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流量卡,野蠻生長背後的灰色秘密,歡迎閲讀。
文 | 新商業派
你的第二張手機卡,正在成為一個養活百萬人的新產業鏈。
這條產業鏈的從業者涉及電信運營商、電商平台、快遞公司、流量卡代理商、UP 主等多個環節。
他們圍繞流量卡形成了新的蛋糕。
對于運營商,流量卡已經成為了實現用户增長的新手段;在京東和天貓等平台上,搜索 " 流量卡 ",不僅會出現許多第三方商家,也成為了官方自營的一項業務;在物流環節,順豐和京東快遞已經專門的流量卡激活小哥 , 帶着設備和卡片滿城跑," 每天根本忙不過來!";在哔哩哔哩等視頻網站裏,推廣流量卡的 UP 主時常出現在首頁黃金位置。
一塊小小的流量卡能形成如此大的生态體系,即有移動互聯網生态的催動,也有電信運營商運營政策 " 倒逼 " 的原因。
不過在這個行業高速增長的同時,伴生着的還有野蠻生長的雜草。
01 被逼出來的第二張卡
以短視頻、直播、音樂等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應用的流行,給用户帶來了巨大的流量需求。
工信部數據顯示,2024 年 5 月,國内手機用户户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 DOU(平均每户每月上網流量)達到 18.54GB/ 户 / 月,某些省區的 DOU 已接近 30GB/ 户 / 月。
然而,與用户對于流量需求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電信運營商在流量方面 " 扣扣索索 "。
新商業派發現,以江蘇地區中國移動、聯通、電信官方 APP 中的長期大流量套餐為例,這些套餐均費用不菲。
其中中國移動 40G 流量套餐,辦理價格為 128 元 / 月,中國聯通 30G 流量 +500 分鍾通話套餐,辦理價格為 129 元 / 月;中國電信 30G 流量 +500 分鍾通話套餐,原價 129 元,打折後也高達 89 元 / 月。
高昂的套餐費用,用户們顯然吃不消。
于是在幾年前,許多人開始将目光轉向了一種新的事物——電商平台上出現的物聯網卡,據了解,這些卡本身三大運營商提供給共享單車、指紋解鎖等物聯網設備使用,有商家解釋," 和普通的流量卡不同,只能用流量不能打電話,所以價格相當便宜。"
由于價格便宜,在一段時間内,物聯網卡在電商平台上非常熱賣。
不過運營商們也很快發現了這種現象,開始逐步打擊這種 " 鑽漏洞 " 的行為,檢測到之後會直接停卡。
不過,物聯卡這件事兒也帶了一個新的結果,讓運營商們意識到了新的商機。
畢竟随着手機完成普及,一人一張卡的情況下運營商的業務早已經沒有了增長空間。
唯一的辦法就是向友商要增長,于是紛紛針對新用户推出特惠套餐,一時間 " 老用户不如狗 " 的呼聲四起,攜号轉網也一度登上熱搜。
不過彼長此消的零和遊戲顯然不是長久之計,所以便宜大碗的大流量卡也開始逐步推出,常見的套餐内流量從 80G 到 188G 不等,但月租價格僅在 19-29 元之間。
但為了防止用户放棄原來的高價套餐,全面奔向大流量卡,運營商們也是絞盡了腦汁。
首先,這些大流量卡只能通過線上辦理,如果去線下的營業廳和網點詢問,得到的答案是通通不存在。
其次,大流量卡的銷售只通過第三方進行,比如電商平台和代理商,不會在官方的 APP 裏找到。
再次,大流量的優惠大部分都很短,通常優惠價格只有 1-2 年,讓用户無法長期使用,只能作為備用卡。
通過這樣的設計,确保了流量卡的定期更換,即帶來用户的增長,還最大程度避免衝擊基本盤。
所以和傳統套餐裏運營商一家通吃不同,圍繞着大流量卡形成了代理商 + 電商平台 + 快遞公司的業務生态,每個鏈條都能分到一杯羹,但也因為這樣的設計,讓一些灰色的產物應運而生。
02 低價流量卡背後的套路
如果你去抖音和淘寶上搜索流量卡,得到的結果可能會刷新你的認知——在這裏,免費使用一整年的大流量卡、9 元月租 200 多 G 的流量卡,激活就送 20 塊錢的大流量卡……比比皆是,主播們在直播間信誓旦旦唾沫橫飛。
但如果此刻已經心潮澎湃的你能夠打開一下這些店鋪的評論,就會發現真相沒那麼簡單。
按照一些了解内幕的人士透露,目前電商平台上很多所謂的大流量卡都有很多套路:
