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日產神車打不動中年人了,歡迎閲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字母榜,作者:張琳,編輯:趙晉傑,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 以前開天籁跑網約車的,不少都換成新能源車了。"
和大多數網約車司機一樣,80 後北京師傅張明遠當初選擇天籁除了看中它的 " 大空間 " 和 " 低油耗 ",更重要的是,天籁是跑專車的車型裏最便宜的。
但近兩年,網約車行業僧多粥少,多地發布網約車運力飽和預警,抽成問題也備受關注。訂單越來越少,抽成越來越高,車價、油耗、維修 …… 原本大差不差的成本問題,如今,司機們要掰着手指頭算。
" 現在用油車跑的都是活雷鋒,燃油車再省油也省不過電車。" 為了多接些活兒,張明遠跑起了快車,不再需要靠着天籁擠進專車行業的他,最近正準備換車,在比亞迪和廣汽埃安之間猶豫不決。
張明遠糾結的兩款車,正是當下網約車司機們鍾情的幾大品牌。乘聯會數據顯示,2023 年,全國網約車新車接近 85 萬輛,同比增長 18%,其中新能源網約車加速增長達 74 萬輛,增速 23%。在這 85 萬輛網約車新車中,埃安近 22 萬輛排名第一,比亞迪 19 萬輛位居第二,這兩者合計 41 萬輛,幾乎占到 2023 年新增網約車的一半。
和張明遠相比,同為 80 後北京師傅的王鑫,抛棄天籁的時間要更早一些。2018 年,決定跑網約車的王鑫在日產軒逸和大眾朗逸兩個品牌之間猶豫不決。" 高性價比、抗造和省油是成為網約車的必要條件。" 王鑫看中的兩款車型落地價都在 11 萬元左右,最終他還是入手了大眾朗逸,天籁沒有進入其考慮範圍内。
CVT 變速箱曾是東風日產的一大賣點,但随着時間的推移," 技術日產 " 的光環逐漸失色,并多次對問題車型進行大規模召回。
作為 " 日系三傑 " 之一,2004 年入華的天籁,曾一度是中年成功人士的标配,30 萬元左右的售價,使得一輛天籁能頂當時北京的一套房。
2008 年的時候,70 後的李越正就職于北京市一家物資儲運公司,公司的大領導有兩輛車,其中一輛是福特,另一輛就是日產天籁公爵。" 天籁當時落地價一輛小三十萬,雖然不至于豪車,但在 B 級車中還是很出眾的,開出去特有面子。"
但自 2018 年年底換代之後,天籁的銷量就呈現出下降态勢。對于轎車而言,月銷量 1 萬台是一個分水嶺。2019 年之前,天籁的月銷量基本在一萬左右,但此後月銷萬輛變得開始難了起來,就在剛剛過去的 7 月,天籁的國内市場銷量僅為 3726 輛,截至 2024 年 7 月底,天籁 2024 年累計銷量為 42139 輛,遠遠落後于凱美瑞、雅閣兩位昔日對手。
脱離主流中級車行列的天籁,同時還面臨着國内新能源汽車的持續競争壓力。今年 7 月,日系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零售份額為 12.9%,同比下降了 3 個百分點;德系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零售份額為 17.6%,相較于去年同期下降了 2.9 個百分點;美系車在中國市場的零售份額為 5.8%,同比下降了 1.9 個百分點。
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争,傳統車企紛紛擁抱變革,就連昔日對手雅閣和凱美瑞也順應市場相繼推出了混動車型,只有天籁還死守燃油陣營。
從 30 萬元一輛的中產神車,到如今跌落專車陣營,天籁仍未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轉型之路。
一
在網約車司機心目中,曾經的 " 專車王者 " ——日產天籁,正逐漸失寵。
