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星巴克被打敗了嗎?,歡迎閲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降噪 NoNoise(ID:forjingyijing),作者:羅拉,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星巴克被打敗了嗎?
有人從财報數據中找到确定性答案:瑞幸咖啡 2023 年 Q2 營收規模超過星巴克中國。亦有習慣了每周 9 塊 9 小藍杯的消費者單方面宣判星巴克 " 死刑 ":以前買星巴克代表一種生活,現在只能代表一個韭菜。
但如果從另一個維度來看,當瑞幸跟庫迪把一杯咖啡的底價拉到 9 塊 9,星巴克中國的業績表現依舊是強勢回升——二季度營收同比增長 46%,高于預期的 41.8%。面臨激烈的市場競争,創始人舒爾茨仍然堅信,星巴克的未來就在中國。
要判斷究竟哪個預言模型更接近事實,大概要先搞清楚誰還在買星巴克,他們會不會持續下單?以及星巴克的模型有沒有可能被瑞幸們復制?
一、為引進星巴克有購物中心倒貼 100 萬裝修費
相信部分人眼中,2023 年的星巴克已經活成了瑞幸的某種 " 陪襯 "。
從近 3 個月的财報數據表現來看,零售業五個關鍵指标——總營業額,利潤率、同店銷售額、客單價、復購率中,瑞幸在單季營業額上實現反超,經營利潤率上雙方緊貼。上一季,瑞幸營收 62 億元,營業利潤率 18.9%;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營收 59 億元,全球營業利潤率 17.3%,參照 2022 财年年報,中國區營業利潤率一般高于全球均值。客單價和復購率上,結合此前研報數據,星巴克有領先優勢。
瑞幸營收超越星巴克的象征性意義是否被高估,決定了我們看待星巴克競争處境的不同視角。比如一個基本常識——開店越多、優惠越大,總營收越高。這方面星巴克顯然無法跟瑞幸比。
不過 " 強 " 和 " 大 " 是兩回事。美國《财富》雜志評選的世界 500 大榜單,到了中國就被翻譯成 " 世界 500 強 ",實際榜單的入圍标準只有一個——全年營業額,即便企業血虧照樣也能上榜。所以説,瑞幸最厲害的地方不在于晉升為中國連鎖咖啡規模之王,而是在焦灼的價格戰中還能保持與星巴克同一區間的利潤率。
國内咖啡競争到現在,基本變成兩種生意模式:一是瑞幸代表的為咖啡付費,二是星巴克代表的為空間付費。瑞幸逆襲後,星巴克的江湖地位有沒有被撼動呢?至少從品牌議價能力來看,星巴克暫時還沒有對手。
根據平安證券研報,星巴克約有 41.58% 門店開在城市購物中心。有資深商業地產專家告訴《降噪 NoNoise》,購物中心的招商點位是有 " 階級 " 排序的,而星巴克一直處于 S 級,同品類基本沒有對手能與其抗衡。
早年在南方市場,太平洋咖啡還有機會與其競争點位;北方也有同類型的英國品牌 Costa,但此前的運營方華聯明顯能力不足,門店經營業績沒法跟星巴克比。星巴克單店月營收能達到 40 萬~45 萬元,同品類中遙遙領先,而購物中心對此類品牌的收租方式主要是從銷售額中抽成。
由此形成一個獨特局面:星巴克選定點位之前,其他家只能排隊等。" 有時購物中心寧願空着黃金點位,也會等星巴克;星巴克确定不入駐了,再開放給其他品牌。"
這種強勢不只體現在中國市場。據此前報道,在印度班加羅爾一家購物中心的租賃協定中,星巴克插入了一項 " 咖啡館專營權 " 條款,禁止将同一樓層的空間分配給 Third Wave 、Blue Tokai 等競争對手。
