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我花800元買了台真徕卡手機:一切都很徕卡,拍照除外,歡迎閲讀。
毫無疑問。
對于現如今的國產高端手機來説,影像,早已成了「軍備競賽」最激烈的部分。
就拿我們兩周前報道過的小米 14 ultra 來舉例吧。
徕卡聯名影調、Summilux 光學系統、工藝更先進的一英寸主攝、無極可變光圈、超大底的潛望長焦、全焦段大光圈,甚至還帶來了全新的 AI 大模型計算攝影架構,這也讓小米有了宣傳「全鏈路徕卡專業體驗」的底氣。
(圖源:小米)
只能説很好很棒,要説唯一的問題嘛,那估計就是我買不起了。
雖説 6499 元的起售價,放在如今這個「齊衝高」的手機市場上,或許不算有多誇張,但是對于我這種普普通通的底層職工,還有廣羅大眾的高校學子 / 職場新人來説,這還真不是一個随随便便就能掏出來得到數字。
看看自己空蕩蕩的錢包,莫非我對于徕卡手機的渴望要就此終止了?有沒有辦法解決這個令人窘迫的局面呢?
诶,還真有。
于是乎,就在小米 14 Ultra 發布兩周後,我在閒魚上斥 800 元巨資購入了兩年前發布的真 · 徕卡旗艦—— Leitz Phone 1。
接下來,小雷就要跟大家聊聊,這款曾經的萬元旗艦究竟是怎麼跌到 800 塊左右價位的,以及這款理論上才是「本家正統」的真 · 徕卡旗艦,實際用起來又會是怎樣的一番體驗。
要説 Leitz Phone 1 和這一系列徕卡聯名手機的最大不同,我想就是自内而外大包大攬的產品設計了。
正如徕卡官方在官網上説的那樣,Leitz Phone 1 是由徕卡位于德國慕尼黑的設計工作室打造的,采用了從徕卡相機中汲取的清晰、簡約和直觀的設計理念,是徕卡官方設計的第一款手機。
(圖源:雷科技,在機背上印着由德國 LEICA 設計的字樣)
設計細節,要從包裝開始看起。
熟悉徕卡的讀者應該知道,買新徕卡時,都會有個灰白色的外包裝,裏面才是真正的產品包裝盒。
Leitz Phone 1 亦是如此,灰白色的外包裝上,只有軟銀 Softbank 标志和 Leitz Phone 1 的產品名稱,内盒則和徕卡 M 系列頗為相似,是一個僅有徕卡小紅标的簡約包裝盒。
(圖源:X)
一個好的包裝,要簡潔、有情懷,但又不能喧賓奪主,只能説這設計确實很契合徕卡的閱聽人。
做了一百年相機的徕卡,在產品設計上确實是有一些沉澱,可以嫁接到手機上的。
比方説,這個鋁制的 LEICA 鏡頭蓋就是其中之一。
就常理而言,鏡頭蓋對手機來説絕對是一種雞肋,但是為了突出徕卡風味,Leitz Phone 1 特地配備了一個鋁制鏡頭蓋,無論是顏色、金屬質地還是凹凸印字帶來的質感,都和徕卡古風鏡頭蓋相當類似,磁吸設計也使得裝卸鏡頭蓋變得相對輕松不少。
這個鏡頭蓋和原裝手機殼的套裝,現在在二手平台的定價來到了驚人的 500 元左右,幾乎是手機現價的一半以上,可見其「品牌價值」有多顯著。
其次,則是鏡頭模組右上角的小紅标。
(圖源:雷科技)
Leitz Phone 1 是世界上第一台采用徕卡小紅标作為品牌标識的手機,諸如華為、小米等影像聯名手機就只能使用基礎的字母标識,整個小紅标被無縫嵌入到啞光黑色玻璃機背中,明暗色的反差讓标志顯得格外醒目。就這小紅标,算它 500 元品牌價值應該不過分吧。
最後,讓我們説説充分融入相機元素的機身設計。
Leitz Phone 1 選擇了「Leica 銀」外殼包裹着啞光黑色玻璃後蓋的設計,在陽極氧化銀鋁制的框架上,全部都做了在徕卡相機刻度盤上挺常見的滾花處理,除了加入更多徕卡風味外,手機的防滑滾花邊緣有助于确保即使在潮濕條件下也能牢固握持。
對了,這樣的設計也讓整機的厚度和重量來到 9.5mm/212g 的水平,拿在手裏的存在感倒是更像相機了。
