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造車新勢力:要麼上岸,要麼淹死,歡迎閲讀。
一邊是營收超千億、淨利潤破百億、單車售價超 30 萬元的理想汽車;另一邊是千方百計求生存的高合汽車,及一眾同命相連的造車新勢力。
作 者 | 木 子
責 編 | 尚 武
出 品 | 汽車 K 線
李想,勝(剩)者為王;丁磊," 命懸一線 "。
2 月 26 日,理想汽車披露 2023 年财報,1238.5 億元營業收入、118.1 億元淨利潤,不僅讓理想汽車成為中國第一家年營收突破千億元的造車新勢力,同時也令其成為首個實現年度盈利的中國造車新勢力,一年淨利潤抹平五年虧損!
這讓李想同學意氣風發,2024 挑戰 80 萬輛。
有人歡喜,有人憂。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高合汽車于 2 月 18 日突然曝出停工停產 6 個月的消息。引發社會輿論高度關注。
去年至今,關于高合汽車經營不善的消息不時傳出,諸如銷量下滑、債務纏身、融資不順、裁員、閉店、降薪等。
尤其是掌門人丁磊,四下尋求 " 救命稻草 ",公司僅剩 "3 個月視窗期 ",説明高合汽車處境,已快讓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的 " 命懸一線 " 一語成戳。
令人擔憂的是,高合汽車不是第一個陷入生存困境的造車新勢力,更不會是最後一個。但作為中國汽車工業不斷發展,試探新方向的一員,人們固然希望那些真正做事,腳踏實地,仰望星空的新汽車公司,能夠為汽車工業和實體經濟,也包括資本市場,帶來一陣新風。
可對于很多造車新勢力而言,還能活到明年嗎?
1
上岸?
據《汽車 K 線》統計,截至 2024 年 2 月,理想汽車是中國造車新勢力中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實現年度盈利的公司,并一舉填平了近 5 年(2018-2022 年)來的累計虧損。
餘下包括已經 IPO 的蔚來汽車、小鵬汽車、零跑汽車,雖然已經暫時 " 上岸 ",但都還面臨着持續虧損。
其中,零跑汽車近四年(2019-2022 年)累計虧損近 100 億元;小鵬汽車和蔚來汽車近五年(2018-2022 年)累計虧損分别高達 218.25 億和 518.16 億元。
不過,令人為這 3 家造車新勢力感到慶幸的是,實現 IPO 的他們,相比如今熱度頗高的高合汽車而言,則更加容易實現融資,從而維持公司的正常經營。
當然,這并不意味着,蔚來汽車、小鵬汽車和零跑汽車可以高枕無憂。
當外資、國資對投資變得越來越謹慎,造車新勢力投資視窗基本關閉,留給他們扭轉業績的時間,顯然也不會太久。
随着時間推移,接連虧損的财務表現,正讓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失去耐心。加上小米和華為,這些真正的科技公司加速入局,此前所謂的互聯網造車 " 包裝 " 出來的高大形象,或将被逐漸撕去偽裝。
華為治下的問界崛起,已經極大影響造車新勢力原有格局。今年 1 月,問界以 3.3 萬輛的交付成績,奪走了理想汽車連續數月霸榜的新勢力冠軍寶座。其他 " 三界 " 也都在磨刀霍霍。
因此,蔚來汽車、小鵬汽車和零跑汽車雖然已經拿到戰略投資,并引入合作夥伴,但只有加速實現銷量規模化、财務扭虧為盈,才能扭轉乾坤,繼續在汽車市場生存下去。
令人擔憂的是,不管是小鵬汽車抱上了大眾汽車集團與滴滴,零跑汽車貼上了 Stellantis 集團,還是蔚來汽車在中國搞換電聯盟合作,或許會讓三者的處境相對比較安全,但都很難以此達到盈利的目的。
或者説,這三家暫時 " 上岸 " 的造車新勢力,若想成為下一個實現盈利的 " 理想 ",還是得以理想汽車為榜樣,在銷量規模上做出成績。
2
淹死?
對于像高合汽車這樣尚未 IPO 的造車新勢力而言,正面臨 " 死局 "。
首先,面對造車新勢力投資視窗期的關閉,尤其是國家将氫燃料、氫能納入戰略新興產業,依舊在門檻較低的電動汽車絞殺的造車新勢力們,已然陷入融資難困境。
其次,面對國内外主流車企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布局後的激烈競争,這對本就囊中羞澀的造車新勢力,無疑是雪上加霜。
最後,科技巨頭小米、華為的加入,也吸引了一大批投資者的目光,再加上這些科技公司手上不僅有大量的現金,還有真正的技術,或能在汽車市場後來居上,成為汽車市場和資本市場的 " 寵兒 "。
這對于如高合汽車一眾造車新勢力們來説,顯然是不利的。而高合汽車是否會随着此次停工停產,落得個半路折戟的下場,不禁令人擔憂。
畢竟,前車之鑑已經太多。随着新能源汽車市場競争的不斷加劇,造車新勢力殘酷的淘汰賽随着資本遇冷,真的開始了。
創設于 2017 年的拜騰汽車,則于 2023 年被法院裁定破產清算;創辦于 2015 年的威馬汽車,因創始人 2023 年疑似出走海外,陷入供應商讨債、交不出車和車機停服的困境;創建于 2017 年的愛馳汽車,則因 2023 年出現工資延遲發放問題,11 月被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價格戰并未得到緩解,反而在龍年開年愈演愈烈,這勢必将加速車市淘汰潮的到來。
這也意味着," 高合 " 現象大概率還将繼續上演。這對員工、供應商、用户權益等都将造成不小的打擊,并對社會造成不小的負面效應。
對此,理想汽車 CEO 李想在社交平台上評論稱,希望國家能盡早建立汽車企業并購體系,宏觀引導汽車行業的健康發展,擴大汽車企業的社會價值,減少汽車企業競争導致的價值縮水和倒閉帶來的社會損失。
他還表示," 經營不善而并購產生的社會損失是 10 的話,經營不善倒閉的社會損失則是 100。"
就目前處于水深火熱的高合汽車來説,若想擺脱如今的困境,一是其掌舵人丁磊找到 " 續命錢 ";二是被其他大型汽車集團收購。
但結合前文提到的融資困境,這筆 " 續命錢 " 顯然不好找。因此,丁磊的 " 個人魅力 " 能否發揮作用,只有時間來驗證。
有消息報道稱,長安汽車正在與高合汽車洽談收購後者 51% 股權,對此,長安汽車表示," 在談,離‘妥’還遠。"
有意思的是,兩天前,曾位列世界第一、手握重金、絕對擁有先進技術的蘋果公司突然宣布,歷時 10 年、耗資數十億美元的蘋果汽車項目夭折。那麼蘋果看到了什麼?
此時還沒套現,或者沒盈利的造車新勢力,上岸的機會,非常渺茫,當耗盡最後一絲體能,在茫茫的造車海洋中,結局可能只剩下一個。
3
Views of AutosKline
值得注意的是,高合汽車不是第一家面臨困境的造車新勢力,更不會是最後一家,誰會成為下一個離場的新能源車企,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留給 " 高合們 " 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而前車的 " 高合汽車們 ",也在提醒着造車新勢力玩家們,靠人不如靠己,沒有強大的 " 硬實力 "、" 真本領 ",不僅造不了血,也很難融到資,更無法生存、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