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億緯锂重押大圓柱電池,歡迎閲讀。
作者 | 王小娟
編輯 | 柴旭晨
每次車展,不僅是車企們展示新車、新技術的舞台,產業鏈上企業們也摩拳擦掌,都将最新技術拿出來曬一番。
本次上海車展,億緯锂能就攜 OMNI 全能電池、開源電池、飛行器電池、機器人電池、汽車電子電池等一系列核心技術產品亮相展會。
在億緯锂能副總裁、電池系統研究院院⻓江吉兵看來,大圓柱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最優解。在此之前,億緯锂能的大圓柱電池也獲得了寶馬的定點,在 2025 年推出搭載大圓柱電池的新車型。
值得一提的是,行業已有不少車企将大圓柱電池作為解決方案,在此之前,代表性的就有特斯拉主導的 4680 電池。
具體而言,他認為,相較于方形電池,大圓柱電池 10 倍的制造效率,系統零部件設計标準化和成組工藝标準化,可讓電池成為汽車标準零部件。并且,大圓柱電池還可以解決後續更新問題。
江吉兵表示,在新能源汽車產品迭代周期壓縮至 12-18 個月的產業現狀下,大圓柱電池的 " 固定尺寸 + 多元化學體系 " 技術路線,成功解決了标準化與個性化之間的發展悖論。其可兼容從磷酸鐵锂(LFP)、磷酸錳鐵锂(LMX)到三元锂(NCM)等多種化學體系,實現電量、續航、充電時間、功率的靈活調整,可以将電池系統的研發時間縮短到 3-6 個月,并降低 80% 研發費用。
另外,就行業長期在解決的膨脹等問題,大圓柱電池也是表現更優。
江吉兵介紹," 大圓柱電池的圓形結構及特殊材料使其能夠在整個電池的生命周期尺寸始終如一,省去了復雜的應力管理設計,整個電子系統的存儲也得以變得簡單,這也我們堅定選擇大圓柱電池走原位更新路徑的底層邏輯。"
同時,基于新的技術,億緯锂能的電池在安全方面也有了新的保障。江吉兵補充,億緯锂能電池系統基于 1500 兆帕的雙層熱實心鋼與 3500 兆帕的航天級玻璃纖維、全網域發泡技術等疊加,讓整個電子系統的底部磕碰能量吸收可達到 1000 焦,是新國标 6.6 倍。
當前,億緯锂能的大圓柱電池,憑借低温快充、高精度成組、高可靠焊接、高致密發泡的特點,獲得了不少國内外專利。
江吉兵透露,億緯锂能在大圓柱電池方面構建的全球化專利網絡已覆蓋 15 個國家,累計申請超 2300 項專利,專利數量位居全球首位," 為大圓柱電池全球化打下良好的基礎 "。
除了大圓柱的技術路線之外,在行業更高能量密度需求下,億緯锂能也正在采用軟包電池技術路線,推動電池從液态技術向固态技術迭代。
當前,除了新能源汽車之外、低空飛行汽、機器人等都是動力電池的需求端,随着這些市場的壯大,億緯锂能等電池廠商也将迎來新的機會。
以下是華爾街見聞等與億緯锂能副總裁、電池系統研究院院長江吉兵、XEV 產品中心總監馮炎強、ESG 雙碳部總經理肖忠湘、低壓技術研究所國際產品中心總監凌鑫晨等人的對話:
問:看到行業關于低空電池能量密度大概是在 320 瓦時到千瓦時,支持 10 分鍾快速 80%,就想問一下這個性能的話,它是不是已經接這個行電池行業的天花板?未來怎麼來突破這個材料體系對能量密度的一個限制?
馮炎強:能量密度其實是我們在這種低峰或者是飛行汽車上一直追求的主要方向。很多客户也要求我們在能量密度的維度上能不斷提高,因為飛機載重越多,能耗越高,續航就會越短。而我們現在的客户更多想要更高的能量密度。
325 瓦時永遠不會是我們的最終解決方案。未來要做到超過 350 瓦時,乃至于超過 400 瓦時每公斤的產品,自然需要做更多材料體系上的更新,比如我們一直在内部開發的固态電池。
對于低空經濟,面向未來更高品質的產品,固态電池是更合适、更能達到航空領網域應用條件的產品。并且國家也在重點支持固态電池,從動力到能源車,再到低空經濟,未來也考慮将固态電池用在機器人上。
問:是否會擔心這個頭部企業通過這個規定的效率後來者居上?
