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充電器“避坑”指南,歡迎閲讀。
充電這件事可太重要了。
在如今人均三件電子設備的今天,充電已經成為每天必不可少的一件事。無論是手機、手表還是電腦,就連我媽一個不懂數碼產品的中年人,在我的熏陶下也有着三四個電子設備。
圖源:品玩
随着設備的增多,一個關鍵的問題也随之而來,那就是充電。設備充電需要大量的充電頭,占用大量空間和資源,尤其是在出差時這一問題更為嚴重。
在早前多口充電器還沒有普及的時候,我出差都是選擇帶一個高功率充電器,比如 MacBook 的 67W 充電器,但由于只有一個充電口,所以設備都要排着隊補能,一些弱電流設備甚至無法充電。在時間比金錢重要的今天,這樣的效率實在是太慢了。
甚至有第三方供應廠商給蘋果的 Mac 充電器推出了名為 PlugBug Duo 的旅行多功能充電器,就是為了讓用户能夠給 Mac 充電的同時可以增加同時充電的設備數量。
圖源:PlugBug Duo 官網
随着技術的不斷進步,一段時間之後,氮化镓充電頭誕生了。
至于什麼是 " 氮化镓 ",這裏我覺得有必要進行一個簡單的科普:普通的充電器采用的基礎材料是硅,随着快充功率的增大,快充頭體積也會随之增長,還面臨着嚴重的發熱問題。而氮化镓(GaN)作為新一代的半導體材料,相較于硅,它的性能提升巨大。
第一、氮化镓的功率密度更高,意味着充電損耗更低。
第二、氮化镓的體積更小,可以提供更大功率的快充。
第三、氮化镓具有超強的導熱效率,擁有更好的散熱性能。
正是這些優點,氮化镓充電頭很快風靡,在當時我也購買了閃極的一款 100W 的充電頭,提供了三個 Type-C 口和一個 USB-A 接口,暫時解決了我出差補能的需求。但一個很遺憾的事是,在前一段時間出差時,閃極的充電頭在插入酒店牆插時,出現了火花,充電頭就這麼燒壞了。
圖源:品玩 ByArsT 攝
正好我最近也打算重新選購一個充電頭,就借由這件事,我來和大家聊聊多口充電頭到底應該怎麼選。
在聊所有的選購建議之前,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前段時間有一則新聞衝上熱搜,遼寧電視台報道稱一名 17 歲女孩在給 iPhone 邊充電邊玩手機時被電傷,電擊時長高達 40 分鍾,女孩各個器官受損,雙足腳趾已經碳化,面臨截肢。
圖源:來自網絡
究其原因,就是選用了質量不合格非正品的充電頭,導致了漏電的發生。在蘋果因為 " 環保 " 不在随着新手機附贈充電器後,大多數用户都會因為快充協定的問題去選購第三方的充電器。因此我們在選擇充電頭時一定要找一個靠譜的品牌,這才是一切選擇的基礎。
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選購時真正應該注意的三個方面。
第一點是功率。
在充電功率這一環中,我們一定要有一個概念,那就是不管有多少個充電口,所有充電口合在一起的總功率是不變的,而這個不變的功率,就是你所購買的充電頭的總功率。如果把總功率比作一條河,那麼每一個充電口就是分支出的每一條小溪,不管每條小溪的數量和流量如何,小溪匯總在一起的流量一定等于河的流量。
圖源:品玩 ByArsT
對于多口充電設備來説,大功率代表着設備的充電功率上限,但大功率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所以,如果充電設備并非一定大功率的前提下,最好從其他維度去挑選充電頭。
所以,基于這一前提,如果你的電腦所需的最低充電功率是 65W,那麼選購 65W 的多口充電頭且只給電腦充電則是剛好夠用。如果還要同時給其他設備充電,則無法滿足 65W 的最低充電功率。
圖源:綠聯官網
