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擺脱「Android套殼」, 華為更想做蘋果,歡迎閲讀。
作者 | Li Yuan
編輯 | 靖宇
獨立于蘋果 iOS 和 Android 的手機作業系統能生存嗎?
很難。
微軟在移動互聯網剛剛開始的年代,曾推出自己的手機作業系統,但是終究偃旗息鼓。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應用生态一旦建立,讓眾多開發者再度遷移到新系統中很難。
但是,今時今日來看,華為似乎有成功的希望。
2019 年 8 月,在美國制裁下,華為第一次發布了鴻蒙作業系統。在生态尚未建立之時,鴻蒙作業系統采用了兼容 Android 應用的解決方案,也迎來了經久不息的「鴻蒙就是 Android 套殼」的讨論。
然而,華為一再表示,兼容 Android 應用只是其路線圖上的一環,華為追求的最終目标,在于建立自己的作業系統和生态。
而 2024 年 1 月 18 日的發布會上,華為終于宣布,不再兼容 Android 應用的「純血」鴻蒙,開發者預覽版正式面向開發者開放申請,而商用版将在 2024 年第四季度與消費者見面,定名為鴻蒙星河版——也就是之前宣布過的 HarmonyOS Next。
而華為的底氣,在于四年多來,鴻蒙生态中已經擁有了 8 億台設備,包括手機、PC、平板、可穿戴設備、車機和智慧屏 。而手機系統中,目前已經有 200 多家應用發布了鴻蒙版本,占互聯網頭部應用的 90%。
作業系統的生死在于生态。而在發布會上,華為常務董事、終端 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董事長餘承東大方表示:
「鴻蒙生态大勢已定。」
餘承東宣布鴻蒙星河版開發者預覽版開放申請|華為
自研 内核,主打萬物互聯
在媒體展示階段,極客公園見到了搭載了新的鴻蒙星河版的華為手機,從主界面來看,它與華為過往的鴻蒙系統的手機似乎并沒有太大區别。
華為宣傳片中對鴻蒙星河版系統的展示 圖片來源:華為
然而,在看似相同的表面下,鴻蒙星河版的底層架構整體進行了全新的設計。最大的改變,就是此次作業系統,徹底去除了 Android 開放系統平台(AOSP)代碼,目前是一個全棧自研的作業系統。華為方面之前表示,去除 Android 開放系統平台後,減少了 40% 的冗餘代碼。
餘承東也再次強調了鴻蒙系統的自研能力:「我們看到很多的手機廠家,發布它的 OS,其實只是在 Android 作業系統上改了 UI,改名叫作業系統。但是鴻蒙作業系統是真正的作業系統,有我們的内核,有我們的檔案系統、編程語言、編程工具等一系列開發系統。」餘承東表示。
鴻蒙系統的全棧技術圖譜|華為
其中,最有亮點的,在于華為表示,鴻蒙作業系統的内核,全部來自自研。
Android 的作業系統内核脱胎于 Linux 作業系統,而 iOS 作業系統内核脱胎于 Unix 作業系統。而兩個内核都誕生在上個世紀。
而這些誕生于上個世紀的内核,主要為當時的單核單線程的計算設備設計,沒有考慮到 CPU、GPU、NPU 的異構并行,而鴻蒙内核則基于新時代的計算架構進行了優化,使得系統能夠更好地利用硬體架構,性能更強。
此外,因為過于久遠,Linux 内核的時代,也沒有為當下的從手表到車機的不同設備運行做更好的适配。而一直強調萬物互聯的華為,則從系統設計上,就非常重視這一點,将鴻蒙系統設計成可以在不同算力的設備上運行。「我們采用了樂高這樣組件化的方式。鴻蒙已經有了 1.2 億行代碼,我們把它解耦為成為了 900 多個模塊,按需滿足要求。」華為終端 BG 軟體部總裁龔體表示。
