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逆天爽文!她離婚翻盤,全網恭喜…,歡迎閲讀。
3 月 8 号是「國際勞動婦女節」。
雖然每年這個時候,接踵而至的折扣消費節似乎壓過了婦女節的風頭。但起碼,如今再少有大品牌敢用 " 女神節 "" 女生節 " 這樣的字眼去定義婦女節。
過去," 婦女 " 被冠以短視、尖酸、八卦,諸如此類的污名化标籤,而今天,女性不再懼怕成為婦女,而 " 婦女 " 也正在回歸它原本的含義。
這條路遙遠而艱難,但實在意義重大,源自許多人的堅持。
過去一年中,一些有機會活躍在公眾視野的女性在許多時刻迸發出光彩。她們中有些找到人生錨點堅定不移地前行,有些擺脱失敗的婚姻就此重啓人生,也有些衝破世俗障礙過得潇灑快活。
她們的經歷像是對所有女性隔空喊話:" 在社會書寫的人生劇本中,女人可以拿回自己的筆。"
她們,值得被贊美。
忙着爆改人生的離婚女,
也太酷了
@尹汝貞
也許這個名字大家不熟悉,但這張臉你們一定認識。
74 歲那年,她登上奧斯卡領獎台,然而在此之前,一次失敗的婚姻幾乎将她徹底粉碎。
1972 年,25 歲的尹汝貞已經成為韓國各大電影獎項最佳女主角,但她卻轉頭嫁給一個醜男歌手移居美國。
在美國的 10 年,她從一個當紅影星變成免費保姆。
丈夫不僅不贍養家庭,還将婚外情對象帶回家,甚至要求尹汝貞和第三者共同生活。尹汝貞再難忍辱負重選擇離婚,丈夫卻卷走她所有錢,把兩個兒子丢給她。
那段艱難的日子,尹汝貞去超市打工,供養兩個兒子,勉強維持生計。
37 歲那年,尹汝貞帶着兩個孩子回到韓國,但她早已不是當年那個炙手可熱的女主。光環不再,等待她的是因為離婚帶來的輿論攻擊,還有無戲可拍。
但這個女人沒有哭。
沒人找她拍戲,她就去撿沒人願意演的角色,丈夫絕症時悖德出軌的妻子;不擇手段的守财奴;滿眼滄桑的老年站街女。
就這樣一個個小角色正在聚攏當年她消失的魅力和光環。
48 歲那年,她憑借《澡堂老板家的男人們》徹底翻盤。
74 歲那年,她憑借電影《米納裏》頭發花白地登上了奧斯卡領獎台。
她把破碎的自己一點點重建,便什麼都不在乎了。
有記者拍到她抽煙的照片,她説," 我 70 歲了,可以做任何事。"
看到别人哭訴婚姻的不幸,她説," 哭什麼呢?喝酒吧,各位!"
她出頭過,也落寞過,但縱使生活有百般滋味,她悉數咽下。無論怎樣,無論多大年紀,她都要風光地活着。
@朱素娥
" 你永遠可以相信港劇大女主。" 有關 TVB 女性角色的文藝復興卷土重來,随便拎一個角色出來都能成為當代女性的精神榜樣。
冷靜專業的聶寶言、睿智善辯的程若晖、敢拼敢闖的陳三元 …… 個個都崇尚自由,大膽反叛,獨立自強。
她們讓一代代女性看到,原來女人也可以成為優秀的法醫、律師、警察 …… 但裏面我最喜歡的角色還是《陀槍師姐》的朱素娥。
她是最貼近普通人的那個,前半生過上了别人眼中幸福的生活。
一個警局文職幹了 10 年,工作穩定簡單。丈夫有份高薪體面的工作,空閒時間也會帶着孩子玩。
結婚多年,朱素娥不會做家務,生活中很多事都迷迷糊糊,那時她生活上最大的難題不過是怎麼給丈夫做一道喜歡吃的菜。
她不是精英女性,也并非出身上流,沒什麼理想,也缺乏衝勁。
直到丈夫出軌要與她離婚,朱素娥前半生的幸福碎了。她崩潰過,怨怼過,可她還要照顧兒子,賺錢養家。
于是,一個幹了 10 年文職只是幫同事點點下午茶的中年女人,申請調職,成為配槍警官,可第一次開槍還是吓到連扳機都扣不住。
力量差,反應差,年紀大,她就回家拼命學,拼命練,明明很膽小,還是接受上級安排進入重案組。
第一次開槍救下全組人,最接近死亡的時刻,朱素娥發現自己并非貪生怕死,反而迸發出更大的勇氣。
人生不惑,她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價值,不僅要配槍,還要成為優秀的配槍女警。
朱素娥身上是有主角光環的,可她的成長鏈路卻是每個普通女性可以奉若圭臬的。
" 自己的事自己做嘛,長貧難顧。" 女人,也要靠自己啊。
她們有野心又上進的人生,
好棒啊
@賈玲
今年,一個不得不提的女性。