馮炎強:我們認為在這個行業,大家都處于比較新的狀态,不存在所謂後來者居上,也不存在多大的領先和超越。
我們當前的產品品類能較好覆蓋更多不同場景的需求,比如小型、長距離、中距離、增程等低空領網域的應用要求。產品種類的豐富使我們在不同應用和需求下,方案的匹配性和多樣性能有更好的狀況。
問:前段時間機器人馬拉松,暴露了很多機器人的一些問題,比如説散熱、續航,那機器人面臨着哪些挑戰?
馮炎強:從人形機器人的應用來看,目前主要應用在工業和商業領網域,可能再過五年或十年才會慢慢落地到家庭用户。從工業轉到家庭或入户應用,會有本質區别。
首先,對于現在的商用或工業應用來説,最大的挑戰是人形機器人的空間體積有限,在有限空間内要滿足應用場景需求,比如需要連續工作 4 個小時且帶負荷工作。但目前機器人待機或做簡單動作的使用時間僅在 2 到 3 個小時,而工廠上班時間是 4 個小時以上,所以至少要大于 4 個小時的續航才能滿足工業和商業應用的基礎條件。當前電池在有限空間内實現 4 個小時續航,需要更好的體積能量比,即在同樣情況下儲存更多電量,這是投入工商業應用的重要條件,否則反復換電或充電不是理想的應用場景。
其次,目前市面上人形機器人的動作較為簡單,在北京的馬拉松比賽中暴露出很多問題,是因為產品設計未充分考慮特殊場景,導致電機發熱、電池續航不足,如比賽中有的機器人換了三四次電池才跑下來兩個多小時的比賽,每塊電池續航僅半小時。所以對于特殊或極限工況的應用場景,對電池的放電倍率、續航和電量要求更高,比現有場景更具挑戰性。
第三,人形機器人最終要達到入户标準,大規模量產進入家庭,需要做好安全性,電池在任何使用工作狀态中都不能出現安全問題或事故,這是達到入户的重要條件。我們通過材料體系的更新迭代,采用固态電池等方式實現更好的續航,同時結合大圓柱電池安全的底層邏輯和行業應用經驗,實現產品的高安全性。
問:億緯锂能能量回收下一步的規劃是什麼,能不能介紹一下?
肖忠湘:我們第一步要做的是完善全球網絡。
第二步,生產體系我們比較強,現在要打造回收體系,回收體系又包含很多子體系,比如運輸網絡、處理能力等,後面需要加強相關運輸及配套鏈條的網絡建設。
未來還有幾個方向,一是回收點要更多;二是實現數字化的溯源問題;三是希望最終變成線上的回收商城,例如以後可能有電池護照,每個購物車都有電池護照,電池護照與回收網能力關聯,使用電池的場景也會與回收網關聯,未來有一定的暢想空間。
問:12v 锂電的業務規劃是什麼?
凌鑫晨:億緯锂能很早就開始做 12v 锂電的研究和布局,大概在 2021 年到 2022 年,最早是歐洲找我們開始做。
經過三四年的技術積累,目前已初具規模,拿到了國内及國外各個大廠的一些小項目。從去年年底到今年,有很多項目在逐步量產,今年 12v 锂電的出貨量預計大概會有 50 萬套以上。
下一步計劃是讓億緯在該領網域做到世界第一,億緯會投入更多研發資源,打造平台化并向各個客户推廣,降低成本。另外,也在拓展新賽道,用锂電池替代原來的一些鉛酸電池,目前已在做前沿研究,今年或明年可能會有方案出來,已有一些客户在對接,這将是一個非常大的體量。總體來説,億緯在這方面投入了很多研發資源,有一定項目在運行,下一步也有很多潛在客户,發展非常積極向上,目标是在這個細分領網域做到世界第一。
問:在新材料電池方面有什麼規劃?
馮炎強:我們在新材料方面一直都有研究,不僅是大圓柱電池,還有附帶電池、接觸二次電池都在研發。在產業化過程中,對于車用而言,規模化背後需要高成熟度、經濟性和技術領先。
鈉離子電池寬温網域低温性能好、損壞壽命不錯,但存在成本高、能量密度低的問題,同樣一台車,使用鈉離子電池的續航比使用其他電池低。鈉離子電池的充放電優勢是温度區網域大,在 60 度到零下三四十度,其低温性能和強温性能與三元電池相比,受温度影響較小。
問:如何看待接下來大圓柱電池市場進展?
