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黃仁勳、蘇姿豐賺的錢,扎克伯格、馬斯克們正在燒,奧特曼也想分一杯羹,歡迎閲讀。
科技股在 2024 年仍是一枝獨秀,AI 最大 " 賣鏟人 " 英偉達本周累漲 8.7%,和 AMD 連續兩日雙雙創盤中和收盤歷史新高。
AI 淘金先富 " 賣鏟人 ",在需求持續高企的情況下," 算力王者 " 英偉達成為最大受益者,有望在 2023 年實現創紀錄的 588.6 億美元營收,同比增長 118%,AMD 也賺得盆滿缽滿,預計 2024 年 GPU 收入将超過 20 億美元。
然而,英偉達、AMD 賺的錢,大多由 " 燒錢 " 速度驚人的人工智能公司貢獻。這不僅包括 OpenAI、Anthropic 等人工智能新星,還有谷歌、微軟、Meta、特斯拉等科技巨頭,它們都在大力投資開發人工智能大模型。
"AI 獨角獸 " 瘋狂吸金,或支撐 GPU 需求持續增長
去年全球一級市場遭遇全面潰敗之際,"AI 獨角獸 " 瘋狂吸金,撐起了去年初創公司融資的半邊天。
根據 Crunchbase 的數據,人工智能初創公司在 2023 年籌集了近 500 億美元,規模超過 5000 萬美元的融資有 8 輪。
媒體最新報道稱,馬斯克旗下對标 OpenAI 的人工智能公司 x.AI 已經完成了 5 億美元的首輪融資,是 10 億美元目标的一半,投後估值達 150 億 -200 億美元。馬斯克去年 11 月表示,x.AI 的股權投資人将擁有 x.AI 25% 的股份,報道稱,預計馬斯克和投資人将在未來幾周敲定條款。
但該報道很快被 " 辟謠 ",馬斯克在 X 上回應稱這是假消息。
加拿大人工智能初創公司 Cohere 也正在洽談新一輪融資,融資額在 5 億至 10 億美元之間。英偉達、甲骨文、Salesforce 等科技巨頭參與了本輪融資。
Cohere 尚未确定新一輪融資的估值或确切的融資目标。該公司在去年 6 月份的 C 輪融資中籌集了 2.7 億美元,估值為 22 億美元。
另外在一個月前,有報道稱,OpenAI 最大對手、人工智能初創公司 Anthropic 正在洽談在 Menlo Ventures 領投的一輪融資中籌集 7.5 億美元資金。
大型機器學習模型開發需要消耗大量計算資源,尤其依賴高性能 AI 芯片的計算力,瘋狂吸金的 AI 初創公司或許将繼續支撐 GPU 需求增長。
巨頭們搶購英偉達芯片
與此同時,科技巨頭也在燒錢,這些巨資大部分都轉成了對 AI 芯片的采購。
将目光投向 AGI 的扎克伯格當地時間周四稱,到今年年底,Meta 将擁有大約 35 萬塊英偉達 H100,如果包括其他 GPU,等效算力相當于大約 60 萬塊 H100。
60 萬是一個驚人的數字,而購買芯片所需費用可能更驚人,保守估計可能也要 90 億美元。
Raymond James 分析師指出,英偉達 H100 每塊售價在 2.5 萬 -3 萬美元之間,盡管黃仁勳説過 " 買的越多、省得越多 ",但再怎麼大批量采購,可能仍要花費超 90 億美元。
日前市場研究公司 Omdia Research 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2023 年 Meta 和微軟從英偉達各購買了 15 萬塊 H100 GPU,采購量在所有公司中并列第一。
特斯拉目前也采用英偉達的 AI 芯片來支持其自動駕駛軟體,但是英偉達的訂單量已經接近滿負荷,很難滿足特斯拉所需的芯片,這也是特斯拉開始自研 AI 芯片的重要原因之一。
OpenAI 也想分一杯羹
然而,芯片帶來的這股 " 潑天富貴 ",不僅僅是英偉達、AMD 兩家芯片巨頭,下遊的 OpenAI 也想分一杯羹。
據媒體當地時間周五報道,OpenAI 首席執行官 Sam Altman 正在與中東阿布扎比 G42 基金、日本軟銀集團等讨論,籌集數十億美元資金成立一家全新的 AI 芯片公司。Altman 的目标是利用資金建立一個工廠網絡來制造芯片,直接對标英偉達。
報道稱,OpenAI 僅在 G42 方面就讨論籌集 80 億至 100 億美元,但目前談判仍處于早期階段,完整名單尚不确定。
目前 AI 公司仍首選從英偉達、AMD 處購買芯片,但考慮到大部分利潤流入了 " 賣鏟人 " 口袋,如果不開拓其他的芯片供應源,它們将永遠為黃仁勳、蘇姿豐 " 打工 "。
可能正是出于這個原因,除了特斯拉和 OpenAI 之外,英偉達幾乎所有的大客户都已宣布将自研 AI 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