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一台手機用四年:用户沒了換機欲,廠商絞盡腦汁卷新品,歡迎閲讀。
進入一月份後,手機圈總算是稍微安靜了下來。
要知道,去年這個時候,小米 13 系列還處于剛發布的階段,而今年的小米 14 系列已經提前「交卷」,甚至早早就創下了百萬銷量的新紀錄。
因為高通骁龍 8 和聯發科天玑 9000 系旗艦移動平台的更新節奏變快,手機圈的「新品潮」直接提前到了前一年的十一月,到這個時間點,各家廠商的旗艦系列新品都已經發布得差不多了,而且家家都是喜報頻傳,就連最晚交卷的榮耀 Magic6 系列,也端出了一份亮眼的戰報。
(圖源:榮耀)
别的不説,看到國產廠商們争先恐後開香槟的樣子,很難不讓人覺得手機行業已經走出了頹勢期,步入一輪全新成長季。
所以當小雷看到下面這條熱搜的時候,個人還是挺驚訝的。
(圖源:微博)
怎麼回事,説好的手機行業欣欣向榮,各家廠商再創佳績呢,咋這麼快就以一種「黃昏產業」的姿态衝上微博熱搜了?
按照國外分析機構TechInsights的説法,在過去的十年裏,由于部分市場的補貼減少、低收入預付費用户的增加以及智能手機質量的提高,全球智能手機的換機率一直在下降,2023 年的消費者換機周期更是進一步延長。
(圖源:TechInsights)
具體到什麼程度呢,去年全球的消費者換機周期延長到了歷史最長的「51 個月」,相當于平均每個人 4 年多點才換一次手機。
國内相對要好一些,但平均的消費者換機周期也超過「40 個月」,很多人至少三年半才會換一次手機。
換機周期的拉長,直接反映在了出貨量上。
根據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2023 年前三個季度,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累計 1.63 億部,同比下降 3.9%,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 81.4%。
(圖源:CAICT)
全球範圍内,手機市場表現也難言樂觀。根據 IDC 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 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同比下降 3.2%,降至 11.7 億部,創下了近十年來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出貨量新低。
(圖源:IDC)
咋回事,難道大夥都不願意換手機了嗎?
為了一探究竟,小雷我是把熱搜從第一頁翻到了第 30 頁,發現…
貌似還真是這樣。
不對啊,説好了人都是喜新厭舊的動物,咋大夥都開始理性起來了,還一而再再而三延長了換機周期呢。
從近五百條回復中,小雷總結出了一些理由。
首先第一個理由,「沒錢」。
當然,這沒錢也有幾種説法的,有的網友就很直接。
(圖源:微博)
有的網友表示,還是手機太貴。
「沒錢」這一塊,原因倒是有很多,小雷也不好去具體分析,總之大家這幾年錢包都挺困難的。
至于手機真的漲價了嗎?
對,漲了。
自 2020 年起,全世界進入新經濟周期,商品價格漲得比過去要快上不少,其中有食品日化也有智能手機,再搭配上廠商們近些年的「旗艦化」策略,國產品牌旗艦手機的售價齊刷刷地漲了上去。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 GfK 中國發布的 2023 年第三季度報告,目前中國手機市場均價已達 3480 元,而 2019 年這一數字還是 2685 元,可以説在短短四年内,中國手機市場均價上漲了 800 元。
(圖源:GFK 中國)
在這個因素下,很多人都端正了消費觀:手機這東西,夠用就行。
而這「能用」,就是第二個理由。
有網友就明确指出,現在的手機已經很耐用了,只要不玩啥 3A 手遊的話,那不用壞就沒有換的必要。
細想一下,骁龍 778G 已經是兩年前的芯片了,而骁龍 865 更是四年前的產品。
這些芯片和同期的聯發科、蘋果芯片,至今依然能滿足大部分消費者的移動應用和遊戲需求。
即使在之後的幾年,移動芯片在性能上都保持着差不多的增長速率,但是實際應用的性能缺口也沒能拉開到必須換機的節骨眼上,畢竟需要玩到 2K《原神》的消費者,遠比你想象得要少。
再加上現在幾乎各個廠商都在宣傳的「18 個月不卡頓、36 個月不卡頓」。
随着安卓手機卡頓的時代過去,大家換手機還有什麼理由?我都不卡為啥還要換手機呢?
那當然是得有新東西,才能吸引大夥接着換手機。
然後第三個理由就來了,廠商拿不出新東西,有限的提升不能引起大家強烈的購買欲望。
(圖源:微博)
要知道,很多數碼愛好者買手機,那圖的就是一個新鮮。
然而仔細回想一下這兩年的手機發展,不斷迭代的性能提升并沒有引起什麼質變,變革式的創新更是越來越少。
最近這些年手機廠商發力的點就是螢幕、快充、攝像頭,影像模組卷到底就開始提升拍攝算法、加入情感渲染、和老牌廠商聯名,總之是怎麼高大上就怎麼來了,為的便是一個提升產品定位。
問題是,這三個點裏面除了快充,另外兩個給到消費者手裏是不會有特别大的感受的。特别是螢幕,在大夥都上了 2K+120Hz 後,甚至要去卷護眼賽道了,抬手便是各種超高頻調光加持。
(圖源:京東方)
折騰到最後,讓消費者連 " 買新不買舊 " 的準則都有點吃不準了。
總結一下,大家短時間内不換手機,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突破不夠。
然而,盡管消費者換機熱情冷卻、市場規模縮減已成既定事實,但是廠商也都沒有坐以待斃。
在過去的一兩年間,我們見到了手機廠商為刺激市場、分得更多蛋糕所作的嘗試,幾乎所有頭部廠商都在這四大方向上有所收獲:上探高端市場、滿足更多需求、把握細分市場、探索全新品類。
問題是,下一個突破點會在哪?
不管咋説,「衞星通話」肯定是引人注目的一大焦點。
自從華為率先在手機上引入這項功能,各家國產廠商目前均已積極采取跟進,在 OPPO 和榮耀先後推出搭載這項技術的產品後,微博博主 @數碼閒聊站更是爆料國產超高端產品線預計将全線安排天通衞星通信技術。
至于能否復刻 5G 普及時帶來的影響,或許只有時間能給我們答案。
此外,由大模型引發的 AI 手機浪潮,預計也會成為今年的宣傳重點。
剛剛發布自家旗艦新品的三星電子,在 SamsungGalaxyUnpack 發布會上正式宣布并着重展示了 Galaxy AI,該技術将首次應用于Galaxy S24 系列手機,标志着三星邁出了人工智能手機的創新一步。
(圖源:三星)
而在此之前,國產廠商們更是早早便宣布了自研大模型登錄手機的消息,小米的「ChatMI」、vivo 的「藍心小 V」、OPPO 的「安第斯大模型」等,巨頭紛紛押注,希望能引爆下一輪換機潮。
總而言之,我想用户們需要的不再只是相同功能的反復迭代,而是一個能再次掀起手機圈技術革新的 " 真硬核科技戰争 "。
而從去年第四季度的市場表現來看,或許廠商們距離「初春」的到來已經不遠了。
由雷科技 MCN 旗下賬号(雷科技 / 小雷哔哔 / 電車通 / 價值研究所 / 羅超 Pro ) 聯袂出品的 2024 龍年春節 " 科技迎龍年,AI 過春節 " 專題系列正在持續輸出内容 ing,歡迎在雷科技(ID:leitech)等平台訂閲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