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男演員的職業生涯:轉型、機遇與未來,歡迎閲讀。
文 | 寶珠
《消失的她》票房還在漲,導演陳思誠、演員朱一龍也迎來了他們作為男演員職業生涯的高光時刻。
陳思誠初入影視行業是 2001 年。通過電影《法官媽媽》出道後并沒有掀起太大漣漪,直到 2006 年才憑借《士兵突擊》大火,憑借 " 成才 " 一角被大眾所熟知。
" 導演陳思誠 " 第一次亮相是 2012 年,作品是其自編自導自演的電視劇《北京愛情故事》。這部劇啓蒙了許多 80、90 後的 " 北漂情懷 ",也點燃了陳思誠的導演之路。
朱一龍 " 入職 " 影視行業的時間比陳思誠更晚一些。許多人熟知朱一龍是《鎮魂》《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孰不知 2009 年開始,朱一龍就主演了多部數字電影,在《周末王剛講故事》《兒女傳奇》等劇場均有播出,此後還出演了《蕭十一郎》《新邊城浪子》等。彼時朱一龍的職業生涯還沒有清晰、明朗。
如今兩位男演員憑借一部作品處在 " 流量風口 " 之中,但從職業發展方向來説,兩人走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路。
而與陳思誠、朱一龍的 " 升職 " 路徑相比,國内男演員還有許多發展 " 圖鑑 "。
除 " 演而優則導、衝擊大銀幕 " 外,男演員受個人情況、個人目标與市場環境、市場需要的影響,在職業生涯發展中也會走向不同的 " 羅馬 "。
01
台前:螢幕 - 銀幕
不想當将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每個男演員都有一個衝擊大銀幕的夢。
先來看 85 生。
去年,朱一龍憑借《人生大事》拿下了金雞獎影帝,在今年又上線了爆款院線電影《消失的她》,實現 " 名利雙收 "。而此前,朱一龍的 title 還是電視劇小生,代表作有《鎮魂》《知否》《重啓之極海聽雷》《叛逆者》等。
然而并非所有電視劇小生的追夢電影圈之路,都如朱一龍般平坦。同為 85 後的林更新、陳曉、張若昀等人,也都嘗試過征戰大銀幕。
林更新主、參演的電影作品共 21 部,從 2012 年至 2021 年平均每年有 2 部作品上映。可《長城》《西遊伏妖篇》《狄仁傑之四大天王》等影片,論票房不夠極致,論口碑又不夠優質,并沒有幫林更新敲開 " 電影職場 " 的大門,讓其一躍成為 " 電影咖 "。而林更新其他作品的體量和聲量都不值一提。
憑借《陸貞傳奇》等劇被大眾熟悉的陳曉,一共參演了 12 部電影作品,其中票房最高且為主演的作品是 1.27 億的《睡在我上鋪的兄弟》(2016 年),此外他主演的作品《宮鎖沉香》(5446.1 萬)、《如影随心》(2367.8 萬)等,成績都不盡人意。
相比在 " 電影部門 " 掙扎過一段時間的林更新和陳曉,張若昀多少有些 " 知難而退 "。他在電影圈集中活躍于 2016-2018 年,只上映了兩部主演作品《衝天火》和《奇葩朵朵》,票房都在 3000 萬左右。另外,他還有一部拍攝于 2016 年的《從 21 世紀安全撤離》至今未能上映。此後的時間裏,張若昀專攻電視劇圈,終成今日劇圈第一 85 生。
基于體量、閱聽人、拍攝手法、叙事方式等方面的不同,電影對演員外形、演技的需求存在差異,要想實現電視劇演員到電影演員的跨越,還是存在一定的隔閡。
除 85 後男演員 " 求職 " 電影賽道外,90 後第一梯隊的小生王一博在今年年初也調轉了 " 職業賽車車頭 ",衝擊大銀幕。
在今年年初上映的《無名》,雖沒有讓王一博在 " 電影職場 " 一戰成名,但超 9 億的票房也給他帶來不少增值。即将上映的《熱烈》、未定檔的《維和防暴隊》、已官宣的《人魚》,已把微博認證中的代表作改為三部電影的王一博,無疑已經轉道電影小生之路。
與早期男演員 " 露相 " 只有電視、電影院兩個途徑不同,視頻平台的崛起,給男演員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一些電影出道的演員,也會參演由各大視頻平台參投的網劇項目,拓展自己的 " 職業版圖 "。比如靠電影《北京愛情故事》出道的劉昊然,也曾憑借《最好的我們》豐富了自己的 " 簡歷 ";主演過多部電影作品的歐豪,在主演過多部電視劇作品,大銀幕小熒屏兩手抓。
由此可見,男演員本職工作轉型的主要因素并非年齡,自身的條件與市場需求,才得以讓男演員可以 " 橫跳 " 在熒屏與銀幕之間。
02
幕後:好導演是好演員,
好演員是好導演嗎?
