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教育经验:又一个万亿蓝海!中餐出海之路好不好走?如何走?,欢迎阅读。
来源 | 管理智慧
咨询合作 | 13699120588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
▍本篇分享报告:中餐出海,万亿蓝海——餐饮行业 & 品牌出海系列专题
本文深度复盘星巴克、达美乐两大传奇餐饮企业的发展历史,旨在提炼餐饮全球化发展的共性及特性,进而推演中餐出海的大致脉络。
与此同时,通过归纳两大传奇餐饮企业于本土市场持续成长的历史经验,获取对餐饮企业在本土接续成长的相关启示。
餐饮全球化三步曲:
「选择」为先,「幸运」加持,「努力」巩固
1. 布局期,「选择」比「努力」重要。全球化初期,选择文化协同且供应链有禀赋的区網域进行布局。星巴克和达美乐在全球化初期都选择了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并在之后实现了较好的发展,核心原因在于 1980 年代日本受美式文化影响较大、供应链基础较好,加拿大与美国文化相近、供应链可与本土协同。
投资端需跟踪的核心指标为:供应链建设、当地文化对该类餐饮的接受度(如消费者评价)等。
2. 成长期,「幸运」比「努力」重要。全球化中期,高速成长的海外市场将直接贡献业绩成长。中国之于星巴克、印度之于达美乐都不是当时品牌唯一布局、且计划投入大量精力的市场。然而立足当下,中国市场对星巴克(门店数占比近 17%,除本土外最大市场)的重要性、印度市场对达美乐(门店数占比约 9%,除本土外最大市场)的重要性均举足轻重。究其原因,比起企业自身努力,更多的是踩上了海外市场的国运,2000-2022 年印度 / 中国 GDP 不变价平均增速分别约 6%/8%。
投资端需跟踪的核心指标为:主要布局市场的经济形势、主要布局市场同店增速、主要布局市场新增门店数等。
3. 成熟期,「努力」构筑品牌壁垒。全球化成熟期,当品牌已在海外市场深入人心,其接续成长便需要企业自身的深耕细作,其中较为通用的手段是持续的本土化。例如达美乐针对印度市场,不断推动产品的本土化,如尊重当地习俗和信仰推出全素食比萨、将牛肉换成鸡肉等;星巴克针对中国市场推出茶咖、城市限定咖啡等。
投资端需跟踪的核心指标为:公司自身的内部管理能力、品牌营销能力、供应链优化能力、主要布局市场同店增速等。
对本土再成长的启示:顺应趋势,极致效率
1. 品牌定位与当期消费趋势契合,始终有机会实现超额成长。如:1980-1999 年间星巴克的高速成长,源于其 " 有格调 " 的品牌定位与当时美国 " 可支配收入 " 时代高度契合,当时美国年轻人可支配收入不低,但精神普遍焦虑,需要平价奢侈品慰藉心灵;又如今年以来,瑞幸 / 奈雪等国内茶饮联名产品受追捧、海底捞频繁出圈,也与当前年轻人 " 买椟不还珠 " 的消费理念契合。
2. 效率提升始终是餐饮企业困境反转、接续成长的良药。达美乐成立之初就是通过创始人的小发明把门店效率做到了极致,历史上 2 次困境反转同样是借助管理、科技手段加码了效率。稳定且高效的供应链一直是我国企业的优势,也是提升效率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海底捞、蜜雪冰城等餐饮企业都在持续加码本土供应链的搭建,持续优化效率。
中餐出海相关标的及重要企业
特海国际(海底捞):2012 年新加坡首店,2022 年主营收入规模 5.58 亿美元,目前全球范围内 110+ 家门店。蜜雪冰城:2018 年越南首店,目前国际门店近 4000 家。瑞幸咖啡:2023 年新加坡首店,新加坡已有 9 家门店。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开店不及预期、食品安全、全球宏观经济失速等。
报告部分内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