着重點明這一點,則是因為有一些筆記型電腦設定了最低充電功率,比如某些品牌最低充電功率為 45W,如果使用低于 45W 的充電器,則只會通知正在充電,而電量則沒有增長。
另外,還有一些筆記本雖然低功率可以充電,但電腦功耗大于充電功耗,也會導致邊充電邊掉電的情況。所以,一定要根據自身設備去選擇合适自己的充電頭產品。
第二點則是單口充電功率。
剛才我們説到,大功率多口充電頭這種東西,講究功率平衡,那每個充電口在使用時,充電功率都是平分的嗎?并不是,這其中涉及到一個產品設計的問題。
大概有兩個方向:第一個方向是讓充電頭優先保證一個大功率輸出,另外兩個則是棄之不管,這種設計的好處是能夠保證電腦等大功率設備的正常充電,但剩餘兩孔的充電功率會限制的非常低,只能給手表、手環這種低充電功率設備使用。
圖源:品玩 ByArsT
另一方向則是雨露均沾型,讓每個充電口都保證 20W 以上的充電功率,這樣能夠保證所有充電口都能快速充電,但單口過低的充電功率就沒有辦法保證電腦等大功率設備正常使用。
那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也有。
剛才我們説到了功率越大,充電頭的上限越高,所以選擇更高功率的充電頭是可能解決問題的,但随之而來的問題則是體積更大、價格更貴。以某品牌 140W 的三口充電頭為例,三口充電時能保證 100W+30W+10W 的功率輸出,雙口時也能保證 65W+65W 的功率輸出。
圖源:ByArsT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需要注意,有些充電頭的充電口有一定的功率區别。只有特定充電口能夠達到最高充電功率,剩下的充電口受限于產品設計,只能達到部分充電功率。
比如我手中已經壞掉的這款閃極 100W 充電頭,就只有兩個口可以達到 100W 的功率。
第三點,功率大不代表更實用。
需要注意的是,盲目選擇大功率充電頭是不可取的。
剛才我們説到,充電功率組合有兩個方向,要麼保證大功率,要麼保證全快充,那麼目前市面上多數都是采用什麼樣的配比呢?
這裏我們以產品舉例,這款 65W 氮化镓充電頭單個 C 口使用時可以達到 65W 的大功率充電,USB-A 口能夠達到 36W 充電功率,而當雙口使用時,雙口功率加在一起才只有 15W……
圖源:ByArsT
這代表着這款充電頭只能單口使用。
再比如另一個品牌的 65W 氮化镓三口充電頭,只有一個 C 口輸出能達到 65W,剩下的 C 口為 20W,A 口為 18W,多口充電時能夠保證 45W 的最高功率充電。
圖源:ByArsT
除此之外,在很多款 100W 以上的高功率充電頭上也有這樣的問題,但由于它的功率上限更高,這一問題不會那麼明顯。
相對好一些的產品的分配策略,比如某品牌的 140W 三口充電頭,不管如何都保證了 100W 的充電功率,滿足電腦設備使用。
圖源:ByArsT
而有些產品的策略,則是在雙口時提供兩個 65W 功率,三口模式提供 65W+45W+22.5W。
圖源:ByArsT
了解廠商對于自家充電器產品的充電策略,再基于以上三點的維度上,我們去挑選充電頭就有了比較明确的方向,我個人建議是優先保證一個大功率充電口,滿足必需設備補能需求之後,再去考慮其他充電口。
另外,随着技術的不斷進步,這種多口充電頭也有所更新,比如多口充電頭在新接入設備時會所有設備斷電重連,這一問題出現的原因是充電頭需要重新識别插入設備數量并重新分配功率,但實際上這樣對電腦、手機等設備帶來隐患。
而新型号的充電頭,則會通過各種識别技術,讓新設備插入時自然分配功率,不會出現斷電等情況。
所以,選擇一款适合自己的充電頭真是要好好下一番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