除了外觀上的設計,徕卡也在系統中盡可能融入了自家產品的元素。
(圖源:雷科技)
盡管搭載的依然是類原生系統,但是 Leitz Phone 1 的主題色被默認設定成了更徕卡的黑白色,包括系統時間、解鎖界面、相機界面等地方,也都用上了徕卡相機的特色字體。
徕卡還在系統主界面加入了 LFI ( Leica Fotografie International ) 相片小工具,展示世界各地徕卡攝影師所拍攝的相片,讓你随時都能感受到一種「Leica feel」。
至于最重要的 LETIZ LOOKS 拍攝模式,就讓我們到影像部分再細説。
接下來聊聊影像配置。
Leitz Phone 1 搭載了一塊 1 英寸 2020 萬像素的 CMOS 傳感器,據説是索尼黑卡 / 大疆 Air2s 的同款傳感器,與之搭配的是一顆 19mm f/1.9 Summicron 鏡頭。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 LEITZ Phone 1 手機的徕卡鏡頭并不屬于我們此前在徕卡聯名手機上常見的 Summilux 系列,而是隸屬于另一個歷史更加悠久的產品序列 Summicron。
相對主打大光圈的 Summilux 鏡頭序列,Summicron 鏡頭的特點是光圈略小,但畫質水準更高。考慮到本身就有着高達 1 英寸的大底,繼續追求鏡頭的高進光量意義已經不大,因此選擇相對小光圈,但更注重畫質表現的徕卡 Summicron 鏡頭設計,或許是更正确的決定。
正因為這枚鏡頭的默認焦段是 19mm,所以 Leitz Phone 1 的默認拍照界面是從 0.7x 開始算的。
在 0.7x 的情況下,這枚大底傳感器帶來了更淺的景深,因此畫面中帶有物體或主體的照片通常會以散景的形式與背景進行更多的深度分離,只需将相機對準某物或某人并拍攝,通常就能在事物或人周圍產生美觀且自然的虛焦,拍出更有距離感的照片。
(圖源:雷科技攝制)
(圖源:雷科技攝制)
在日間拍攝的時候,Leitz Phone 會更積極地調用自動 HDR,提高整體畫面亮度,最終呈現出來的效果顯得有些過于直接,反而缺乏了小米帶來的那種徕卡味。
(圖源:雷科技攝制)
色彩方面亦是如此,不論是在徕卡鮮豔還是徕卡經典模式下,小米拍出來的照片總是更有活力和韻味,而 Leitz Phone 1 的成像效果則有些偏綠,在逆光的場景下甚至會產生紫邊。
在使用酷安網友提供的谷歌相機,搭配上從小米這邊移植過去的徕卡濾鏡後,整機的色彩表現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但是想要得到良好的成像效果,依然很吃外界的光線影響。
在夜間環境下,Leitz Phone 1 的表現就有些一般了,在極暗環境下很難獲得一張相對清晰的照片。
不同于常規手機的多攝組合,Leitz Phone 1 強調少即是多(Less Is More),全身上下只有一枚 19mm 廣角主攝,可以實現 2x 快速、6x 最大數字變焦,成片和實打實的長焦自然沒得比。
而在測試長焦的過程中,我也發現了 Leitz Phone 1 最大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對焦」,這枚鏡頭不僅近了對不上焦,離遠之後自動對焦的速度會變得異常緩慢,甚至在我按下快門和實際拍攝間還存在着肉眼可見的遲滞,和不斷強調街拍體驗的小米理念截然相反。
(圖源:雷科技,強行從 0.7x 放大到 6x 後的效果)
至于這款產品主推的「LEITZ LOOK」模式,據説是基于徕卡 M Monochrom 的特征打造的,實際拍攝出來的照片在黑白調階上顯得尤為細致豐富,特别是在光線反差較大的地方,可以讓人享受到黑白攝影帶來的樂趣。
嗯……小米不考慮一下嗎?
