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戴爾遊匣G15評測:13代酷睿HX+滿功耗RTX 4060,暢玩光追,歡迎閲讀。
2023 年的遊戲本更新迭代告一段落,搭載全新處理器、顯卡的產品已經陸續發售。随着 618、暑假臨近,很多小夥伴都在為換新自己的遊戲裝備而摩拳擦掌。本次,就給大家帶來一款搭載 13 代酷睿 i7-13650HX 處理器,以及滿功耗 RTX 4060 顯卡的高性能遊戲本——戴爾遊匣 G15 2023 ( 下文簡稱 " 遊匣 G15" ) 。
憑借強悍的硬體組合,這款遊戲本不僅能夠提供順暢的 3A 大作、光追遊戲體驗,對于學生黨、職場新人而言,兼顧生產力以及提升的英特爾硬體線程調度器加持也能更好地滿足學習辦公、内容創作等多樣性使用需求。另外,對于 PC 用户而言,現在還有一個 " 免費 " 彩蛋可以領取——在英特爾推動下,PC 和移動生态實現融合,只需要安裝騰訊應用寶電腦版,就能在 PC 端解鎖海量移動應用的大屏體驗。
閒話少説,下面就開始詳細評測。
13 代酷睿 i7-13650HX+ 滿功耗 RTX 4060
今年遊戲本市場的細分趨勢更加明顯,關鍵因素之一就在于英特爾擴展了酷睿 HX 系列處理器家族。全新 13 代酷睿 HX 處理器覆蓋了 i9、i7、i5,最高擁有 24 核 32 線程、睿頻可以達到 5.6GHz。同時,13 代酷睿 HX 處理器全系支持提升的英特爾硬體線程調度器,且不鎖頻可超頻。
性能方面,對比上代酷睿 i9 單線程性能提升達到 10% 以上、多任務處理性能提升近 50%,内容創作生產力也有提升 ; 遊戲性能對比上代酷睿 i9-12900HX 綜合提升達到了 12%。所以,今年高端遊戲本的 " 綜合戰鬥力 " 獲得了全面加強。
本次評測的遊匣 G15 搭載的酷睿 i7-13650HX 擁有 6 個性能核、8 個能效核,共 14 核 20 線程 ; 三級緩存達到 24MB、最高睿頻頻率 4.9GHz。
通過 CPU-Z、CINEBENCH、Geekbench 等進行 CPU 理論性能測試,結果如下。
對比上代酷睿 i7-12700H,酷睿 i7-13650HX 的單核性能提升超過 5%,多核性能提升在 20% 左右。同時,如果對比 2-3 年前遊戲本搭載的酷睿 i7-11800H,單核性能提升在 20% 以上,多核性能提升也能達到 50%。
在 3DMark CPU Profile 測試中,酷睿 i7-13650HX 與 13 代酷睿 i7-13700H 基本上不相上下,對比上代酷睿 i7-12700H 綜合提升在 7% 左右 ; 對比酷睿 i7-11800H 提升約 10% 左右。
不僅是遊戲,在遊戲 + 錄制 / 直播、視頻剪輯 + 照片處理等多任務場景中,13 代酷睿都能提供更高性能。
顯卡方面,遊匣 G15 搭載 140W 滿功耗 RTX 4060,擁有 3072 個流處理器、8GB GDDR6 顯存,顯存位寬 128bit。RTX 40 系顯卡采用了全新 Ada Lovelace 架構以及台積電 4N NVIDIA 定制工藝,擁有第三代 RT Cores、第四代 Tensor Cores,帶來了更強性能、更高能效以及更強大的 DLSS 3 等特性,這也讓遊匣 G15 在光追遊戲中的表現更加出色、流暢,提升沉浸感和代入感。
通過 3DMark 進行測試,結果如下。遊匣 G15 的 RTX 4060 能夠小幅領先上代 140W 功耗 RTX 3070,對比 140W 功耗 RTX 3060 優勢則超過了 20%。
