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OPPO芯片一夜解散:及時止損,多大的代價都是最小的代價,歡迎閲讀。
内容來源:筆記俠編輯部。
責編 | 聶敏
第 7430 篇深度好文:4995 字 | 12 分鍾閲讀
CEO 傷感落淚,3300 人的團隊一夜解散。
誰都沒有料到,芯片行業的一場驚雷,就這麼毫無預兆的發生了。
5 月 11 日晚,OPPO 芯片設計公司哲庫,向全體員工發布了一封郵件。
内容是:公司 IT 賬号和門禁系統将要更新,上海辦公室将關閉 24 小時,全員居家辦公一天。
不曾想,這卻是裁員的前奏。手法如同馬斯克在推特裁員。
5 月 12 日上午 11 點,哲庫全體大會如期舉行。
CEO 劉君一開口便公布了公司解散的消息。
視頻會議裏,劉君的感傷幾乎溢出螢幕:" 很遺憾,沒有帶大家走到終點 "。
留下 3300 名哲庫員工的錯愕與難過。
随後,哲庫 HR 公布了員工賠償細節:N+3 賠償,5 月全勤,繳納社保公積金。
清算頗為大方,算得上好聚好散。
然而,3300 人的團隊,就這麼一鍋端了。在整個手機、半導體領網域都堪稱一場強震,其斷腕之決絕,甚至比華為海思更甚。
一、背後原因,撲朔迷離
哲庫驟然關停,行業一片詫然。
除了事發突然,最讓人費解的是:這一切發生得都不符合邏輯。
其一,是 OPPO 這個芯片項目,從成立之初,就打算 3 年投入 500 億。
随後,開始廣納英豪、招兵買馬。當時哲庫用高薪挖走了不少研發人才,囊括高通、華為海思以及紫光展鋭等眾多公司。
甚至,出現一種説法是,國内芯片設計崗位的工資就是哲庫拉起來的。
解散時的 3300 名員工,有 5 年以上芯片行業經驗的工程師占 80%,名校碩博也占員工總數的 80%。
所以,不管從資金準備還是人員構成,哲庫在造芯上,都做好了長期主義。
就在年初,高級總監姜波接受媒體采訪,還説要十年磨一劍。
其二,從事後網上各種評論來看,不論是員工還是合作夥伴,都認為成立四年的哲庫,業務進展頗有成效。
2021 年 12 月,就發布了首款自研芯片 " 馬裏亞納 X";2022 年 12 月,發布第二顆自研芯片馬裏亞納 Marisilicon Y,2023 年 2 月的 MWC2023 通訊展上,OPPO 發布了 Marisilicon Y 旗艦藍牙音頻 SoC,3 月在 Find X 6 發布會上,又介紹了馬裏亞納 Marisilicon X 影像專用 NPU 芯片和 4nm 移動平台。
兵貴神速,產出高效。
外界甚至認為,哲庫是繼海思後,國產自研芯片最堅實的陣地。
而且,哲庫自研的 4nm SoC 芯片在 2022 年已送至台積電流片,今年 5 月底本就要回片了。
流片是芯片量產前的試生產階段,流完表示芯片基本成了,可以量產。
但眼看就差臨門一腳了,怎麼就放下好好的人員架構、資金投入、技術積累、長期戰略,突然撤了呢?
