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比亞迪們”是中國超跑的唯一希望,歡迎閲讀。
2 月 25 日,期待已久的 " 比亞迪超跑 " ——仰望 U9 終于正式上市,四電機最大馬力超過 1300 匹、最大扭矩 1680N · m、極速 309.19km/h、零百加速最快 2.36 秒。
而售價,也高達 168 萬元。
仰望 U9
意料之中的,從網上的輿論來看,不理解占大多數。這和前幾天 " 掀桌子 ",賣 7.98 萬元起比亞迪秦榮耀版的,還是一家車企嗎?
2022 年 9 月,廣汽埃安旗下品牌昊鉑也推出了一款百萬級超跑——昊鉑 SSR。售價在 128.6 萬元至 168.6 萬元之間。當然,如果從網上的聲音來看,嘲諷也遠多于肯定。
" 中國超跑們 " 并不是第一次出現,它們正在趟着這條坎坷之路。
但這些自主品牌們,也算是中國超跑的 " 唯一希望 "。
新勢力,難造超跑
造超跑,最難的絕不是技術,而是錢。
可以説,如果你沒經歷過幾次破產、轉手之類的,你都不好意思説自己是百年老牌的跑車企業。
保時捷、蘭博基尼、路特斯還有破產多達七次的阿斯頓馬丁,這些我們熟知的歐洲跑車品牌幾乎都經歷過破產或瀕臨破產,最終多數品牌選擇了加入更大的汽車集團,以求品牌的延續。
當然,也有一些個例,例如 " 小作坊 " 式的帕加尼,通過采購發動機、變速箱等核心零部件的方式大幅降低了研發成本,得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延續至今。也有像法拉利這樣,有能力獨立上市的,不過從法拉利開始要賣 SUV 這件事也足以體現,只賣超跑,強如法拉利也難頂。
因此,就算超跑都賣動辄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其商業運作也很難跑通,加入大型汽車集團,似乎是絕大多數超跑品牌唯一的出路。
目光回到國内,新能源車的出現,讓内燃機與變速箱的壟斷得以終結,國產車造超跑不再是不可能。
2015 年 4 月,國產新勢力品牌前途汽車在上海車展上展出了其首款車型前途 K50 的工程樣車,并于 2018 年正式上市。
至少在當時來説,炫酷的外觀、4.6 秒的零百加速以及 380 公裏的續航,70 萬的售價其實并不離譜。但後面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前途 K50 銷量不振,資金鏈斷裂的前途汽車也逐漸走向衰敗。
事實上,最近高合汽車發生的問題,已經給不少新勢力品牌敲響了警鍾。對于新勢力品牌來説,只做高端很難生存,而超跑更是奢侈中的奢侈,想靠賣超跑養活一個公司,可能性幾乎為零。
特别是對于新勢力品牌來説,品牌的構建尚處于初期階段,而撐起超跑價格的很大一部分因素,則是品牌價值。那些歐洲的百年品牌都扛不住,更不要説新勢力們了。
因此,造中國超跑,只能靠比亞迪這樣,基本盤堅實的自主品牌來努力。
百萬級國產車," 裏子 " 更重要
正如上文所説,國產品牌給人們帶來的品牌附加價值——也就是在面子上的價值,相比那些傳統豪車來説還差很多,面子畢竟需要時間來積累,一朝一夕難以改變人們的觀念,因此,國產豪車往往更需要用 " 裏子 " 來彌補 " 面子 " 的不足。
拿仰望 U9 來説,首先,它夠快,當然我們説的不只是零百加速快,對于電動車來説更難的是極速快。仰望 U9 的極速成績達到了 309.19km/h,這考驗了至少兩項重要能力。
第一,就是它的三電系統,要做到高效且耐温。電動車高速行駛不僅需要功率夠足,還要能耐得住三電系統產生的高温。
仰望 U9 的電機采用易四方 U 型電機設計,并選用超薄低鐵損硅鋼片和高耐温等級永磁體,提升了電機效率并降低熱損耗,讓車輛 " 塞 " 下四個大功率電機成為可能。并且還采用碳化硅電控系統,進一步提升了傳輸效率。同時,仰望 U9 還通過三套熱管理系統保證三電的冷卻需求。
易四方熱管理系統
第二,則是它的空氣動力學設計,要做到低風阻、高效散熱以及足夠下壓力。仰望 U9 通過整車 6 組車身風道布局,12 組主被動空氣動力學套件,實現了這三點。當然,如果你對性能有更高的需求,還可以選裝價格為 10 萬元的碳纖維天鵝頸大尾翼。
仰望 U9 空氣動力學手稿
相比夠快,超跑更重要的還要操控好。而操控不分能源 " 新舊 ",對于國產品牌來説是個不好 " 彎道超車 " 的領網域。仰望 U9 拿出了兩張王牌——易四方與雲辇 -X。
易四方得益于新能源技術的出現,四電機使得車輛可以獨立控制四個車輪,不僅可以實現 " 原地掉頭 " 功能,還能起到對車輛操控進行實時調控的作用,可以提升車輛的制動性能與轉向力。
或許絕大多數人只看過雲辇的 " 三輪行駛 " 或是 " 原地跳舞 ",但殊不知它在操控穩定性上起到的重要作用,雲辇 -X 系統功率最大 36kW,峰值單軸舉升速率 500mm/s,可瞬時輸出超過 1 噸的舉升力,對于起步抬頭、刹車點頭、過彎穩定性都有很大幫助。
" alt=" 雲辇 -X 總覽
" width="1556" height="1366">雲辇 -X 總覽
所以説,仰望經常展示那些 " 可以但沒必要 " 的炫酷技能,也能理解。因為它真的很想傳遞給大家一件事:至少在技術上,國產超跑已經做好了準備。
不過,在銷量上,國產超跑很難令人期待。這也是為什麼文章前半部分提到,新勢力難造超跑。
國產超跑注定要經歷漫長的 " 燒錢 " 階段,但并不是毫無意義的,先進技術的研究與落地,将為整個集團旗下的各個品牌賦能。
曾經,人們也很難想象,自主品牌在銷量上取得飛躍,直到比亞迪以 3.5% 的份額成為世界汽車銷量第九。人們也不曾相信三十多萬的國產車能夠大賣,直到騰勢、理想等品牌的出現。誰也無法否定,國產超跑崛起的可能性,但在現階段來説,或許路還長。
即便你還不夠理解國產超跑的存在的意義,但也請你不要澆滅國產超跑存在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