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上海結束小户型時代了嗎,歡迎閲讀。
經濟觀察報 記者 丁文婷 聽到上海中小套型政策調整的消息,趙先生一陣欣喜," 不用只盯二手房,可以等一等新房了 "。" 上海土地市場 " 官網 3 月中旬公布了 2024 年一批次第二輪 6 幅土地,将中小套型面積最低比例下調至 50%,中小套面積也做了相應調升。這個政策讓正在換房的趙先生看到了希望。
10 年前,趙先生在上海長寧區婁山關路附近購買了一套 80 平方米的兩居室,但随着孩子出生、老人來上海帶娃,這套兩居室已經無法容納一家 5 口人。4 年前,他把房子出租,又在附近租下了一套 140 平方米的三居室。
幾年來,趙先生一直想将他的兩居室置換成三居室,但看了一圈項目,他發現附近 120 平方米左右的三居室不少,但 140 — 150 平方米的不多。他也考慮過新房,但市區新房供應少," 即便有 140 平方米以上的大户型,也就幾十套,少得可憐 "。
在上海,像趙先生這樣的改善型購房群體不少,他們苦于市場匹配的房源太少。上海中小套型政策的調整,使得開發商能夠規劃、設計和推出更多針對改善型需求的住宅,一定程度給他們帶來了希望。
小户型供大于求
" 從 2022 年開始,我們不斷與政府相關部門溝通,希望調整對中小套型的限制 ",一家頭部房企的上海負責人告訴經濟觀察報,随着市場供需變化,他們發現,市場需求和產品存在一定錯配,經過不斷溝通和反映,這一次終于有了結果。
另一家頭部央企華東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不僅是最新挂出的 6 宗地塊做出了調整,他從政府相關部門得知,從今年開始,上海出讓的地塊會陸續放寬中小套型限制。
上述頭部房企上海負責人表示,從成本上來説,相比大户型,建造中小套型住宅廚房、衞生間的工程成本會增加,但影響并不大,真正受影響的是銷售。" 但凡一些好地段的項目有大户型,都是最先賣光,剩下來的往往是小户型 "。
一家地產央企上海營銷負責人介紹,開盤選房棄号的客户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沒有選到心儀樓層的,另一種則是沒有 " 衝 " 到大户型的。改善型客户本就希望住得舒适,所以不想将就。
比如,上海寶山區環線内的華發四季河濱二期、三期開盤選房後,剩下的主要是 74 平方米的兩房和 91 平方米的三房。
即便是在樓市火熱的 2022 年,需要 77 分才能入圍的蟠龍府一期,搖号選房後,仍剩餘 30 多套 80 平方米的小户型;二期選房結束後,也剩下近 20 套 80 平方米的小户型,後續才實現清盤。
在嘉定江橋、前灘、大虹橋等熱門板塊,類似的情況也在頻繁發生,有些樓盤的棄号率甚至接近 50%。所以,房企都希望能夠放寬對中小套型的比例和面積限制,增加大户型產品配比,以匹配市場需求。
近兩年,小户型 " 被棄 ",在一定程度上與房地產市場降温有關。
禾略咨詢創始人鄭永祥介紹,2016 年至 2021 年,上海樓市中,小户型的成交占比一直在上升,因為當時大家對房地產有較強的投資預期,很多剛需購房者會選擇 " 先上車 ";投資型客户也願意投資小户型用于出租,等價格漲了再賣。但近兩年,小户型成交占比明顯下行," 市場轉冷,投資客減少,但改善需求仍比較穩定。" 鄭永祥表示。
大户型供不應求
小户型 " 不香 " 也與長期以來供應量占比較大有關。
2006 年,原建設部等九部委聯合制定《關于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的意見》,規定 " 自 2006 年 6 月 1 日起,凡新審批、新開工的商品住房建設,套型建築面積 90 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經濟适用住房)面積所占比重,必須達到開發建設總面積的 70% 以上 "。
這個被俗稱為 "9070" 的政策在各地落實,一直到 2016 年,各地才開始對 "9070" 做出調整。上海規定,中心城區中小套型比例不低于 70%,郊區不低于 60%,軌道交通站點周邊區網域中小套型比例不低于 80%。
