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釘釘推「個人版」背後的故事和真相,歡迎閲讀。
這兩天,有兩個新聞值得一起看。
一是 8 月 14 号,阿裏集團明确釘釘作為阿裏巴巴集團内獨立業務,獨立發展;二是兩天後,釘釘推出了個人版。
如果把兩件事情連在一起看,我們就能發現一個很重要的變化。某種程度上,個人版的推出,恰恰體現了釘釘組織架構變動的目的——把釘釘從「雲釘一體」戰略中「解耦」,給其進一步大踏步成長的空間,該怎麼跑就怎麼跑,能跑多快就去跑多快。
過去在「雲釘一體」的戰略下,釘釘存在的意義,可能更多是作為阿裏雲的前端。如果按照這個邏輯,釘釘個人版一定不是基于「雲釘一體」下會做出的選擇。至少,個人版的推出對雲的拉動意義有限。而且從現在釘釘的用户構成來看,大概 350 萬 / 天的個人用户量,相比 1 億 DAU(日活躍用户數)的用户總量,好像也不是那麼重要。
那釘釘推個人版到底有什麼意義?
我覺得釘釘個人版可能要和組織架構變動放在一起去理解,才能看到釘釘對于未來想要的東西,和對新可能性的思考。
放在原本釘釘所在的阿裏雲體系裏,釘釘作為尚未收支平衡的子業務,似乎并不起眼。但回歸到它作為一家產品公司的本位,釘釘在辦公協同這個無比「卷」的賽道,ARR(考驗 SaaS 營收的核心指标)和 NDR(考驗老客户續費和增購的核心指标)幾乎無可挑剔。
可以做價值參照的是,2021 年,Notion 只是作為擁有 2000 萬用户的文檔工具,就估值百億美金。也是那一年,辦公通訊軟體 Slack,被 Salesforce 以 277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如果釘釘被當作一家獨立公司看價值,那在中國 PaaS 領網域絕對是頭牌的位置。
從這個視角看,個人版的推出值得和戰略「解耦」來一起琢磨。因為釘釘在自己的發展目标上,與原來阿裏雲的目标解耦了,這一定會帶來其新的發展目标,而個人版就是這些新目标的體現。
解耦,到底對釘釘意味着什麼?
釘釘和阿裏雲解耦來得意外,但又似乎是這個階段必然發生的事情。
官方透露的是:解耦後,阿裏集團明确雙方會繼續保持緊密的業務合作,但都更自由,更聚焦在自身業務邏輯和目标上。
過去「雲釘一體」的結構裏,雖然阿裏雲和釘釘有共同的營收目标,但在阿裏雲一年将近 800 億人民币的收入盤子裏,釘釘的貢獻現階段肯定還是有限的。雖然釘釘也起到了作為雲的前端、推動雲業務的作用。但雲畢竟是最終最大的變現渠道,釘釘作為一個「配件」的價值和想象力必然因為這個目标被限制在雲上。
但客觀地説,在釘釘發展的那個特定階段,在中國的商業環境下,賠錢的釘釘(并且看得見不是只賠一兩年而是需要很多年),「怎麼定位」就決定了「能否有資源持續發展」。那時候「雲釘一體」,在耦合價值裏獲得持續發展的資源,也是一個合理的選擇。
當年,釘釘和中國其他 SaaS 公司面臨一樣的難題,ToB 客户的付費習慣,以及軟體 SaaS 化的模式還尚未建立廣泛共識。
「雲釘一體」中,阿裏雲和釘釘的主要協同點在于大客户,釘釘可以幫助阿裏雲為大客户提供更全面、易用的解決方案;阿裏雲則可以為釘釘帶來可觀的 B 端大客户。
這一戰略下,釘釘也從協同數字化衍生到業務數字化,覆蓋了很多大客户的共性需求,而其引領的 PaaS 化的解決方案及低代碼賽道的發展戰略,我覺得是很關鍵的成功選擇。這兩個關鍵的生态戰略,也成為很多 SaaS 公司在不做定制化的前提下,滿足大客户需求的一種有效方式。
釘釘辦公樓|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我還是很欽佩釘釘團隊,在這個過程中,讓現實主義和理想主義融合在一起,這裏面經歷了邁向大客户服務的能力建設(兩年大客户數量增長了至少 3 倍)、落實「雲釘一體」的戰略目标、扮演好雲的前端的角色等很多變化,最終實現了和阿裏雲的高效協同。但與此同時,釘釘也成功地保持了業務獨立性。
