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逆勢大漲75%,流感新藥何以封神?,歡迎閲讀。
出品 | 虎嗅科技醫療組
作者 | 陳廣晶
編輯 | 苗正卿
頭圖 | 視覺中國
流感新藥成了保命 " 神藥 "。
" 這個藥,救了我的命!"天津的李女士感慨説。除夕當天的午後,剛從午睡中醒來的李女士,忽然感到渾身酸痛,明明陽光很好、暖氣很足,她卻感到陣陣發冷。她意識到,自己可能 " 中招了 "。
李女士年過七旬,又患有心髒病、高血壓等基礎疾病,疫情以來一直深居簡出,避免與人接觸,連續三四年都沒有感冒了。她感覺這次感冒來勢特别兇猛,很快就燒到了 39 ℃,雖然不知道是不是流感,她還是趕緊吃了子女提前準備的流感藥,也就是社交平台上越來越常見的 " 瑪巴洛沙韋 "。服藥後,病情逐漸得到了控制,高燒也降了下來。
像李女士一樣,剛遭遇了流感折磨的并非少數。中國疾控中心報告的數據,剛剛過去的春節期間,中國流感樣病例在門急診占比到了歷史新高——1 月 27 日至 2 月 2 日,南方省份和北方省份報告的數據分别為 5.2% 和 5.5%,超過了 2022 年至 2024 年同期水平。
2021 年至 2025 年度北方省份哨點醫院報告流感樣病例 %
來自:中國疾控中心《流感監測周報》
與之對應,新晉流感藥瑪巴洛沙韋在中國登上了 " 神壇 "。瑪巴洛沙韋最近兩年在國内受到熱捧,甚至被奉為 " 中產硬通貨 "" 醫藥圈奢侈品 "。從公開數據看,在 2024 年到 2025 年這個流感季,瑪巴洛沙韋的價格一度炒到了近 500 元,最後監管部門不得不發文叫停。
在銷量上,瑪巴洛沙韋也在快速增長。電商平台上,以 200 多元的高價,創下了過去 30 天銷量 10 萬件的記錄,在同類處方藥中排在首位。另據國内數據庫統計,2024 年 1 到 9 月份,該藥在中國醫院的銷售額增幅超過 400%!某種程度上説,中國已經是這款藥業績增長的主要拉動力量之一了。
瑪巴洛沙韋(Baloxavir Marboxil)是日本藥企鹽野義開發的 RNA 聚合酶抑制劑,是一種全新機制的抗流感病毒藥物。該藥 2018 年首次在日本獲批,2021 年進入中國市場,在日本和中國台灣以外,跨國藥企羅氏掌握獨家銷售權。從羅氏發布的業績報告看,2024 年,瑪巴洛沙韋的銷售收入 1.52 億瑞士法郎,實現了 75% 的增長。
值得玩味的是,瑪巴洛沙韋的收益中,大部分來自中國,在更早批準該藥上市的日本、美國市場,其銷售額達到頂峰後,都很快萎縮了。難道中國人真成了這款 " 被抛棄 " 產品的接盤俠?
封神的温床
除了藥企營銷策略選擇,瑪巴洛沙韋在中國熱賣,也因為有獨特的土壤。
從市場競争情況看,在中國,奧司他韋市場 90% 的份額都被國產藥占據了;而在日本,瑪巴洛沙韋的銷售權并不在羅氏手裏;在美國,達菲和瑪巴洛沙韋都是羅氏旗下的產品,哪一個暢銷都有利可圖。這意味着,羅氏在中國更有動力推廣瑪巴洛沙韋。
同時,各地流感防控的策略不同也是重要原因。
前不久,關于瑪巴洛沙韋在海外因為耐藥已經賣不動了,在中國反而是香饽饽的言論,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對此,羅氏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公開澄清,流感抗病毒藥的市場需求,與一定時期内全球和區網域流感流行水平,當地社會人口情況,當地準入政策及藥物可及性等多個因素有關。瑪巴洛沙韋在美國、日本、歐洲、中國,都受到了多個權威指南的推薦。
這個回應,在一定程度上闡明了原因。流感高發之下,該藥去年在美國的銷售額同比也有較大增長。
藥物治療是流感防控的最後一道關卡。在此之前,還有減少外出、戴口罩等物理防護和接種疫苗。而在中國,近年來,雖然越來越多國人意識到,流感不是普通感冒,不能硬扛了,但是,接種疫苗的意願還是不高。
