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高位爆發!比亞迪為何勢不可擋?,歡迎閲讀。
在剛剛落幕的廣州車展,比亞迪毫無疑問又是最大的赢家。不管是被比亞迪包下來的 2.1 号館,還是在門外表演應急浮水的舞台,都已經被觀眾堵得水泄不通,仿佛在述説:" 月銷 50 萬,遠遠不是極限。"
老實説,比亞迪上個月給出月銷 50 萬輛的成績單,已經讓所有唱衰它的人開始啞口無言。很多人——迪粉也好,迪黑也罷——都不太相信比亞迪的銷量會在 2024 年再度爆發,但萬萬沒想到僅僅用了 10 個月時間,比亞迪就已經完成了比去年全年還多的銷售任務。
要知道,比亞迪去年超過 300 萬的年銷量已經是巨無霸式的存在,是第二名的 1.6 倍,比第 8 到第 10 名加起來的總量都還要多。
更何況,雖然比亞迪引爆了 PHEV 市場,獲得了非常巨大的市場紅利 , 但是從發布超級混動 DM-i 到 2023 年年底已經有 3 年時間了,能跟進的主機廠肯定都跟進了,市場由藍轉紅,競争馬上加劇。
在如此環境,比亞迪能守住 300 萬的大盤已經非常了不起。
萬萬沒想到,到了 2024 年,比亞迪還保持着足夠強勁的增長韌性,每月銷量的同比增幅基本都超過 30%。高位爆發,比亞迪創造的這個奇迹,就如同珠穆朗瑪峰一下子長到 9000 米一樣,讓人難以置信。
" 實在是搞不明白,這麼多品牌對比亞迪窮追猛打,但結果别説是搶比亞迪的市場份額了,甚至連抑制它高速增長都做不到。" 比亞迪公布十月銷量的時候,我恰好在比亞迪海洋網三周年的慶典上,聽到了旁邊同行的 " 抱怨 "。
" 在比亞迪的 BGM 裏頭,你怎麼打敗比亞迪?" 我回了他一句。
01
比亞迪的 " 從 0 到 1",也是新能源行業的 " 從 0 到 1"
一個企業從 0 到 1,説難也難,説容易也容易。就像汽車行業,只要你有足夠的啓動資金,基于當下成熟的產業鏈,不難造出一款能走向市場的產品。但是一個行業想要實現從 0 到 1,那是真難。就像一個廚子想要做飯,可市場上卻連鍋碗盆瓢都沒有一樣,讓人無所下手。
比亞迪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造新能源汽車的時候,這個行業可謂是一窮二白。他用自身的發展來帶動整個新能源行業的發展。
要知道,1994 年比亞迪成立的時候,連電池都沒多少人造,大部分都得靠進口。那會,全球锂電產業才開始從歐美進入到亞洲,而且核心技術還只是掌握在日本人手中。比亞迪在那時候躬身入局,注定是要孤獨前行的。
" 從拉漿機、卷繞機,到注液機、 激光焊接機,整條生產線,最重要的生產設備,幾乎都是我們自己做出來的。" 王傳福回憶起當時非常感慨。就這樣,比亞迪創造了世界上第一條手工锂離子電池生產線,填補了國内的技術空白,成為中國首個量產锂離子電池的企業。
比亞迪當年在電池領網域的投入,奠定了其新能源汽車霸業的基礎。
把電池造明白了,比亞迪就想如何把電池裝在汽車上。
96 年,廣東省政府組建了 " 電動車協調小組 "。比亞迪因為造電池比較出名,也出現在邀請名單上。比亞迪當然也不負眾望,97 年就已經成功将鎳電池裝上一台試驗車;02 年又将锂離子電池裝上試驗車。
誰也沒想到這居然成為了現在火遍大江南北的新能源汽車的原型。
2003 年比亞迪收購陝西西安秦川汽車廠,正式進軍汽車制造業務。雖然當時比亞迪涉足汽車行業的初衷是造電動車,但是那時候電車產業非常不成熟,油車相對成熟些,所以比亞迪一邊造油車維持生存,一邊堅持研發電車,想要改變汽車行業的能源格局。
時間來到了大家非常熟悉的 2008 年。這一年,除了北京在舉辦奧運會外,比亞迪也成功打造出全球首個量產的插混汽車,F3DM;後來又成功推出了 e6,國内首款量產的純電動車,并在 2010 年投入到深圳市的出租車運營,到 2011 年底就已經投入有足足 800 台。
e6 的商業化運營也迫使比亞迪思考純電動車的充電問題。2008 年,比亞迪給出了基于家用 220V 的 2kW 交流慢充,同樣也實現了行業的從無到有;2010 年,比亞迪正式向市場推出行業首個 50kW 的直流快充樁。
後來的事情,大家也都清楚了。縱使整個市場對新能源汽車,尤其是對插混車特别不看好的情況下,縱使利潤大幅下滑讓比亞迪命懸一線的情況下,比亞迪還是沒有放棄電車這一路線,30 年如一日地堅持了下來,最終厚積薄發,迎來了曙光。
自此,不僅比亞迪的電動車實現了從 0 到 1 的突破,整個新能源行業也實現了從 0 到 1 的突破。可以説,比亞迪就是整個新能源產業的奠基人。在這個過程中,比亞迪雖然孤獨前行,但是也為它的垂直整合的能力打下非常扎實的基礎。
02
垂直整合的優勢,讓比亞迪擁有了電車的定價權
2021 年 1 月 11 日,深圳的天氣非常寒冷,只有 9 攝氏度,但比亞迪的總部卻熱血沸騰。
那一夜,搭載超級混動 DM-i 的三款車正式上市,其中秦 PLUS DM-i 補貼後的價格只需要 10.78 萬,創下了插電混動車有史以來最低的價格門檻,也正式拉開了颠覆傳統燃油車的帷幕。
把插電混動車的價格做到同級油車的水平,這在當時是一件非常匪夷所思的事情。因為插混車同樣有發動機和變速箱,只是都變成了混動專用的而已,且比油車多了一套包括電池、電機和電控在内的電驅系統,光是論硬體成本,插電混動都要比油車貴得多。
但為何比亞迪卻能把插電車的價格給打了下來呢?原因沒别的,就是它的垂直整合能力。
造車,套用羅永浩的話來講,大多數都是 " 零部件供應商的整合方 "。做好產品定位和研發之後,主機廠要把想法送上生產線,就要跟不同的供應商拿配件,例如變速箱拿愛信的,ESP 拿博世的,輪胎拿米其林的 ......
