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微信拒當鴻蒙搬運工,歡迎閲讀。
原創首發 | 金角财經
作者 | 柯基的柯
1 月 18 日,華為終端 BG CEO 華為常務董事、終端 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董事長餘承東在鴻蒙生态千帆啓航儀式上宣布,新發布的 HarmonyOS NEXT 鴻蒙星河版(以下簡稱 "HarmonyOS NEXT")将是完全獨立的 " 純血鴻蒙 "。
" 你可以看到我們怎麼樣能夠改寫這個行業的歷史。" 在去年的華為花粉年會上,餘承東曾放出豪言:" 它将會是整個中國終端類作業系統裏真正的王者。"
從現場公布的部分應用來看,日常使用的支付寶、美團、高德地圖、微博、小紅書、釘釘、QQ 音樂、B 站等應用均已推出鴻蒙原生應用,不過暫未看到微信的身影。
對于華為和鴻蒙而言,微信的缺位勢必要造成系統體驗感的下降。作為一套幾乎為 " 中國定制 " 的作業系統,不管華為是否願意承認微信的強勢,大部分的國人是很難接受一款無法正常運載微信的手機。
點擊下方名片,關注金角财經,我們将為你剖析更多社會熱點,拆解經濟事件背後的邏輯。
擺脱 " 安卓套殼 "
華為終于可以和谷歌徹底分手了。
根據現場流出的照片來看,這次的鴻蒙 Next 不僅摒棄了安卓,也把 Linux 這個系統核心去掉了,轉而采用自家的鴻蒙核心,實現了鴻蒙 Next 的全棧自研。
從架構層面來看,從 AI 大模型、AI 框架、安全隐私、集成開發環境、設計系統、編程框架、編譯器 & 運行時、編程語言、檔案系統、OS 内核,華為鴻蒙已經實現了全棧自研。
華為終端 BG 軟體部總裁龔體特别提到,HarmonyOS NEXT 中已經沒有任何一行安卓版權的代碼。
在此之前,鴻蒙系統底層采用了能與安卓通用且開源的 AOSP (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代碼。
2019 年 5 月,谷歌宣布斷供華為 GMS(Google Mobile Services)服務,華為随即宣布鴻蒙項目 " 備胎轉正 "。
随後的四年時間内,鴻蒙便一直處于兼容安卓、依賴安卓 " 脱胎未換骨,藕斷絲連 " 的狀态。因此,關于華為做 "PPT 系統 "、" 套殼安卓 " 的質疑聲從未平息。
造成這股輿論風浪的底層原因是,鴻蒙生态尚未成氣候之時,它采用了安卓的底層代碼 AOSP,兼容安卓應用。
" 鴻蒙之父 " 王成錄曾多次做過類似的回應," 并不是所有安卓代碼都是谷歌開發的,絕大部分代碼來自開源社區,鴻蒙會吸收社區的優秀技術和代碼 "。因為用了 AOSP 的開源代碼,就判斷鴻蒙是安卓換了皮,説明這類吐槽者沒有太準确理解什麼是開源。
就這樣,華為和鴻蒙 " 忍辱負重 " 地 " 猥瑣發育 " 至去年 8 月,在當時的鴻蒙開發者大會上,華為已經低調展示過鴻蒙 Harmoney Next 開發者版本。在這一版本中,AOSP 代碼被直接砍掉,只支持鴻蒙内核和鴻蒙系統的應用。
随後,關于鴻蒙完全獨立的消息不胫而走。根據相關媒體報道,自去年 8 月 HarmonyOS NEXT 開發者預覽版發布後,華為組建專門團隊,快馬加鞭與應用廠商的洽談合作。華為終端雲總裁朱勇剛的説法是,鴻蒙生态第一階段的目标已經實現,已有 200 個頭部 App 加入原生生态。第二階段的目标是,到 2024 年中,覆蓋 5000 個頭部 App。再下一個階段,是 50 萬個 App。
朱勇剛表示,華為将投入 70 億元用于激勵鴻蒙原生應用等生态創新工作。
HARMONY NEXT 的發布進度是,1 月 18 日推出開發者預覽版。二季度推出開發者 beta 版,四季度将推出面向消費者的商業版。
為中國定制
鴻蒙系統走到台前本身就源自海外市場的封鎖打壓,海外市場萎縮的情況下,華為此舉或意圖進一步穩固國内市場,階段性地暫時放棄海外市場。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 Counterpoint 數據顯示,2023 年三季度,鴻蒙作業系統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達到 13%,較上年同期增加 6 個百分點。只是在全球市場上,鴻蒙的份額僅為 3%,而 iOS 和安卓的份額分别為 16% 和 81%。
僅從數據上就可以看出,華為目前難在海外市場有所作為,一方面是華為從美國的芯片封鎖中恢復元氣尚需時間,另一方面是華為與谷歌安卓合作的停止,意味着華為手機在海外用户手中幾乎成了一塊 " 板磚 ",基本的服務和 APP 都無法正常使用,勢必會降低手機的使用體驗。
也就是説,海外手機市場除了蘋果 iOS 就基本是安卓系統的天下,鴻蒙不兼容安卓雖説是對谷歌的硬氣 " 宣戰 ",但也有極大可能會在未來數年内被海外市場所不容。
這樣一來,華為以及鴻蒙只能依賴 " 内循環 " 系統來破局。
去年 8 月引爆市場的華為 Mate 60 Pro,開售一分鍾内即告售罄,這既意味着華為的品牌号召力仍在,也意味着華為僅靠國内產業鏈也能造出 "5G" 手機。