公開數據顯示,中國流感疫苗接種率不到 4%,遠低于美國的 50%(65 歲以上人群接種率近 70%),日本流感疫苗接種率也普遍在 60% 左右。
" 流感疫苗大規模接種,就會形成免疫屏障,易感人群裏會受到保護,即便是感染了,也不易出現很多重症病例。"公衞專家常榮山告訴虎嗅。
而在沒有形成這種免疫屏障的地區,很多高危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又不打疫苗,在流感季就相當于 " 裸奔 " 了。這種情況下,很多有老人、孩子的家庭,都會提前買藥,以備不時之需。前述提到的李女士,就是沒有做病毒檢測,就服用了提前準備好的瑪巴洛沙韋。
有數據顯示,中國抗流感藥市場在 2024 年已經增至 107 億元以上,到 2028 年還可能達到 270 億元左右。需求持續旺盛之下,不止瑪巴洛沙韋,過去幾年,包括板藍根、連花清瘟等,已經有多種藥物在流感中封神了。
以中國為主的國際市場,貢獻了瑪巴洛沙韋 76% 以上的營收。
來自:羅氏财報(節選)
" 神藥 " 不神,更不能濫用
瑪巴洛沙韋常被稱為 " 超級達菲 ",但是實際上,它和達菲(羅氏奧司他韋商品名)有很大差異,二者都不是藥到病除的神藥。
瑪巴洛沙韋以長達 79 個小時以上的半衰期,使患者可以全病程只服一次藥。有數據顯示,在服藥第一天病毒載量就可以大幅降低。盡管如此,在作用效果比拼上,瑪巴洛沙韋也未必能夠完勝奧司他韋。
美國一項 173 名兒童入組的研究顯示,在緩解流感體征和症狀方面,兩款藥的中位數時間非常相近。瑪巴洛沙韋組的中位用時是 138.1 小時,最短用時 116.6,最長用時 163.2 小時;奧司他韋組的中位用時為 150 小時,最短用時 115 小時,最長用時 165.7 小時。
而且無論是瑪巴洛沙韋還是奧司他韋都只是抑制病毒復制、傳播,并不能直接殺死病毒,服藥後,多久可以痊愈,還要看個人免疫力水平。
" 瑪巴洛沙韋在中國臨床使用時間不長,安全性數據尚在積累之中。" 常榮山向虎嗅表示。這意味着,臨床醫生對其在兒童流感中的使用抱謹慎态度是可以理解的 ( 歐盟己批準其用于 1 歲以上兒童們流感治療 ) 。
國内臨床專家開展的真實世界研究也顯示,這兩款藥都有精神病類、腸胃系統、全身性疾病、心髒器官疾病等不良反應,還都有未被充分認識的安全性問題。
另據 FDA 的提示,瑪巴洛沙韋常見的副作用包括腹瀉、支氣管炎、普通感冒症狀、頭痛和惡心,嚴重副作用為過敏反應。服藥較多的老年人還需要注意,與多價含陽離子瀉藥、抗酸藥或口服補充劑(如鈣、鐵、鎂、硒或鋅)同服,還會降低瑪巴洛沙韋的血藥濃度。
更危險的是耐藥的問題。
從公開報道看,2019 年,就有感染了 H3N2 病毒(一種甲型流感病毒)的日本小女孩服用瑪巴洛沙韋後,又把病毒傳染給她弟弟的情況。研究者在二人體内發現的病毒基因只有一個核苷酸異常,他們認為這是病毒變異後又繼續傳播導致的。這個流感病毒 RNA 聚合酶酸性蛋白 I38 點位的突變,也被認為是耐藥突變的高危點位。
實際上,在鹽野義支持的一項二期試驗中,就發現了瑪巴洛沙韋受體出現 I38T/M/F 基因變異,進而對瑪巴洛沙韋敏感性降低的情況,占比是 2.2%,在另一項三期試驗中,這個比例達到了 9.7%。
根據羅氏相關負責人的回應,出現變異毒株不等于病毒對瑪巴洛沙韋耐藥了,要判斷病毒是否對一款藥物耐藥,需要長期、持續的監測研究。
從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的信息看,還沒有監測到流感病毒對聚合酶抑制劑耐藥的情況。
這是一個好消息。不過,常榮山告訴虎嗅,如果持續濫用還是非常危險。人類對于病毒并沒有太多有效的手段,只是在對抗流感等少數病毒,才有藥可用,且無法實現 100% 治愈,還是需要慎重使用。
中國部分城市已經在為 65 歲以上老人免費接種流感疫苗。
來自:視覺中國
靠 " 神藥 " 續命的公司
羅氏有 1.52 億瑞士法郎(約合 12.23 億元人民币)的收入,來自 " 神藥 "。
客觀來説,羅氏非常重視瑪巴洛沙韋的中國市場。
