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低手“内卷”,高手“破局”,歡迎閲讀。
以下文章來源于張麗俊 ,作者張麗俊
作者:張麗俊
來源:張麗俊(ID:zhanglijunCherry)
最近和一些創業者、企業家們交流,大家有一個普遍的感受:
不管是做什麼,都感覺越來越 " 卷 " 了。
躺又躺不平,卷又卷不赢。想停下來,喘口氣,卻仍舊被裹挾着向前走。
不管怎麼努力,壓力還在那裏,明明付出很多,收獲卻不及預期。
環境越來越卷,人越來越累,心越來越焦慮。
怎麼辦呢?你不能原地打轉,你需要有 " 破局思維 "。
如何理解?給你分享以下幾點:
躬身入局,才能識局
這兩年,各種新變化層出不窮。在做新業務時,經常有管理者找到我,問我該怎麼辦?
我通常會告訴他,你要躬身入局,去現場找答案。
有些人是做不到躬身入局的。他們遇到問題時,不親自到發生問題的現場,不去理解客户的實際痛點,而是站在局外指手畫腳。
他們特别喜歡開會,關起門來搞頭腦風暴,不管做什麼,先設想困難,放大可能出現的障礙和挑戰,卻遲遲不肯行動。
其實,比現實問題更無解的,是你想象中的困難。
如果你總是置身事外,不了解情況,又如何解決問題呢。
曾國藩曾講過一個故事:
在一條很窄的田埂上,兩個農民挑着重擔相遇了,田埂只容一個人過去。他們誰也不願意退讓。
田埂邊上站了好多看熱鬧的人。有的説:" 小夥子應該讓老大爺。"
有的説:" 擔子重的應該讓擔子輕的。"
眾説紛纭,可田埂上的倆人誰也不理,就這麼大眼瞪小眼地站着。
事情似乎陷入了僵局。
後來,又走來了一個人。他啥也沒説,推開吃瓜群眾,跳進水田,接過其中一個人的擔子,讓他先過,事情這才得以解決。
看,一件貌似無解的事就這麼解決了。
遇到問題時,你把自己置身事外,在局外呐喊議論是沒有任何用處的,只有躬身入局,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什麼是 " 躬身入局 "?
就是你要去做事情,參與進去,要走到現場去,用眼睛去發現問題,用耳朵去傾聽不同的聲音,用嘴巴去問問題,用手去觸摸產品的功能,用鼻子去捕捉異常。
只有這樣,你才能看到真實的問題,才能看清局中的奧妙,找到破解機會。
想要識局,必先入局。
深度思考,看破局點
身處困局中,不探究本質,只埋頭苦幹,是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無益大局。
方向不對,只會越走越遠。
很多時候,阻礙你的往往不是智商,不是勤奮程度,而是固化的思維模式。
遇到問題時,如果你的分析只停留在表象,一味地被過往的經驗套牢,那你就會一葉障目,找不到出路。
所以,你要有深度思考,看破迷局,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點。
如何做深度思考?
①升維。将自己的思維提高一個維度,從具體的問題裏跳出來,聚焦在更長期、更根本的問題上。
比如,下屬業務做不出來,就不要只考慮到下屬能力上的問題,不妨認真思考一下公司的培養體系,激勵制度等問題。
在做決策時,把時間的維度納入考量,從長遠去看待問題。你要問自己:現在關注的點,在三年五年後,還很重要嗎?
通過思考終局,來反推現在的行事路徑。
②逆向。很多問題,正着想不通,反着想卻能迎刃而解。
分享個小故事:十幾年前,央視籌備拍攝《激蕩三十年》的紀錄片,計劃對 30 位風雲人物進行采訪。可問題是,這些大人物都太忙了,根本約不到時間。
怎麼辦呢?當時的策劃羅振宇想了一個辦法:不采訪當事人,采訪旁觀者。
比如,海爾老板張瑞敏不是砸冰箱嗎,就不去采訪他本人,而是把報道他砸冰箱的第一個記者找過來采訪。
這個 " 奇招 ",果然起到了破局作用。《激蕩三十年》後來拍得十抽成功,拿回了當年幾乎所有的紀錄片大獎。
正如哲學家叔本華所説:世界上最大的監獄,是人的思維意識。
牆,推倒了就是門;思維,打開了就是路。
唯有行動,方能破局
任何局面,任何難點,如果不行動起來,永遠會有各種問題。
行動起來,這才是最好的破局之道。
很多時候,你坐在那兒,想想都是問題,可一旦你行動起來,走着走着,你以為的問題,就都沒有了。
對于行動,你要降維,低頭看路。
具體説來,有兩個要點:
第一個,單點突破。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聚焦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找到那個最關鍵的點,從單點切入,行動起來,實現突破。
比如,公司產品市場占有率低,銷售額上不去。這時候,你可以分析市場和競争對手的情況,找到自己的優勢點,集中力量進行宣傳和推廣,這樣你就能在市場上實現單點突破,扭轉局面。
第二個,一竿子插到底。找到了切入點,你就一定要執行到位,不拿結果誓不罷休,無論做到什麼樣的細的顆粒度,你必須拿到結果。
想到,做到,才能得到,才能破局。
最後,總結一下:人生中所謂的成長,其實就是一次次的破局,一次次的闖關。低手 " 内卷 ",而高手 " 破局 "。如何破局?你先要躬身入局,在現場找答案;深度思考,找到破局點;最後,積極行動起來,破局制勝。(本文完)
張麗俊,創業酵母創始人、酵母咨詢創始人、知名組織創新專家、《組織的力量》一書作者。
不懂匯報,工作等于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