連續獲得四輪融資。今年機器人賽道的投資方正對機器人賽道給予厚望,而創業者們也在承擔着諸多期望前進。
今年的機器人有了哪些新突破?哪些企業正在成為賽道内的潛在獨角獸?新賽道玩家的加入,又給產業帶來哪些新的變化?通過細究近期產業的最新動态,我們發現機器人賽道正在掀起一股創業潮,在創業之路上,有的企業生來就備受矚目,有的企業正從 " 九死一生 " 中獲得新的生機。
▲ 2023 年機器人創企融資信息整理
一、大廠高管出走創業,新形态機器人創業潮起
據國際機器人協會預測,2021 年到 2030 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将高達 71%,2030 年将達千億元規模。
千億級的藍海市場,自然成為不少創業者們新夢想的開始。就在今年,不少技術高管從大廠走出,不約而同投身入人形機器人賽道。
騰訊 RobticsX 機器人實驗室一号員工來傑創辦了仿生機器人公司星塵智能;中國第一代自動駕駛商用落地操盤手代表、前文遠知行 COO 張力也加入逐際動力,以聯合創始人、COO 的新身份,開始參與到人形機器人的研發中。而 AI 教父 Hinton 更是離開呆了 10 年之久的谷歌,加入到機器人初創公司 Vayu Robotics,擔任顧問一職。
當被問及為什麼選擇機器人賽道時,三位大佬則各有不同的答案。
來傑并未公開表明其攜手 RobticsX 機器人實驗室的部分員工一起創業的具體原因。有產業消息透露,他希望機器人不再是實驗室的產品,而是走向真正的市場。有消息稱,他們将和頭部 AI 公司合作,在年内推出原型機,計劃在明年實現商業化落地,主要面向商用清潔、新零售和分揀等應用場景。
而張力則是在社交媒體上直接説明離開的原因:" 加入逐際動力開啓了我的第二段創業之旅,人形機器人是一個充滿想象力的賽道,未來将如何改變世界,颠覆我們的生產和生活,未知的東西還有很多,我非常榮幸參與到這個讓人為之興奮的過程中。"
▲逐際動力聯合創始人、COO 張力
Hinton 則是在谷歌 AI 安全風波後,發現 Vayu Robotics 在利用人工智能進行機器人研發方面有巨大潛力,他看到團隊采用機器學習和視覺傳感器的方法,這些技術将能夠提供安全和環保的解決方案,尤其是在處理 AI 倫理問題方面更有優勢。
▲ Vayu Robotics 官網
享刻智能創始人及 CEO 陳震告訴智東西,近兩年,大廠對創新型業務投入的人力成本、資金成本均有所下降。" 大廠主要精力都聚焦在主營業務,以及現金流的控制上。這也會導致部分創新型的高管沒法獲得更多的資源幫助,甚至難以推進項目。" 這一背景下,更多的高管們嘗試另尋出路,結合自己的產業資源優勢,進一步推進自己的研究項目,尋找合适的落地場景。
創業者背景多樣化也成為今年新型态機器人創業潮中呈現的另一大趨勢。" 醫療機器人是創新人機互動在醫療領網域的應用。" 諾亦騰的聯合創始人劉昊揚在接受智東西采訪時提到,近年來,醫療機器人領網域的玩家背景開始豐富化。他談到過去,醫療機器人賽道的國外創業者許多都有從事人機互動技術的背景,國内創業者則更多來自傳統醫療領網域。但如今,國内的醫療機器人賽道也迎來諸多此前從事人機互動領網域的開發者們。
可以看到,新形态機器人創業潮背後,既有各方對新賽道的高度預期和期盼推動產業向前,也有時代背景下不同創業者的選擇。
二、科技巨頭布局機器人賽道,新創企頗受資本青睐
" 去創造像人一樣智能、靈活的機器人是我們的初心,我們也将其體現在公司名中。" 智元機器人的聯合創始人、年僅 30 歲的 " 稚晖君 " 彭志輝向世界介紹其打造的首款人形機器人遠征 A1,而這時離這家公司成立還不到半年時間,剛出生不久的遠征 A1 表現出靈活性和智能化,讓不少人驚嘆不已。