而釘釘今天走到這樣一個新格局,也是順勢而為。正是有了過去三年的「雲釘一體」,釘釘算是抓住特殊環境下的戰略機遇,才在今天被集團重新思考其價值,進而做了戰略「解耦」,得到了一次創造和開疆擴土的新機會。換句話説,有了現在的客户體量、用户體量,才有了做個人版,加入大模型的動力和機會。
從「雲釘一體」戰略确立算起,釘釘的DAU規模已經翻了 3 倍,目前釘釘上有接近 9000 萬的 DAU,還在繼續增長。而且釘釘的商業化也越來越清晰:三專年費模式(釘釘的三個收費版本:專業釘、專屬釘、專有釘)、平台分潤模式,以及硬體(SDK、API)許可模式。這些商業模式使得釘釘作為軟體業務,毛利率高,產品營收也曾一度保持在三位數增長水平,照此下去,打平成本甚至獲得利潤,已經能看到未來兩年清晰的時間表。
另外,即便雲釘一體的時候,阿裏雲和釘釘本來就是獨立公司,雖然之前釘釘在架構上被并入雲智能集團,外部視角看也會覺得這次調整變化挺大,但據我所知,釘釘一直是集團直管。
其實集團層如今選擇把雲釘「解耦」,也是一個比較合适的契機,最大的意義在于:釘釘具備了一個比較堅實的能力底座和價值底座,并正好疊加了一個時代性的技術變革—— AI。無論業務形态是 ToB 還是 ToC,釘釘都有了獲得更高增長的機會。
個人版,就是面向 2 億DAU的探索
個人版是釘釘的再一次嘗試、摸索。
我不久前和釘釘總裁葉軍曾經探讨過釘釘的未來目标問題。他當時説過一個很令我印象深刻的目标,那就是釘釘未來的 DAU 不會停留在 1 億,至少要争取到 2 億。核心改變不只是獲得更多企業客户來增加 DAU,而是希望改變用户用釘釘的動力,變成主動而不是被動,「喜歡用」而不是「被逼着用」。
其實,有 6 億用户曾經像用微信一樣用過釘釘,但是他們用釘釘是因為「不得不用」。一個事實是,其實很多人一離職、一畢業就會删掉釘釘。因為員工權限一旦取消,釘釘裏所有群、文檔都沒了,再打開釘釘一片空白。視頻會議用不了,日程也用不了。因為不基于組織的個人甚至無法創建日程,更無法和别人拉齊日程。
從這個層面看,釘釘出發的時候是依靠解決老板關心的問題,進入到組織。但随着不斷發展,一個組織裏不能只解決老板的問題,而是要真正解決一個商業組織的生產力問題,這就需要對每個個體進行有效的支持服務,和真正的用户站在一起,這樣也才能真正創造持續的價值。
那麼作為提升數字化生產力的釘釘,開始越來越明确要為真正的用户做好服務和支持時,會發現這裏面又隔了一層。
過去,釘釘是基于組織的,釘釘和用户之間還隔了一層——公司,公司給不給這個用户買單,決定了他能不能用釘釘。而他不管之前用了多少年釘釘,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只要離開組織,這個產品就和他沒有關系了。
我理解葉軍説的 2 億 DAU 的目标,本質是擴展了釘釘的用户價值,尤其是「我想要用釘釘」的這部分 DAU。
我也問過他這個目标實現的路徑是什麼,葉軍大概的意思是:「對有趣的靈魂多了一些追求。比如,用户使用釘釘的理由是:有趣好用,甚至能感受到釘釘對個體的加強」。
客觀地説,直到今天對于「有趣」這件事我覺得釘釘最好「偶爾閃耀」就行了,個人版不同的界面和更有趣的表情包都挺好,但釘釘在這上面花時間太多可能反而不是重點,因為抓住生產力這件事就已經有很大價值了。
所以「有用」——也就是對個體的加強這件事我是非常贊同的,在我看來,AI 的到來,讓這個目标更有意義。并且,長期來看,每個人的生產力都應該被加強釋放,在這方面釘釘是大有可為的。
大的經濟和社會環境下,個人職業者越來越多,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選擇靈活就業或者做兼職,正在成為一種新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組合。在這個大潮中,需要有一個以個人能力建設為中心的系統,一個有 AI 能力的系統,來釋放更大的個人生產力。