在流感高發的春運期間,羅氏就曾公開表示,會通過加強產能、優化供應鏈管理等方式保障抗病毒藥物瑪巴洛沙韋的在中國的供應。在傳出瑪巴洛沙韋耐藥傳聞的時候,羅氏相關負責人也是很快就公開做出了回應。
羅氏自身發展面臨挑戰,急需開發每一個有爆款潛質的藥品,來挽回市場頹勢,是重要原因。
從 2024 年跨國藥企的制藥收入排名看,常年排在前三的羅氏,已經跌出了前五,排在第六位,業績增長幅度也算不上理想——排在第五的阿斯利康增長幅度 21%,排在第十位的賽諾菲也有 10% 以上的增長。
羅氏對于研發的投入一向非常慷慨,其制藥研發投入已經達到 111 億瑞士法郎(約合 123 億美元),在全球跨國藥企中都連續多年排名第一。
然而,在多個重磅試驗中,他們卻惜敗收場。這裏面既有紅極一時的新冠口服藥、阿爾茨海默病、減肥藥,也有羅氏拿手的腫瘤靶向藥等。其中他們在自閉症用藥、阿爾茨海默病用藥,及三陰性乳腺癌用藥研發中的失敗,還被列入了行業評出的 2020 年的十大失敗案例。
這些研究大多是高風險的前沿研究,屬于雖敗猶榮的項目,不過,對羅氏業績的影響卻是真實存在的。
在醫改政策頻出的中國,他們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
在診斷方面,羅氏雖然在全球占據主導,在中國,羅氏診斷業績下滑約 3%。這主要就是受到了集采的影響——去年安徽省牽頭的 25 省 IVD(體外診斷試劑)集采,28 省腫瘤标志物 16 項、甲狀腺功能 9 項檢測試劑集采落地。
這樣的頹勢也在向制藥領網域蔓延。制藥是羅氏占比超過 50% 的業務,曾推動羅氏在中國年收入實現 28% 的增長。其抗腫瘤靶向藥貝伐珠單抗(安維汀)、曲妥珠單抗(赫賽汀)、利妥昔單抗(美羅華)、厄洛替尼(特羅凱)進入醫保目錄當年,銷量就大漲了 75%。
如今,貝伐珠單抗、曲妥珠單抗、利妥昔單抗,都成了本土企業圍攻的對象。其中有近百億市場規模的貝伐珠單抗,有 12 個國產生物類似藥。
在安徽省今年的醫保工作會議中," 全國生物藥品聯盟集 " 也納入主要工作了。這意味着,羅氏制藥市場将進一步受到影響。
從 2024 年羅氏财報看,雖然中國仍然是其國際業務增長的主要拉動者,但是中國業務收入增長幅度也只有 7% 了。貝伐珠單抗、曲妥珠單抗等重磅藥物在全球的銷售額減少了 10 億瑞士法郎,2025 年還将進一步擴大至 12 億瑞士法郎。
來自:羅氏财報
在抗流感藥領網域,羅氏的奧司他韋在中國早就失去了主導地位;當年瑪巴洛沙韋還沒有放量,國產仿制藥就來了,羅氏還為此發起過訴訟。
瑪巴洛沙韋銷量的快速增長也給羅氏打了強心劑。更重要的是,從中國醫藥市場情況看,公立醫院雖然還是主要市場,但是利潤越來越微薄,盡快開發醫院外市場幾乎成了行業共識。
近期米内網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 年中國藥品銷售額同比降低 1.2%。公立醫院終端銷售額同比下滑 3.5%;零售藥店終端同比增長了 3.7%。網上藥店增幅達到 14.4%,仍然是行業中表現最亮眼的。
在 " 網紅經濟 " 滲透各行各業的趨勢下,遊戲規則也在發生改變,與以往 " 得醫保者得天下 " 不同,越來越多具有 " 網紅 " 屬性的藥品,成了藥企的 " 現金奶牛 "。比如:紅極一時的 HPV 九價疫苗、正當紅的減肥神藥等。
對于羅氏來説,瑪巴洛沙韋無疑是最适合在新市場邏輯裏下 " 金蛋 " 的那只鵝。
只不過,這種 " 紅 " 是一把雙刃劍,一點風吹草動都可能導致不可預料的後果,熱情退潮後,業績下滑的速度也會更加驚人。
這就好比,臨病濫用藥的人們。
對于高危人群及其家人來説,與其擠在最後一道關卡搶藥救命,不如關口前移,及早戴好口罩、勤洗手、減少聚集、接種流感疫苗,防患于未然。
但願下一個流感季,我們不必再倉促應戰,也不必再瘋搶任何 " 神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