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賣“丸子”年入140億,海底撈、大潤發背後的巨頭,再衝港股IPO,歡迎閲讀。
文 | 天下網商
包心魚丸、小酥肉、手抓餅、火山石烤腸 ..... 這些在海底撈、大潤發、盒馬裏随處可見的尋常美食,捧出了一家規模百億的速凍食品巨頭——安井食品。
不久前,安井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簡稱 " 安井 ")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計劃實現 A+H(A 股和港股,安井食品已于 2017 年 2 月 22 日在上證所主機板挂牌上市)雙重上市。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按 2023 年收入計,安井是中國最大的速凍食品公司,市場份額為 6.2%。另據招股書,安井在 2022 年、2023 年、2024 年前三季度的營收為 121 億元、140 億元、110 億元,淨利潤為 11 億元、15 億元、10 億元。
三大品類,将安井送上了 " 速凍大王 " 的寶座,包括速凍調制食品(魚丸、肉丸、烤腸等調味食材)、速凍菜肴制品(酸菜魚、小酥肉等預制菜)、速凍面米制品(燒賣、饅頭等米面點心),2024 年前三季度,以上三個品類的營收占比分别為 50.8%、30.2% 和 16.5%。
相較 1992 年成立的三全、1997 年面世的思念,這家福建企業是行業的 " 後起之秀 ",它靠着大單品策略、供應鏈效率、全渠道網絡三把利刃破局速凍食品市場,迅速跻身行業頭部。其創始人、董事長劉鳴鳴以 " 快半步 " 戰略聞名,曾率先押寶火鍋料、預制菜兩大風口,帶着公司駛上增長快車道。
而在速凍食品市場增長放緩、預制菜賽道承壓的當下,安井食品的風光業績是否可持續?以 " 快半步 " 著稱的龍頭品牌,2025 年又在率先押注什麼樣的機會市場?
鄭州老師創業賣 " 丸子 ",把公司做上市
安井食品的創始人、現任董事長劉鳴鳴,生于 1962 年,是河南鄭州人。
1980 年,劉鳴鳴考入上海同濟大學,主修建築工程系結構工程,畢業後曾在鄭州工業大學擔任教師,任教兩年後,辭職投身商海。
一段在外企的工作經歷,讓他偶然觀察到,在國外的商超和大賣場裏,冷凍食品生意十分紅火,劉鳴鳴由此嗅到時間差的商機。
2001 年,39 歲的劉鳴鳴參與出資創辦了華順民生公司,即安井食品的前身。這家公司的成長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關鍵階段:
2001 年— 2007 年的初創期,劉鳴鳴一邊靠着沿海地緣優勢,以福建 " 特產 " 魚糜制品發家,一邊又避開三全、思念主導的湯圓水餃賽道,以 " 發面類制品 " 這一細分品類切入速凍米面制品市場。渠道上,安井将重心放在了農貿市場、中小餐飲店等下沉市場,快速成為區網域性速凍龍頭。
2007 年— 2017 年的擴張期,安井在產品上主攻起标準化的 " 火鍋料 ",捧出過多個年營收過億的大單品,拿下火鍋料市占率第一;與此同時,采用 " 一縣一商 " 的經銷商策略,形成輻射全國的經銷網絡,并與呷脯呷脯、海底撈等連鎖餐飲展開合作,在規模上實現彎道超車。
2017 年,通過在產品和渠道展開雙重錯位競争從而闖入行業頭部的安井食品,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募資加速奔跑。
此後兩三年,安井又搶先盯上了 " 預制菜 " 這門新生意。