關于星巴克的品牌價值,知名房地產顧問戴德梁行發布的 " 星巴克指數 " 最有代表性。該指數指出,星巴克門店數量,可以衡量一個地區商業與消費的活躍程度。
據前述人士了解,為邀請星巴克開店,地理位置不夠好的購物中心甚至要補貼 100 多萬元 " 裝修費 "。星巴克還會籤署類似反向保底協定,反向考核購物中心流量。比如銷售額不及預期時免租金。據蛋解創業數據,星巴克租金通常要比普通咖啡廳租金低 15%。
反映在成本環節,盡管星巴克是大店且大多開在租金更高的購物中心,瑞幸更側重相對低價的辦公區,但兩家單店模型中的租金成本占比極為接近,星巴克是 8%~12%,瑞幸是 8%~10%。
來源:平安證券研究報告
站在競争維度來看,當下咖啡行業的内卷形式一個是價格戰,一個是門店點位争奪戰。星巴克也在加快開店,策略是在提高一二線城市門店密度的同時,下沉到更多低線城市。
如果説瑞幸、庫迪等品牌在下沉市場的點位競争中主要拼 " 手速 ",星巴克則可以憑借在商業地產領網域的強勢地位,保持更為穩健的擴張節奏。因為更優質的點位意味着更高的開店成功率。根據《明亮公司》統計,上一季度星巴克關店數是 6 家,瑞幸關店 109 家,星巴克關店率是 0.9%,瑞幸則有 5.6%。
有四川某低線城市購物中心運營人士評價," 即使開到三四線城市,星巴克的表現還是很穩。中高端客群還是星巴克的城池。"
《南方周末》此前調研報告顯示,星巴克倡導的 " 第三空間 " 進入縣城時,其咖啡口感和社交價值亦接入縣城的消費體系,令縣城生活的人們尤其是返鄉的年輕人擁有了比肩大城市的生活體驗。比如下圖中安徽當塗縣的那位年輕人。
當然 " 穩 " 并不等于不着急。一個細節是今年 4 月底,為了抓住五一流量,北京一新增星巴克門店将計劃開業時間提前了半個月,當時店内裝修氣味仍未完全散掉。
盡管在财報電話會上被問到競争對業績影響時,星巴克中國董事長王靜瑛的回應是 " 沒有明顯影響 ",但财報風險提示環節也提到一點," 如果不如競争對手成功,我們的銷售額和市場占有率可能會下降。"
根據星巴克 2022 年 9 月宣布的中國戰略規劃,2025 年門店數量要達到 9000 家、覆蓋中國 300 個城市,即平均每 9 小時開一家新店。
二、2000 萬活躍會員從何而來?
1999 年在北京國貿開出第一家門店時,星巴克咖啡的标籤就是高端,或者説,昂貴。當時菜單上一杯卡布奇諾 19 元起,同年北京職工平均月薪 1000 元出頭。
圍繞星巴克的定價,同行的圍剿從未中斷。遠有老鄉麥當勞打出的暗諷廣告語—— " 喝 4 美金的咖啡是愚蠢的 ",近有瑞幸的咖啡宣言—— " 咖啡不是奢侈品,只是一杯日常飲品 "。
翻譯過來,喝星巴克的都是 " 韭菜 "。
不過在行業價格戰和消費疲軟的雙重阻擊下,星巴克 90 天内活躍會員(注:有消費記錄會員)從 2019 财年 Q3 的 910 萬一路上升到 2022 财年 Q1 的 1800 萬,再到 2023 财年 Q3(注:2023 年 4 月 2 日~7 月 2 日)達到創紀錄的 2000 萬。同期大本營美國市場的活躍會員為 3140 萬。
活躍會員對星巴克應對當下競争意義重大。2022 财年,90 天活躍會員為星巴克中國貢獻了近 74% 的收入。可以説,活躍會員忠誠度左右着星巴克的業績增長預期。
難怪創始人舒爾茨會説,星巴克的未來就在中國市場。甚至有媒體注意到,在今年 5 月底的 Q2 财報電話會上,舒爾茨提及 " 中國 " 的次數是 " 咖啡 " 的兩倍之多。
但上述活躍會員的增長從何而來?