但是在新能源汽車的早期,很多零部件國内都沒有,只能找外資品牌。可是,國外的别説價格昂貴了,即便你出得起那價格,人家也未必會賣給你。這也就迫使比亞迪不得不自個兒去研發和生產自己需要的零部件。
有媒體笑稱,除了玻璃和輪胎,比亞迪幾乎自己制造了所有汽車組件。
垂直整合對于消費者來説,最大的優勢就是成本低。用比亞迪海洋網張卓的話來講就是:" 我們中間可以減少很多交易成本,可以最大限度地讓利給消費者。" 這就像别人都是買菜做飯,而你是種菜做飯,主打一個自產自銷,甚至自己吃飽了還能外銷出去。
2020 年比亞迪将大部分業務打包成單獨的弗迪系公司:弗迪動力(電機、混動系統)、弗迪電池、弗迪視覺(車燈等)、弗迪科技(汽車電子配件、底盤)和弗迪模具,目的就是對外供應,成為新能源領網域的 " 博世 "。
自己種菜做飯,除了成本更低以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綠色環保無農藥,説白了就是更好更健康!其實比亞迪的垂直整合,除了成本更低以外,對于整車的性能,尤其是智能化方面有着先天的優勢。
03
下半場的智能化,比亞迪會越走越遠
到外面采購零部件有一個行規:即便你買了某一個零部件,也不意味着你擁有這個零部件的所有功能。
就好比油車的變速箱。即便搭載同樣的變速箱,某些車有駐車挂空擋的功能,但某些車就沒有,後者等紅綠燈的時候就要忍受來自發動機的明顯的震動。這是因為很多零部件的功能是層層開放的。
想要開通更高級的功能,你不光要花錢,也要有耐性。因為零部件供應商和主機廠的地位向來不是平等的。只要主機廠的話語權不夠大,就得忍受零部件供應商的 " 怠慢 ",最終甚至會錯失產品上市的時間,錯失市場的先機。
強大的垂直整合能力,帶給比亞迪的,是深不見底的技術魚池。
關注比亞迪的人應該都很清楚,比亞迪的更新迭代速度非常快。
例如,2021 年才發布第四代 DM 技術,4 年不到就發布了第五代 DM 技術,而且帶來的是革命性的技術躍升——不管是海豹 06DM-i 的 2.9L/100km,還是海獅 05DM-i 的 3.79L/100km,都刷新了各自細分市場的最低油耗記錄。
原因就是它的核心零部件都是自己供應的,只要高層一句話,所有零部件供應商齊心協力解決問題。可以説,強大的垂直整合能力能幫助比亞迪更快更好地适應市場的變化,及時做出調整,持續保持領先優勢。
更為關鍵的是,接下來汽車市場競争的下半場,也就是我們常説的智能化,垂直整合的優勢會更加明顯。就如王傳福在今年年初的夢想日上所説的," 只有整車智能才是真正的智能,而整車智能的關鍵就是垂直整合。"
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便是,假設同一個功能需要同時調用傳感器 A 和傳感器 B 的數據,那這兩個傳感器來自同一家供應商,可以打通數據鏈條自然好辦;但如果來自不同的供應商,需要兩家同時過來調校,期間必然浪費大量的時間成本和溝通成本。
現在比亞迪的高階智駕方案——天神之眼——,也展現出比亞迪的垂直整合在智駕方面的優勢。
别人用于高階智駕的傳感器大概就那麼幾種:毫米波雷達、攝像頭、激光雷達和超聲波雷達;但是比亞迪的天神之眼除了上述幾種外,還融入了諸如旋變傳感器、胎壓傳感器、5G 信号和衞星信号等等,通過整車感知網絡和感知主幹網絡從而實現超人類的安全網。
在上半場的電動化和下半場的智能化,比亞迪都埋下有自己的 BGM。
現在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份額才剛剛過半,未來可能還會有 30%-40% 的增長空間。可想而知,比亞迪 30 歲,不是 " 人到中年 " 開始走下坡路,而是正值壯年,有的是大展拳腳的空間。
(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 DearAuto 立場。 )
———— END ————
法
律
顧
問
廣東格林律師事務所李國勇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