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傳三星“3nm”更名“2nm”,與客户重寫合同!,歡迎閲讀。
2022 年秋季,三星發布了截至 2027 年的工藝技術路線圖,詳細規劃了多個重要節點,涵蓋 SF3E、SF4P、SF3、SF4X、SF2、SF3P、SF2P 以及 SF1.4 等多個階段。
不過最新消息指出,自 2024 年初起,三星已向客户通報了路線圖的調整情況,并決定将原有的第二代 3 納米級制造技術(即 SF3)重新命名為 2 納米級制造工藝(即 SF2)。
為此,該公司甚至與打算使用 SF3 生產節點的客户重新籤訂了合同。" 三星電子通知我們,第二代 3nm 正在更改為 2nm," 一位消息人士告訴 ZDNet。" 去年我們與三星代工廠籤訂了第二代 3 納米生產合同,但最近我們修改了合同,将名稱改為 2 納米。"
圖源:三星
根據最新消息,三星打算在 2024 年下半年開始生產基于現在所謂 SF2 的芯片。據此推測,三星的 SF3 工藝更名為 SF2 後,或許沒有任何改變——如果未進行重新設計,就不可能使用不同的工藝技術來制造專為 SF3 設計的芯片。
據了解,三星的 SF3 技術被稱為多橋通道場效應晶體管 ( MBCFET ) 的環栅 ( GAA ) 晶體管。SF3(現為 SF2)不具備背面供電網絡 ( BSPDN ) ,與英特爾的 20A 工藝技術相比,這是一個主要缺點,後者引入了 GAA 晶體管和背面供電網絡,以實現更高的性能和能效。
芯片制程的文字遊戲
在談論芯片制程時,我們時常聽到諸如 7nm、14nm、28nm 等術語,但實際上,這些數字并未精準地刻畫出晶體管的物理尺寸。在近年來,特定技術工藝名稱中的數字已不再直接指代任何物理量,如栅極長度、導體節距或栅極節距。
過去,工藝節點的命名方式通常是根據晶體管的栅極最小長度來确定。在制程中,栅極的長度、寬度等尺寸,對晶體管性能都產生着重要影響。
其中,對栅極的長度來説,栅極越短,電流經過的距離就越短,速度就越快,晶體管性能就越強。另一方面,栅極的寬度決定了在相同尺寸下晶體管的集成數量,因此,它對芯片的整體性能也產生了重要影響。
最初,制程口徑與栅極寬度之間存在明确的對應關系,例如,150 納米制程即意味着栅極寬度為 150 納米。然而,随着摩爾定律的廣泛應用,芯片制程逐漸追求更精細的尺寸,栅極寬度逐漸減小,導致制程口徑與栅極寬度之間的對應關系逐漸變得模糊。
圖源:三星
同時,随着栅極長度的縮小變得越來越困難,制造商逐漸摒棄了這種傳統的命名方式。取而代之,他們采用了一種更加復雜的方式,将工藝節點名稱與掩膜版的尺寸相關聯,包括工藝栅間距和金屬間距。這兩個尺寸的乘積決定了晶體管的實際面積大小。
另一方面,為了在市場上占據有利地位,并在同等級别的芯片市場中獲得更大的份額,各大晶圓廠會運用制程節點的命名策略來宣傳自己的技術實力,進而營造出一種競争氛圍。這種現象使得芯片制程在一定程度上演變成為了一種營銷手段。
以英特爾為例,在 2021 年,英特爾決定采用新的命名體系,将其 10nm Enhanced SuperFin 技術命名為 Intel 7,7 納米工藝則被命名為 Intel 4,7nm 增強版更名為 Intel 3,并将次世代工藝(GAA 技術)重新命名為 Intel 20A。
從此來看,三星此次對工藝制程進行的 " 重命名 ",實質上是其在簡化工藝命名體系方面的一次嘗試。當然,營銷考量或許才是主要目的,三星試圖借此方式,更好地與英特爾等競争對手對标匹配,從而增強市場競争力,至少在視覺層面上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