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新势力的回春药,蔚来、小鹏偏不要,欢迎阅读。
撰文 / 温 莎
编辑 / 张 南
设计 / 师 超
专家都说不行,消费者全喊真香,说的就是增程。
行业观察家王华平将之称为中国汽车人最看不上的技术,他说,自己在五六年之前推广增程技术的时候,80% 的车企都反对,90% 以上的中国汽车工程师对之嗤之以鼻。
一度,行业主流声音说,增程技术就是 " 脱裤子放屁 ",没能降低能耗,延长里程,也没有体现出电动车的优势。
作为一家成立 8 年,只推出了增程产品的汽车品牌,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李想早已化身为这项技术的代言人。面对诸多质疑,2020 年的一场用户活动上,李想忍不住狂飙脏话。
"TMD,一帮搞臭技术的,天天冲我们 XX,什么增程电动是个落后的技术,请问,他们 TMD 搞出来屁技术了?让一群毫无用户思维、完全不关心用户的这帮人,天天研究技术路线,TM 什么技术路线啊?胡说八道!"
话糙理不糙,理糙钱也不糙。
如果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市场已经用销量投票了。6 月,平均售价超过 35 万元的理想汽车销量超过 3 万辆,在造车新势力榜单中一骑绝尘。换言之,理想一个月已经卖出了 1 亿元,不仅市场认可了增程,中国品牌最难以攻克的豪华市场也认可了增程。
理想之外,增程也成为其他新势力品牌的回春良药,效果立竿见影。
4 月,零跑从纯电市场杀了个回马枪,上市增程版 C11。5 月,零跑销量超 1.2 万辆,6 月销量超 1.3 万辆,一扫开年以来的颓势。其中,5 月零跑 C11 卖出 7121 辆,增程版占比达到 52%;6 月卖出 8900 辆,增程版占比为 37.5%。
更早的 2022 年 7 月 31 日,哪吒 S 推出增程版。2022 年,哪吒累计销量超过 15 万辆,同比增长 118%,2023 年上半年,哪吒汽车销量已经达到 15 万辆。尽管增程产品没起到决定性作用,却也是极大的助攻,占到了哪吒 S 销量的 90% 以上。
一直没什么存在感的创维汽车在推出增程版之后也稍有起色。6 月交付 3258 辆,同比增长 121.2%,环比增长 190.4%,上半年累计交付 9927 辆。
虽说不是有了增程产品的品牌都能大卖,但如今,已有增程产品的品牌都暗叫一声侥幸,没有增程的企业则马不停蹄地安排上了。从 6 月销量榜单上看,增程和纯电 " 两条腿走路 " 的企业,势头上要比纯电的单一路线要猛上许多。
众多品牌扎堆增程,但凡事都有例外。
关于增程的纠结和取舍
6 月 29 日,小鹏 G6 上市发布会后的采访已经行至深夜,提出最后一个问题的媒体,用五分钟时间讲述了自己过去五六年使用纯电和混动产品的亲身经历,最后有些痛心疾首地发出了灵魂问题," 小鹏同学有没有准备在三电系统战略上向其他友商看齐,再认真思考一下,是不是把近期、中期、长期全部布局完毕,才能有更好的饭吃。"
何小鹏拒绝得很坚决,他说,这是个不容易做的选择,但小鹏已经选择了,就像找太太一样,自己已经找到了最好的。
" 某种角度我们已经选择两样,纯电和智能,比亚迪在更多年前选了三样,汽油、混动和纯电,三年前比亚迪还没有做到那么强,三年后做得非常棒,有很多是最终的选择之后所得的逻辑,我们既然已经在了,就要继续在这条路上走。"
何小鹏也不是从一开始就如此笃定,放弃增程,这是他在 2020 年做出的一个 " 非常痛苦的选择 "。他在三年前估计,小鹏汽车想要在混动领網域做出成绩至少需要三年时间,到了 2023 年左右,混动价值依旧很强,但再向后看就不一定了,"2024、2025 年会逐步消退。"
" 今天在某些车型上,混动和纯电的比例,强的话大概 95 ∶ 5,弱的话 3 ∶ 1 左右。看起来混动很强,但我们觉得它是中间式,这个中间式有人认为很长,也有人认为很短,没有关系,一个企业来说,还熬不起两三年的寂寞吗?" 何小鹏说。
小鹏汽车想要做极致的纯电,这是小鹏的取舍。
无独有偶,蔚来目前对增程也三缄其口。有媒体曾问过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 李斌,与其他车企相比,蔚来有什么特点和优势,李斌的答案是纯粹," 我们认准了电动这个路径,纯粹只做电动汽车,不做燃油车,也不做增程。"
关于做不做增程,2020 年前后切入造车赛道的新品牌,大多有过纠结和挣扎,深蓝就是其中之一。
深蓝汽车 CEO 邓承浩还记得,2017 年发布香格里拉计划,启动 EPA1 平台开发时,集团内部就对此有过多轮讨论。一位同事把自己拉到了茶水间,说:" 我干了半辈子油车,现在终于进入纯电时代,真不想再和汽油沾边了。" 言下之意,想坚定纯电动的唯一选择。