不久前我和 Midjourney 創始人 David Holz 也探讨了這一趨勢,我問他像他們這樣 11 人的團隊,ARR 能到 1 億美金,會是 AI 時代創業公司和組織形式的新範式嗎?他就認為,Midjourney 這樣的小團隊規模的組織形式,5 年後會是很常見的形态。
AI 的進步也帶來了個人和組織的「解耦」,我認為這是 AI 對于這個時代很重要的改變。組織越來越離散的趨勢下,每個人借助 AI 助手,也可以做很多事情,甚至一個人就是一家公司。解耦背後是簡單、聚焦,繼而更有力量。過去,需要靠一個復雜系統去組織、釋放生產力;現在,AI 扮演那個復雜系統,生產力的釋放變得更簡單。
因為個人的能力建設會更被需要,相應地,個人產品也就會有更大的空間。理論上,未來每個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可能都在訓練自己的專屬模型。釘釘個人版可以成為一個容器來承載數據、優化模型、連接世界。一個人做過的事情、對世界產生的價值可以被沉澱下來,沉澱到個人模型裏,再通過 AI 釋放出來加強到這個用户身上,這是個很有想象空間的事情。
我其實提前幾天就試用了釘釘個人版内測賬号,不需要重新安裝 App,一鍵切換「個人版」後,一個和傳統釘釘不太一樣的界面就出現了。
看到它,你想不到一切管理視角下「苦大仇深」式的上班模式,這裏甚至沒有消息。取而代之的是:文檔、網盤、視頻會議和 AI。
釘釘個人版中的文檔界面 / 極客公園截圖
這是一個起點,雖然還沒感受到特别強烈的對于個人用户的吸引力。但我個人覺得,現在個人版是再一次嘗試,不會是最終的樣子,也看到釘釘依然保持着對創新的容錯。在加強個人生產力的循環上——釘釘未來通過去「沉澱、加強、連接」的循環,确實有機會讓用户產生主動且高頻使用釘釘的動力。
其中,沉澱是基礎,釘釘今年初收購了「我來」,其產品功能類似 Notion,釘釘個人版中的文檔可以直接用來做知識沉澱、數據沉澱。
加強,指的是對個人用户的生產力的加強,個人版中的 AI 能力類似個人知識庫的精準搜索,通過 AI 機器人,基于沉澱池,不斷進行輸出,再回流到沉澱池。當然,未來這部分引入 Copilot(AI 助手)功能進行用户能力的加強也是必然的。
最後是連接,即人與外界的信息的連接,與組織的連接、與不同數據系統之間的連接等。比如現在個人版通過插件系統可以外連閲讀、社交、訂餐、購物等應用程式。而這些東西又可以沉澱到個人的知識庫和數據庫裏,進一步讓 AI 加強人的能力、配合人的需求。
沉澱和加強是釘釘個人版的「本分」,而連接能力的擴展則留下了更大想象空間,也許這會在個人版真的到達幾千萬 DAU 後延展出新的意義。
看得出,釘釘從之前以組織為中心的單一視角,到現在開始思考以個人為中心的一些新趨勢。個人版的發布,可以理解為釘釘的使命多了一層:讓個人變強,助推個人的價值。以前是,要服務用户,先要服務老板;現在,不服務老板,也可以服務用户。
這讓我想起前段時間和 Notion 創始人 Ivan 聊到 Notion 崛起路徑。過去是個人用户帶着 Notion 進入的企業,因為 Notion 選擇了先服務好個人用户,才赢得了進入企業的高效通道。而今天 Midjourny 這樣的產品看起來都是個人用户,但它也一定會有進入到企業組織的那天。可見,在生產力提升方面,人和組織的加強,往往起點大相徑庭,但最終殊途同歸。
反過來看釘釘,這個當年從解決打卡、審批等老板需求出發的產品,這個曾經作為耦合價值的業務,在今天正在看到更多值得解決的問題,也有了更能自由探索的空間。期待釘釘接下來能不負時代,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