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葉國富砍下永輝改革第一刀,不直營就清場,網友炸了!,歡迎閲讀。
今日零售圈一篇《葉國富改革永輝第一刀," 去供應商 "》的文章,引起了快消品從業人員的關注和熱議,其實熱議的并非文章本身,而是曾經作為市值千億,中國最大連鎖超市正在進行的 " 變革 ",是大家最為關注的,因為 743 家門店的背後,關聯着數千家供應商的切身利益。對于永輝 " 去 " 經銷商是否能夠成功,行業人士也是見仁見智,其中對于本次大刀闊斧的改革,不看好的占很大一部分,原因不相信常年以來靠供應商墊資、促銷、解決售後等工作門店的員工能夠全盤接手,再者 " 賣貨架 " 的做法會不會得以杜絕?有些關鍵崗位人員的貪腐問題能否得以根治?幾十年的沉疴舊病,絕非一句話、一個決心就能改變。同時也有很多的同行贊賞葉國富 " 懷菩薩心腸,行霹靂手段 ",快刀斬亂麻的 " 溯本清源 ",能為永輝締造一個美好的明天,為零售業開創一個全新的标杆。
看看網友如何説?
趙 * 新:供應商只是表面現象,供應商是幹啥的 ? 説白了替超市墊資的,供應商去掉了,轉身問廠家要 45 天賬期還要票到付款,工廠是傻的讓你白占 45 天便宜,轉身吧 45 天賬期的的利息加回來,改變了嗎?供應商的利潤歸了工廠,超市拿貨價沒變,相反哪個供應商手裏沒有十個八個品牌,一次配送十個品牌和工廠一次只送自己產品的運費能一樣嗎?再加一次價,銷量少的工廠幹脆覺得利潤沒有運費高,就不合作了,惡性循環,這怎麼解決?説白了,所謂去供應商,去掉供應商之後要降本增效才有意義,不是盲目的一刀切,切掉大供應商不是目的,你學習人家供應商先款後貨才能降低成本,最後説到先款,永輝你有幾百億流動資金付給廠家嗎?
阿偉:直供又或中間商都有賬期,中間商運營的話相對廠家比較能把控,比如賬期信貸一個月,不然就給你斷貨,包括中間商的倉庫庫存可控。直營的話肯定是按銷售額給廠家結款,而這個結款賬期可能三個月又或者半年,不可能每個月結款,還有庫存必然大于銷售,直營訂貨下單,後期消化不了的臨期過期會直接退回廠家處理,廠家售後壓力的風險很大。
毛豆子 ®:去經銷商沒問題,你能做到款到後貨麼?一切促銷活動你自己來搞麼?如果可以,試問哪個品牌公司會拒絕這樣的合作?
廈門陳 **:你説到永輝的痛點了,就是要廠家承擔賬期 + 退貨 + 一大堆費用,這樣子沒有幾個廠家敢合作,貨款被永輝拽在手裏,廠家就是魚肉,永輝是菜刀。我也是知名品牌廠家,我們找永輝聊過,要賬期。款如果被永輝抓着,後面肯定一大堆費要扣。
網雲:最核心的是售後問題與一堆亂七八糟的費用。
:廠商憑什麼直供?大牌廠商不可能鳥他!小商會被永輝搞死。如果直供,要多出多少人來對接終端?物流問題,臨期處理等一大堆問題,想多了吧。
千喜兒 - 陳 *:你供了就知道有沒有理由(售後,貨損,遺失等),錢在人家袋裏,他説的就是真理,你不授受那就是沒談協結不了款。
:消費降級大背景下供應鏈确實是生命線,但中間商有其存在價值,因為他們承擔了賬期功能,除非革掉這個,那也太牛了!
詹 & 連鎖品牌投資 + 產業鏈賦能:永輝從 " 二房東 " 租貨架和場地。重歸零售 " 買賣 " 的本質,不知永輝的貨款結算方式,是現款還是超長賬期,如還是超長超長賬期,則根本去不了經銷商。
三寸光陰:除了有質量問題應該沒理由扣吧!如果自有品牌一般現貨現款,非自有品牌胖東來是一個月的賬期非常準時。主要還是雙方的信任問題,產品質量和價格不亂來,商超結款能嚴格執行。有買手和廠家溝通負責生產标準輸出,确保質量和研發。胖東來都打樣了,永輝也出了很多款了。這個不是問題,關鍵在于監管。
小聾居士 ®:還是改不掉以自己為中心的壞習慣!改革的目标是促進市場資源的整合共赢,而不是讓資源選邊站隊,這個淘寶早吃過大虧了!這個葉總還是個土财主山大王式的低層次人物,永輝看來死的更慘!