在安全和隐私保護上,新的鴻蒙星河版使用了航空芯片設計上才用到的形式化證明,克服了将形式化證明搬入作業系統的高代價,增強了手機安全性。
對于普通手機消費者而言,或許内核的改變并不太容易感知——普通消費者能感知到的或許只有系統變得更流暢了。但是對于一個作業系統而言,自研的内核本身意義重大。「這是三十多年來第一次有 『中國核』。」華為終端 BG 軟體部總裁龔體表示。「不僅如此,我們的内核能夠比 Linux 的更流暢,更具彈性,更安全。」
生态大戰 華為拿到先發優勢
一個作業系統能夠生存下去,除了技術方面的布局,更重要的是生态的建立。而這也是華為在此次發布會上想要重點關注的階段性成果:
1 月 18 日的發布會上,華為正式宣布,已經有首批 200 多個應用廠商進行了鴻蒙 App 的開發,其中 100 多家應用廠商已經完成了 beta 版本的應用開發工作。200 家應用廠商中,包括支付寶、美團、高德地圖、小紅書,交通銀行等一系列常用 App。不過目前,騰訊系和字節系的應用還較少,據説還在談判中。
華為同時正在推動 5000 家鴻蒙原生應用的開發啓動工作,華為期望到 2024 年年底,top 5000 的應用都能夠啓動鴻蒙原生應用的開發,而這些應用,應該能夠占據消費者使用時長的 99.99%。
發布鴻蒙版本的 200+ 應用|華為
實現這樣的生态狀況,背後是華為公司投入的巨量資源。
自 2023 年 11 月以來,華為公司一直在積極與頭部 App 籤約進入鴻蒙生态。在每一次的籤約中,幾乎都能見到華為的終端雲服務總裁朱勇剛的身影。如此親力親為地拉每一個 App 進入生态,與每個進入生态的頭部 App 舉行籤約儀式,在華為歷史上,應該也是首次。
據華為内部人員表示,華為内部将建設鴻蒙生态當作頭号大事。
除此之外,華為也在積極推動鴻蒙系統的開發者的培養。在發布會上,華為表示,已經與 305 所的高校,38 家專業的培訓機構,以及 286 個生态學堂共同提供鴻蒙系統的開發課程,并公布了多項開發者相關激勵計劃。「希望從現在開始每個月能夠培訓出來 10 萬名鴻蒙的開發者。」華為終端雲服務總裁朱勇剛表示。
如果説非技術領網域的努力,體現了華為的戰略重視,而技術方向的努力則更體現了華為建設生态的真誠。華為推出了多項技術支持,吸引鴻蒙開發者:
在鴻蒙開發之初,鴻蒙就宣布了「一次開發,多端部署」來吸引開發者進行參與。雖然開發者需要重新開發應用來适配鴻蒙系統,但是開發者只需要開發一次鴻蒙應用,無需進行繁瑣的多設備适配,就能讓自己的 App 在折疊屏、車機、手表等多終端被消費者獲取到。
小紅書在鴻蒙系統中的跨端響應式布局|華為
其次,華為也在不斷開放自己的系統級能力。華為宣布,首批在鴻蒙系統中開放出 14 種 AI 能力,包括 OCR 的能力,Photo Picker(摳圖)的能力,還有文字轉語音朗讀的能力等給開發者調用。比如,首批加入鴻蒙生态的新浪新聞,只需要一行代碼的部署,就能調用華為設備的 AI 能力,為使用鴻蒙設備的用户提供朗讀新聞的功能。這無疑也會對開發者也是一種吸引。
「我們還将推薦能力、搜索能力、對話能力以及觸控反饋的能力都集成進底層,提供給開發者調用。」華為的終端雲服務總裁朱勇剛表示。
而面對鴻蒙開發者不足的問題,華為為經驗更少的開發者提供了元服務(有獨立入口、免安裝、可為用户提供一個或多個便捷服務的新型應用程式形态)的開發方式。利用元服務集成的 API,一個元服務最快在一天之内就可以完成,從開發到測試再到上架的全部過程。
