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新勢力的回春藥,蔚來、小鵬偏不要,歡迎閲讀。
撰文 / 温 莎
編輯 / 張 南
設計 / 師 超
專家都説不行,消費者全喊真香,説的就是增程。
行業觀察家王華平将之稱為中國汽車人最看不上的技術,他説,自己在五六年之前推廣增程技術的時候,80% 的車企都反對,90% 以上的中國汽車工程師對之嗤之以鼻。
一度,行業主流聲音説,增程技術就是 " 脱褲子放屁 ",沒能降低能耗,延長裏程,也沒有體現出電動車的優勢。
作為一家成立 8 年,只推出了增程產品的汽車品牌,理想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李想早已化身為這項技術的代言人。面對諸多質疑,2020 年的一場用户活動上,李想忍不住狂飙髒話。
"TMD,一幫搞臭技術的,天天衝我們 XX,什麼增程電動是個落後的技術,請問,他們 TMD 搞出來屁技術了?讓一群毫無用户思維、完全不關心用户的這幫人,天天研究技術路線,TM 什麼技術路線啊?胡説八道!"
話糙理不糙,理糙錢也不糙。
如果説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市場已經用銷量投票了。6 月,平均售價超過 35 萬元的理想汽車銷量超過 3 萬輛,在造車新勢力榜單中一騎絕塵。換言之,理想一個月已經賣出了 1 億元,不僅市場認可了增程,中國品牌最難以攻克的豪華市場也認可了增程。
理想之外,增程也成為其他新勢力品牌的回春良藥,效果立竿見影。
4 月,零跑從純電市場殺了個回馬槍,上市增程版 C11。5 月,零跑銷量超 1.2 萬輛,6 月銷量超 1.3 萬輛,一掃開年以來的頹勢。其中,5 月零跑 C11 賣出 7121 輛,增程版占比達到 52%;6 月賣出 8900 輛,增程版占比為 37.5%。
更早的 2022 年 7 月 31 日,哪吒 S 推出增程版。2022 年,哪吒累計銷量超過 15 萬輛,同比增長 118%,2023 年上半年,哪吒汽車銷量已經達到 15 萬輛。盡管增程產品沒起到決定性作用,卻也是極大的助攻,占到了哪吒 S 銷量的 90% 以上。
一直沒什麼存在感的創維汽車在推出增程版之後也稍有起色。6 月交付 3258 輛,同比增長 121.2%,環比增長 190.4%,上半年累計交付 9927 輛。
雖説不是有了增程產品的品牌都能大賣,但如今,已有增程產品的品牌都暗叫一聲僥幸,沒有增程的企業則馬不停蹄地安排上了。從 6 月銷量榜單上看,增程和純電 " 兩條腿走路 " 的企業,勢頭上要比純電的單一路線要猛上許多。
眾多品牌扎堆增程,但凡事都有例外。
關于增程的糾結和取舍
6 月 29 日,小鵬 G6 上市發布會後的采訪已經行至深夜,提出最後一個問題的媒體,用五分鍾時間講述了自己過去五六年使用純電和混動產品的親身經歷,最後有些痛心疾首地發出了靈魂問題," 小鵬同學有沒有準備在三電系統戰略上向其他友商看齊,再認真思考一下,是不是把近期、中期、長期全部布局完畢,才能有更好的飯吃。"
何小鵬拒絕得很堅決,他説,這是個不容易做的選擇,但小鵬已經選擇了,就像找太太一樣,自己已經找到了最好的。
" 某種角度我們已經選擇兩樣,純電和智能,比亞迪在更多年前選了三樣,汽油、混動和純電,三年前比亞迪還沒有做到那麼強,三年後做得非常棒,有很多是最終的選擇之後所得的邏輯,我們既然已經在了,就要繼續在這條路上走。"
何小鵬也不是從一開始就如此笃定,放棄增程,這是他在 2020 年做出的一個 " 非常痛苦的選擇 "。他在三年前估計,小鵬汽車想要在混動領網域做出成績至少需要三年時間,到了 2023 年左右,混動價值依舊很強,但再向後看就不一定了,"2024、2025 年會逐步消退。"
" 今天在某些車型上,混動和純電的比例,強的話大概 95 ∶ 5,弱的話 3 ∶ 1 左右。看起來混動很強,但我們覺得它是中間式,這個中間式有人認為很長,也有人認為很短,沒有關系,一個企業來説,還熬不起兩三年的寂寞嗎?" 何小鵬説。
小鵬汽車想要做極致的純電,這是小鵬的取舍。
無獨有偶,蔚來目前對增程也三緘其口。有媒體曾問過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 李斌,與其他車企相比,蔚來有什麼特點和優勢,李斌的答案是純粹," 我們認準了電動這個路徑,純粹只做電動汽車,不做燃油車,也不做增程。"
關于做不做增程,2020 年前後切入造車賽道的新品牌,大多有過糾結和掙扎,深藍就是其中之一。
深藍汽車 CEO 鄧承浩還記得,2017 年發布香格裏拉計劃,啓動 EPA1 平台開發時,集團内部就對此有過多輪讨論。一位同事把自己拉到了茶水間,説:" 我幹了半輩子油車,現在終于進入純電時代,真不想再和汽油沾邊了。" 言下之意,想堅定純電動的唯一選擇。
幹了十多年技術,曾任職長安新能源總體技術總監和三電開發副總經理的鄧承浩堅定地站在了增程技術的一邊,他始終認為," 增程并不是一項過時的技術,它是最适合中國國情的新能源技術路線。"
最終,深藍汽車選擇了增程,也收獲了銷量。6 月,深藍交付的 8041 輛新車中,增程和純電的占比将近 8 ∶ 2。鄧承浩的信心更足了,他在 6 月 30 日的品牌日上立下了新的 Flag," 深藍致力于構建行業第一的增程技術,成為行業第一的增程品牌 "。
增程式技術的陣營正在進一步擴大。博主 @老七透露,眼下準備搞增程和已計劃開發增程車型的新老品牌數量超乎想象。李想翻了這條微博的牌子證實:" 主要通過看哪些品牌的獵頭在接觸我們對應的團隊,我們就知道誰在真的做增程了。"
公開信息顯示:阿維塔的增程動力将在 9 月 30 日發布;長安汽車旗下的全新新能源品牌啓源 A07 提供純電和增程式兩種動力;上汽通用五菱品牌事業部副總經理周钘在社交平台透露寶駿悦也将考慮推出增程版車型;小米旗下石頭科技主導的極石汽車,首款車型石頭 01 将使用理想 L9 同款 1.5T 增程器;售價 108 萬元的比亞迪仰望基本被證實使用增程技術……
增程還能火多久?
