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不光有好產品還有好服務,極星汽車要“真刀真槍”幹一場了,歡迎閲讀。
回望 2023 年的汽車市場,終端增量收縮極其明顯,新能源車特别是電動車加速蠶食燃油車份額,由此引發了價格戰、營銷口水戰,而 2024 年開年,特斯拉與理想等車企又發起了新一輪價格戰,未來幾年車市注定還是内卷嚴重,這也要求想要有一番作為的車企拿出更多的誠意。
日前,極星旗下新車型極星 Polestar4 區網域上市在北京舉行,極星 Polestar4 共分為單電機後驅(86 千瓦時)、雙電機四驅(100 千瓦時)兩種技術規格和四種配置,全新交付價格為 29.99-39.99 萬元。截止目前,極星已在北京開設 5 家極星零售門店,致力于将豪華純電出行體驗帶給更多消費者。
主打電動豪華
定位純電高性能 SUV 的極星 Polestar4 是極星 2024 年的重要車型,也是極星旗下第二款 SUV 車型。
作為極星汽車一款全新產品,極星 4 采用分體式頭燈依然是極星品牌家族樣式,與車尾貫穿式燈帶工藝一致,盡量簡化不讓它影響到整個車體的設計。車側部分,極星 Polestar 4 為了降低風阻做了很多努力,例如無框外後視鏡、隐藏式門把手以及純平側窗,讓空氣從車身表面流過時更加平滑,尤其從側面看去玻璃似乎和 B 柱融為了一體。
車身尺寸方面,極星 Polestar 4 的長寬高為 4839/1994/1544mm,軸距卻做到了 2999mm,所以這款車的前後軸會很靠近車頭與車尾,盡可能保證座艙内的乘坐空間。
來到車内,極星 4 在座艙用料是可降解的環保材料,不僅沒有異味,且用起來手感上也很不錯的。同時,可以看到極星 4 上面在中控區網域僅僅只有一個旋鈕,其餘都看不到物理按鍵。新車配備 10.2 英寸 LCD 液晶儀表盤,中控台則配備 15.4 英寸觸控液晶大屏,其内置高通骁龍 8155 芯片,系統基于魅族車機系統打造, UI 為極星自行設計。
其搭載的 Polestar OS 智能座艙系統,整合了 Polestar 主題橙色、圖示和車身紋理,融合了星紀魅族集團 Flyme Auto 的智能互動邏輯,為用户帶來更自然、更真實的座艙體驗。這種全新的智能化體驗,将極大地提升用户的駕駛樂趣和舒适感受。
動力方面,極星 4 分别提供後置單電機板和前後雙電機板車型,其中後置單電機板車型最大功率為 200kW,峰值扭矩為 343 牛米;電池組采用 86kWh 的三元锂電池,LCTC 純電續航裏程為 668 公裏;而前後雙電機版車型,系統總功率為 400kW,系統總扭矩為 686 牛米,零百加速僅需 3.8 秒。電池組搭載的是 100kWh 的三元锂電池,CLTC 純電續航裏程為 682 公裏。
值得一提的是, 極星工程師團隊在開發極星 4 時,采集了諸如城市道路、城市快速路、山路、鄉村道路等數十種駕駛場景的路譜,并逐幀逐秒優化駕駛表現,讓駕駛感受始終出眾。其搭載的可調式轉向系統,實現了極星品牌迄今為止最敏鋭的轉向響應,可以根據個人喜好調整轉向系統的力度,讓駕駛者在任何場景下都能做到遊刃有餘。
挑戰豪華電動車銷量前三
去年新能源車產銷量分别完成 958.7 萬輛和 949.5 萬輛,同比增長幅度均超 35%。在汽車行業火爆的背後是新能源車細分市場已經進入愈發激烈的競争極端,新能源車市場增速放緩、價格戰刀刀見骨等因素都是橫亘在新能源車企面前的難題。
2024 年新能源車市場内卷現象愈發嚴重,淘汰賽将會進一步加劇,這也意味着市場不缺好產品,要想打動消費者更需要車企在服務方面拿出誠意。
所以伴随着極星 Polestar4 全面開啓交付,極星品牌的渠道布局、補能規劃和服務體驗也将全面更新。
截至目前,極星在中國市場已建成 55 家極星空間,計劃到 2024 年底将增至 120 家,包含極星品牌中心店、品牌空間店、品牌體驗中心等三種類型。擁有不同的服務範圍,從而滿足消費者不同層次的需求。
補能方面,極星計劃在一季度完成 60 座自建充電樁,并接入超 55 萬個充電樁資源,實現覆蓋 331 座地級市,城市覆蓋率達 98%。
同時售後服務方面,極星在核心城市建立自營高端售後服務中心;同時也将繼續與沃爾沃汽車合作,提升服務能力;并與京東合作打造汽車洗美生态社區,以多元服務網絡為用户提供便捷用車體驗。值得一提的是,極星還為中國用户提供一對一的 " 比鄰星 " 專屬服務,滿足車主個性化需求。
2023 年,星紀魅族集團與極星成立戰略合資公司,為極星汽車帶來了科技的加持,智能化方面也會成為極星汽車的一大賣點。據介紹,極星汽車的目标是向中國市場全球豪華電動車品牌銷量前三的目标發起衝擊。
極星 4 的到來,為中國消費者帶來了全新的智能豪華電動車選擇,無論是智能座艙體驗、補能服務還是零售及售後服務,極星 4 都将為用户提供更加便利、更加舒适的用車體驗。有了好產品和不錯的服務,相信極星汽車未來也會在中國市場擁有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