演而優則導,在影視行業并不少見。
2010 年《讓子彈飛》上映,這是導演姜文第二次執導筒,他第一次執導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就讓男主角夏雨斬獲金 . 馬獎。電影演員出身、" 升職 " 為導演的路上,姜文不僅沒有遇到困境,反而 " 水漲船高 "。
另一位從影帝轉為導演的是徐峥。
2011 年,徐峥在王長田的辦公室興高采烈的講述着《泰囧》的故事,此時《泰囧》劇本還未成型。最終王長田以 6000 萬投資額收獲了 12.7 億的票房,徐峥在震驚中創造了那一年的票房神話。
成為百億導演之前,吳京也曾在電視劇、電影裏被打的鼻青臉腫。他的成功離不開 " 中國英雄 ",從《戰狼》(5.4 億)、《戰狼 2》(56.9 億)、《流浪地球》(46.86 億)到《長津湖》(57.75 億),吳京用無可撼動的票房成績和他獨有的英雄主義,成功走上 " 管理崗 "。
從《唐人街探案》賣出 8.23 億開始,媒體們将陳思誠視為鬼才導演。目前陳思誠執導作品的總票房超 122 億。
與陳思誠不同,草根演員大鵬的導演職業生涯并不容易。2015 年由 5000 萬成本制作的《煎餅俠》賣出 11.6 億後依然被群嘲,随即而來的是《縫紉機樂隊》票房失利(4.59 億),直到今年的《保你平安》,雖然票房只有 7 個億,但好在口碑上有所緩和。
姜文、徐峥、吳京、陳思誠的成功,也讓許多男演員蠢蠢欲動,于是短暫出現了男演員 " 跳槽 " 導演的現象。如今大部分 " 票友 " 早已 " 離職 ",只有鄧超、王寶強雖曾碰壁卻不曾灰心。
鄧超在導演這條路上可以説是屢敗屢戰。《分手大師》《惡棍天使》兩部作品幾乎耗盡他的觀眾緣,終于達到及格線的《銀河補習班》雖 13 天票房突破 8 億,也沒能成為當年叫坐叫好的黑馬,只能説表現平平。直到今年,屢屢改檔的《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最終僅以 1 億票房草草收場,給予導演鄧超致命一擊。
與鄧超不同,王寶強的第一部院線作品《大鬧天竺》雖也是叫座不叫好的爛片,但草根出身、經歷曲折的王寶強,顯然比鄧超在觀眾心中擁有更高的包容度,其執導的新片《八角籠中》雖還未正式上映,但已呈現出一定的票房和口碑潛力。
可以看出,與投身電影賽道的職業規劃不同,轉型電影導演更多是技術的轉換,對審美、市場嗅覺等的要求更為細致,挑戰也随之增加。從知名男演員到綜藝大咖再到被全網群嘲,或許只有一部院線電影的距離。
除導演外,男演員的 " 升職版圖 " 還包括編劇、制片人、經紀人等。如果説男演員從電視劇演員突破為電影演員是通過演藝經驗增加工作機會,那麼自主創作、制作影視作品,升職為導演、編劇、制片人、經紀人則是實打實的工作轉型。
03
轉戰商海:打工人變老板
不論是深耕演技拓展線路跻身大銀幕,還是轉型迎接新挑戰做導演,本質上都屬于技術崗位的發展,而直接開公司做老板才是真正的晉升管理崗。
2016 年吳奇隆辦了兩件大事,一件是娶了國民初戀劉詩詩,另一件就是跻身 10 億老板。
8 年過去了,吳奇隆的身價已經超過了 50 億,由他創立的影視公司稻草熊娛樂,即便是在生存環境相當惡略的 2022 年,通過其發布的 2022 年業績公告來看,全年收入也達到了 9.8 億。雖然比 2021 年同期數據出現一定下降,但仍以 7356 萬的經調整後淨利潤保持盈利狀态。此外,吳奇隆在餐飲業、時尚品牌均有投資。
任泉也是男演員經商的代表人物。"27 歲爆紅、43 歲退隐、48 歲身價十億 " 是任泉在互聯網的關鍵詞。憑借《少年包青天》爆紅後,任泉憑借毒辣的眼光入股華誼兄弟,收獲了 150 倍的高回報,早在 2017 年就在《中國頂級投資人排行榜》上排第 35,比王思聰還要高出兩位。彼時任泉手裏就有 73 家企業,其中三家估值都在 10 億美元以上。
另一位從底層打拼成為資本的男演員是黃曉明。憑借《神雕俠侶》爆紅之後,黃曉明成立了易星傳媒,也就是《何以笙箫默》的制作公司。2009 年華誼兄弟上市時,黃曉明購入的 180 萬幹股讓他輕松賺了 2 個億,最多時他控股過 43 家公司,還跻身福布斯名人榜第四。
70 後、80 後男演員經商,大多以餐飲為主構建自己的商業版圖,而 90 後男演員的商業之路則是以愛好為主。
作為練習生出身的男演員黃子韬在 2016 年成立了龍韬娛樂,2021 年 3 月他正式加入佛山 GK 電子競技俱樂部,成為合夥人及聯席 CEO。同年 6 月,黃子韬對外官宣永恒星龍集團成立,新公司名為 " 海南永恒星龍娛樂集團有限公司 ",黃子韬持有該公司 99% 的股份。同年 10 月,黃子韬以杭州望望龍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簡稱 " 望望龍 ")董事長的身份首次進行帶貨直播。
公開資料顯示,望望龍成立于 2021 年 7 月 26 日,黃子韬通過永恒星龍娛樂集團持股 44%, A 股上市公司星期六旗下互聯網營銷服務集團杭州遙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遙望網絡)持股 46%。
黃子韬喜歡帶貨,演員白敬亭喜歡穿搭。
2022 年 1 月,白敬亭以大股東的身份創立了喆亭好(上海)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不久之後,該公司申請注冊了 "GOODBAI" 商标,作為白敬亭的個人品牌,涵蓋廣告銷售、服裝鞋帽等領網域的國際分類。
對于男演員來説,每一個時間節點都有着千絲萬縷的 " 晉升機制 "。通過自身的人脈優勢、媒體資源和宣傳效應,男演員們的職場之路可以譜寫出一首奮勇前進的進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