對此,OPPO 給出的官方聲明是," 面對全球經濟、手機市場的不确定性,經過慎重考慮,公司決定終止 ZEKU(哲庫科技)業務。"
但不少行業人士看來," 經濟性 " 原因,不足以解釋哲庫的突然關停。
一方面,如果哲庫的芯片業務缺的是錢,對于有成熟產品、還有步步高每年上億銷量支持的哲庫來説,不管是科創板上市還是融資,應該都不是難事。
另一方面,如果哲庫的芯片業務缺的是技術,那選擇砍掉難度太高的 SoC 芯片,只專注于難度更小的 NPU,其實是更為科學、經濟的做法。
一位 OPPO 中層曾對媒體分析:哲庫目前研發的 4nm 芯片在制程上過于先進,如果繼續推進研發,有可能遭遇當年華為的境況,因會染指美國最核心利益,面臨海外大批芯片類合作夥伴的 " 斷供 "。
而 OPPO 在業務厚度上與華為不具可比性。
華為血厚。2019 年,華為手機業務被迫停滞後,依舊能通過運營商基站、企業網絡服務、雲計算等傳統 IT 服務熬過難關。
但 OPPO 的收入管道幾乎只有手機,這也意味着一旦涉及禁令,OPPO 如果不斷臂求生,将會迎來毀滅性打擊。
5 月 13 日,OPPO 前副總裁沈義人在微博上稱," 錢能解決的其實不是大問題 ...... 而錢不能解決的問題,才是真的難題 "。
眾説紛纭,也讓 " 哲庫關停 " 的究極原因變得撲朔迷離。
二、自研芯片,道阻且長
然而,5 月 12 日中午,步步高品牌創始人段永平在雪球上被問及哲庫關停消息時,留下一句意味深長的評論:"改正錯誤要盡快,多大的代價都是多小的代價。"
5 月 16 日上午,段永平再度通過雪球平台表示:" 退休 20 多年了,不知道目前具體業務是如何運行的。
不過,我們這些年用類似的辦法關停掉很多業務了。從最早的電子寵物到跳舞毯,後來的還有小家電,家庭音響,彩色電視機,藍光 DVD,小天才的手機等。
這不是我們關掉的第一個業務,也絕不會是最後一個。長遠看,不合适的東西,最合适的辦法就是現在停下來!"
算是印證了 OPPO 官方發布的聲明。
畢竟,造芯難且燒錢,已經是行業共識。
雷軍也曾表示,做芯片是九死一生,10 億只是起步價。
所以,2020 年,OPPO 在官宣芯片業務後,創始人陳明永為其命名 " 馬裏亞納計劃 ",用這條世界上最深的海溝形容造芯一事,意喻艱深又勢在必行。
為什麼叫停?
其實,OPPO 叫停哲庫是多重因素所致,或許很多國内芯片項目都面臨類似的難題。
第一,技術門檻高。
自研芯片不僅水深,坑也大。
就連手握市場的手機商造芯也是很難,即便強大如蘋果,造芯也是一路坎坷,關鍵的基帶技術遲遲未能解決。
技術積累強如華為,造手機也耗費十多年的時間。而且目前自研手機芯片的外部環境也遠非幾年之前那麼理想。
第二,燒錢。
雖然,OPPO 最初踏上自研芯片之路,是從長遠布局:一方面,是為用户提供更好的體驗;另一方面,是要有自己的技術護城河。
但不同于高通、聯發科以及華為海思等團隊,哲庫完全是從零開始。
從成本方面講,手機廠商進入新的領網域高薪挖人是常規操作,但這樣操作,人力成本顯著加大。
一位接近 OPPO 内部的人士曾透露,哲庫保持着 3000 人左右的員工規模,其中 80% 都是研發人員,若按照芯片設計崗位平均 50-60 萬的年薪計算,僅薪酬成本這一項哲庫每年就要耗費 15-18 億元人民币。
更為昂貴的是設計芯片所購買的 EDA 工具,投入的資金大大高于人力成本。
另外,哲庫主攻的 4nmSoC 芯片更是極其燒錢。
一位半導體行業人士,拆解了哲庫 SoC 芯片的成本:4nm 所需光掩膜版的價格需要 2000 萬美金,購買 IP 專利和研發人員的費用是掩膜版的 3-5 倍,大約需要 1 億美金。
然而,這僅是可見的成本支出。手機芯片流片一般至少需要半年的時間,工程師一般需要等待流片反饋後再對芯片進行優化。
工程師在坐等流片反饋的過程中,不能充分發揮其價值,也給手機廠商增加了隐形的成本。
