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特斯拉“鐵粉”大摩:點名小米,中國已經領先,特斯拉刻意淡化電車?自動駕駛競争才剛開始,歡迎閲讀。
大摩 " 鐵粉 " 近期觀察到兩大現象,特斯拉股價跌跌不休,其似乎在淡化核心的電動汽車業務?小米、比亞迪等核心車企似乎紛紛進軍人形機器人等新興領網域。
對此,摩根士丹利在 3 月 26 日的研報中指出,特斯拉淡化電動車業務表示特斯拉未來的重心将不在新能源汽車,而在于包含自動駕駛在内的人工智能,而這些領網域存在巨大的增長和利潤空間。
同時,大摩還點名小米,稱小米的第一款汽車 SU7,持續赢得全球消費者的青睐以及汽車公司高官們的認可。
從小米的快速發展來看,摩根士丹利預計中國汽車公司最終将進入美國市場,可能會通過在美國本土建廠的方式實現,這意味美國電動汽車市場的競争将更加激烈。
根據摩根士丹利的估算,特斯拉 2025 年的市值将超過 1 萬億美元。以昨日收盤價 272 美元計算,當前市值約 8525 萬億美元。
自動駕駛競争才剛開始
近期,特斯拉似乎在淡化其核心電動汽車業務,摩根士丹利認為這一轉變背後的原因在于特斯拉正将戰略重心轉移至人工智能(AI)相關領網域。
摩根士丹利認為,特斯拉的核心優勢在于其在 " 物理人工智能 " 上的實力,這些能力包括數據、機器人技術、能源存儲、計算、制造以及太空 / 通信 / 網絡 / 基礎設施等。這些領網域的技術積累和創新能力為特斯拉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進一步來看,該領網域提供的增長和利潤機會遠遠超過了當前面臨壓力的傳統電動汽車業務。這正是中國領先的電動汽車制造商如小米、比亞迪、小鵬等也都紛紛進軍人形機器人領網域。摩根士丹利分析師認為,中國在電動汽車領網域已經領先,但自動駕駛競賽的勝者尚未确定。
具體到自動駕駛技術方面,摩根士丹利提到:
特斯拉未來的 Cybercab 将不配備方向盤,将實現完全自動駕駛。同時特斯拉堅持不使用激光雷達 ( LIDAR ) 進行自動駕駛,專注于通過純視覺方案實現自動駕駛,這與許多其他公司形成了鮮明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