此外,華為還積極推動了與螞蟻集團、中國銀聯、科大訊飛等夥伴的合作,将其第三方 SDK 的鴻蒙化,據稱可以使得相關開發工作量最高減少 90%。
從「Android 套殼」到「成為蘋果」
眾所周知,在目前手機的兩大主流系統中,蘋果 iOS 的流暢度和效率性能超過 Android 系統。很多 Android 手機,雖然硬體超越蘋果,但是最後實現的性能效果總體卻不如蘋果。主要原因就是蘋果自研芯片和系統,能夠對軟硬體進行更好地調優,以實現更好的效果。
而在芯片受到美國制裁的前提下,鴻蒙作業系統或會給華為公司帶來機會,實現更好的手機整體體驗。
「鴻蒙生态可以帶來更加精致、更加易用、更加流暢、更加安全的體驗,還帶來原生的智能和強大的原生的互聯能力。 」餘承東表示。
在新的鴻蒙系統中,你或許會發現,相比于 Android 設備,華為的設備更像蘋果了。
比如不同設備之間的互聯程度變得更強了。原來在蘋果平台上标志性的「接力」(Handoff),未來,也會是華為手機的賣點之一。一個鏈接在手機端打開,在平板端也會有提示要不要同時打開。通過鴻蒙平台,同一款 App 可以安裝在不同的平台,在不同端适配都可以很好。
比如互動的體感更加一體。在新的鴻蒙系統中,進行了更加一致的 ux 設計。鴻蒙星河版的設計中,對稱将成為一個關鍵的 ux 标志。其中一個标志性的設計是應用将擁有兩個可點選的位置,以對稱的圓形出現在應用上方。而通過将更多的系統級能力開放給應用,應用也能采納更多相似的互動。比如用户與鴻蒙版本的小紅書互動時,對圖片進行長按就可以對圖片進行摳圖,與其他系統級的應用操作一致。
小紅書取詞摳圖操作|華為
比如華為雲空間未來會更像 iCloud,将在用户的圖片視頻存儲上擁有更大權限。比如華為的智能助手小藝也将擁有更強的能力,能夠更好地調用應用和檔案等等。
設備也會更加關注用户隐私,擁有一些獨屬于鴻蒙系統的巧思。比如為了保護用户隐私,鴻蒙系統設定了一層中間層。
通常 Android 應用想儲存照片或者上傳照片時,需要用户賦予全部圖片讀取權限。有時就會出現用户只想上傳一張照片,但被迫給予全部照片權限的情況。蘋果系統目前的解決方案是,用户可以選擇應用可以訪問哪些圖片,這樣如果用户只是想上傳一張照片,則可以設定只能訪問一張照片,不會訪問其他圖片。
而鴻蒙系統中,則設計了一種新的方案:鴻蒙系統提供一個中間層,當用户想只上傳一張照片時,用户側操作不變,但改由系統的中間層将這張照片遞給應用,應用不會獲取全部圖片讀取權限。「有點像快遞員來收快遞,我們只會把快遞遞給他,而不需要把家門鑰匙也給出去。」華為終端 BG 軟體部總裁龔體表示。「這個減少了 70% 的授權彈窗——用户仍然需要在第一次使用的時候進行授權。」
之前華為官方曾經表示海外不會使用鴻蒙系統,而 1 月 18 日的發布會上,華為也表示 ,或将在明年考慮讓鴻蒙系統出海。
通常人們認為,手機作業系統之戰早在十年前就結束了,而鴻蒙,目前正在一條不被看好的路中,慢慢走出自己的模樣。從制裁下通過縫合 Android 代碼博得生存空間的鴻蒙,目前已經走向了全棧自研,并初步建立了自己的生态。
通過軟硬體的配合和系統設計的巧思,鴻蒙能否能徹底打赢生态系統一仗,帶動華為設備體驗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至少在中國,鴻蒙系統的生态之戰已經走到中場。軟硬芯雲協同的技術路線,或許是一條艱難的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