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又是改款,又是降價,請問誰敢衝?”,歡迎閲讀。
導語
Introduction
身處這技術大爆炸的年代,電動化轉型的陣痛不可避免。
作者丨崔力文
責編丨崔力文
編輯丨何增榮
如果説已然過去的 2023 年,新能源車向所有人證明了它才是未來堅定不移的大方向,那麼正在進行中的 2024 年,新能源車則徹徹底底占領了大多數消費者的心智。
翻看各大社交平台,漫步于中心商超,甚至與友人的交談中,都成為了無可争議絕對的主角。而随着類似比亞迪、問界、理想、特斯拉等等品牌的不斷發力,2024 年同樣可以視為新能源車與傳統燃油車之間的 " 大決戰 "。
但望向更深處,一些 " 傷疤 " 順勢被慢慢揭開。
就像前三天《汽車公社》發布頭條分别寫到的那樣,動力電池壽命告急、老用户滿意度下降、插混與純電增勢不均等等問題,都明晃晃的擺在了台前。
而接下來的篇幅,則想聚焦又一起愈發突出的現象,也是今天文章的标題," 又是改款,又是降價,請問誰敢衝?"
換言之,由于整個大盤的激烈競争與殘酷厮殺,各大新能源廠商試圖站穩腳跟,亦或者分得更多蛋糕,必須一邊瘋狂卷產品,一邊瘋狂卷價格。
雖然在此過程中,的确收割了大批剛需用户,但望向相反面,同樣不可避免的傷害了許許多多的老車主,令部分持币觀望的消費者越來越迷惘與徘徊,猶豫究竟什麼時候應該入手。
最終,陷入惡性循環當中。
降價随時發生,改款越來越快
本段開篇,首先分享一則身邊發生的真實案例。
張磊(化名),研究生畢業後進入某大廠工作,身為程式員的他,一直對于極致的科技產品有着十分熱烈的追求。因此,2020 年人生首次進行購車時,沒有絲毫猶豫的選擇了剛剛完成國產的特斯拉 Model 3。
之後的劇情相信大家都很熟知,沒過多久伴随這家美國車企一次次毫無征兆的突然官降,其順勢成為大家口中第一批新鮮出爐的 " 韭菜 "。
" 朋友都在勸我早買早享受,可我損失的卻是真金白銀,換誰誰願意?"
當然,特斯拉的操作,無非只是碩大中國車市的一個典型縮影。
新能源車大打特打 " 價格戰 " 之下,過去兩年間相信與張磊有着類似經歷的老車主數不勝數。價格體系的崩塌,讓 " 今天一提車,明天就降價,請問誰敢買 " 的固有認知,漸漸在很多人心中蔓延開來。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進入 2024 年以來,有一種 " 風氣 " 正在慢慢形成,新能源車十分瘋狂的推陳出新,徹底打破了傳統燃油車 " 三年中改,六年換代 " 的既定規律。
很多產品,不僅僅只是補齊飽受诟病的短板那麼簡單,而是在老款基礎上,整體配置進行了十分精準的大幅度更新,往往涉及三電系統、智駕智艙硬體、舒适性功能等維度,并且紛紛不留情面的直接調低全系售價,完全一副 " 殺紅了眼 " 的姿态,全新極氪 001、2024 款理想 L 系列等選手亦是如此。
從目前得到的信息來看,很快各種 " 加量又降價 " 的改款新能源車,将一輛接一輛的上市與交付,4 月北京車展前後大概率會達到最高峰。
也恰恰基于這樣的背景,老車主的抱怨聲可謂此起彼伏。其中,許多人提車不到兩三個月,還未好好寵幸自己的座駕,便發現它已成為無人關注的 " 昨日黃花 "。
反觀那些持币觀望的小白用户,就算資金特别充足,何時掏錢依舊變得糾結,抱着 " 買新不買舊 " 的心态,生怕自己被坑。
" 老實説,我知道新能源車體驗好,但是最近真不敢買太貴的,萬一還沒開幾天就改款了,那真成冤大頭了。到時候,二手車的保值率慘不忍睹,看到新車加量又降價還生氣。"
絕不是杜撰,上述一段觀點,真真切切的來自另一位友人。
在他眼中,當下如果只是購買一款便宜的新能源車代步,随時下單沒有任何問題。但身處這技術大爆炸的年代,如果動辄掏出幾十萬購買一輛相對昂貴的新能源車,完全可以再等一等。
畢竟,更新的速度實在太快,就像有些品牌不到 365 天,便祭出了三次產品推新,你説究竟怎麼下手?
這樣的傷疤,無疑正在隐隐作痛。
電動化的潮水,早已不可逆轉
本段開篇,試圖回答清楚一個問題:為什麼如今新能源車會出現動不動改款,一次次降價,令消費者猶豫不決的窘境?
究其背後最根本的原因,就像文章開篇提及的那樣,還是由于整個大盤的激烈競争與殘酷厮殺,各大新能源廠商試圖站穩腳跟,亦或者分得更多蛋糕,必須一邊瘋狂卷產品,一邊瘋狂卷價格。
更直白來講,當對手祭出 " 加量又降價 " 的殺招,但凡不想被推進深淵之中,硬着頭皮也得主動跟随。而在此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造成種種偏差,損害到老車主的切身利益,打破傳統燃油車時代立下的規矩。
" 新能源車的發展只會越跑越快,不會給我們留下停下來、慢下來、喘口氣的機會。"
之前的某場論壇上,比亞迪掌舵者王傳福抛出了上述一段話。在他眼中," 今年新能源車單月滲透率可能會超過 50%。"
而之所以略顯突兀的穿插這樣一段素材,依舊想要證明所謂的 " 格局之戰 " 已經炮火連天。因此,大膽預測,至少接下來 200 多天,新能源車多個維度仍會維持卷上加卷的态勢。
不過,到了明年,随着弱者被逐一淘汰,随着傳統燃油車的落敗,整個大盤或許會漸漸回歸理性與健康。畢竟,站在主機廠的角度,造車不是做慈善,還是要賺錢的。
順勢,新能源車在產品層面的更新速度,大概率不會再像當下這般 " 變态 ",而是令消費者感受到循序漸進的變化。無論三電層面,智艙與智駕層面,還是舒适性配置層面,改款與換代的周期都将會被拉長。
反觀徹底崩塌的價格體系,同樣有機會在大家的努力下重新建立,每一個細分市場都會有與之對應的價位區間,而不是像現在一樣亂成一鍋粥。
總之,就我個人來説,永遠堅定不移的認為:" 電動化的潮水,早已不可逆轉,今天文章提及的亂象,包括這組專題展現所謂的傷疤,只不過是中國車市迎來嶄新未來之前,一點點的羁絆與挑戰,而它們終将會被跨過與克服。"
還不信?那就請看看 3 月 11 日 -3 月 17 日的車系銷量榜單。
前 9 位被特斯拉 Model Y、問界 M7、比亞迪秦 PLUS DM-i、比亞迪宋 Pro DM-i、比亞迪海鷗、比亞迪宋 PLUS DM-i、比亞迪元 PLUS、比亞度驅逐艦 05、比亞迪秦 PLUS EV 牢牢占據,到了第 10 位才出現了日產軒逸,而上一周亦是如此。
顯然,明晃晃的數字不會説謊。
随着時間繼續推移,潛在消費者的購車心态,終将會從 " 動不動改款,一次次降價,請問誰敢衝?" 變成 " 誰還買傳統燃油車呀?"
進而,電車傷疤,不復存在……
|崔力文|
愛車如命,
更愛電動汽車的小編一枚 ~
THE END
微信号|iAUTO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