從需求端來看," 第三空間 " 的社交價值始終存在,且在疫情後得到釋放。本土連鎖咖啡一天沒有切入第三空間,星巴克在線下社交中的空間價值便無可替代。否則,微博熱搜上 " 假裝工作的失業中年人 " 湧入的就不只是星巴克。
同到店相比,外賣是更能考驗會員忠誠度的消費場景。在 10 元區的瑞幸、庫迪随手可得的情況下,星巴克中國上一季度外賣訂單銷售額仍然創下歷史新高,同比增長 63%,銷售總額占比達到 25%。
從運營策略來看,星巴克的會員營銷不容小觑。
作為零售業最成功的會員營銷體系之一,星巴克的星享會員是典型的基于購買頻次獲得激勵和特權的獎勵體系,比如貓爪杯購買特權、比如積星免費兑換飲品及周邊。
圖源:星巴克官網
星巴克強勢回升的銷售數據已經印證會員運營對提升復購率和客單價的作用。會員黏性也為星巴克帶來更多賺錢空間,除了咖啡及食品,咖啡相關商品及禮品等周邊銷售每年也能貢獻 5% 左右的營收,且這部分銷售業績的年復合增長率預計有 30%。會員儲值資金亦有金融空間。
瑞幸也有會員體系,但在零售行業觀察者萬德乾看來,瑞幸與會員的互動目前更像一種基于注冊 ID 形成的促銷關系,而星巴克屬于純正的會員體系。
參照零售行業規律,成功的會員制往往離不開產品價盤體系的穩固。尚處于價格戰階段的瑞幸,短期内或許很難復制星巴克的成功。此前有瑞幸用户在社交媒體上吐槽," ‘滴滴鑽石’好歹每個月重置插隊次數,瑞幸的黑金鹿(注:最高會員等級)更新小黑杯也就歷史一次性的。一點用都沒有。"
不過來自瑞幸的競争間接提升了星巴克對會員的激勵力度。首先是入會門檻降低:2019 年以前,想要成為星巴克會員還要先買 108 元的星享卡,現在第一次走進星巴克的消費者,只要下單即可入會積星(積分)。其次是折扣力度加大,比如針對高復購人群推出的 7 折打工星人月卡,大杯美式折後 23 元,與 Manner、Tims 幾乎同一區間;部分渠道推出的 9.9 元折扣權益年卡,中杯飲品全年統一價格 25.9 元、在線點單 8 折起優惠。
上述改變的目的性很明顯:在中高端客群的基礎上繼續下探,挖掘更多潛在會員。
三、供應鏈正成為新的競争變量
按説通過瑞幸、庫迪、幸運咖等平價品牌的全方位市場教育,眾多消費者的咖啡心智已經被拉低到 5 元到 15 塊區間。星巴克的拓新底氣從何而來?大概主要還是看行業趨勢。
如果説存量市場更多是零和博弈,增量市場則是正和博弈,即做大蛋糕後,每個人的盤子裏都有更多 " 甜頭 "。
國内鮮磨咖啡很明顯屬于增量市場——據研究機構預測,未來年均增速在 31.4% 左右,2024 年規模可達 1917 億元。從這個角度看來,瑞幸的狂飙,既分走了星巴克的部分市場份額,同時又通過低價補貼教育用户,擴大了整個咖啡市場的規模,星巴克也能從中受益。
比如今年 3 月正式接棒舒爾茨的星巴克 CEO 納思瀚就樂觀地説,美國顧客每年平均喝掉 380 杯咖啡,中國消費者每年平均喝 12 杯咖啡," 我們在中國仍處于早期發展階段 "。
星巴克中國的 2025 年戰略願景中,除了門店數量和員工總數的增長,還包括營業利潤增長目标翻兩番、淨收入增長一倍。為了達成這一目标,很重要的一個舉措是斥資 1.5 億美元建設蘇州咖啡烘焙工廠,把競争焦點從開店速度拉到供應鏈效率層面。
據媒體消息,這座蘇州烘焙工廠預計第三季度啓用,屆時星巴克将成為中國唯一一家完全控制產業鏈(從咖啡豆到紙杯)的咖啡零售商。
但留給星巴克的喘息時間并不多。追兵瑞幸已經在路上。同樣選址蘇州昆山,瑞幸計劃投資 1.2 億美元建設烘焙基地,2024 年投產。
綜合上述信息來看,星巴克單季營收被瑞幸反超只是一個開端,此時談 " 打敗 " 或者 " 咖啡王座易主 " 都為時尚早。決定終局的從來不是一次戰役,而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争。具體到星巴克和它的中國對手們,這場戰争将是供應鏈、門店運營效率等層面的全面對撞。
對于被動卷入戰争的星巴克而言,躺赢時代已經終結;咖啡巨頭所能做的,唯有關注自己能夠控制的那些事。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降噪 NoNoise(ID:forjingyijing),作者:羅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