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比懶惰更可怕的,是“低效努力”,歡迎閲讀。
以下文章來源于有書 ,作者有書劉小暢 & 艾晴
作者:有書劉小暢 & 艾晴
來源:有書(ID:youshucc)
作家李筱懿曾在《自在》一書中提到 " 劣質勤奮 " 的概念。
她説:
"
" 這種狀态除了給身邊人帶來‘很努力’的壓力,非但沒有把事情做好,最直觀的結果卻是:收效甚微和筋疲力盡。"
"
回看生活,我們也常會落入這樣的陷阱,以為自己付出了時間和精力,結果就會成正比。
卻忽略了,真正的成長和提升,不只是拼時間、拼過程那麼簡單。
而是要在找準方向之後,深入思考和優化過程,告别低效努力。
有質量的勤奮,才能獲得最大的收益。
1
只拼時間,忽視效率
作家小野在《生活需要高級感》中講到這樣一個故事:
校友畢業後進入一家會計事務所工作,每天忙得焦頭爛額。
眼見着她的發際線越來越靠後、皮膚爆痘頻率越來越高,加班加點更是常事。
而事務所的一位資深前輩,卻因為高效專注的學習方法,在短時間内集中分析了行業重點并快速運用到對接的案子裏。
不僅案值是其他會計師的 10 倍以上,還早早實現了财務和時間自由。
看着前輩因為突出業績,享有上下班不打卡、有事無需請假的特權,校友只有羨慕的份兒。
書中提到過有這樣一段話:
"
" 終日忙碌的人,把忙碌當成一種生產力。
不喜歡打破拖延者的思維,也從不留時間和空間給自己學習和思考,一直處于低效的惡性循環中;
而高效輸出的人,懂得空出時間給自己更新和提升,進行深度工作,終究把自己打造成無可取代的厲害角色。"
"
很多時候,我們就是被固有的思維困住了,希望自己能夠 " 轉起來 "。
以為花了精力就等同于積極上進,就能夠得到領導的認可,穩固職場中的地位。
可其實,硬把自己綁在辦公桌前,不動腦筋地做着統一的動作,看似分秒不讓,實則是比懶惰還可怕的 " 偽勤奮 "。
除了自我感動,沒有任何用處。
真正努力的人,不會以時間戰術去攻打想要的江山。
而是懂得,時刻保持清醒,集中注意力,充分利用時間保質保量地完成工作。
清除低效的重復,不讓自己陷入窮忙的怪圈,讓投入與付出換來翻倍的價值。
如此,才是獲得價值提升最有效的途徑。
2
只拼過程,忽略方向
1997 年,蘋果公司瀕臨絕境。
當時大家普遍用微軟公司發布的 Windows95 作業系統,而蘋果主要經營 Mac 作業系統的產品。
因為無法滿足大多數人的使用習慣,導致市場銷量不佳,虧損高達 10 億美元。
喬布斯回歸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調整企業的戰略方向和重點產品的改進。
經過重新設計和開發,1998 年成功推出挽救了大眾口碑的第一代 iMac,從此喬布斯開始了波瀾壯闊的一生。
《富足》中有這樣一句話:
"
" 人一輩子難免要做各種選擇,選擇對了,有時比努力更重要。"
"
方向的選擇,對于企業來説是盈虧的關鍵決策,對于我們每個人而言,亦是如此。
世界紛繁復雜,世事千變萬化。
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要比努力本身更重要。
《人生的底線》一書中,提到一個挖井人的故事:
兩個人想要挖一口水井,其中一個人随意找了一個地方就開始挖。
挖了一陣子,發現沒有水,于是就換另一個地方挖;
過了一會兒還是沒有水,就又換了一個地方。
這麼反反復復操作下來,除了挖出很多深坑,一口水井也沒挖出來。
另一個人,沒有像第一個人那樣東挖一下,西挖一下。
而是認真找準一個地方,一直堅持挖下去,直到泉水湧出為止。
生活中我們也常會這樣,很多時候只顧着低頭蠻幹,沉浸在 " 努力 " 的過程裏,卻從不考慮這條路到底适不适合自己。
其實,方向不對,再多的付出都是白白浪費。
唯有清楚目的地,握緊方向盤,才能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走對走穩,高效到達自己想去的地方。
3
别讓 " 低效努力 ",進入惡性循環
作家吳軍在《見識》中説:
"
" 效率高低不取決于開始了多少工作,而在于完成了多少。
很多看上去非做不可的事情,其實想通了并沒有那麼重要,因為它們是偽工作。"
"
想要擺脱 " 低效努力 ",不妨試試這幾個方法:
1、定準目标,以結果為導向
《自在》這本書中,對應 " 劣質勤奮 " 給出了 " 勤奮到位 " 的一個方法:加強目标針對性。
就是以具體任務為導向,目标精準地學習。
集中掌握一個領網域的知識,快速上手運用,形成 " 從輸入到輸出,再到結果 " 的良性循環。
不把忙碌當做奮鬥,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要什麼、該做出怎樣的規劃。
從只在乎時間投入和過程積累的誤區中走出來,學會 " 以始為終 ",限定時間,集中狀态。
把握好節奏,把子彈打在最有效的陣地上。
2、任務分層,合理分配工作
辦公室裏,我們不難聽到這樣的抱怨:
忙了一個下午,只做了 3 頁 PPT;熬了一個晚上,只查了幾個數據;開了一天的會,還剩很多未解決的題。
時間占用很多,可該做的還沒做,做完的還出錯。
工作如此雜亂,大多是因為,我們把所有要完成的事情都打包在一起,沒有分清重要程度和先後順序。
卡爾 •紐波特在《深度工作》提到一個方法:分清淺層工作和深度工作。
将不需要沉入狀态的事務,安排在不怕被打斷的碎片時間進行;
将需要長時間投入的工作,安排在固定時間和場所進行。
劃分好輕重緩急,有的放矢地學習和操作,才會在付出時間和精力後,大大提升效率。
3、跟蹤復盤,找到高效方法
質量管理中有 PDCA 四個階段,其中 C 的含義是即為 Check ( 檢查 ) 。
用于我們日常的工作學習,可以理解為復盤。
也就是説,嘗試從過去的每一天中,篩選行之有效的方法,然後不斷整合、總結和糾錯。
海涅曾説:
"
" 反省是一面鏡子,它能将我們的錯誤清清楚楚地照出來,使我們有改正的機會。"
"
反省的過程其實就是向内思考、深度剖析的過程。
它可以幫助我們從過去獲得力量,從而更好地面對未來。
▽
聽過這樣一句話:
"
" 永遠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飾戰略上的懶惰。"
"
人處于世,最怕想要進步和改變,卻缺乏清醒的頭腦、做事不走心。
真正的有效努力,從不會迷信時間,也不會随意從眾,人雲亦雲。
而是能夠看見自己的内心,找對方法,及時復盤,高質量地努力。
點個" 在看 ",願我們都可以在前行的路上,擺脱 " 窮忙 " 的心理。
少繞彎路,精準勤奮,遇見更好的自己。(本文完)
你的思維方式
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