這一時期,恰是國内預制菜行業從 B 端快速發展期向 C 端需求挖掘期的過渡階段。自 2020 年起,通過收購、并購、開發子品牌等手段,安井快速拿下預制菜賽道的入場券,打造出酸菜魚、小龍蝦、小酥肉等爆款。
2021 年 2 月 18 日,安井食品的股價最高觸頂 276.58 元 / 股,市值超 680 億元。這一年,安井食品已經占據國内速凍火鍋料 45% 的市場份額,預制菜業務同比增幅超過 100%,同年,劉鳴鳴本人以 33 億元的财富登上《胡潤百富榜》。
不過此後,安井食品的股價開始震蕩下滑,如今已不到 100 元。此次赴港 IPO,公司控股股東為福建國力民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持股 25%,董事長劉鳴鳴持股 4.19%。
捧紅 37 個億級爆品,供應 10 萬多家餐飲店
理論上來説,普通人的一日三餐,都可以被安井 " 承包 "。
目前,安井的產品策略可以概括為 " 三路并進、爆品先行 ",形成以大單品為核心的跨品類產品矩陣。2023 年,安井提供超過 400 種產品,其中營收超過 1 億元的大單品共計 37 個,包括火山石烤腸、小酥肉、調味蝦、燒賣、撒尿肉丸等。
而安井之所以能成為大單品制造機,或得益于其後端的 " 產地研 " 與前端的 " 銷地產 " 模式。
所謂 " 產地研 ",指的是依據當地原料特性和消費者口味偏好,為不同地區開發定制產品,如針對華南的魚籽炸魚蛋、華中的嫩魚丸等,同時保持全國性主要產品種類的一貫特色。
而 " 銷地產 ",指的是生產基地鄰近主銷市場,輻射範圍在 500 公裏以内,縮短了材料供應商、生產基地、經銷商和終端客户之間的冷鏈運輸半徑,降低產品損耗率。
據招股書,安井目前在四川、河南、湖北等地擁有 12 個國内生產基地,年產量超過 100 萬噸,2023 年公司的產能利用率超過 91%,而物流費用占總收入的比例僅為 1.9%。
顯然,從 " 產地研 " 到 " 銷地產 ",這種區網域化多點布局達成規模經濟以後,在物流和供應鏈方面都具備顯著的成本優勢,提高了企業經營效率。
該策略還鍛煉了安井面向市場時的快反能力。2023 年,淄博燒烤爆火全網之際,安井就曾大力推動丸子等适合燒烤場景的產品滲透,掀起了一陣 " 安井丸子熱 "。
再從渠道收入來源來看,曾經作為上遊供應商企業的安井,現今已經逐步走上了 B+C 雙端驅動的新路徑。
招股書顯示,安井食品的銷售渠道,包括經銷商、KA 客户(大潤發、永輝超市、沃爾瑪等)、直營客户(張亮麻辣燙、呷脯呷脯、海底撈等)、新零售平台(盒馬鮮生、叮咚買菜、鍋圈等)及電商平台(天貓、京東、拼多多等)。
其中經銷商一直都是絕對的主力,2022 年、2023 年以及 2024 年三季度,他們貢獻的收入分别為 97.6 億元、113.2 億元和 90.3 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均超過八成。截至去年四季度,安井的經銷商總數為 2069 個。據弗若斯特沙利文,2023 年,每名經銷商平均貢獻收入約 580 萬元,超過行業頭部公司水平。
經銷商的 " 貼身支持 ",不僅使得安井在線上、線下各類消費場景中 " 随處可見 ",持續擴張產品的銷售規模,同時也為公司分散了風險。
與大客户們的 " 售後 " 待遇有所不同的是,安井通常不允許經銷商退貨,除非出現產品質量問題,稱 " 此舉與行業慣例一致 "。安井的多數產品保質期為 12 個月,且速凍食品需要較高的儲存成本,這種做法一定程度将庫存和損耗等風險轉移到了經銷商身上。
再衝港股," 預制菜之王 " 的下一步怎麼走?