對此,中國銀河證券研究院拆機發現,華為 Mate 60 Pro 僅有海力士的存儲和部分 CMOS 芯片非國產,預估整體國產化率在 90% 左右,高于 Mate 50 72% 的國產化率。
此前華為官方确認,Mate 60 系列将不會在海外市場上銷售,或許也説明了一些問題。雖然華為自稱產能有限,以大陸市場銷售為主,但未來華為推出軟硬體 " 純國產 " 的手機,要想獲得海外用户的青睐,還是難上加難。
東北證券在研報中稱,鴻蒙應用和設備開發将撬動百億市場。" 應用方面,APP 需要進行鴻蒙作業系統的适配以及元服務卡片的設計,我們預計應用的鴻蒙化遷移将產生 208 億元市場;設備方面,預計未來 5 年,開源鴻蒙生态将新增 4 億終端設備,我們假設 IoT 設備的 OS 單價為 80-120 元,未來五年有望產生 320-480 億元的設備作業系統市場。"
這倒是產生了一個新命題,類似鴻蒙這般以萬物互聯為基礎的另起爐灶,到底是用户的 " 真需要 ",還是市場的 " 偽需求 ",只是單純的鴻蒙化遷移,沒有相當規模的用户為這套華為的萬物互聯終端買單,那麼所謂的鴻蒙概念股就只能是一次有關遷移搬運的重復勞動而已。
對于華為而言,鴻蒙不僅是手機作業系統,而且是面向萬物智能互聯的全場景分布式作業系統,支持手機、平板、智能穿戴、智慧屏甚至是車機等各種終端。
國泰君安評價鴻蒙系統是一款面向多智能終端的全場景分布式作業系統,具有鮮明的技術特性。鴻蒙系統的微内核架構賦予其更高的靈活性,可以滿足多樣化算力設備的使用需求;分布式調度極大地提高了跨終端的流轉效率,在系統層讓多終端融合成為 " 超級終端 ";原子化服務(又稱 " 元服務 ")降低了應用開發及部署壁壘,實現一次開發、多端自适應部署。
在去年底的 2023 開源產業生态大會上,華為終端 BG 軟體部總裁龔體曾披露,2023 年,接入鴻蒙的設備數量超過 7 億台,其中,華為自有設備達到 3 億多台。
業内預計,2024 年,鴻蒙生态設備數量将超 10 億台。
這樣一來,華為和鴻蒙破局的難點就變成了新能源車載終端與手機終端的聯動,相較于手機業務在高端市場具備着 " 遙遙領先 " 的優勢,新能源汽車業務尚在爬坡階段,其最終的市場表現将直接決定鴻蒙系統未來的走勢。
微信缺位
過去有很多昙花一現的自研系統,比如黑莓、MeeGo、Windows mobile、Windows phone 等,都是因為前期冷啓動艱難、生态貧瘠,在馬太效應顯著的作業系統市場快速被邊緣化。
因此,華為為了證明鴻蒙概念股并非市場的偽需求,除了要在手機、新能源汽車等核心硬體終端上建立銷量優勢,還要豐富生态的内容服務。
去年 12 月華為公布的數據顯示,超過 400 家企業已啓動鴻蒙原生應用開發,包括支付寶、美團、新浪微博、小紅書、B 站、高德地圖。
同時,有不少開發鴻蒙軟體、物聯網等鴻蒙生态相關業務布局的玩家加入。根據星礦數據不完全統計,在國内上市公司中,這些玩家包括軟通動力、潤和軟體、芯海科技、拓維信息、東方中科、潤達醫療、捷順科技、金山辦公等 19 家企業。
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總有另類者出現。
根據相關媒體披露,主流互聯網廠商都在配合華為的行動,唯獨微信還在觀望。
要拿下微信這一國民級應用,鴻蒙才算是具備立棍的資本。從目前披露出來的信息來看,至少在兩個月前,雙方尚未談妥。
根據業内人士披露,從技術的角度,開發鴻蒙應用的難度不大。因此,雙方的矛盾點更多是聚焦在商業層面的博弈。
有業内人士認為,一方面,微信與華為都是強勢團隊,都希望由對方來适配己方,微信或許希望系統給予更高級别的權限。
此前,華為與騰訊就因遊戲產生過糾紛。在 2020 年末的那場 " 華騰大戰 " 中,華為宣布将多款騰訊遊戲從華為應用商店下架,由于騰訊不滿華為應用商店過高的付費抽成,單方面宣布修改條約,以做回應。
最終,事情以騰訊方面的 " 妥協 " 而告終,手機廠商的既有分配模式并未發生改變。
如今時過境遷,當時的華為雖然遭遇各類 " 斷供 ",但手機年貨量為 1.9 億台,如今的華為手機尚在恢復期,難有當年的硬氣。即便外界普遍看好華為的強勢歸來,但短期内難以恢復到與微信一掰手腕的實力。
況且,微信與華為并不存在利益糾紛,上一次的 " 華騰大戰 " 中,是遊戲公司試圖用 " 優質内容為王 " 的思路進行遊戲分銷,改變此前躺在硬體渠道上的手機廠商的盈利模式,而這一次的合作是以要達成 " 雙赢 " 為目的。
對于騰訊而言,華為的手機業務尚在恢復期,新能源汽車仍在行業洗牌之中,不會貿然将自身的龐大數據放置到一個充滿不确定性的系統之中。
有鴻蒙開發者曾對媒體表示:" 微信、抖音等大型應用的開發都需要很長的時間和過程,可能要配備上千人投入,這個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技術問題需要溝通調試。而重新開發原生應用,逐步迭代适配的周期,是需要以年為部門的,并不是簡單的一刀切。"
同樣,抱着如此心态的也有字節,旗下的拳頭產品——抖音同樣不在合作名單之中,在本質上與華為不存在利益糾紛的情況下,并不想做無效的重復勞動,華為所處賽道的行業不确定性,讓騰訊與字節兩大互聯網巨頭暫時選擇了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