Aml:名創大部分風險由加盟商承擔,也當然可以高調吹牛逼。永輝則是自負盈虧,最多盤剝一下供應商,現在去供應商,在大生產商面前沒有談判優勢。現在趨勢是消費降級,不是你説改革就能達到你的預期。想多了。搞搞形式,把股價吹上去才是目的吧。全國超市一窩蜂去學胖東來,只學了點皮毛。他們根本不知道代理商背後付出的代價和服務,去掉代理商後那就要自己承擔後台的代價,你又能省去多少成本?0 幾年廠家想搞直銷也是想去掉中間代理商,結果全部失敗。代理商具有天然的無可替代的優勢。現在生意不好的原因乃是整個經濟趨勢所致,你想勝出,就看你卷的本事。
漢安大道東:學個毛線啊,做到下面幾點就可以了,一,增加基層員工收入;二,淘汰素質低下的中層幹部;三,遏制中高層貪腐。有一點做不到都白忙。
一半清歡:畢竟不是自己創的,也不存在感情,對于資本運作來説只需要有大動作拉升股價,再一賣賺錢比經營來的快多了,對于創始人而言真要賣企業還是舍不得。
隐退退隐:到的是毛毛雨,内部很亂,不是他三言兩語就能搞定的,癌症晚期患者,依靠化療解決不了什麼!調改店換湯不換藥,換個廠家還做那些單品,就是替換了多少個單品!可笑的很。
觀山:他這個屬于是激進式改革了,不成功就那啥嗎?傳統向新興轉變往往采取漸進式改革,摸索出經驗,形成理論後,再激進改革,快速成型。但有時候身不由己,時不我待,只能放手一搏。
張 *:也沒有覺得他這個多激進,還是想想怎麼把大生鮮做好,顯然沒有抓住消費者真實的需求,未來很多年的重點不在标品的供應鏈,整生鮮的供應鏈會彎道超車。自有品牌銷售占比 40%,這個品類的負責人到底需要多少專業知識。感覺山姆和胖,打造的顧客心智人設,肯定不是那幾個自有品牌的商品承載了所有。胖家的藥方效力估計也是半衰期短得很。胖東來更像是一個聖人治企,倫理至上的道德模範,受到了公眾的大量追捧。而山姆中國則只是一個全球化企業的區網域性分部,核心管理層都沒有什麼存在感,也沒有過多地宣揚道德倫理,只是努力堅持企業的科學運營與商品選擇的極致嚴苛标準。二者雖然都做到了商品品質上的行業領先性,但山姆中國卻實現了更好的可復制性與規模效應,同時創造了不輸于胖東來的用户價值、產業價值、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
賴先生:砍掉中間商,沒那麼容易的,前後喊這個口号的人不少,真正做到的有沒有?無非是換一種合作模式的經銷商罷了。就如做山姆的供應商,完全由廠家直供的能有多少?特别是食品,大多數還是以服務商名義協助工廠和山姆直接做產品研發、包裝設計、營銷策劃、落地執行,單憑生產端和零售端能做好這些事?眾人拾柴火焰高,你把中間商都砍掉了只對接廠家,大品牌的要求你滿足不了,小品牌你又看不上,不大不小的可以搞搞,但是説到底都要看你的量和款。
走路:目前也就山姆可以做到,其他的太難了。不過永輝要學的就是山姆和胖。我本人就是個品牌方的員工,和這些系統打了幾年交道。山姆的自有品牌的确貢獻級高,尤其是他的休閒零食。斷層式的領先其他所有 KA 渠道。
MsYang:胖東來是永輝改革的罪人。
海天:好與壞,得與失,成功還是失敗,不予置評,讓時間去檢驗。
小強 � � � � � � � � � � � � � � � � � � � � � �:永輝這麼多年的持續虧損肯定是内部管理出了問題,沒有跟上市場變換的步伐,葉的介入是一個好的開始。持續看好。
" 開弓沒有回頭箭 ",網友們的疑慮和問題,相信葉總及新的永輝領導層都已了然于胸,永輝的 " 去 " 經銷商,只是所有改革的一個節點,後續的大動作一定會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