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56歲胡軍《北上》封神:謝老大那聲“玩呗”,笑盡運河男人的滄桑,歡迎閲讀。
根據茅盾文學獎得主徐則臣的小説改編拍攝的電視劇《北上》中,當謝老大頂着斑白鬓角,在夏老二的水上超市遞出第一包煙時,彈幕炸了:" 這真是那個叱咤運河的千噸船王?"
胡軍用三秒鏡頭完成教科書級 " 落魄美學 ":佝偻的背比台詞更有故事,接過零錢時顫抖的手指泄露了所有逞強。
謝老大被老主顧認出那場戲堪稱封神:他嘴角先抽搐,眼尾皺紋突然舒展成大笑褶子,那句 " 玩呗 " 混着運河的水汽砸在觀眾心上。
《北上》的原著讀者粉都驚了:" 書裏沒寫的苦澀,全在胡軍後槽牙的咬合聲裏!"
這讓人想起胡軍當年拍《藍宇》時,為演好捍東在雪地裏的崩潰戲,硬是在零下 20 ℃赤腳走了半小時。
如今 56 歲的他,把同樣的 " 硬漢式破碎感 " 注入了謝老大,表面上是大大咧咧的江湖氣,轉身卻是運河時代落幕的渾濁眼底和晃動沮喪!
-01-
説起胡軍,這個一向以硬漢形象示人的男人,出生在《我愛這藍色的海洋》的男中音的歌聲裏,成長在父親胡寶善的皮鞭下。父親用男中音唱着最美的旋律,卻用最傳統的方式教育兒子:背錯琴譜抽三下,頂嘴再加五下。
胡軍有一次偷玩父親珍藏的意大利手風琴,被抽得三天不敢坐凳子,卻也在淚眼模糊中記住了琴鍵的觸感:" 皮帶和琴弦都教我同一個道理:藝術得疼過才記得住。"
1987 年,這個渾身反骨的少年站在中央戲劇學院的考場,用意大利語高唱《我的太陽》。考官們驚愕發現,這個滿身痞氣的北京小夥,竟把帕瓦羅蒂的經典唱出了胡同串子的北京味,太特别了。
胡軍入學後,以高票當選為 87 級表演班班長,帶着同學把荒誕派戲劇《等待戈多》改成京味兒小品:" 戈多不會來了,咱不如去喝豆汁兒?" 教授被驚得直拍桌子,卻不得不承認他改出了本土生命力。
在人藝跑龍套的日子,有一次排練《茶館》時,胡軍餓得偷吃道具包子,被導演逮個正着:" 小胡,你這‘常四爺’改行偷包子了?"
胡軍抹着嘴笑:" 這不體驗生活嘛,餓急眼了才懂舊社會的苦。" 這種把生活揉進表演的本能,讓他的表演始終帶有厚重的人情味!
-02-
這種人情味的表演,胡軍在 1997 年主演《東宮西宮》時徹底爆發。為演好那個遊走在權力與欲望間的民警,他混進派出所觀察三個月,連警察盤問時拇指摩挲警棍的小動作都學得惟妙惟肖。
2002 年的哈爾濱零下 25 ℃,胡軍光腳在雪地裏走了四公裏。這是《藍宇》最虐心的分手戲,導演關錦鵬要求他演出 " 被命運凍住的熱烈 "。
當劉烨飾演的藍宇説 " 太胖的雪人容易化 " 時,胡軍通紅的腳趾在雪地裏無意識蜷縮,這個即興動作讓鏡頭後的關錦鵬淚流滿面。
影片斬獲金紫荊獎時,評審團評價:" 他把同性之愛演出了黃土般的厚重。"
十八年後,同樣的自虐式的表演,重現《長津湖》片場。為演活七連炮排排長雷公,胡軍增肥 20 斤,在炸藥包道具裏塞真石頭。
那場犧牲戲,他堅持不用替身,讓爆破組在離他三米處引爆炸點。飛濺的泥土裏,他哼着沂蒙山小調斷氣的設計,源自父親臨終前哼蘇聯民歌的記憶:" 真正的硬漢,咽氣時都帶着鄉音。"
