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產品質量頻發的綠米(Aqara),C端承壓B端缺位難獨立,歡迎閲讀。
綠米智能門鎖的安全隐患問題,隔三差五就會被推上輿論風口。
前腳剛因消費者頻繁投訴產品質量問題,被監管部門通報點名與處罰。後腳就被爆出 " 智能鎖品質差,在線客服只管賣無法修 " 舉報信息。
消費者陳女士買的智能門鎖連維修師傅都難打開,确認存在技術問題後又客服建議加價 1000 元換新鎖。消費者王先生安裝的設備總失靈,短短三個月内就壞了兩個開關,一個門窗傳感器。
綠米是國内智能家居領網域無可争議的龍頭企業,但是近幾年綠米卻頻發產品質量問題。
早在 2021 年 9 月 1 日,因為生產銷售不合格智能晾衣機,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對綠米進行罰款 7485 元。
據《2021 年上海市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第一批)》披露,本次抽查了 1649 批次產品,經檢驗不合格 184 批次,其中綠米旗下的智能晾衣機因标志和説明、接地措施而被判定不合格。
如今打開新浪黑貓投訴平台,也不乏針對綠米的投訴,從窗簾電機出現故障、智能門鎖無法聯網使用,再到泄露用户隐私、智能網關不支持 AP 面板等各種問題都被提到。
針對這些投訴官方态度還算積極,大部分售後還是有問必答,但這種類似月經不良隔三差五現象頻發背後或許還有着更為本質問題沒有被解決。
最直接的就是針對綠米 AI 能力相對不足的質疑。眾所周知,全屋智能涉及雲計算、大數據、5G、AI 等關鍵技術,而 AI 實力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但就目前而言,綠米旗下全屋智能產品的底色為高精度人體傳感器,并不以 AI 見長,相較于在研發投入上苦練内功的百度、小米,綠米還不在一個等級。
當然綠米的問題也代表了普遍的行業現象。目前很多智能家居產品的設計和制作都是生搬硬套,再加上一些傳感模塊就推上市,并沒有真正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把產品做到實用、安全。
借助小米生态鏈的背書和資源,綠米在 C 端原本擁有先發優勢。
然而從 2020 年開始,綠米不僅因產品質量問題備受消費者诟病,還在逐漸 " 去小米化 " 後漸漸失去了曾經的江湖地位。究其原因,其實與綠米定價策略與技術定位分不開關系。
小米靠性價比走到現在,而背靠大哥的綠米卻一心想衝擊高端市場。嘗試與小米解綁後似乎又沒有能力平衡好技術、成本、利潤之間的關系。
兩家在關鍵方向問題上出現了分歧。技術方面也是,綠米是堅定不移的智能家居派,而小米是智能設備而非家居。
于是不難看到,小米已經放棄放棄 ZigBee 協定的設備改用藍牙 mesh,而綠米整個智能家居是還是搭建在 Zigbee 協定上面。
這更像是一個全套的解決方案,而非單個設備。按綠米董事長兼 CEO 遊延筠的話説," 智能家居是一個系統,一個生态,絕不是單個或者幾個智能設備就叫智能家居。"
理想是很美好的,盡管綠米體系成熟、產品豐富、生态開放,但就目前而言,綠米要想實現品牌獨立并不容易。
特别伴随全屋智能的門檻不斷降低,很多開發商想以此為樓盤的賣點,而這意味着 B 端市場的潛力正逐步釋放。只可惜,如此重要的入口,綠米的話語權卻并不大。
嚴格來説,綠米一度被譽為智能家居行業的風向标。
綠米成立于 2009 年 12 月,初期主要業務為樓宇控制系統和公共建築的做節能、智能化改造,2014 年加入小米生态鏈後負責小米智能家居方向的產品研發,進而正式進入智能家居領網域。
2016 年其推出全屋智能品牌 Aqara。彼時的綠米仍一馬當先,行業的注意力還放在打造智能家居爆款單品上。
直到失去小米光環,小米将全屋智能作為核心戰略,直到後入者不斷湧入賽道變得擁擠,綠米的也漸漸失去了優勢地位。
時下智能家居堪稱兵家必争之地,綠米面對的壓力有增無減。像初創企 UIOT、歐瑞博,科技巨頭華為、小米,家電巨頭海爾、美的,互聯網巨頭百度、阿裏巴巴等都對這塊肥肉虎視眈眈。
相關數據,2022 年中國智能家居設備市場出貨量預計将突破 2.6 億台,同比增長 17.1%。該機構預計,未來智能家居市場将快速發展,2025 年市場出貨量有望接近 5.4 億台,市場規模将突破 8000 億元。
智能家居市場前景廣闊,而其中 " 主戰場 " 全屋智能賽道自然不窄。
但遺憾的是,現階段的綠米,不僅體量拼不過巨頭,更處于品牌、研發、創新、資金、服務等全方位承壓的尴尬局面。
未來的綠米,要想重構商業壁壘可以説是阻礙重重。
科技先生,知名科技媒體,前身成立于 2007 年,關注互聯網、智能家居、手機數碼、新零售、在線教育、產業互聯網等領網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