前段時間,賈玲剛成為國内屈指可數的商業片女導演,坐擁 83 億總票房。今天,又傳出她跻身中國影史第 4 個票房百億的女演員。
可當她的新電影霸占票房榜首時,有人説,過度營銷的賈玲毀掉了中國電影。當她蟄伏一年暴瘦 100 斤後,有人説,看她現在臉上褶子好多,一定會反彈。
脱掉一層皮的賈玲失去了往日的 " 免罪金牌 ",曾經的她明明可以靠着可愛親和的外表如魚得水,可她偏不要。
二十出頭那年,她擠進連女更衣間都沒有的戲園子説相聲,二十年之後,她又在男性叙事占據主導的電影圈突出重圍。
賈玲身上呈現出的野心沒有迫切渴求成功的功利感,而是一種設定目标就必定達成的勢頭和強大的執行力。
她想赢一次,但這種赢并非要打敗誰,而是源自一次又一次對自我的突破。而作為女性的賈玲同樣在成長,如今顯現出的冷漠和疏離或許就是她一部分的自己。
扔掉讨好,拒絕迎合,肆意地顯露自己的鋒芒和才華,野心和好勝,這是屬于所有女性的權利。
@楊紫瓊
" 希望所有女性不要聽信任何人,説你早過了你的黃金期,絕對不要放棄。"
61 歲的楊紫瓊熱淚盈眶,她手握小金人獎杯對所有人説出這句話。
她的這段話不止于一句信條,而是一位 60 歲女性漫長而真實的生命跋涉。
楊紫瓊出身富商家庭,從小都被當做名媛來培養,4 歲學舞蹈,15 歲進入英國皇家舞蹈學院,可她卻偏偏有個英雄夢。
從選美冠軍的頭銜發迹,楊紫瓊卻轉而拜在洪家班門下苦練功夫。
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她成為享譽國際的功夫女星;香港電影沒落之時,她離婚勇闖好萊塢。
25 年好萊塢摸爬滾打,她輝煌過,但終歸落寞,年輕一代開始淡忘楊紫瓊這個人,但她依舊日拱一卒,堅持練功。
終于她等來了《瞬息全宇宙》,她説," 這是我為之排練了一生的角色。" 是她一直在等待的角色。
一個并不光鮮,圍困在家庭瑣事中的東亞母親,在另一個平行時空中也可以成為拯救世界的超級英雄。
離開刺激腎上腺素的動作武打,楊紫瓊以一種更平靜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英雄夢。
61 歲,一個在許多女性眼中已經毫無可能性的年紀,而她成為奧斯卡 95 年歷史上唯一一位奪得影後的亞裔女性。
而比這更令人熱血沸騰的是,她來時的路,除了耳畔的風聲,聽不到一點雜音,每一步都走得如此堅定。
不敢想象,
不聽話的女人活得多快樂
@王菲
" 離開江湖,但江湖永遠有她的傳説。" 用這句話解讀隐退的王菲再恰當不過。
即便鮮少露面,但人們總會在高頻談論女性主義的今天反復想起她,想起她每個直言不諱為自己説話的瞬間。
剛和窦唯離婚,八卦記者追問她,離婚手續辦到哪一步了?王菲直勾勾盯着對方怼回去:" 跟你有什麼關系啊?"
離婚後再度和謝霆鋒戀愛,遭人非議,她也可以淡定地在微博暗諷," 人家郎才女貌,天生一對,輪到你這妖怪來反對。"
也只有王菲會大方承認自己的才華,從不故作謙虛。
在頒獎典禮上的致辭道," 我會唱歌我知道,所以我對評委給我的肯定給予充分的肯定。"
在采訪中被問到有什麼煩惱,她會説:" 唯一的煩惱就是太紅了。"
人們很難在王菲身上看到身為女性被規訓的痕迹。
事業如日中天時,她會為了愛情住在沒廁所的胡同院裏,但不愛了,她也可以全身而退從此不提。
兩次離婚,依舊選擇牽手 23 年前的愛人,她不會為兩個女兒挑選一個合格的父親,她只會愛上一個男人然後在一起。
人們愛了王菲三十多年,愛她的歌聲,但更愛她身為女性的自由和盡興。
@顏寧
23 年 11 月,顏寧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也成為最年輕的院士之一。但圍繞顏寧更大聲量的評論與祝福無關,更多是争議。
人們樂于為她貼上 " 美女科學家 "" 大齡未婚 "" 清華女神 " 的标籤,更有人以此質疑她的科研成果。
發表權威期刊論文,被説成很多人都可以做;出國任講席教授,被曲解成從清華負氣出走;對國内的最新研究提出質疑,被抹黑成想做網紅。
而每一次,顏寧都會直接在微博回怼,與此同時她依舊保持高調,以女性視角發表對公共事務的看法。
顏寧記得在一場博士生面試中,一位男同事問面試的女生," 你将來怎樣平衡家庭和科研?"