▲智元機器人發布兩足機器人遠征 A1
憑此一戰,智元機器人成為了行業内備受關注的明星企業,更是在短短半年時間裏從百度、比亞迪以及諸多頭部投資機構的認可下連續完成四輪融資,企業估值更是達到 10 億美元,一時間風頭無量。
但智元機器人的瘋狂,并非是個例。在海外,同樣有明星機器人創企,在剛起步的階段,就已經站在聚光燈下接受市場的注視。
成立不到一年的美國機器人創企 Figure 在 2023 年同樣接連完成兩輪融資,其中英特爾通過 900 萬美元的股權融資,推動其發展。
據智東西不完全統計,2023 年,共有 10 家機器人創企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時間裏,拿到了新一輪的融資,其中融資額最高的為 Figure 的 A 輪融資,達人民币 5 億元。
▲ Figure 機器人官網
如果説,剛起步的機器人創企正在被不同資本看好的話,那麼成立超過 3 年的機器人行業老兵們,則是更受資本的信任。
2023 年,醫療機器人創企康諾思騰、送餐機器人達闼機器人分别獲得 8 億元、10 億元大額融資。
國外方面,1X Technologies 更是拿下了明星 AI 創企 OpenAI 領投的約 1.7 億元 A2 輪融資。
這也意味着目前三家公司的產品、以及商業模式得到了投資機構的認可,企業也正在在資本的幫助下加速發展。" 像是醫療機器人,它是屬于健康領網域中的創新器械部分,兼顧了較穩的市場情況以及具備爆發的潛在性,正是投資者在當前時代下的合适選擇。" 諾亦騰的聯合創始人劉昊揚分析醫療機器人投資熱的原因時告訴智東西。
值得一提的是,曾經因為裁員風波陷入生死境地的普渡機器人,在今年也獲得了新一輪億元融資,重獲生機。
除此之外,有不少機器人公司已經走到了 IPO 的大門前,即将褪去 " 創企 " 的外衣。
12 月 1 日,國内機器人企業優必選通過港交所聆訊,距離正式成為 " 人形機器人第一股 " 還有一步之遙,這也意味着作為新形态機器人之一,人形機器人即将走向大眾市場,接受用户的檢驗。
▲優必選機器人在工廠
在機器人賽道較為成熟的方向,如醫療機器人領網域同樣收獲頗豐。據統計,僅 2023 年上半年,就有 15 家醫療機器人創企計劃推進 IPO,走向更大的市場。2022 年 11 月,鍵嘉醫療啓動 A 股上市進程;手術機器人思哲睿已遞交科創板 IPO 申請,6 月已過會;微創機器人術鋭機器人等多個新形态機器人創企均已籤訂 IPO 輔導協定。
但談到機器人創企紛紛走向 IPO 的現象,陳震認為目前還沒有一家公司真正通過機器人,獲得大額的盈利收入,現階段機器人仍然還是在探索商業模式和應用場景的過程中。因此,驅動機器人創企選擇 IPO 上市的原因,可能是基于機器人的產品化、研發投入,生產周期等,機器人創企們需要更多的資源,尋求更廣大的市場。
諾亦騰的聯合創始人劉昊揚則針對醫療機器人領網域的 IPO 為智東西提供更詳細的分析,他提到由于行業的特殊性,醫療機器人則更需要公信力背書,IPO 上市是一種比較有利的手段。但由于近年來的市場收緊,醫療機器人距離真正上市仍有一定距離。
可以看出,無論是剛剛成立的創企,還是小有成就的企業,又或者是已經成熟發展的機器人創企在 2023 年都在穩步推進。
三、創業潮背後驅動力:機器人商業化加速,造 " 人 " 成本開始下降
當人力、資金、研發創新力量都齊聚在一條賽道時,產業内将會出現一些新的進展。
比如在人形機器人方向,今年很明顯的兩大產業趨勢分别是人形機器人開始走向商業化、以及人形機器人造成本正在下降。
