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教育经验:OPPO芯片一夜解散:及时止损,多大的代价都是最小的代价,欢迎阅读。
内容来源:笔记侠编辑部。
责编 | 聂敏
第 7430 篇深度好文:4995 字 | 12 分钟阅读
CEO 伤感落泪,3300 人的团队一夜解散。
谁都没有料到,芯片行业的一场惊雷,就这么毫无预兆的发生了。
5 月 11 日晚,OPPO 芯片设计公司哲库,向全体员工发布了一封邮件。
内容是:公司 IT 账号和门禁系统将要更新,上海办公室将关闭 24 小时,全员居家办公一天。
不曾想,这却是裁员的前奏。手法如同马斯克在推特裁员。
5 月 12 日上午 11 点,哲库全体大会如期举行。
CEO 刘君一开口便公布了公司解散的消息。
视频会议里,刘君的感伤几乎溢出螢幕:" 很遗憾,没有带大家走到终点 "。
留下 3300 名哲库员工的错愕与难过。
随后,哲库 HR 公布了员工赔偿细节:N+3 赔偿,5 月全勤,缴纳社保公积金。
清算颇为大方,算得上好聚好散。
然而,3300 人的团队,就这么一锅端了。在整个手机、半导体领網域都堪称一场强震,其断腕之决绝,甚至比华为海思更甚。
一、背后原因,扑朔迷离
哲库骤然关停,行业一片诧然。
除了事发突然,最让人费解的是:这一切发生得都不符合逻辑。
其一,是 OPPO 这个芯片项目,从成立之初,就打算 3 年投入 500 亿。
随后,开始广纳英豪、招兵买马。当时哲库用高薪挖走了不少研发人才,囊括高通、华为海思以及紫光展锐等众多公司。
甚至,出现一种说法是,国内芯片设计岗位的工资就是哲库拉起来的。
解散时的 3300 名员工,有 5 年以上芯片行业经验的工程师占 80%,名校硕博也占员工总数的 80%。
所以,不管从资金准备还是人员构成,哲库在造芯上,都做好了长期主义。
就在年初,高级总监姜波接受媒体采访,还说要十年磨一剑。
其二,从事后网上各种评论来看,不论是员工还是合作伙伴,都认为成立四年的哲库,业务进展颇有成效。
2021 年 12 月,就发布了首款自研芯片 " 马里亚纳 X";2022 年 12 月,发布第二颗自研芯片马里亚纳 Marisilicon Y,2023 年 2 月的 MWC2023 通讯展上,OPPO 发布了 Marisilicon Y 旗舰蓝牙音频 SoC,3 月在 Find X 6 发布会上,又介绍了马里亚纳 Marisilicon X 影像专用 NPU 芯片和 4nm 移动平台。
兵贵神速,产出高效。
外界甚至认为,哲库是继海思后,国产自研芯片最坚实的阵地。
而且,哲库自研的 4nm SoC 芯片在 2022 年已送至台积电流片,今年 5 月底本就要回片了。
流片是芯片量产前的试生产阶段,流完表示芯片基本成了,可以量产。
但眼看就差临门一脚了,怎么就放下好好的人员架构、资金投入、技术积累、长期战略,突然撤了呢?
对此,OPPO 给出的官方声明是," 面对全球经济、手机市场的不确定性,经过慎重考虑,公司决定终止 ZEKU(哲库科技)业务。"
但不少行业人士看来," 经济性 " 原因,不足以解释哲库的突然关停。
一方面,如果哲库的芯片业务缺的是钱,对于有成熟产品、还有步步高每年上亿销量支持的哲库来说,不管是科创板上市还是融资,应该都不是难事。
另一方面,如果哲库的芯片业务缺的是技术,那选择砍掉难度太高的 SoC 芯片,只专注于难度更小的 NPU,其实是更为科学、经济的做法。
一位 OPPO 中层曾对媒体分析:哲库目前研发的 4nm 芯片在制程上过于先进,如果继续推进研发,有可能遭遇当年华为的境况,因会染指美国最核心利益,面临海外大批芯片类合作伙伴的 " 断供 "。
而 OPPO 在业务厚度上与华为不具可比性。
华为血厚。2019 年,华为手机业务被迫停滞后,依旧能通过运营商基站、企业网络服务、云计算等传统 IT 服务熬过难关。
但 OPPO 的收入管道几乎只有手机,这也意味着一旦涉及禁令,OPPO 如果不断臂求生,将会迎来毁灭性打击。
5 月 13 日,OPPO 前副总裁沈义人在微博上称," 钱能解决的其实不是大问题 ...... 而钱不能解决的问题,才是真的难题 "。
众说纷纭,也让 " 哲库关停 " 的究极原因变得扑朔迷离。
二、自研芯片,道阻且长
然而,5 月 12 日中午,步步高品牌创始人段永平在雪球上被问及哲库关停消息时,留下一句意味深长的评论:"改正错误要尽快,多大的代价都是多小的代价。"
5 月 16 日上午,段永平再度通过雪球平台表示:" 退休 20 多年了,不知道目前具体业务是如何运行的。
不过,我们这些年用类似的办法关停掉很多业务了。从最早的电子宠物到跳舞毯,后来的还有小家电,家庭音响,彩色電視機,蓝光 DVD,小天才的手机等。
这不是我们关掉的第一个业务,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长远看,不合适的东西,最合适的办法就是现在停下来!"