第三,消費電子市場的低迷,對手機廠商衝擊很大。
消費電子行業仍在肉眼可見地低迷。IDC 數據顯示,從 2013 年以來,全球手機銷量整體呈下跌趨勢,2022 年跌幅達到 11%。在中國市場,2022 年中國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 13%,是最近十年的最低水平,首次低于 3 億台大關。
其中,OPPO 成為五大手機廠商(另四家為:蘋果、小米、榮耀、vivo)中銷量下滑最嚴重的一家,IDC 數據顯示,OPPO 2022 年出貨量跌幅為 27% 左右。
盡管今年 OPPO 業績有所回升,但市場的常态化低迷完全沒有得到改觀,IDC 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内智能手機出貨量約為 6544 萬台,同比下降 11.8%,即使是市場份額最高的 OPPO,一季度出貨量也下降了 8.8%。
考慮到,目前消費電子市場充滿不确定性,上個月就有消息傳 OPPO 手機的歐洲業務計劃從德國、英國收縮。
當全球手機市場低迷,OPPO 手機也難以獨善其身,作為哲庫背後的供血方,其自研芯片的收益将不抵開銷。
第四,芯片,可造不等于可用。
這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哲庫芯片的定位,與 OPPO 的剛需有些錯位。
芯片是一個用銷量拉低成本的行業,賣得越多,成本越低。當手機廠商無法依靠銷量降低自研芯片成本時,自研芯片就成了 " 重復造輪子 "。
一位 OPPO 高管告訴媒體,OPPO 當下的銷量基本盤都在 "A 系列 " 主導的千元中低端市場,而目前已出貨的哲庫 NPU" 馬裏亞納 X",主要具有強化拍攝、影像處理功能,用于四千元左右的 "Find 系列 " 高端手機上,這就產生了供需錯位的問題。
另外,造出芯片和市場接受芯片是兩個邏輯。
OPPO 自造高端芯片,僅用于自用的話,成本能不能 hold 住?即便造芯成功,市場能不能接受 OPPO 自研的芯片?
這兩個答案,其實都是未知數。
所以,創始人陳明永在造芯之初,就指出," 做芯片絕非一時興起,其中的風雨挫折都已考慮在内。
必須保持平常心,尊重客觀規律,保持長期樂觀和短期謹慎。"
這説明,風險控制早就在 OPPO 的預期範圍内。
及時止損,也不失為一種明智之選。
三、企業建立容錯、糾錯機制的必要性
OPPO 叫停造芯,最大的現實意義,也許是為所有企業上了重要一課——它提醒着我們,不管哪個行業、哪個企業,都會有很多此類決策風險。
所以,對于企業決策來説,設定容錯、糾錯機制非常必要。
馬斯克曾在一個訪談上,花了幾十秒思考 " 人生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 人生最大的挑戰,是确保你擁有一個糾正性反饋回路,随着時間的推移,保持這種糾正性反饋循環。即使别人不願意告訴你你想聽的。"
俞敏洪也曾説過," 一個制度、一個企業的管理、個人的發展,最重要的是要有糾錯機制。"
所以,企業只有時時保持警醒,對錯誤和風險保持高度警惕,才能夠保證基業長青。
具體如何做呢?可以圍繞三個方面展開:
1、要有容錯機制
馬雲過去就常常提出," 一個企業裏要有一些敢于犯錯誤的人。"
任正非在 " 管理的灰度理論 " 中也提過:在管理上要有一個灰度環境,同時企業要有一種 " 容忍錯誤,寬容失敗 " 的氛圍。
在當今的商業世界。沒有人能夠化解未來的不确定性,沒有人能夠掌握百分之一百的信息,沒有人能夠做出絕對正确的決策。怎麼辦?
面對這個問題,吳曉波曾給出過一個很好的回答。
" 我有很多學生來自于傳統產業,這幾年經常問我的問題是,‘面對這樣激烈變動的環境,我該怎麼辦?我該怎麼轉型?’