張明遠以前是開餐廳的,2019 年因為餐廳運營困難,他開起了網約車。他原本的自駕車是輛 SUV,并不适合跑網約車。于是,他在關掉餐廳後特意買了輛天籁,成了一名專職的專車司機。
" 開天籁跑專車的司機,基本上都是因為這車便宜。" 張明遠購車的落地價是 16.8 萬元," 天籁是當時最便宜的合資 B 級車,比邁騰、帕薩特、雅閣和凱美瑞都便宜。"
但在張明遠看來,除了便宜,天籁能拿得出手的優點并不多,缺點倒是不少," 除了大沙發舒服了一點,其他都挺一般的。動力差,油耗也不低,尤其是夏天開空調,平均油耗接近 9 個點,連個加熱座椅也沒有,冬天還挺遭罪的。"
最近,張明遠正準備換車," 一輛車跑專車只能運營 6 年,要想繼續運營就要降級為快車。" 而讓張明遠下定決心換車跑快車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專車的訂單越來越少。在北京專職跑專車的他,以前每個月都能跑一萬多公裏,最多的時候平均一個月能賺 1.5 萬元,但如今,專車訂單越來越少,一個月賺 8000 元都費勁。
張明遠想換車的想法也不是現在才有。近幾年,新能源車發展迅猛,價格越卷越低,比起燃油車,新能源車運營成本明顯降低,充電樁等基礎建設的完善,也使得初期的 " 續航焦慮 " 得以緩解,網約車市場的半壁江山逐漸被新能源車滲透并占據。
" 這種情況下,天籁不再有價格優勢。如果繼續開專車,我可以選擇比亞迪漢或者混動的雅閣和凱美瑞,如果開快車,可以選擇的空間就更大了,比亞迪、廣汽和大眾等等,同樣十幾萬的車,配置比天籁好多了。"
和張明遠一樣,在租天籁跑了一年專車後,90 後北京兼職網約車司機林翔,今年把車換成了一汽奔騰。去年,決定利用上下班時間兼職跑網約車的林翔,以 7000 元 / 月的價格租了一輛天籁,雖然沒指望多賺錢,但也希望可以通過跑專車貼補下日常的交通費。
但幾個月跑下來,林翔發現每個月的流水基本跟租車錢持平,算來算去,還需要自己搭油費。" 燃油車太費錢了。"
進入 2024 年,林翔放棄了跑專車的打算,以 6000 元 / 月的價格租了一輛一汽奔騰的純電車," 現在每月流水大概在一萬元,換成電車,最起碼不用貼錢了。"
北京一家日產 4S 店的銷售人員趙銘表示,以前選擇天籁的群體主要是專車司機和中年群體,現在咨詢和購買天籁的人确實比之前要少," 不少消費者了解完價格後會覺得貴,性價比不高。"
對于很少有年輕人選擇天籁的原因,趙銘認為,一方面是因為車輛外觀過于商務,不符合年輕人審美,另一方面," 專車形象 " 深入人心也影響到了個人買家的購車決策。
" 這個價格我為什麼不買比亞迪海豹 DM-i 或者漢 DM-i,再或者選擇九代凱美瑞混動和 11 代雅閣 1.5T。" 作為年輕車主,90 後的張默不僅嫌棄天籁的外形 " 老氣橫秋 ",更擔心開上之後同事問他是不是要跑滴滴,與此同時張默更不理解的是," 什麼年代了,全液晶儀表盤都不舍得配一個,更别提其他智能化功能了。"
如今的天籁兩頭不讨喜:中年人看不上,年輕人不喜歡。
二
在短暫的 B 級車發展史中,天籁曾畫上過濃墨重彩的一筆。
" 超越高級轎車造車概念,感官體驗全面升華 …… 将現代生活理念融入汽車。" 在 2004 年天籁入華時在國内播放的首支廣告中,一台藍色的天籁在竹林裏穿越,真皮座椅,加上桃木内飾,豪華感盡顯。
這款第四代天籁,誕生于東風和日產合資後的第二年,在日系車在中國市場如日中天的時候,被東風日產寄予了切入中高端級車市場的厚望。
彼時中國乘用車市場的體量只有如今的十分之一,需求也是以公、商務為主導,雅閣、帕薩特和君威這 " 老三樣 ",成為 B 級車領網域的主流選擇。
" 得中級車得天下 ",在那個私家車才剛起步的年代,當中高級車市場的主流車型大都以操控、科技作為比拼資本的時候,以舒适性和豪華氣質為賣點的天籁,則把宣傳重點放在了體驗感上," 日產大沙發 " 這一深入人心的标籤,也正是天籁給貼上的。這一稱号,令天籁乃至日產品牌在随後十年間都受益匪淺。