這番體驗下來,Leitz Phone 1 的影像模組本身還是有點實力的,當然前提是在白天的情況下,用户自己也有調整相片參數的能力,這樣才能拍出略帶徕卡味道的相片,自然完全不适合追求即按即拍的普通人。
在這個計算攝影已經高度成熟的時代,Leitz Phone 1 本身又沒有谷歌的算法水平,單攝幾乎已經定死了這套相機模組的實際水平。
(圖源:PetaPixel)
在與知名相機媒體 PetaPixel ( 即 DPReview 創作者 Chris Niccolls 和 Jordan Drake 的現東家 ) 的溝通交流中,徕卡移動相機技術主管 Florian Weiler 曾表示:
" 我們非常依賴合作夥伴的能力,目前整個計算攝影技術的基礎基本來自于小米,而我們負責控制這些流程、定義流程,并參與特定方面的優化中。"
你們可别以為他們這是在謙虛,現實就是如此。
作為一款手機,我們還是得來聊聊這款產品的核心配置。
熟悉徕卡經營狀況的朋友大概都能猜到,這東西肯定不可能是它自己產的,事實上 Leitz Phone 1 是一款基于夏普 Aquos R6 修改得到的產品,不僅主要硬體配置完全一致,硬體信息也是同樣的 Sharp LP-01。
正因如此,Leitz Phone 1 配備了一塊當時參數相當好看的 6.6 英寸 Pro IGZO OLED、2730*1260@240Hz、最高亮度 2000nit 的夏普螢幕,唯一的遺憾是我手上這台展示機燒出了 Leitz Phone 1 的字樣。
日版展示機是這樣的,我又能有什麼辦法呢?
處理器是大名鼎鼎的骁龍 888 處理器,LPDDR5+UFS 3.1 的存儲規格,安兔兔跑分 89w,3DMark 的穩定度測試在 80% 左右,算是個非常标準的成績了。
遊戲這塊我們簡單一些,直接《崩壞:星穹鐵道》。
實測在高畫質、60 幀的情況下,Leitz Phone 1 在《崩壞:星穹鐵道》中跑出了 32 幀左右的平均幀數,實際遊戲中大約 7 分鍾開始鎖 30 幀,15 分鍾開始鎖 15 幀,最後一點時間又因為低幀率緩解了發熱問題回到了 30 幀左右。
只能説,即便是在 15-20 ° C 左右的初春,骁龍 888 依然很難給出應有的舊旗艦表現。
除此以外,Leitz Phone 1 還有很多不錯的核心配置,例如罕有的 3.5mm 耳機接口和 TF 卡插槽、IP68 防塵防水、5000mAh 大電池以及,高通的 3D Sonic Max 廣網域超聲波指紋方案。
别的不説,這個指紋識别真的好用,只能説強推了。
在我看來,Leitz Phone 1 絕對是一款獨特的產品。
對徕卡來説,當時是他們和華為分手的第一年,徕卡急需一款產品繼續将自己的影像品牌推銷給更多的手機廠商,而 Leitz Phone 1 就是一個不錯的作品,也算是從某種意義上催生了小米和徕卡的後續深度合作。
從產品上看,即便如今和徕卡聯名的手機多了,但是 Leitz Phone 1 依然是其中最原汁原味的一款產品,徕卡親自操刀的產品設計、獨有的徕卡小紅标、向懷舊徕卡鏡頭致敬的鏡頭蓋、深度定制的系統界面以及「LEICA LOOK」黑白照片模式,誠意不可謂不夠。
只是對移動影像而言,算法或許比硬體更重要。
從去年夏普 R8 系列,并沒有繼續推出 Leitz Phone 3 這點來看,這條產品線高概率是在延續品牌價值後二代而亡,以後估計是沒有下文的了。
至于購買建議嘛……
放在國内環境下,Leitz Phone 1 存在着幾個比較顯眼的問題,例如缺乏通知推送能力的類原生系統、僅支持國内 4G 網絡的通信能力以及非常麻煩的固件更新機制。
但如果你是想買收藏的話,那麼現在 800 元左右的價格,倒是和這款產品的價值比較契合了。只要你對徕卡有着充足的興趣,那現在确實是個入手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