算是印证了 OPPO 官方发布的声明。
毕竟,造芯难且烧钱,已经是行业共识。
雷军也曾表示,做芯片是九死一生,10 亿只是起步价。
所以,2020 年,OPPO 在官宣芯片业务后,创始人陈明永为其命名 " 马里亚纳计划 ",用这条世界上最深的海沟形容造芯一事,意喻艰深又势在必行。
为什么叫停?
其实,OPPO 叫停哲库是多重因素所致,或许很多国内芯片项目都面临类似的难题。
第一,技术门槛高。
自研芯片不仅水深,坑也大。
就连手握市场的手机商造芯也是很难,即便强大如苹果,造芯也是一路坎坷,关键的基带技术迟迟未能解决。
技术积累强如华为,造手机也耗费十多年的时间。而且目前自研手机芯片的外部环境也远非几年之前那么理想。
第二,烧钱。
虽然,OPPO 最初踏上自研芯片之路,是从长远布局:一方面,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另一方面,是要有自己的技术护城河。
但不同于高通、联发科以及华为海思等团队,哲库完全是从零开始。
从成本方面讲,手机厂商进入新的领網域高薪挖人是常规操作,但这样操作,人力成本显著加大。
一位接近 OPPO 内部的人士曾透露,哲库保持着 3000 人左右的员工规模,其中 80% 都是研发人员,若按照芯片设计岗位平均 50-60 万的年薪计算,仅薪酬成本这一项哲库每年就要耗费 15-18 亿元人民币。
更为昂贵的是设计芯片所购买的 EDA 工具,投入的资金大大高于人力成本。
另外,哲库主攻的 4nmSoC 芯片更是极其烧钱。
一位半导体行业人士,拆解了哲库 SoC 芯片的成本:4nm 所需光掩膜版的价格需要 2000 万美金,购买 IP 专利和研发人员的费用是掩膜版的 3-5 倍,大约需要 1 亿美金。
然而,这仅是可见的成本支出。手机芯片流片一般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工程师一般需要等待流片反馈后再对芯片进行优化。
工程师在坐等流片反馈的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也给手机厂商增加了隐形的成本。
第三,消费电子市场的低迷,对手机厂商冲击很大。
消费电子行业仍在肉眼可见地低迷。IDC 数据显示,从 2013 年以来,全球手机销量整体呈下跌趋势,2022 年跌幅达到 11%。在中国市场,2022 年中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 13%,是最近十年的最低水平,首次低于 3 亿台大关。
其中,OPPO 成为五大手机厂商(另四家为:苹果、小米、荣耀、vivo)中销量下滑最严重的一家,IDC 数据显示,OPPO 2022 年出货量跌幅为 27% 左右。
尽管今年 OPPO 业绩有所回升,但市场的常态化低迷完全没有得到改观,IDC 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约为 6544 万台,同比下降 11.8%,即使是市场份额最高的 OPPO,一季度出货量也下降了 8.8%。
考虑到,目前消费电子市场充满不确定性,上个月就有消息传 OPPO 手机的欧洲业务计划从德国、英国收缩。
当全球手机市场低迷,OPPO 手机也难以独善其身,作为哲库背后的供血方,其自研芯片的收益将不抵开销。
第四,芯片,可造不等于可用。
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哲库芯片的定位,与 OPPO 的刚需有些错位。
芯片是一个用销量拉低成本的行业,卖得越多,成本越低。当手机厂商无法依靠销量降低自研芯片成本时,自研芯片就成了 " 重复造轮子 "。
一位 OPPO 高管告诉媒体,OPPO 当下的销量基本盘都在 "A 系列 " 主导的千元中低端市场,而目前已出货的哲库 NPU" 马里亚纳 X",主要具有强化拍摄、影像处理功能,用于四千元左右的 "Find 系列 " 高端手机上,这就产生了供需错位的问题。
另外,造出芯片和市场接受芯片是两个逻辑。
OPPO 自造高端芯片,仅用于自用的话,成本能不能 hold 住?即便造芯成功,市场能不能接受 OPPO 自研的芯片?
