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媒體:阻撓記者正常采訪,是對公眾知情權的粗暴踐踏,歡迎閲讀。
對記者的正常采訪受到粗暴阻撓感到憤怒的,不僅僅包括新聞從業者,還應該包括龐大的公眾群體。
13 日早上,河北燕郊爆燃事故造成 7 人死亡 27 人受傷。當日,總台央視記者在事故現場采訪遇阻甚至被推搡。
人民的生命财產遭受嚴重損失讓人們痛心,新聞媒體記者的正常采訪受到粗暴阻撓更讓人驚心。
對此,中國記協發出 " 三問 ":記者應該采訪嗎?記者是添亂嗎?一紙通稿真的能代替現場報道嗎?中國記協指出,正當采訪是記者的權利不容侵犯。
14 日,當地發布通報,在叙述了一番生命至上、包括保護記者人身安全的 " 理由 " 之後,承認由于一線工作人員溝通能力不強,方式方法粗暴簡單,引發了記者朋友的誤解和輿論的質疑,產生了不良社會影響。
通報稱,此次事故救援處置工作中,指揮部未能統籌好保障現場安全與保障記者采訪需要的關系,致使一些記者在采訪中被強行勸離,暴露出工作中的短板和不足,對此深感自責,對央視等媒體記者表示歉意。
這些 " 理由 " 和道歉是否真的能為人們接受另説,這裏重點要説的是,對記者的正常采訪受到粗暴阻撓感到憤怒的,不僅僅包括新聞從業者,還應該包括龐大的公眾群體。道理很簡單,這種行為也是對公眾知情權的粗暴踐踏。
知情權是公眾的一項重要權利。當地顯然也明白這一點,通報稱 " 我們深刻認識到,保障記者正當采訪是滿足公眾知情權的工作需要,記者一線采訪報道有助于讓公眾及時了解事實真相 ",但其實際行動卻大相徑庭," 保障 " 的手法是推搡和強制驅離。
新聞從業人員遇到突發事件等冒着各種風險衝在最前面,這不僅是他們的本職工作,其精神和行為應該得到充分尊重;更是為了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公眾對記者受到的不公正對待應該感同身受。" 環球同此涼熱 ",如果公眾也對記者采訪被粗暴阻撓習以為常的時候,那就不是驚心而是恐懼了。
而且,正常的采訪環境也是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各地都在積極塑造良好形象,做出各種承諾,打造投資窪地吸引投資。試想,如果對當地發生的廣為關注的事件藏着掖着,甚至做出粗暴阻撓記者采訪的事,那這些承諾還值得信任嗎?
當前網絡十分發達,人人都是報道員,在這種情況下還試圖通過阻撓采訪封閉消息,或者讓輿論跟着自己的願望走,是不過腦子的行為,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地的執政水平。
公眾的憤怒有着更大影響力,可以促使個别地方的類似行為有所忌憚,有所收斂。希望此事能給有關方面帶來深刻教訓,認真作答記協 " 三問 ",而不是輕描淡寫幾句道歉了事。
(作者系第一财經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