上海住宅用地出讓檔案均規定了中小套型的标準和比例,十幾年來,上海有大量小户型產品入市。
根據中指研究院數據,2013 年— 2022 年,上海市新房供應主要以 120 平方米以下的三房和兩房為主,占比約 70%,其中 90 — 120 平方米占比 46%,120 平方米以上占比僅 24%。" 從我們觀察和調研的情況看,一二線城市的新房市場,最有支付意願和能力的群體,不是首次置業的剛需,而是改善型客户 ",上述頭部房企上海負責人表示。" 我們做過統計,上海已建成的商品房有 800 多萬套,以一户 2 — 3 人計算,可以覆蓋 2000 多萬人口 ",鄭永祥表示,民眾對住房的需求,從有沒有變為好不好,新房市場已經進入改善階段。目前存量市場有大量中小套型商品房,可以滿足首次置業的需求,公租房和保障房也能解決一部分剛需群體的住房需求,但改善型供應則嚴重不足。
產品變化
此次上海新政對部分户型面積也做出調整。
此前,中小套型标準是,多層住宅建築面積不大于 90 平方米,小高層住宅不大于 95 平方米,高層住宅不大于 100 平方米。這一次調整為,多層不大于 100 平方米、小高層不大于 110 平方米,高層不大于 120 平方米。" 目前主流需求仍是三室兩衞,按照過去的規定,高層建築裏按照 100 平方米設計三房,算上公攤,企業發揮空間很小,基本收納都做不到 ",上述頭部房企上海負責人表示,中小套型面積提升後,三房兩衞户型增加一些面積,可以把收納需求更好地設計出來。
前幾年,同一個樓盤的大户型定價通常高于中小套型,這也是因為改善型需求沒有得到充分滿足。他提到,以前基本上被 " 卡死 " 了,大量 100 平方米左右的中小套型產品緊湊、同質化;政策調整後,企業可以根據不同地段進行不同的產品配置。" 小户型比例減少後,大户型供應就會上去,定位也會更精細 ",他提到,小户型外,剩下 50% 的套數可以再拆抽成幾個不同面積的產品,比如高層的中小套型面積從 100 平方米放寬到 120 平方米後,就可以做成 4 室 2 廳,產品排列組合更多了," 以前營銷是在做計算題,現在可以做更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 "。
在鄭永祥看來,小三房的優勢在于,可以用較少的資金獲得完整的居住功能,但很多使用空間比較局促。比如,90 平方米的三房,除了主卧外,另外兩個房間都不适合做正常卧室。" 一般标準是能放一張 1.5 米寬的床、兩個床頭櫃再加衣櫃,現在基本上放不下兩個床頭櫃,衣櫃需要定制 ",鄭永祥表示,如果按照新房 78% 的得房率計算,調整後,中小套型的室内面積可以增加 7 — 15 平方米左右,只增加 7 平方米也能讓卧室成為普通房間,做兩個衞生間,解決馬桶不足的問題。
不能一味做大
雖然土地供應端政策逐步放寬,允許企業建造更多大户型住宅,但這并不意味着上海新房供應結構将徹底轉變。
前述頭部央企華東區網域負責人認為,90 — 100 平方米的三房兩衞仍然是未來市場主力户型," 大的做太多,購買力也不一定能跟得上 ",市中心小户型可以控制總價,有些改善型群體寧願住緊湊一點,也願意改善到較好的地段。
他表示,在上海市中心,因為單價和總價較高,小户型仍然 " 吃香 "。尤其是内環内,高品質、面積緊湊的小三室新房不愁賣。
中小套型比例要求降低後,企業在產品上必然會增加大户型比例,但需要結合地塊特點具體考慮,并不能一味做大。
上述頭部房企上海負責人表示,上海屬于多層次客群城市,不同區網域的改善型需求不一樣,新城和市中心的需求區别很大。市中心的改善型需求大致分兩類:一類是高端住宅,比如近期入市單價在 17 萬元 / 平方米以上的項目,要做到 300 平方米以上才能符合需求;一類是普通住宅,上海中内環 10 萬元 / 平方米的項目,面積做到 140 — 180 平方米基本上就能滿足這部分改善型群體的需求。
在郊區,五大新城的改善型群體也分為本地客和外溢客群,外溢到五大新城的客群,改善型需求可能在 140 — 150 平方米,本地客群的需求則會更大一些,因為原來住的房子面積就比較大。不過,大部分改善需求可能還是集中在 200 平方米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