这两个答案,其实都是未知数。
所以,创始人陈明永在造芯之初,就指出," 做芯片绝非一时兴起,其中的风雨挫折都已考虑在内。
必须保持平常心,尊重客观规律,保持长期乐观和短期谨慎。"
这说明,风险控制早就在 OPPO 的预期范围内。
及时止损,也不失为一种明智之选。
三、企业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的必要性
OPPO 叫停造芯,最大的现实意义,也许是为所有企业上了重要一课——它提醒着我们,不管哪个行业、哪个企业,都会有很多此类决策风险。
所以,对于企业决策来说,设定容错、纠错机制非常必要。
马斯克曾在一个访谈上,花了几十秒思考 " 人生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 人生最大的挑战,是确保你拥有一个纠正性反馈回路,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这种纠正性反馈循环。即使别人不愿意告诉你你想听的。"
俞敏洪也曾说过," 一个制度、一个企业的管理、个人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有纠错机制。"
所以,企业只有时时保持警醒,对错误和风险保持高度警惕,才能够保证基业长青。
具体如何做呢?可以围绕三个方面展开:
1、要有容错机制
马云过去就常常提出," 一个企业里要有一些敢于犯错误的人。"
任正非在 " 管理的灰度理论 " 中也提过:在管理上要有一个灰度环境,同时企业要有一种 " 容忍错误,宽容失败 " 的氛围。
在当今的商业世界。没有人能够化解未来的不确定性,没有人能够掌握百分之一百的信息,没有人能够做出绝对正确的决策。怎么办?
面对这个问题,吴晓波曾给出过一个很好的回答。
" 我有很多学生来自于传统产业,这几年经常问我的问题是,‘面对这样激烈变动的环境,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转型?’
我常常会问他们,‘你为你的转型犯过多少错误?付过多少学费?’
如果你一个错误都没有犯过,一分钱学费都没有付过的话,这个问题将永远是一个问题。"
2、要有纠错机制
当然,容错有底线,纠错是关键。
如果擅长纠正错误,犯错的代价远比想象的要低。
俞敏洪曾分享过," 我们个人常常是容易犯错误的,我在新东方也做错了很多决策。但是后来我发现,只要是经过大家讨论过的决策,也有错误,但比例会迅速下降。
所以,我在新东方就打造了一个机制监控—— 7 人常委会,任何问题只要有 4 个人不通过,这件事情就不能干。
如果说有 4 个人都不同意,俞敏洪还要坚持干,所有的损失由俞敏洪个人承担。也就是说,即使全部反对,我还是可以坚持干的,但是得有承担。
所以,我在新东方有过被扣掉工资的时候,有过被点名批评的时候,但是也有过我决策做对的时候。"
冯唐也说过,在麦肯锡有一条铁律,叫做 Obligation to descent,即反对的责任。
都不是反对的权利,是反对的责任。
任何一个一线员工,一线咨询顾问,一线项目经理,他都有反对的责任。
当一个老板或者合伙人说出一些决策,明显不对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去反对。
这样,才能让企业规避掉很多重大的风险。
所以,好的纠错机制,才不会让公司走歪。
3、做好风险管控
风险是客观的,做企业是在发展和风险的两难中选择。
如果只顾发展而忽视风险,那企业可能轰然倒下,如果只考虑风险而不顾发展,那企业可能止步不前,在竞争中被淘汰。
因此,做企业要特别注意风险管控。做任何决策,都要评估风险是否可控可承担。
出现风险以后要早发现、早处置,不要等风险变成大危机再去处理,那个时候为时已晚。企业处理风险的原则是让损失降至最小。
但往往,当沉没成本出现的,很多时候会出现一种谬误。
陷入沉没成本谬误的人就是 " 赔了夫人又折兵 "。
只有放弃继续投资,才能及时止损。
比如,过去几年,房地产行业处在一定的下行趋势中。
万科及时看到行业的周期变化,对企业的经营较早地做出调整:放缓了开发速度,稳健开展房地产业务;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一些租赁和现代物流仓业务。
最近国家相关部门明确支持优秀的房地产头部企业,满足行业合理融资的需求,万科又是金融重点支持的企业。万科的发展就是一个审时度势的例子。
所以,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做好风险管控,企业才有重头再来的本钱。
总结
OPPO 也是如此。
虽然损失上百亿,但风险损失在可控范围内,最后分手也算担当和体面。
虽有悲壮,但不可悲。
在孱弱的国内半导体领網域,芯片事业已被视为某种信仰,不论是华为还是 OPPO,都被寄予了民族振兴的情结和渴望。
但 OPPO 解散了芯片业务,并不一定是坏事。
从公司角度,确实是得不偿失,但及时止损未尝不是一种明智。
从行业角度,这或许也是一次重要的尝试,以及对行业人才、技术的输送。
我们要学会从整体宏观大局上看事物,别沉迷于一城一地的得失,从大方向上看,这不一定是坏事。
毕竟每一场大的行业调整,总是在暴雷声中才能迎来反转曙光。
参考资料: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一场汇聚 AI 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大会
一系列 AI 领先取得成果的真案例
一群享有新周期红利的人在这相聚
6 月 10 日在广州 · 笔记侠第一届新商业千人大会
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了解
分享、点赞在看,3 连 3 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