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混動汽車的續航可以做到2300公裏了,歡迎閲讀。
在 EM-i 技術發布之後,吉利電混正式形成 EM-P 和 EM-i 雙路線并行策略,這是吉利體系在《台州宣言》發布 30 天内的第二項重要舉措,吉利新能源品牌的動力技術劃分也逐漸明朗。
文丨智駕網 零醬
編輯丨浪浪山與明知山
與 9 月的 " 瘋狂 " 相比,10 月的中國車市冷靜了許多。
但作為國内目前新能源銷量第二的汽車集團,吉利依然保持每個星期,都有新產品亮相 / 上市:
假期後第一周,吉利星願上市;
第二周,領克第二款純電產品 Z20 歐洲上市;
第三周,引發諸多讨論的極氪 MIX 上市。
時間來到 10 月 30 日,吉利正式發布全球新一代超級電混——雷神 EM-i 超級電混,官方宣稱測試車極限續航可達 2390.5km,百公裏平均油耗低至 2.62L。
低于比亞迪在今年五月發布第五代 DM-i 混動技術時公布的 2.9L 油耗、2000 公裏續航。
01.
吉利雷神的 EM-P 和 EM-i 有什麼區别
在雷神 EM-i 發布之前,雷神 EM-P 超級電混已在領克 07 EM-P、08 EM-P 上進行搭載,這兩款車被領克體系稱為「EM-P 雙子星」,在上市一年内快速完成 10 萬台交付,2024 年連續 4 個月銷量突破萬台,是領克品牌新能源銷量占比超過 67% 的主要貢獻者。
本次發布的雷神 EM-i 并非要更改雙子星的布局,而是另有側重。
根據官方提供的產品表現特點,EM-P 的高速性能表現更優,EM-i 在城市駕駛環節更平順,節能表現更強,經濟性更突出。
從結構來看,EM-P 搭配的是 1.5T 發動機搭配三擋 DHT 變速箱,而 EM-i 則搭載的是 1.5L 發動機 +E-DHT 變速箱,或者説是單檔變速箱。
雖然吉利在發布會上依然 DISS 了「某些企業」把降本包裝成更新,但新推出的 EM-i 同樣采用單檔串并聯結構,很難不引發一部分網友的聯想。
當然,目前包括奇瑞、五菱、啓源等企業也都已經陸續推出單檔結構車型,且大多集中在家用市場,與其説吉利想搶奪比亞迪的市場份額,不如説任何一個企業都不能放棄這塊最大的蛋糕。
從時間順序來看,吉利雷神的單檔混動推出最晚,勢必要拿出些招數來「豔壓」同行。
混動嘛,就是發動機和電機搭配工作,那這倆分别表現出眾、再銜接順暢就好了。
在發動機層面,雷神 EM-i 選擇熱效率 46.5% 的雷神超級電混專用發動機,其全新⼀代馭風 · 火龍卷超⾼效燃燒系統,采⽤包括「鴨嘴 」式大傾⻆⽓道、 Mask 結構導氣提升進氣效率。
電機部分,雷神 EM-i 采用雙端 X-Pin 扁線繞組電機,電機效率最高達到 98.02%。P3 電機功率更新到 160kWEM-i 混動電驅還将搭載 SiC 升壓模塊,使得 PCM 最高效率 99%,全網域多電壓尋優,穩定升壓,帶來滿電饋電⼀致性,更強電感體驗。
針對上述數據,官方也給出了與比亞迪 DMi 5.0 的數據對比。
至于單檔容易出現的動力丢失問題,雷神 EM-i 引入了安全冗餘專利技術,即發動機、P1 電機、P3 電機,互為備份。其中任意一個部件失效,動力系統依然可以正常驅動。
●發動機不工作時,依靠動力電池 +P3 電機驅動。
● P3 電機不工作時,發動機 +P1 電機可繼續驅動,确保車輛不發生動力丢失造成車輛失速。
在駕駛感受方面,雷神 EM-i 通過智能控制 P1 和 P3 電機與發動機之間的轉速和扭矩,實現平順絲滑的動力響應,可有效解決傳扭平順性和響應性的控制難點,體驗舒适駕駛感受。
●中低車速優先使用純電或串聯,充分發揮 P3 電機性能優勢。
●高車速采用并聯控制,發動機驅動為主,電機輔助調節,提升動力輸出和發動機直驅節油優勢。
●多智能分層能量管理及 SOC 分級控制策略,保證電池高效儲備恰當的電量滿足電驅需求。
另外,雷神 EM-i 将「純電 11 合 1」理念導入電混領網域,E-DHT 11 合 1 混動電驅結構更緊湊,重量更輕,減重 13.5%。
除車輛本身的素質外,吉利也為雷神 EM-i 引入了智能化應用來進一步降低能耗。
吉利的 AI 大模型可以基于導航信息、慣用路線、環境温度、道路工況、充電習慣、充電地圖等信息,對雷神智能電混的油電決策、電池加熱冷卻、目标電量和充電提醒進行智能化決策。
説完數據,來看看實測成績。
根據吉利官方給出的成績顯示,采用雷神 EM-i 電混系統的測試車輛,滿油滿電極限續航可達 2390.5km,平均百公裏油耗 2.62L。
02.