江吉兵:在中國,這兩年增程車增長非常快,這與中國的消費體驗相關,中國人喜歡大型的 SUV,在 B + 級甚至 CD 級車型測試中,增程的占比非常高。因為中大型車如果采用純電,要跑六七百公裏,需配超過 120 甚至 150 度的電量,這不僅增加首次購車成本,車重可能超過 2.7 噸,百公裏能耗高,經濟性不好,且冬天續航會大幅降低,無法解決裏程焦慮。
所以在一段時間内,增程會聚焦在中大型 SUV 中,如問界賣得好的也是增程車。
大圓柱電池能解決中大型車增程的問題,目前增程車的裏程普遍在 100 到 200 公裏,平時純電使用居多,對充電品質要求高。大圓柱電池能在增程車輛有限空間内實現超級增程,使大型 SUV 增程車跑到 300 公裏,提升市場體驗,且需裝六七十度電,這是磷酸鐵锂做不到的。大圓柱電池的市場定位不是與磷酸鐵锂競争成本,而是做磷酸鐵锂做不了的事。
大圓柱電池能解決低温問題,不僅在低温下能量保持率好,功率特性也好,急加速時沒有動力挫折感,且低温快充性能好,采用保温技術、電池低内阻技術、脈衝自加熱技術,零下 30 度能做到 10 到 80% 的充電量,充電到 25 度,技術指标優秀。
大圓柱電池比磷酸鐵锂的產值高,設計壽命 12 年,質保 10 年,可能出現電池壽命比車長的情況,其回收價值也有優勢,如歐洲鐵锂電池回收可能需支付處理費用,而三元電池有回收價值。
另外," 原位更新 " 概念很重要,新能源汽車迭代速度越來越快,過去開發周期三年、兩年,現在一年甚至一年分上半年和下半年更新,快速迭代要求研發投入。乘用車發展存在產能錯位問題,市場需求與產能不匹配,造成產能閒置浪費。未來每款車定制化,方形電池在高度、厚度以及 400 伏到 800 伏的厚度難以統一,而圓柱電池可以靈活調整,如 400 伏到 800 伏的充電、放電,通過材料體系變化,實現不同電量裏程和快充時間,滿足消費者靈活的性能需要,且迭代時不用改電芯和系統產線,只需材料更新,產線工藝不變,能無縫切換,降低研發費用和時間,實現效率最優,這也是大圓柱電池未來幾年的重要戰略。
問:對方形锂電池,技術路線有沒有不足?
江吉兵:我們也做方形鐵锂電池,與小鵬、埃安、零跑等主流主機廠都有合作,方形電池也做得不錯,只是對外表達較少。我們講圓柱電池是因為做了二十多年研究,認為在未來技術路線發展中有優勢,是重要技術方向。
沒有一種技術路線能打遍天下,市場大、領網域多、細分應用場景多,不會有一塊電池能獨霸市場。在中低端 20 萬以下的車,續航要求不高,如續航 500 公裏、600 公裏,我們有方形锂電池和操控技術,但在這些領網域做不到引領水準,表達缺乏説服力。而在大圓柱電池領網域,我們投入攻克難題,要引領大圓柱技術向前發展,這是我們強調大圓柱電池的原因。
問:想問一下尤其是在動力電池這方面,出海的規劃是怎樣的?
江吉兵:我們的大圓柱電池在續航方面有布局,歐洲車型喜愛大型座駕,大圓柱電池标準化疊加 " 原位更新 " 概念,歐洲研發保守,開發周期長,資產投入大但變化快,不利于發展。
大圓柱電池的產能布局有優勢,技術進步可逐漸應用,不會讓產線閒置。我們在歐洲布局了 24 小時的大圓柱電池產能,有很多客户,產線可根據需求調整,如從開通 15 分鍾到将來 12 分鍾。
這是大圓柱電池在全球化布局中的優勢,不會因乘用車定制化影響使用率,對產品成本競争力有很大好處。
問:大圓柱電池有什麼前瞻性?
江吉兵:全球化前瞻性方面,現在電池主要用在車裏面,未來在機器人領網域,包括工業機器人、消費機器人、家庭用機器人,大圓柱電池有應用優勢。
大圓柱電池是圓形,空間适配能力強,方形電池難以做到。在機器人胸腔裝電源,不可能為每個產品定制不同的方形電池,圓柱電池可靈活組合,甚至機器人手臂裏可裝結構化的大圓柱電池。
另外,大圓柱電池高能量密度,當下機器人可能一兩個小時續航,未來可能超 8 個小時甚至更多,大圓柱電池的高性能能實現更長續航驅動機器人,在該領網域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