第一種是貨不對板。比如商家用一種很便宜的流量卡吸引用户下單,但隔天就會告之 " 審核失敗 " 推銷其他的卡,這種情況下,商家店鋪的銷量起來了,但消費者白白浪費了時間。
第二種是騙取消費者的個人信息。用户下單的同時需要填寫個人姓名和身份證,而商家并沒有發貨對應的商品(實際上也沒有),而是用這些信息給消費者申請了其他的產品。這些產品費用更貴,而且都有合約期,一旦被激活,想退就有高昂違約金。
第三種是返費陷阱。很多產品商家承諾每個月會補貼 10 元或者 20 元花費,但實際上這些補貼需要用户每個月主動去問店鋪,如果這個月消費者忘了就補不了了。甚至有些店鋪補了幾個月就不補了,後續消費者退也退不了,只能自認倒黴。
第三種是虛假宣傳陷阱。澎湃新聞曾報道,有消費者在淘寶、拼多多等電商平台購買的所謂流量上網手機卡,實為 " 物聯卡 "。按賣家提供的教程激活并預充購買套餐後,遭遇商家跑路,充值費用打水漂的情況。
江蘇公安廳也曾經發布一個案例,消費者陳某在某音上購買了 " 月付 19 元得 185G 流量 " 的流量卡,該流量卡被激活後發現所謂的 " 月付 19 元 " 是個幌子,套餐包含流量和費用都不對,結果致電 10086 詢問是否可以銷户,被告知該流量卡歸屬地是浙江寧波,需本人攜帶身份證去當地營業廳辦理,而且該流量卡有 12 個月協定期,協定期内取消需承擔違約金。陳某想找商家維權,卻發現該某音店鋪已經關閉。
03 " 灰色地帶 " 的流量卡代理產業鏈
由于運營商借助代理模式大力發展流量卡業務,因此流量卡代理產業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比如有平台宣稱注冊的代理商已經超過了一百萬人。
但是由于缺乏公開監管,這個行業也出現了很多多的亂象。
在網上搜索,可以發現目前有多個不同名稱的流量卡代理平台 , 這些代理平台以非常誘人的條件來吸引普通人加盟。
然而,誘人收益的背後,或許藏着難以防備的騙局。
首先,雖然代理平台名目繁多,但是真假難辨。
在網絡上搜索同一個平台的名字,結果會出現很多的網站,這些網站網址各不相同,網站也非常粗糙,聯系人往往是個人手機号,不知道誰是 " 李逵 " 誰是 " 李鬼 "。這種信息的模糊,為各種不法行為提供了空間。
其次,流量卡代理野蠻增長,但也騙局叢生。
" 通信行業可以説現在是一個 " 群雄争霸 " 的狀态,各路 " 妖魔鬼怪 " 齊聚通信平台分一杯羹!" 有行業人士表示,目前
行業存在很多的騙局,常見的比如高傭政策騙局、偷單騙局、虛假宣傳騙局、跑路騙局等。
以高傭騙局為例,有些團隊或者個人随便買個分銷系統,随意調傭金價格,以高傭為誘惑吸引小白入行,等到結算傭金的時候,就會 10 單結 7 單的形式結算,如果單量大偶遇沒有後台的數據,而且很難被發現,最終這些團隊吃掉中間的利潤。
而偷單騙局則是将下級代理的單子偷偷算成自己的," 客户下單成功,就會操作後台更改,讓下級代理以為申請失敗,然後在偷給客户發卡,傭金當然算成自己的 "。
跑路騙局則更加惡劣," 有些不良商家忽悠剛入行的代理拉客户,把傭金調的很高。等到結算的時候直接系統關閉,傭金全部歸自己。"
第三,在模式上流量卡代理模式存在着 " 傳銷 " 的風險。
據觀察,由于傭金和層級挂鈎,而且上級還能從下級的傭金中獲得提成,許多号卡代理體系中存在着超過三層以上的組織體系。
比如某平台的代理商分為金鑽代理、黑鑽代理、一級代理、二級代理、普通代理等五個層級,已經遠遠超過了兩個曾經的合法邊界。
根據 2013 年兩高一部《關于辦理組織領導傳銷活動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幹問題的意見》" 關于傳銷組織層級及人數的認定問題 " 中表示,組織内部參與傳銷活動人員在三十人以上且層級在三級以上的,應當對組織者、領導者追究刑事責任。"
而這些問題的背後,流量卡始終是一個 " 灰色 " 的地帶。
出于利益的考慮,無論是運營商還是代理平台都不願意公開宣傳這項業務,有從業者表示," 有些代理拿着招牌去營業廳附近推廣手機卡,影響了營業廳的正常業績,從而導致平台被運營商處罰。"
而從更大的視角來看,流量卡灰色業務也是現階段用户需求與產業發展不匹配的畸形產物,但產業會向前發展,或許有一天消費者再也不會為獲得一張流量卡而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