憑借着豪車外形、硬核 V6 發動機和駕乘舒适性,天籁逐漸獲得了國内消費者的認可,很快與本田的雅閣、豐田的凱美瑞并稱 " 日系三傑 ",成為高級 B 級車的新代名詞。
天籁的成功也奠定了東風日產在中國汽車市場的地位。天籁打頭陣之後,東風日產又推出了逍客、奇駿、軒逸等品牌,5 年時間便達成了百萬產銷規模。2011 年,天籁迎來在華的高光時刻,第五代天籁創下了其在華銷量單月及年度最高紀錄。
轉折發生在 2018 年,在換代大考上,天籁錯失了良機。伴随着買車群體越來越年輕化,各家車型都盯上了年輕人。與時俱進進行年輕化改革的天籁,動作卻慢了一拍,同為日系 " 三傑 " 的雅閣和凱美瑞,早于天籁一年就已完成換代并搶占市場。
賣給年輕人的車,定價自然不能太高。昂貴的發動機作為自家招牌自然不能放棄,為控制成本,天籁只能在配置和用料上做文章,于是便誕生了一款最 " 擰巴 " 的天籁:21.58 萬元的售價,沒有配備電子手刹,另外 5 英寸的小尺寸液晶儀表、滷素大燈,以及較差的安全配置,在雅閣和凱美瑞同價位車型面前,喪失了競争優勢。
2019 年,日產天籁全年的銷量僅為 9.78 萬輛,同比下滑 13.15%,月均不過萬輛。2020 年也僅售出 118088 輛,與凱美瑞突破 18 萬輛、雅閣突破 21 萬輛差距進一步拉大,徹底跌出了合資中級車前三甲,随後,就連别克君威、大眾帕薩特和豐田亞洲龍也紛紛在銷量上領先于天籁,天籁的排名一路下滑。
眼看銷量被競争對手碾壓,日產天籁不得不采取以價換量的方式,價格一路跌到 15 萬元左右。但在競争越發激烈的中國市場,無法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差異化產品賣點的天籁,僅靠降價依舊無法挽回頹勢。
如今,天籁已成為月銷三千多的 B 級車墊底選手。
三
在推陳出新上,天籁也越來越缺乏誠意。
為了紀念天籁誕生 20 周年,日產推出了天籁全新黑金版。但所謂的特别版,與此前的車型相比變化并不大,如今市場在售的也基本上都是兩年前的車型。" 黑金特别版是在悦享版的基礎上增加了一些配置,例如座椅加熱、通風以及離車落鎖、靠近解鎖等功能,并将銀色亮條改成金色,價格也貴了 2400 元。" 趙銘表示,目前在售的天籁大都是 2022 年的款型,2024 款與 2022 款并無太大區别。
傳統車企為了讓大家時刻保持新鮮感,常會三年一大改,五年一換代。但在國内新能源汽車半年一換代的快節奏下,天籁的換代速度變得緩慢,上一次換代還是 2018 年年底的第七代。
趕上國内合資車發展的黃金時期,包括日產在内的合資汽車品牌實現了騰飛,但在時代發展的洪流中,外資車企對中國市場變化反應滞後,新能源轉型更是落了下風。
近五年來,國内造車新勢力們紛紛崛起,可兩田一產卻沒有拿得出手的新能源技術,豐田 bZ3 甚至直接用上了比亞迪的三電技術,合資電車也因此被消費者戲稱為 " 雜牌 "。
事實上,東風日產涉足新能源領網域的時間不算晚,早在 2018 年就上市了一款軒逸 · 純電。但直到 2022 年 9 月,基于日產汽車純電平台打造的 NISSAN NEXT 首款全球戰略車型 ARIYA 艾睿雅,才正式在中國市場上市。
對于天籁,無論是在換代還是在新能源轉型上,日產的态度都不夠積極。日產產品規劃顯示,品牌正計劃推出一款全新純電動車型,定位品牌旗下中型轎車。據了解,新車将不會成為直接繼任車型,并以全新產品形式取代前者產品位置,同級主要競争對手則指向了大眾 ID.7、比亞迪漢等車型。
上述消息引發了業内對日產未來產品布局的廣泛猜測。甚至有業内人士猜測,新車的推出有望取代目前在售的日產天籁車型。
伴随着網約車市場越來越飽和,新能源車企價格戰愈演愈烈之下,網約車這一曾經的舒适區,留給天籁追趕的時間,正越來越少。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字母榜,作者:張琳,編輯:趙晉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