干了十多年技术,曾任职长安新能源总体技术总监和三电开发副总经理的邓承浩坚定地站在了增程技术的一边,他始终认为," 增程并不是一项过时的技术,它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新能源技术路线。"
最终,深蓝汽车选择了增程,也收获了销量。6 月,深蓝交付的 8041 辆新车中,增程和纯电的占比将近 8 ∶ 2。邓承浩的信心更足了,他在 6 月 30 日的品牌日上立下了新的 Flag," 深蓝致力于构建行业第一的增程技术,成为行业第一的增程品牌 "。
增程式技术的阵营正在进一步扩大。博主 @老七透露,眼下准备搞增程和已计划开发增程车型的新老品牌数量超乎想象。李想翻了这条微博的牌子证实:" 主要通过看哪些品牌的猎头在接触我们对应的团队,我们就知道谁在真的做增程了。"
公开信息显示:阿维塔的增程动力将在 9 月 30 日发布;长安汽车旗下的全新新能源品牌启源 A07 提供纯电和增程式两种动力;上汽通用五菱品牌事业部副总经理周钘在社交平台透露宝骏悦也将考虑推出增程版车型;小米旗下石头科技主导的极石汽车,首款车型石头 01 将使用理想 L9 同款 1.5T 增程器;售价 108 万元的比亚迪仰望基本被证实使用增程技术……
增程还能火多久?
销量直线攀升,赛道愈发拥挤,增程的名声却没太大起色。
过去两三年,集合了长城李瑞峰,华为余承东,理想李想,大众冯思瀚等诸多大佬的骂战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专家媒体纷纷下场站队,掀起了一场关于增程到底有多糟糕的讨论。
诟病增程技术的词汇,大多集中在技术老旧,含金量不高,贩卖里程焦虑等等……无论是 " 黑 " 增程,还是 " 挺 " 增程的文章和视频中,都伴随着大段的技术讲解,但事实上,对于部分消费者而言,一句 " 可油可电 " 足以让他们买单。
" 没有真正搞清楚增程技术的原理,是行业的悲哀。增程唯一的缺点就是高速油耗偏高,但对消费者来说根本没放在心上,以为 90% 的工况都是中低速。" 王华平告诉《汽车商业评论》。
现实也确实如此,买了增程车的消费者,大多都当电车开了。根据理想统计,车主纯电里程占比约 70%,纯电行驶时间占比约 85%。
网络上,一位理想 L9 车主,提车 285 天已经开了 70738 公里,平均每天 248 公里。其中,90% 是耗电行驶,也就是 6.3 万公里。按照 L9 纯电续航里程 150km,跑完 6.3 万公里需要充电 400 次。也就是说,这位车主每天充电 1.4 次。
增程车主有多爱用电,五一小长假,一网友在微博发文建议:增程车不要和纯电抢充电桩。" 服务区四个充电桩,其中三个被增程车占用,拜托以理想车主为代表的增程式车主们,节假日期间的高速服务区充电资源很稀缺,你们就别和纯电车主抢充电桩了,谢谢。"
由此,网络上引发了一场增程车主到底有没有权利在假期使用充电桩的大讨论。从技术上的千夫所指到充电鄙视链的底端,似乎市场上还没有哪项技术,受到过如此多的非议,但增程展现出了越黑越红的生命力。
一个行业共识是,纯电是终局,增程是过渡路线。
作为增程最坚定的两个布道者,理想和深蓝都已经布局纯电市场。理想汽车旗下首款纯电车型,理想 MEGA 将于第四季度发布。到 2025 年,理想将形成 " 一款超级旗舰车型,五款增程电动车型和五款纯电车型 " 的产品矩阵。深蓝汽车则计划三年共计推出 12 款以上全新及改款车型,从目前的产品布局上看,深蓝的选择是增程和纯电同步推出。
问题是,这个过渡的时间到底有多长。
李想认为," 往后看 5 年,增程式仍旧是 SUV 最佳解决方案。"
王华平认为," 未来 10 年,增程技术都将是主流,现在很多车企都在偷偷研发,未来产品只会更多,增程将战胜混动,或者说市场更大。
邓承浩认为," 未来 10 年甚至更长时间,增程技术仍大有可为。纯电的普及,还在等待一场电池技术的彻底革命,而这场革命,并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固态电池。未来,增程和纯电的比例将是 1 ∶ 1,增程将成为极富生命力的动力技术 "。
他们的判断和何小鹏的两三年有着不小的差距。
" 生活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用这句文案来形容当下的增程和未来的纯电市场,似乎再合适不过了,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有人想活下去,有人想有自己的追求,无论怎么选,都不能说错。
加入轩辕之学 成就新汽车人
巨浪班——顶级产业链创新课程
铃轩班——顶级供应链创新课程
金轩班——顶级营销创新课程
轩辕之学与里昂商学院共创课程
点击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