除了全新 CPU、GPU 帶來的高性能,遊匣 G15 還預裝 ALIENWARE Command Center,支持電池、靜音、均衡、性能四種模式切換,遊戲管理以及更 " 詳細、個性化 " 的性能調節。因此,在不同應用場景下,遊匣 G15 可以更好地均衡性能、續航以及噪音水平。
此外,遊匣 G15 支持 G 模式,将風扇轉速提升至最大,解鎖更極致性能釋放,只需要在鍵盤上一按就可以開啓,只不過噪音也會更明顯一些。建議在長時間遊戲、視頻渲染、仿真設計等場景下使用。
内存方面,遊匣 G15 搭載了 2x8GB DDR5 4800MHz 内存,讀取速度約為 69000MB/s,寫入速度約 61000MB/s,對比 DDR4 3200MHz 雙通道内存,分别提升了約 40%、30%。
存儲方面,配備了 1TB PCIe 磁碟 值得一個好評,可以在本地存儲更多遊戲或者影像素材。遊匣 G15 的 磁碟 順序讀取速度約 5200MB/s,寫入速度約 4500MB/s,雖然不是頂級 PCIe 4.0 磁碟,但已經足夠滿足多數用户的需求,配合高速内存保證更高效、順暢的系統響應、程式啓動和加載、大型工程檔案的修改保存等等。
暢玩光追,遊戲無壓力
選擇《CS:GO》、《永劫無間》、《銀河撕裂者》、《F1 22》、《極限競速:地平線 5》、《荒野大镖客 2》、《霍格沃茨之遺》、《古墓麗影:暗影》、《全面戰争:三國》、《最終幻想 7 重制版》等遊戲進行實測。遊匣 G15 的設定均為開啓 G 模式、1080P 分辨率、高 / 超高畫質設定,幀數如下。
在 1080P 分辨率、高畫質設定下,遊匣 G15 面對熱門 3A 大作并沒有壓力,幀數普遍都在 80 以上,欣賞豐富遊戲細節的同時順暢不卡頓。
另外,以《F1 22》、《古墓麗影:暗影》、《霍格沃茨之遺》等遊戲為例,在高光追設定下,遊匣 G15 即使沒有啓用 DLSS 在多數場景下也能有 60 幀以上的表現。不過《霍格沃茨之遺》在城堡内外奔跑時,幀數會在 40-60 之間波動,偶爾會有卡頓感。
如果開啓 DLSS,那麼遊戲的流暢度将直線提升,暢玩光追也十分輕松。在《霍格沃茨之遺》中,以極致畫質、極致光追設定進行 DLSS 性能測試,相比關閉時,品質、平衡、性能、超級性能帶來的幀數提升依次為 51%、66%、78%、111%。
總體來看,遊匣 G15 無論是 3A 大作還是光追遊戲都能輕松應對,至于電競網遊更是不在話下。也有一點比較可惜,本次評測的遊戲 G15 沒有配備 2K 螢幕,不過戴爾也提供了 2K 高刷屏可選,大家在購買時可以關注。
13 代酷睿 HX 兼顧創作力
除了遊戲性能,憑借 13 代酷睿 HX 處理器加持,遊匣 G15 的生產力表現也相當不俗,不僅能能夠滿足日常辦公、學習,在影像編輯、3D 内容創作方面也具備優異性能。
先通過 PCMark 10、CrossMark、WebXPRT 4 來看看遊匣 G15 的現代辦公以及綜合性能表現,結果如下。
對比 12 代酷睿 H+RTX 30 系的遊戲本組合,遊匣 G15 在現代辦公、Office 應用等場景中性能提升在 10% 左右。CrossMark 測試中,對比上代搭載酷睿 i7-12700H 的遊戲本,遊匣 G15 綜合成績提升約 6%,對比 2-3 年前遊戲本提升則達到了 20% 左右。
遊匣 G15 進行 Photoshop、Premiere Pro、Blender BenchMark、SPECviewperf 2020 等内容創作、專業設計性能測試,結果如下。