這場戲讓監視器後的陳凱歌想起自己參軍的父親,喊卡時已泣不成聲。
胡軍不僅是個鐵血硬漢,還特有混不吝的哥們義氣。《長津湖》劇組裏,他和吳京的 " 酒局風雲 " 成為傳奇。兩人用軍用搪瓷缸喝二鍋頭,胡軍偷偷給吳京兑礦泉水,被發現後大笑着認罰三杯。
這種痞痞的哥們義氣,讓胡軍成為朋友圈裏的萬金油。姜文拍(缺少内容,是不是應該是《讓子彈飛》)缺個 " 假張麻子 ",胡軍連夜驅車救場;張紀中拍《天龍八部》找不到喬峰,胡軍帶着腱鞘炎掄起真鐵斧火急火燎的趕來。
-03-
事業上風生水起的胡軍,家庭生活也是格外的温馨。
胡軍和妻子盧芳相識相知相愛在人民藝術劇院,比他小七歲的人藝小師妹,被他 " 忽悠 " 成了孩子媽。
1999 年的羅馬廣場,剛演完話劇的胡軍突然單膝跪地。在同事們的起哄聲中,他把易拉罐拉環套在女友盧芳手上:" 買不起鑽戒,但這個環兒能開全世界的酒!"
女兒九九出生時,胡軍正在雲南拍《天龍八部》,接到電話時,他狂揮降龍十八掌,把道具打狗棒都劈斷了。
2015 年,胡軍帶着兒子康康參加綜藝《爸爸去哪兒 3》,他説,由于自己工作忙,兒子和自己比較生疏,也正是如此,我們看到了硬漢的育兒經:兒子康康弄丢水壺,他辛苦穿越玉米地也要找回來;女兒想吃糖,卻必須先背《将進酒》。
當我們都以為胡軍重男輕女,對女兒太過嚴苛時,我們卻發現了攝影機拍不到的是,他會在女兒試卷上畫笑臉:"59 分比 60 分酷,説明你差點就掉進及格線的俗套裏。"
女兒成人禮,胡軍在送的《哈姆雷特》扉頁上寫着:" 當全世界都要你當奧菲利亞時,記住你有成為哈姆雷特的權力。"
口罩隔離期間,這位銀幕硬漢化身 " 家庭煮夫 "。他把《雷雨》改成廚房版:圍裙當長衫,湯勺當煙鬥,逼着兒子演周衝,背 " 蒜蓉粉絲蒸扇貝 " 的台詞。
被老婆吐槽 " 戲瘾上頭 ",他振振有詞:" 這叫沉浸式教學,當年我爹也是這麼教我唱《我的太陽》的!"
哈哈,看來這個混不吝的痞氣也能遺傳,太逗了!
-04-
《北上》戲外的胡軍談起角色時猛嘬煙:" 老謝不是認輸,是跟生活打遊擊呢。"
這話倒像是説他本人:從中戲狀元到 " 硬漢專業户 ",從《長津湖》雷公賺足眼淚到甘心給年輕演員抬轎,他始終帶着股 " 愛誰誰 " 的勁頭。
就像謝老大守着水上超市,胡軍也守着演員的體面:" 角色再小,也得讓觀眾聞出人味兒。"
當謝老大用 " 玩呗 " 粉飾半生滄桑時,銀幕外的胡軍正用二十年沉澱告訴觀眾:真正的強者,都敢笑着把勳章換成茶米油鹽。
胡軍這哪是演技?分明是歲月頒給這個男人的第二枚軍功章!
從被皮帶抽打的琴童,到手握華表獎的戲骨,胡軍用 56 年把自己活成中國影視的 " 活化石 "。
如今胡軍仍騎着共享單車去人民藝術劇院排話劇,在路過中央戲劇學院胡同時一時興起,還會買串糖葫蘆:" 要酸掉牙的那種,當年就是這味兒騙我學的表演。"
或許真正的硬漢,從來不是銅皮鐵骨,而是把所有的軟肋都淬煉成讓人共鳴的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