吉利完成混動產品技術區隔
根據官方消息,雷神 EM-i 電混系統将率先搭載于吉利銀河全新電混 SUV「銀河星艦 7」。
而從工信部申報信息中可以發現,銀河 L6/L7 也将推出 EM-i 版本的車型,雖然到底是作為 2025 款全系換裝還是增加車型尚不可知,但既然 EM-i 是更經濟的路線,勢必将繼續拉低銀河 L 系列價格。
吉利是将「多生孩子好打架」貫徹得最為徹底的汽車品牌,但多品牌帶來的一系列内部資源的耗損,正越來越明顯地出現在吉利集團旗下的產品中。
也正因如此,吉利也是最早喊出關停并轉的國内汽車集團。
在本月 8 日,作為第一槍的吉利幾何正式并入銀河品牌,成為其小車產品線,首先從品牌層面完成了首次整合。
而在 EM-i 技術發布之後,吉利電混正式形成 EM-P 和 EM-i 雙路線并行策略,這是吉利體系在《台州宣言》發布 30 天内的第二項重要舉措,吉利新能源品牌的動力技術劃分也逐漸明朗。
根據目前吉利旗下個新能源品牌的技術路線可以總結:
●極氪——純電品牌,集成吉利體系三電、智駕最前沿技術、SEA 浩瀚架構。
●領克——全動力品牌,其燃油產品采用 CMA 架構;電混產品采用更注重性能的 EM-p 技術路線,兼有 SPA 和 CMA Evo 架構;純電車型采用 SEA 浩瀚架構,以 400V 平台與極氪做區隔。
●銀河——新能源品牌,電混產品采用更注重經濟性的 EM-i 技術路線,CMA 架構;純電產品分上下兩線,上線采用 SEA 架構,下線采用 GEA 架構,目前熱賣的銀河 E5 和吉利星願屬于該架構產品,後續幾何體系的小車也将基于 GEA 架構打造。
除上述「親生兒子」外,各類諸如極星、極越、smart、路特斯等純電的堂表親也将繼續沿用 SEA 浩瀚架構,繼續在各個縫隙裏卷生卷死。
當然,上述内容僅涉及架構和動力路線,不包含智駕智艙技術。
此前曾有媒體統計,吉利體系的智駕方案從自研到合作至少形成了四種不同的技術路徑五個團隊,車機方案甚至達到了 11 不同的方案。
2023 年 11 月,星紀魅族正式發布「無界智行開放平台」, 以 極星 Polestar OS 開始,吉利系品牌陸續接入該平台。
在 2024 星紀魅族 AI 生态發布會上,官方透露了無界智行開放平台的布局成果, 提供 Flyme Auto 全案、 Flyme Auto Inside、Flyme Link 三種合作模式,并制定了完整的 Flyme Auto、Flyme Link 的認證标準和認證流程,無界智行開放平台 2.0 将在今年年底上線。
這意味着吉利系紛亂的智能座艙時代即将過去。
至于智駕路線,或許,吉利下一場戰略發布會,就要説説它了。
03.
又一家車企證明插混模式将長期存在
在雷神 EM-i 電混系統發布前六天,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正式發布了其專門面向增、混車型的電池品牌骁遙超級增混電池。
這款電池最亮眼的數據有二,一是全球首款純電續航可達 400 公裏以上,「充電一次,通勤一周」;二是兼具 4C 超充能力,「充電 10 分鍾,補能超 280km」。
如果把時間往前推,8 月,有寧德時代投資的阿維塔也推出了其 " 昆侖增程 " 技術,其首款車型阿維塔 07 訂單已經突破 2.5 萬,而第二款增程車型阿維塔 12 将在下月 2 日上市,也已經宣布搭載骁遙電池。
算上吉利的雷神 EM-i 電混,這是兩月内第三家有影響力的企業加碼增混技術。
對于如此舉措,寧德時代向行業推出了其全新觀點:
即寧德時代認為,增、混車型不再是一個過渡產品,内燃機與電機的組合會長期在市場上存在。而這種判斷成為寧德時代積極布局增混市場電池產品的一種背書。
此前在智駕網在與深藍汽車整車開發負責人蘇琳珂對話中,蘇的觀點與寧德時代的判斷大體一致。
只是在蘇看來,這個「長期」的範圍在可見地未來:
「我認為是在五年以上。」
五年,説長不長。但需要説明的是,無論是即将上新車的銀河 / 阿維塔,還是蘇琳珂任職的深藍,發布至今都未滿 5 年。
根據中汽協發布的數據,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已連續三個月超過 50%,其中 9 月已成為 53%;而增混車型占新能源整體的市場滲透率達到了 43%。
通俗的解釋即是當下中國每賣出兩款新車,其中一款是新能源車型,而每賣出兩輛新能源汽車,接近一輛是增、混車型。
如此巨大的市場,任誰也不可能放棄,而對于年輕品牌來講,這更是上主桌的最好機會。
寫在最後:車企到了必須降本的時候
在上文中我們提到,吉利在發布會上内涵「某些企業」把降本包裝成更新。
到底是不是包裝,這裏姑且不論,但「降本」這事,必須要做。
數據顯示,我國今年汽車行業的利潤總額為 324 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了 28.5%。其中,今年 9 月的利潤率僅為 3.4%,這不僅是今年以來最低的一個月,也是近 4 年以來第二低的月份。
這意味着,盡管車企們表面上看起來銷量不錯,但實際上賺錢卻變得越來越難。
但「薄利多銷」模式,是目前大部分國内品牌在不得不面對的零和博弈中的唯一招數,而要想活得過去,就要在「多銷」的前提下,有所取舍。
在今年國内車市稱得上「爆單」的車型,比如銀河 E5、小鵬 MONA 03、樂道 L60 在内,其實都遵循了類似邏輯,即舍棄相對不必要 / 不劃算配置,盡可能降本降價進而換取銷量。
其實雷神電混 EM-i 的策略也差不多類似,家用車在城市通勤場景更多,與其兼顧高速性能拉高通勤能耗,不如選擇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雙低的單檔路線。
車企們的最終目的一定是賺錢,而國内新能源企業最早實現盈利的是誰呢。
你我都知道答案。
【關注智能汽車,關注智駕網視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