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又一個萬億藍海!中餐出海之路好不好走?如何走?,歡迎閲讀。
來源 | 管理智慧
咨詢合作 | 13699120588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
▍本篇分享報告:中餐出海,萬億藍海——餐飲行業 & 品牌出海系列專題
本文深度復盤星巴克、達美樂兩大傳奇餐飲企業的發展歷史,旨在提煉餐飲全球化發展的共性及特性,進而推演中餐出海的大致脈絡。
與此同時,通過歸納兩大傳奇餐飲企業于本土市場持續成長的歷史經驗,獲取對餐飲企業在本土接續成長的相關啓示。
餐飲全球化三步曲:
「選擇」為先,「幸運」加持,「努力」鞏固
1. 布局期,「選擇」比「努力」重要。全球化初期,選擇文化協同且供應鏈有禀賦的區網域進行布局。星巴克和達美樂在全球化初期都選擇了日本、加拿大等國家,并在之後實現了較好的發展,核心原因在于 1980 年代日本受美式文化影響較大、供應鏈基礎較好,加拿大與美國文化相近、供應鏈可與本土協同。
投資端需跟蹤的核心指标為:供應鏈建設、當地文化對該類餐飲的接受度(如消費者評價)等。
2. 成長期,「幸運」比「努力」重要。全球化中期,高速成長的海外市場将直接貢獻業績成長。中國之于星巴克、印度之于達美樂都不是當時品牌唯一布局、且計劃投入大量精力的市場。然而立足當下,中國市場對星巴克(門店數占比近 17%,除本土外最大市場)的重要性、印度市場對達美樂(門店數占比約 9%,除本土外最大市場)的重要性均舉足輕重。究其原因,比起企業自身努力,更多的是踩上了海外市場的國運,2000-2022 年印度 / 中國 GDP 不變價平均增速分别約 6%/8%。
投資端需跟蹤的核心指标為:主要布局市場的經濟形勢、主要布局市場同店增速、主要布局市場新增門店數等。
3. 成熟期,「努力」構築品牌壁壘。全球化成熟期,當品牌已在海外市場深入人心,其接續成長便需要企業自身的深耕細作,其中較為通用的手段是持續的本土化。例如達美樂針對印度市場,不斷推動產品的本土化,如尊重當地習俗和信仰推出全素食比薩、将牛肉換成雞肉等;星巴克針對中國市場推出茶咖、城市限定咖啡等。
投資端需跟蹤的核心指标為:公司自身的内部管理能力、品牌營銷能力、供應鏈優化能力、主要布局市場同店增速等。
對本土再成長的啓示:順應趨勢,極致效率
1. 品牌定位與當期消費趨勢契合,始終有機會實現超額成長。如:1980-1999 年間星巴克的高速成長,源于其 " 有格調 " 的品牌定位與當時美國 " 可支配收入 " 時代高度契合,當時美國年輕人可支配收入不低,但精神普遍焦慮,需要平價奢侈品慰藉心靈;又如今年以來,瑞幸 / 奈雪等國内茶飲聯名產品受追捧、海底撈頻繁出圈,也與當前年輕人 " 買椟不還珠 " 的消費理念契合。
2. 效率提升始終是餐飲企業困境反轉、接續成長的良藥。達美樂成立之初就是通過創始人的小發明把門店效率做到了極致,歷史上 2 次困境反轉同樣是借助管理、科技手段加碼了效率。穩定且高效的供應鏈一直是我國企業的優勢,也是提升效率中最為重要的環節之一,海底撈、蜜雪冰城等餐飲企業都在持續加碼本土供應鏈的搭建,持續優化效率。
中餐出海相關标的及重要企業
特海國際(海底撈):2012 年新加坡首店,2022 年主營收入規模 5.58 億美元,目前全球範圍内 110+ 家門店。蜜雪冰城:2018 年越南首店,目前國際門店近 4000 家。瑞幸咖啡:2023 年新加坡首店,新加坡已有 9 家門店。
風險提示:行業競争加劇、開店不及預期、食品安全、全球宏觀經濟失速等。
報告部分内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