銷量直線攀升,賽道愈發擁擠,增程的名聲卻沒太大起色。
過去兩三年,集合了長城李瑞峰,華為餘承東,理想李想,大眾馮思瀚等諸多大佬的罵戰在網絡上鬧得沸沸揚揚,專家媒體紛紛下場站隊,掀起了一場關于增程到底有多糟糕的讨論。
诟病增程技術的詞匯,大多集中在技術老舊,含金量不高,販賣裏程焦慮等等……無論是 " 黑 " 增程,還是 " 挺 " 增程的文章和視頻中,都伴随着大段的技術講解,但事實上,對于部分消費者而言,一句 " 可油可電 " 足以讓他們買單。
" 沒有真正搞清楚增程技術的原理,是行業的悲哀。增程唯一的缺點就是高速油耗偏高,但對消費者來説根本沒放在心上,以為 90% 的工況都是中低速。" 王華平告訴《汽車商業評論》。
現實也确實如此,買了增程車的消費者,大多都當電車開了。根據理想統計,車主純電裏程占比約 70%,純電行駛時間占比約 85%。
網絡上,一位理想 L9 車主,提車 285 天已經開了 70738 公裏,平均每天 248 公裏。其中,90% 是耗電行駛,也就是 6.3 萬公裏。按照 L9 純電續航裏程 150km,跑完 6.3 萬公裏需要充電 400 次。也就是説,這位車主每天充電 1.4 次。
增程車主有多愛用電,五一小長假,一網友在微博發文建議:增程車不要和純電搶充電樁。" 服務區四個充電樁,其中三個被增程車占用,拜托以理想車主為代表的增程式車主們,節假日期間的高速服務區充電資源很稀缺,你們就别和純電車主搶充電樁了,謝謝。"
由此,網絡上引發了一場增程車主到底有沒有權利在假期使用充電樁的大讨論。從技術上的千夫所指到充電鄙視鏈的底端,似乎市場上還沒有哪項技術,受到過如此多的非議,但增程展現出了越黑越紅的生命力。
一個行業共識是,純電是終局,增程是過渡路線。
作為增程最堅定的兩個布道者,理想和深藍都已經布局純電市場。理想汽車旗下首款純電車型,理想 MEGA 将于第四季度發布。到 2025 年,理想将形成 " 一款超級旗艦車型,五款增程電動車型和五款純電車型 " 的產品矩陣。深藍汽車則計劃三年共計推出 12 款以上全新及改款車型,從目前的產品布局上看,深藍的選擇是增程和純電同步推出。
問題是,這個過渡的時間到底有多長。
李想認為," 往後看 5 年,增程式仍舊是 SUV 最佳解決方案。"
王華平認為," 未來 10 年,增程技術都将是主流,現在很多車企都在偷偷研發,未來產品只會更多,增程将戰勝混動,或者説市場更大。
鄧承浩認為," 未來 10 年甚至更長時間,增程技術仍大有可為。純電的普及,還在等待一場電池技術的徹底革命,而這場革命,并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固态電池。未來,增程和純電的比例将是 1 ∶ 1,增程将成為極富生命力的動力技術 "。
他們的判斷和何小鵬的兩三年有着不小的差距。
" 生活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用這句文案來形容當下的增程和未來的純電市場,似乎再合适不過了,競争激烈的市場中,有人想活下去,有人想有自己的追求,無論怎麼選,都不能説錯。
加入軒轅之學 成就新汽車人
巨浪班——頂級產業鏈創新課程
鈴軒班——頂級供應鏈創新課程
金軒班——頂級營銷創新課程
軒轅之學與裏昂商學院共創課程
點擊閲讀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