據優必選相關負責人透露,優必選總共售出了 10 台 Walker,我們也終于看到人形機器人正在成為一款產品,而不是實驗室裏的研發模型。
同時,我們可以看到在不少人形機器人亮相時,人們對其的關注已經不僅局限于展示其參數信息,而更多集中在人形機器人到底能夠幹些什麼。
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擎天柱已經進化到可以精确控制每個手指的變換,甚至可以完成高難度的瑜伽動作,平衡性有了較大的提升。今年的發布會上,智元機器人則向我們展示了目前國產機器人的靈活性。在世界機器人大會上,我們也能夠看到人形機器人市場正在呈現百花齊放的狀态,不少人形機器人終于 " 穿 " 上了人類的外衣,栩栩如生。
▲機器人大會上的人形機器人
同時,當一些人形機器人正式走入市場,成為可購買產品的時候,我們能夠明顯感受到人形機器人的造價成本正在大幅下降。
據產業人士透露,今年人形機器人的制造成本下降有相當重要一部分的原因是,國内不少伺服驅動器的廠商有了較大的突破性進展。同時,在本體上的選材方面,市場逐漸走向成熟後,其成本自然會有所回落。
同時,相關產業人士透露,成本下降的另一大原因是,現在機器人創企都憑借這較為成熟的供應鏈技術,自己打造如同關節電機等核心零部件,省去了中間采購的 " 差價費用 "。
與人形機器人賽道不太相同的是,在服務機器人中,手術機器人正在成為冉冉上升的熱門方向之一。
2023 年,我國出台了多項與手術機器人相關政策,甚至部分檔案提到計劃将手術機器人納入醫保範圍,這也加速醫療機器人走入更多的市場。
" 醫療機器人現在更需要的是得到越來越多的醫生和專家的認可。" 劉昊揚提及目前手術機器人仍在局限在大醫院、發展較快的城市中,難以下沉市場。" 只有越來越多的醫生,覺得醫療機器人能用、好用,那麼醫療機器人将會呈現一個爆發式的增長。" 在和智東西的交流中,他認為未來兩三年時間,醫療機器人市場将會迎來轉機。
送餐機器人市場,則在疫情之後,迎來了回暖。不少餐飲行業為了解決用工荒問題,開始引進送餐機器人。在日常入住酒店時,我也發現采用機器人送餐,配送外賣幾乎成為了标配,多數入住客房用户也非常熟悉取餐流程,人們對送餐機器人的接受程度正在提高。
相較于其他品類,物流機器人并無太大突破性進展,其主要在續航時間、承重方面出現小版本優化。
由此可見,不同方向的機器人在今年均有所推進,但是推進進度有所不同。其中,人形機器人的發展速度,產業熱度均是排在較為前列,而送餐機器人、家用機器人在價格成本上有所下降,醫療機器人則是在政策的鼓勵下,走向更多的醫院。
當各個細分賽道都在不斷拉高自己的市場天花板時,整個機器人市場正式快速擴張。
結語:創業潮起,機器人發展進入爆發期
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副秘書長陳曾在報告中表示,随着國家對于人形機器人支持力度的不斷提升,中國人形機器人發展将進入快車道,我國企業應牢牢把握戰略機遇。
從近期產業内一些列動向,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資金、人力還是政策,都在源源不斷投入新形态機器人賽道,為產業前進裝上強有力的助推引擎。
中國機器人能在這個未來龐大的市場中占據多少份額,還有不确定性,但我們可以确定的是,機器人時代已經到來,好戲才剛剛開始。
作者 | 徐珊
編輯 | 雲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