我常常會問他們,‘你為你的轉型犯過多少錯誤?付過多少學費?’
如果你一個錯誤都沒有犯過,一分錢學費都沒有付過的話,這個問題将永遠是一個問題。"
2、要有糾錯機制
當然,容錯有底線,糾錯是關鍵。
如果擅長糾正錯誤,犯錯的代價遠比想象的要低。
俞敏洪曾分享過," 我們個人常常是容易犯錯誤的,我在新東方也做錯了很多決策。但是後來我發現,只要是經過大家讨論過的決策,也有錯誤,但比例會迅速下降。
所以,我在新東方就打造了一個機制監控—— 7 人常委會,任何問題只要有 4 個人不通過,這件事情就不能幹。
如果説有 4 個人都不同意,俞敏洪還要堅持幹,所有的損失由俞敏洪個人承擔。也就是説,即使全部反對,我還是可以堅持幹的,但是得有承擔。
所以,我在新東方有過被扣掉工資的時候,有過被點名批評的時候,但是也有過我決策做對的時候。"
馮唐也説過,在麥肯錫有一條鐵律,叫做 Obligation to descent,即反對的責任。
都不是反對的權利,是反對的責任。
任何一個一線員工,一線咨詢顧問,一線項目經理,他都有反對的責任。
當一個老板或者合夥人説出一些決策,明顯不對的時候,每個人都有責任有義務去反對。
這樣,才能讓企業規避掉很多重大的風險。
所以,好的糾錯機制,才不會讓公司走歪。
3、做好風險管控
風險是客觀的,做企業是在發展和風險的兩難中選擇。
如果只顧發展而忽視風險,那企業可能轟然倒下,如果只考慮風險而不顧發展,那企業可能止步不前,在競争中被淘汰。
因此,做企業要特别注意風險管控。做任何決策,都要評估風險是否可控可承擔。
出現風險以後要早發現、早處置,不要等風險變成大危機再去處理,那個時候為時已晚。企業處理風險的原則是讓損失降至最小。
但往往,當沉沒成本出現的,很多時候會出現一種謬誤。
陷入沉沒成本謬誤的人就是 " 賠了夫人又折兵 "。
只有放棄繼續投資,才能及時止損。
比如,過去幾年,房地產行業處在一定的下行趨勢中。
萬科及時看到行業的周期變化,對企業的經營較早地做出調整:放緩了開發速度,穩健開展房地產業務;利用自身優勢開展一些租賃和現代物流倉業務。
最近國家相關部門明确支持優秀的房地產頭部企業,滿足行業合理融資的需求,萬科又是金融重點支持的企業。萬科的發展就是一個審時度勢的例子。
所以,建立容錯糾錯機制,做好風險管控,企業才有重頭再來的本錢。
總結
OPPO 也是如此。
雖然損失上百億,但風險損失在可控範圍内,最後分手也算擔當和體面。
雖有悲壯,但不可悲。
在孱弱的國内半導體領網域,芯片事業已被視為某種信仰,不論是華為還是 OPPO,都被寄予了民族振興的情結和渴望。
但 OPPO 解散了芯片業務,并不一定是壞事。
從公司角度,确實是得不償失,但及時止損未嘗不是一種明智。
從行業角度,這或許也是一次重要的嘗試,以及對行業人才、技術的輸送。
我們要學會從整體宏觀大局上看事物,别沉迷于一城一地的得失,從大方向上看,這不一定是壞事。
畢竟每一場大的行業調整,總是在暴雷聲中才能迎來反轉曙光。
參考資料: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一場匯聚 AI 人工智能產業鏈的大會
一系列 AI 領先取得成果的真案例
一群享有新周期紅利的人在這相聚
6 月 10 日在廣州 · 筆記俠第一屆新商業千人大會
掃描下方二維碼報名了解
分享、點贊在看,3 連 3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