靠着數十個億元大單品的輸出,500 公裏内供應鏈的效率優化,以及 2000 多名經銷商的密集觸手,安井食品成功打入了 60 多萬個終端,登頂 " 中國速凍大王 "。
不過,盡管營收規模近三年來均超過百億,但安井食品的增長速度有所下滑,甚至在去年陷入了 " 增收不增利 " 的局面。
對比 2020 年— 2022 年來看,安井食品的營收增長均超過 30%,而 2023 年增速降至 15%。到 2024 年前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僅有 7%,淨利潤則下滑了 7%,至 10.6 億元。公司解釋稱,主要 " 由于政府補助較上年同期減少 "。
淨利潤縮水的同時,產品單價也在下滑。據招股書,公司主營的速凍調制食品、速凍菜肴制品、速凍面米制品平均銷售價格分别從 2023 年前三季度的 13.8 元 / 千克、20.7 元 / 千克、10.8/ 千克下滑到 2024 年同期的 13.6 元 / 千克、17.9 元 / 千克、10.1 元 / 千克。
如果觀察安井食品的增長 " 高光時刻 ",也就是上市後的 2020 年— 2022 年,恰與國内預制菜市場高歌猛進的階段相吻合,安井的預制菜業務營收增速一度高達 112%,占比從最初不足 10%到去年三季度占比 30%,而增速卻下滑到了 7%。
為快速切入預制菜市場,安井通過 " 自產 +OEM+ 并購 " 的模式,構建出 "1+5" 的多品牌矩陣("1" 指主品牌安井,"5" 指安井旗下安井小廚、凍品先生、洪湖誘惑、柳伍、安仔 5 個子品牌)。
其預制菜主力 " 洪湖誘惑 "、" 柳伍 " 為收購品牌,均主營小龍蝦產品;旗艦品牌 " 安井 " 推出蝦滑、蛋餃等即烹食材;自有子品牌 " 凍品先生 " 聚焦酸菜魚、藕盒等;" 安井小廚 " 則主推小酥肉、荷香糯米雞等。
據胡潤研究院評選,在 2024 年中國預制菜生產企業百強榜中,安井食品位列第一。雖然站到了行業頂尖位置,但近年來,預制菜市場的整體發展卻顯得黯淡。
2023 年,全國新增注冊預制菜企業 4026 家,同比增長 114.83%,截至目前現存預制菜企業已經超過 6 萬家,且仍有進一步增長的趨勢。
但預制菜企業的 " 客户們 " —— B 端餐飲業的生意卻越來越不好做。
據紅餐網報道,2024 年上半年全國多個重點城市餐飲業表現下滑。其中,北京上半年限額以上餐飲企業(即年主營業務收入大于等于 200 萬元)的利潤同比下跌了 88.8%,上半年共有 105 萬家餐飲企業吊銷、注銷,逼近 2023 全年的水平。與此同時,風靡餐飲業的 " 現炒 " 風潮,也使得預制菜企業面臨的競争更為激烈。
而在 C 端,消費者依舊對缺乏煙火氣的預制菜抱有質疑,去年 315 曝光的 " 梅菜扣肉 " 等食品安全問題也時有發生,導致市場需求增長并不如預期。
B 端需求萎縮、C 端增長乏力的局面下,湧入的競争者卻在變多,這使得安井食品以及 " 預制菜第一股 " 味知香、靠雞肉料理崛起的春雪食品等一眾預制菜巨頭業績承壓。
回顧安井的成長史,從避開湯圓水餃的紅海,到押注标準化火鍋料,再到提前布局預制菜,這家公司似乎總能在行業劇變前找到縫隙。
當賽道紅利褪去,尋找新的加速器成為安井的當務之急。此次赴港 IPO,安井正意圖增強境外融資能力,加快全球業務的布局。
據招股書,安井已在英國擁有 1 個生產基地,輻射英國、德國等歐洲國家,同時,主品牌的產品也已經出口到東南亞、美國等市場。雖然境外業務為公司去年三季度業績貢獻只有 1%,但同比增長達到 35%。
東南亞的火鍋文化、歐洲的中餐需求、北美冷凍食品的高滲透率,都有可能成為其第二條增長曲線。安井此次港股 IPO 募資的 20% 計劃用于海外產能建設,這一決定或将為這場全球化戰役儲備下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