她立刻阻攔:" 可以不回答這個問題,這是一個有性别歧視的問題。"
而在另一場學術報告會上,一個男生問了顏寧一個無關的問題:" 請問您每天的作息時間是怎樣的?" 顏寧直言:" 與你無關。"
甚至在央視舞台,當撒貝寧説出那句 " 女科學家 " 時,顏寧依舊坦誠又犀利," 我對‘女科學家’這個説法是拒絕的,這叫歧視。"
顏寧從不把身份标籤當做金科玉律,誰也休想将她套在某個框裏。
生而為女,在這些敢于冒犯和自我捍衞的瞬間,都充滿魅力。
一個女人的自由,
從不怕被造謠開始
@餘秀華
你知道嗎?餘秀華第三次結婚了,只是這次結婚對象是她自己。
一直以來,餘秀華走到哪裏都帶有争議性。
她給李健寫詩深情告白,爆紅後支付 15 萬和農村丈夫離婚,二婚找了個比自己小 14 歲的粉絲。
餘秀華人生走出的每一步,都精準踩在傳統女德的頭上唱着反調,你很難在她身上看見那種旁人想要附加在女性身上的羞恥感。
上節目接受采訪時,餘秀華直接自認 " 我就是蕩婦 ",一副你們能把我怎麼招的架勢。
被暗戀了 6 年的男人拒絕時,餘秀華會對記者説,日子過得沒意思,活不下去了,準備下午自殺。
所有人都説二婚丈夫對餘秀華有利可圖,她卻回應," 我也圖他年輕,圖他健康。" 隔天還能毫不顧忌的在網上發自己對着老公撒嬌的視頻。
任由旁人怎麼評價,餘秀華就是要想幹嘛就幹嘛。
在許多人還粗淺的把女性主義理解為 " 不婚不愛 " 的時候,餘秀華給所有人上了一課。
人生的第三次婚禮,她嫁給自己也告訴所有女性:
尊重自己的感受,尊重自己選擇愛或不愛的權利,恨或不恨的自由。表達自己的欲望,不掩飾真實的需求,也不恥于對愛的渴望。
自由不是非要和世俗唱反調,而是在世俗中永遠忠于自己。
@李雪珂
35 歲,未婚單身,打了 140 支保胎針,生了 3 個孩子。
李雪珂無疑是個打破常規的女性,5 年前不打算結婚的她想擁有自己的孩子,于是想到去專業機構借精生子。
母親得知強烈反對,説她會遭人口舌,周圍人諷刺她孩子有人生,沒人教。她依舊一意孤行,遠赴泰國生下屬于自己的孩子。
小時候的李雪珂性格并非如此,4 歲的時候媽媽 | 逼她去學舞蹈,她害怕的躲在桌子下面。
父母離婚後,媽媽把所有心血傾注在李雪珂身上,爸爸的角色在她的成長歷程中是缺位的。
成年後的李雪珂對婚姻沒什麼憧憬,幾段戀愛也無疾而終,她索性一頭扎進模特事業,成立培訓機構,又進入護膚品行業完成财富積累。
帶着充足的底氣,她成為一位單身媽媽,過上了自己想要的人生,脱離婚姻生活的雞零狗碎,一個人活得輕松、簡單、自由。
李雪珂請了 3 個阿姨幫自己一起帶孩子,每月在 3 個孩子的費用上支付 10 萬元,這的确與經濟實力有關,但單身生育這個反叛決定的代價,卻不止是錢能解決的。
作為單身母親要如何去教育孩子,怎麼應對自我的孤獨,如何應付社會他者的目光。
單身生育的選擇不過是一種表象,更内在的是一個女性從傳統禁忌中奪回自己對精神和身體的絕對主導權,也是一個女性為自己的選擇自負盈虧的決心。
這不僅需要錢,更需要勇氣。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從過往這麼多女性的故事中,總能窺見一些共性,她們不是好女人,甚至從傳統視角出發去看,她們都是壞女人,可她們活得自由又痛快。
現實生活中的女性卻難以如此,她們大多被圍困在社會角色中,成為母親、妻子和女兒。
時常去公園走走你會發現,有釣魚的中年男人,有扎堆下象棋的老年男人,有形形色色因為愛好聚集在一起的男性,卻很難看見中年女性的身影。
她們都去哪了?
她們在忙着在家打理家務,她們在幫兒女帶孩子,她們在圍着廚房打轉 ……
她們在漫長的規訓中溶解了自己,被社會的種種框架磨平了菱角,不再擁有向内探索自我的能力。
她們總是在想我應該去做什麼事,而很少去想,我想做什麼事。
或許這也是上面那些女性的故事總能赢得驚嘆的原因,她們的狀态給了普通女性一些勇氣和力量。
在既定的女性程式中,我們都可以自由自在的活着。哪怕抓住那麼一個微小的選擇,不斷試探自己的邊界,才有機會走出去。
不讨好順從,擺脱規訓,打破常規,每個女性也有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