在 PS、PR 測試中,對比搭載 12 代酷睿 i7+RTX 3060 的遊戲本,遊匣 G15 成績分别提升了 10% 和 24%。在 Blender BenchMark 測試中,酷睿 i7-13650HX 對比酷睿 i7-12700H 提升了 32%,對比酷睿 i7-11800H 提升了 60% 以上,對比 13 代酷睿 i7-13700H 也有 7% 左右的性能優勢 ; 遊匣 G15 的 RTX 4060 相比 RTX 3070 提升了 13%,對比 RTX 3060 提升則超過 40%。
打破 Windows 與 Android 的壁壘,送個 " 彩蛋 "
在鍵盤上奮筆疾書時想起沒有點外賣,于是翻找手機 ; 手機上邊玩遊戲邊看視頻只能用小浮窗,如果電腦追劇手機玩遊戲,卻容易錯過關鍵操作而 " 重頭再來 " …
如果你也遇到過這些場景,那麼前不久上線的騰訊應用寶電腦版應該能解決一部分問題。一直以來英特爾也在加速推動 Windows、Android 兩大生态的融合,解決 PC 與移動端體驗割裂的痛點。在英特爾 Bridge 技術和 Celadon 技術兩項黑科技的加持下,用户安裝騰訊應用寶電腦版後,就能夠在 PC 上流暢運行熱門移動端 APP,并在 PC 大屏上解鎖海量移動端應用全新體驗。
從中,也可以看到英特爾與合作夥伴打造的解決方案的幾項優勢——第一體驗門檻低,用户只需要安裝應用寶,就可以從中下載應用使用,還能支持小程式 ; 第二适用性廣,Windows 11、Windows 10 都已經支持 ( 更多平台适配中 ) ,配合鍵鼠、觸控板,幾乎多數 PC 用户都能體驗 ( 觸屏設備,體驗有加成 ) ; 第三,對于設備配置幾乎 "0" 要求,當然如果想要同時運行多個遊戲等,肯定是性能越高越流暢,特别是有些移動端 APP 已經針對 PC 端提供了更多專屬設計 ( 如高畫質 ) 。
那麼,這顆 " 彩蛋 " 能給用户帶來什麼?
首先,以往要打開浏覽器、選擇書籤 / 網址才能進入的網站,如今可直接在桌面輕按兩下開啓、更快更方便。其次,在大屏上可以同步多任務,邊玩 " 手遊 " 邊追劇,還不用擔心沒能及時回復消息。第三,解鎖更多應用場景,比如大屏上看電子書、學習…
通過遊匣 G15 體驗,同時開啓三個應用程式——遊戲、B 站、小紅書——仍舊流暢 ( 目前最多支持同時打開 3 個 ) ,而且鍵鼠操作适配也比較完善。不過也需要注意,畢竟是功能上線早期,騰訊應用寶電腦版中還有一些應用等待上市,移動端應用全屏體驗也有優化空間。但總體而言,還是十分推薦大家試用,讓你的 PC" 不止于 PC"。
復古外觀,強悍硬朗
盡管外觀沒有添加燈效,但遊匣 G15 復古的設計風格同樣極具辨識度。本次評測機型為量子黑配色 ( 此外還提供冰暴白、霹靂紫 ) ,A 面兩根腰線分割,搭配棱角分明的邊緣,更加硬朗、冷酷。
機身側面的 "G" 字 logo 與後端出風口散熱鳍片的撞色設計,彰顯了 " 強悍 " 個性,雖然機身談不上輕薄,卻也符合玩家對于遊戲戰機的外觀期許。
螢幕方面,15.6 英寸、1920x1080 分辨率,支持 165Hz 刷新率、3ms 快速響應、100%sRGB 色網域以及 NVIDIA G-SYNC+DDS,對于主流玩家而言比較友好。另外,遊匣 G15 也提供了多種螢幕規格可選,還有 2K、240Hz、2ms、99%DCI-P3 的更高配置,滿足遊戲發燒友、創作者對于顯示效果更苛刻的需求。
