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2024 車市風雲:“爛尾車” 困境下的權益博弈,歡迎閲讀。
2024 年的中國車市,宛如一場激烈的淘汰賽,賽場上呈現出兩極分化的景象:一邊是車企們憑借新技術、爆款車型歡呼雀躍,不斷刷新銷售業績,捷報頻傳;另一邊卻是部分品牌在市場的狂風巨浪中搖搖欲墜,乃至破產倒閉,留下一堆 " 爛尾車 " 難題,讓車主們叫苦不迭。
曾幾何時,造車新勢力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帶着颠覆傳統的雄心壯志闖入汽車行業。威馬汽車這個名字在幾年前可謂是新勢力中的明星,一度與蔚來、理想等并肩,試圖在新能源賽道上闖出一片天地。然而,現實卻給了它沉重一擊,2019 年至 2021 年,威馬汽車共虧損了約 177 億元,資金鏈斷裂的危機如影随形,最終在 2023 年 10 月無奈申請破產重整。高合汽車,定位高端豪華,想要在新能源高端市場分一杯羹,接連發布 3 款車型,試圖以炫酷的科技配置和獨特設計吸引消費者。但無奈曲高和寡,高價策略并未赢得市場青睐,同樣因資金問題宣告破產。還有極越汽車,看似市場表現還算平穩,2024 年兩款車型銷量之和超過了 12,000 輛,可誰能料到,它也突然原地解散,讓眾人驚愕不已。
這些新勢力品牌的倒下,與傳統車企的退場方式截然不同。像讴歌,2022 年退出中國市場時," 接盤 " 的是廣汽本田,通過官方渠道明确告知車主,後續服務将由廣汽本田承接,讓車主們吃下了定心丸;鈴木當年敗走中國,更是以 1 元的象征性價格将合資公司股份轉給長安,售後服務一并轉交,也算體面告别。可新勢力們大多單打獨鬥,既沒有大集團在背後撐腰,造車資質也來之不易,很多工廠、生產線都是租借拼湊的。一旦經營不善倒閉,就如同斷了線的風筝,很難找到願意接手的 " 接盤俠 ",只能任由車主們在風中凌亂。
對于車主們來説,這一場車企倒閉潮,帶來的是一場噩夢。就拿威馬 EX5 為例,當初花費 20 多萬購入,本想着享受新能源汽車的便捷與科技,如今在二手車交易平台上,報價卻只剩下 4 - 5 萬,還無人問津。車主們無奈嘆息:" 這價格,賣了心疼,留着糟心,還不如開兩年直接報廢。" 車輛功能受限更是雪上加霜,車企破產後,軟體無人維護,核心的智駕功能成了擺設,行車安全隐患大增。極越車主們紛紛吐槽,花 4999 元購買的 ASD 高階智駕套餐如今形同虛設。更糟糕的是,車輛網絡一旦停用,遠程控車等依賴網絡的功能徹底 " 罷工 ",智能汽車仿佛一夜回到 " 解放前 ",淪為純粹的 " 鐵疙瘩 "。
維修保養更是讓車主們頭疼不已。車企售後服務中斷後,只能求助于第三方修理廠,可高昂的費用讓人望而卻步,關鍵是一些零配件根本無處可尋。威馬車主們整天提心吊膽," 現在開車上路,就怕出點小故障,修車成本高得離譜,修不起啊!" 若遇到車輛需要召回這種大事,車企自身難保,更是束手無策。前不久,天際汽車被爆出能量消耗量生產一致性不符合标準要求,需要召回相關車輛,但由于企業已經申請破產清算,只能無奈表示 " 除非有相關政策落地,否則無力召回 ",把車主們晾在一邊。
車主們為了自救,紛紛抱團取暖,威馬有全國車友群,高合有專門的車友互助群。車主們在群裏分享修車經驗、尋找零配件渠道,互相安慰打氣。可這終究是無奈之舉,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在這場 " 爛尾車 " 風波背後,是車主權益保障的巨大漏洞。車企本應是售後兜底的責任人,但當面臨生死存亡,自身都難保,哪還顧得上車主。雖説《汽車銷售管理辦法》規定供應商要保證停產或停售車型至少 10 年的零配件供應及售後服務,可現實是,車企破產清算,設備變賣,還欠着供應商一屁股債,供應商哪有動力繼續生產零配件,三包權益成了一紙空文。
業内專家疾呼,現有的管理辦法早已跟不上市場變化的節奏,國家相關部門必須盡快出手,完善修訂法規,建立車企破產退出機制,主動介入,鼓勵有實力的車企接管破產車企的良性資產,讓車主們的售後權益有處可依。
對于持币待購的消費者而言,如今的車市就像一個布滿陷阱的雷區,購車時必須慎之又慎。不能只盯着車輛的炫酷外觀、高性能配置,更要考量品牌的底藴與實力,售後服務是否靠譜。崔東樹給出建議,盡量選擇銷量大、市場保有量大的品牌,一般來説,品牌保有量 50 萬輛以上的車企,3 - 5 年内的倒閉風險較小,相對穩妥。同時,要時刻關注車企動态,一旦發現銷量下滑、裁員、工廠關停等危險信号,就得果斷決策,及時止損,不然很可能被 " 爛尾車 " 套牢,損失慘重。
當下,汽車市場格局正經歷深刻變革,未來發展充滿變數。一方面,新能源汽車大勢所趨,技術創新仍将是核心驅動力。随着電池技術持續突破,續航裏程有望進一步提升,充電時間大幅縮短,這将極大增強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信心,促使更多人選擇綠色出行。智能駕駛領網域也将加速發展,從輔助駕駛逐步邁向更高級别的自動駕駛,為行車安全和駕乘體驗帶來質的飛躍。
然而,另一方面,市場競争的白熱化意味着淘汰賽還将繼續。那些根基不穩、缺乏核心競争力的車企,無論是傳統燃油車品牌還是新勢力,恐怕都難逃被淘汰的命運。未來幾年,預計還會有一批車企在資金鏈斷裂、市場份額被蠶食等困境下黯然離場," 爛尾車 " 現象短期内或許難以徹底杜絕。
但危機往往孕育着機遇。有實力的車企可借此機會整合資源,擴大市場份額,通過并購重組吸納優質資產與人才,實現跨越式發展。例如,一些傳統車企憑借深厚的制造底藴與資金實力,有望在新能源轉型上發力,打造出融合傳統優勢與創新技術的爆款車型;新勢力中的佼佼者,若能持續優化產品與服務,強化品牌建設,同樣有機會脱穎而出,成為行業領軍者。
2024 年的這場車企 " 倒閉潮 " 或許只是個序曲," 爛尾車 " 問題不容小觑。要想讓車主們不再擔驚受怕,讓中國車市健康發展,車企得有擔當,政府得強監管,消費者得長心眼,三方攜手共進,才能趟過這片 " 爛尾車 " 的泥沼,駛向汽車行業的光明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