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星巴克VS瑞幸,新王、舊王之争給新CEO帶來哪些啓示,歡迎閲讀。
文 | 松果财經
" 變化是生命的元素,求變是生命的力量 ",馬克 · 吐温曾這樣解釋生命。而商場上何嘗不是如此,正因為世異則事異,求變也是企業的常态。
近日,星巴克官宣布萊恩 · 尼科爾 ( Brian Niccol ) 将于 9 月 9 日接替拉什曼 · 納拉辛漢 ( Laxman Narasimhan ) 成為新的董事長兼 CEO。換帥消息一經傳出後,股價迎來久違的大漲,當天漲幅高達 24%,且随後一直處于高位。
知名投行 TD Cowen 分析師甚至将星巴克的股票評級從持有上調至買入,并認為尼科爾的加入将為星巴克帶進一個新的時代。回看 " 前任 " 拉什曼不到一年半的任職期,星巴克 CEO 頻繁更替背後,似乎透着濃濃的焦慮。
換帥背後,是中國市場失利帶來的陣痛
從區網域市場來看,星巴克在美國和中國的門店占其全球門店總數的 60% 以上,這兩個市場是星巴克增長的雙引擎。現階段,星巴克需要面對的不只是美國市場的失守,更是中國市場上的節節敗退。
财報數據顯示,星巴克 2024 财年第二财季淨利潤為 7.72 億美元,同比下降 14.96%;同店銷售方面,星巴克同店銷售額同比下降 4%,這也是該指标自 2020 年以來首次下滑。兩大主要市場上,美國門店銷售額同比下降 3%,中國門店銷售額同比下降 11%。
如果説星巴克在美國市場的失守,很大程度源于顧客體驗的流失,那麼其在中國市場的下挫,則離不開中國咖啡和新茶飲品牌的 " 圍獵 "。
與中國咖啡品牌不同,星巴克販賣的是被咖啡文化 " 熏陶 " 過的 " 第三空間 " 概念,而 " 第三空間 " 的盈利很大程度依賴于部門坪效,以期用最小的面積,獲得最大的營收。
随後疫情期間的禁止堂食,使得星巴克與中國咖啡品牌之間的攻守之勢發生變化,其部門坪效也大打折扣。同一時間,與星巴克一樣也主打 " 第三空間 " 的奈雪開始轉戰 " 線上渠道 ",疊加 " 視窗自取 " 的無接觸式取餐,雙管齊下得以堅持下來。
而星巴克時至今日,線上渠道的發展仍然滞後,這也導致中國咖啡和新茶飲品牌與星巴克之間的差距被進一步縮小。随後星巴克又受到來自 Manner(同樣瞄準重度咖啡愛好者)、M Stand(主打 " 第三空間 ")的性價比 " 狙擊 "。
随着性價比的角逐愈演愈烈,瑞幸、庫迪将咖啡單杯價格下壓至 9.9 元,蜜雪冰城的幸運咖更是進一步下探,5 元就能喝上一杯咖啡。
在客單價急劇下探的這幾年,星巴克明顯自亂陣腳。一邊迎合主流趨勢推出優惠活動,一邊又想堅守 " 第三空間 " 的定位,但較高的 " 空間溢價 " 與較低的客單價本身無法兼容的,最終結果無疑是星巴克與其引以為傲的 " 第三空間 " 屬性漸行漸遠。
失去 " 初心 " 的星巴克進而面臨忠實粉絲的進一步流失。
而且,與線下門店依靠商圈引流的星巴克相比,中國咖啡品牌除了低價優惠引流,還積極和不同品牌進行跨界聯名、推出線下活動,多樣化的營銷手段豐富了消費者的感官體驗。
可見,日漸崛起的中國咖啡、新茶飲品牌深谙國内市場的 " 互聯網產品思維 "。在中國市場敗下陣來的星巴克,積極求變成了必須要做的事情。
新王舊王更替,星巴克卷土重來避不開的勁敵
想要在國内市場重新起航,星巴克不得不重新審視中國市場,更需要正視咖啡、新茶飲品牌的成長和崛起,尤其是一度超越它、跻身全國第一,也極具代表性的瑞幸咖啡。
兩者除了肉眼可見的價格差異外,消費場景上也存在明顯不同。瑞幸招股書顯示,悠享店、快取店和外賣廚房店三種模式中,快取店的占比高達 91.3%。
可見,瑞幸的消費場景定位,與星巴克的 " 第三空間 " 剛好相反,主打随買随走、外賣配送,極大程度上弱化了對空間的需求。