攝像頭位于螢幕上方,配備有指示燈,應對視頻會議、在線網課等需求。
配備數字小鍵盤的全尺寸鍵盤,支持四區 RGB 背光自定義,可以在 ALIENWARE Command Center 中根據喜好調整背光方案。
鍵盤鍵程鍵距适中,大尺寸按鍵使用跟手。只不過,方向鍵是一個痛點,半高設計,對于部分用户而言或許不太友好。
接口方面,遊匣 G15 機身左側提供 RJ45 網線以及耳機麥克風接口,右側為 2 個 USB 3.2 Gen1 Type-A。
機身後端則依次為 USB 3.2 Gen2 Type-C、HDMI 2.1、USB 3.2 Gen1 Type-A 和電源接口。
接口布局中規中矩,連接外設、顯示器十分方便,當然如果在側面增加一個 USB C 就更好了。
不止是外部接口,遊匣 G15 的内存、磁碟 同樣支持擴展。取下 D 面保護殼後就可以進行内存、存儲更換及擴容,十分方便。
如果沒有較多本地存儲需求,那麼 16GB+1TB 的組合足夠了。如果是内容創作者,或者是遊戲發燒友,那麼更新為 32GB 内存,添加額外 1TB 存儲,就基本 " 一步到位 " 了。
外星人散熱技術加持,195W 整機性能釋放
順便提一下散熱設計,也是遊匣 G15 的亮點。從 ALIENWARE 汲取設計靈感,擁有超薄扇葉雙風扇、四熱管、四出風口。同時,遊匣 G15 的顯卡采用真空冷凝均熱板和 "31 号元素 " 散熱界面材料,提升散熱效率。
進行烤機測試,CPU 單烤功耗在 108W 左右,温度較高約 99 ℃ ;GPU 單烤功耗穩定在 140W 左右,温度僅 70 ℃上下 ;CPU+GPU 雙烤測試,其中 CPU 功耗約 55W、温度約 88 ℃,GPU 功耗約 140W、温度在 78 ℃左右,整機功耗高達 195W,十分強悍。
可以看到遊匣 G15 的 GPU 散熱更勝一籌,140W 滿功耗 RTX 4060 妥妥拿捏。另外,在雙烤測試過程中,機身 C 面左右掌托處温度比較穩定,左側在 30-31 ℃,右側僅為 28 ℃左右 ;WASD 區網域温度、鍵盤中部温度都在 37-38 ℃。C 面温度最高區網域為靠近後端散熱出風口、螢幕下方區網域,基本不會影響到使用。
因此,對于長時間遊戲的重度玩家,或者創作者而言,遊匣 G15 長時間的穩定性有保障,可以持續輸出高性能。
寫在最後
整機 195W 性能釋放、13 代酷睿 i7 HX 處理器、滿功耗 RTX 4060、16GB DDR5 内存、1TB 磁碟 …如果你是追求高性能,那麼擁有這些标籤的遊匣 G15 可以滿足的需求。無論是 3A 大作還是光追加持,遊匣 G15 面對多數遊戲都能提供順暢體驗,同時還可以保證遊戲 + 錄制等内容創作的需求。因此,想要兼顧遊戲娛樂、創意設計等多元化場景需求的用户,如大學生、職場新人等可以重點考慮一下。又或者是還在使用 2-3 年前老舊遊戲本的玩家,是時候更新了!
在選購時這裏也有一些小建議,首先,根據自己的需求看是否選擇 2K 螢幕版本,對于畫質、顯示效果有更高要求的用户,15.6 英寸螢幕 1080P 分辨率 " 不夠看 "; 其次,遊匣 G15 的整機設計并沒有采取輕薄化,重量厚度中規中矩,攜帶還是有一些負擔,特别是 " 傳統 " 的板磚式适配器,便攜性稍差。
最後要説的就是,如果是 618 期間選購,多關注平台優惠,更劃算 ( 當然也有平台提供保價服務,購機更安心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