此外,瑞幸的咖啡制作高度标準化,不僅降低了人力及制作成本,同時也有助于門店的加速擴張,進而借助規模效應來攤薄成本。相較之下,星巴克的取餐速度令人堪憂,而且受累于第三空間,星巴克在擴店的同時,運營成本也在顯著增加。
在這一基礎下,同樣是擴店,一方奔向規模化效應,另一方卻不堪重負。再趕上工作節奏變快、堂食被禁的時間關口," 多、快、好、省 " 的 " 中式咖啡 " 迅速進入大眾視野。
而且,還有一點就是,中國是飲茶大國,多數人欣賞不來咖啡的苦味。所以,同樣是做咖啡,星巴克沒有順理成章拿下中國消費者,而瑞幸卻做到了先一步 " 教會中國人喝咖啡 ",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瑞幸瞄準了國内的嗜糖之風,将咖啡變成了飲料。
在產品創新上,瑞幸更是精準把握年輕人的味蕾,主打 " 咖啡 + 萬物 ",加奶、加糖、加水果,包容一切。從新品推出的速度上來看,瑞幸也是遙遙領先,增長黑盒數據顯示,僅在 2021 年,瑞幸上新數就已經達到星巴克的近三倍,2022 年甚至超過 5 倍。
圖源來自瑞幸咖啡微博
上新最初的爆款生椰拿鐵直到今天,銷量依舊可觀;2023 年的醬香拿鐵更是成為現象級爆品;而最近聯名《黑神話 · 悟空》也再度登上熱搜榜。由此足見瑞幸在產品創新和品牌運營上的獨到見解。而星巴克的產品研發多少有點一言難盡。
尤其當瑞幸成功将咖啡價格壓至 9.9 元後,咖啡與所謂的身份序列标籤進一步脱鈎,星巴克的第三空間概念加速瓦解。
由此來看,在產品研發、迎合需求、打造爆款等層面,星巴克的 " 保守、穩妥 ",與瑞幸咖啡們的 " 創新、敏鋭 " 形成鮮明對比。
或許 " 解鈴還須系鈴人 ",星巴克想要卷土重來,仍需直面這些避無可避的差異和問題。
" 卷土重來 ",新 CEO 需要做的或許是 " 選擇題 "
面對中國新茶飲和咖啡品牌的圍獵、面對幾近超越的勁敵,星巴克此番 " 換帥 " 能否點燃新的希望?
回顧來看,布萊恩 · 尼科爾在 Chipotle 上任後 " 大刀闊斧 " 的調整,叫停低效促銷、堅持品質優先、減速全面擴張,再鞏固、優化品牌形象的同時,還推進了數字化改革。
此後,起死回生的 Chipotle,尼科爾曾這樣評價:" 連鎖餐飲的競争應聚焦四個維度——質量、價值、速度和客制化;大多數品牌側重其中的一兩點,而 Chipotle 卻是四個維度全面發展 "。
顯然,星巴克正是尼科爾口中的大多數之一。此前,星巴克一度嘗試在數字化上做出改變,利用已經搭好的移動端基礎來優化線上服務,但疊加產品的復雜度後,門店端反而更加混亂。
對此,舒爾茨歸責為規模和普遍性造成了復雜性,復雜性又需要效率作為支撐,從而形成了矛盾。想要解決這個積弊已久的問題,數字化疊加标準化或許是目前的最優解。而尼科爾的數字化經驗正好對應需求。
只是解決了問題的一面,卻也暴露了另一面。因為數字化改革正在讓星巴克失去 " 第三空間 " 的本質,而且擁有更多選擇的消費者已經降低了為外賣咖啡支付高價的意願。
或許事情發展到最後,留給星巴克、留給尼科爾的難題,就是如何在效率、數字化和第三空間中尋求 " 平衡 ",亦或是做出選擇。
現如今,咖啡的售價已經穩定在 9.9 區間,面對這一局面,參考尼科爾在 Chipotle 任職時強勢叫停低價促銷的舉措,可見其在品牌定價和定位上也有自己明确的主張,不輕易卷入價格戰或将是星巴克接下來的主旋律。
線上轉型、擁抱數字、不盲目打價格戰,以及星巴克長期堅持的 " 第三空間 "," 四張牌 " 将被如何組合,這是星巴克接下來的看點,也是整個國内咖啡、茶飲市場所關注的。
正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第一箭已經離弦,星巴克最終是脱胎換骨,抑或就此沉寂,答案将在毫厘間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