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親子經驗:AI衝擊下傳統教育優勢蕩然無存!馬斯克給娃“排課”:專攻這幾樣,别的就不學了,歡迎閲讀。
大家好,我是逃媽。
先預告一下,周五(2 月 23 日)早上 8:30,我和小半爸會在咱們的 " 東一句西一句 " 直播間裏和大家聊聊 AI 人工智能,以及它對孩子教育目标、未來專業選擇的影響,歡迎來圍觀。其實類似的話題年前聊過一次,但是,僅僅過去了一個多月,AI 又有了爆炸性的進展,甚至颠覆了我原來的一些認知,迫切想和大家更新一下想法。
不知各位有沒關注到,前陣子,就在國内忙着過年時,北美幾家最大的 AI 科技公司幹起架來了!
先是 OpenAI 的 CEO 奧特曼説要籌集 7 萬億美元的資金打造芯片帝國,因為目前的 AI 芯片供給已經不能滿足人工智能發展的需求。
7 萬億美元,那是個什麼概念?!相當于全球 GDP 的 10%,能買 2.5 個微軟,4 個英偉達,11.5 個特斯拉~
這讓穩坐 AI 芯片龍頭寶座的英偉達 CEO 黃仁勳很不爽,直接笑話小夥子太嫩太敗家,造芯片哪兒花得了那麼多錢(言下之意就是别忙活了,來買我家的就是,我正好可以坐地起價~)。
然後,反手給 OpenAI 一個下馬威,推出了可以在本機部署的 AI 聊天機器人,只要你的電腦有英偉達 GeForce RTX 30 系列和 40 系列的顯卡,就可以用自己的機器,搭建出一個類似 ChatGPT 那樣的 AI 聊天機器人!
原來,OpenAI 悄悄發大招了,于 2 月 16 日(初七)凌晨,在沒有任何預兆和消息透露的情況下,突然發布了自己的首個文生視頻模型:Sora。
你説一段文字,Sora 就可以根據你的描述,生成長達 60 秒的 1080P 高清視頻!人工智能在繼文本、圖片的革命之後,繼續颠覆視頻領網域!
效果相當震撼,估計不少同學最近都被下面這個視頻刷屏了:
▲ Sora 生成的視頻(圖源:OpenAI 官網)
看這位女士臉部的皮膚質感、脖子上的頸紋、還有路面積水的倒影、後面栩栩如生的行人和街景,反正如果不告訴我這是 AI 生成的視頻,我是完全看不出來。
如此逼真的視頻,僅需如下一段提示詞:
" 一位時髦的女士穿着黑色皮夾克、長款紅色連衣裙和黑色靴子,佩戴墨鏡,塗着紅色口紅,在東京熱鬧的街頭閒庭信步。街道上挂滿了温暖發光的霓虹燈和生動的城市招牌。她随身攜帶一個黑色的手提包。街道潮濕而有反光,營造出彩燈光影的鏡面效果。街上有許多行人來來往往。"
OpenAI 的官網上還有更多的 Demo 視頻,每一個都非常震撼:
其實,幾乎在同一時間,谷歌也憋了個大招,推出了它家的大模型更新版 Gemini 1.5。對比 ChatGPT,它能處理超長長長的信息。給它一部 1 個多小時的電影,然後提問影片中在什麼地方出現了一張票據,票據上金額是多少,它能準确無誤地作出回答。
然而,在鋪天蓋地關于 Sora 的新聞下,谷歌悲催得就像 " 科技界的汪峰 ",連個頭條沒上~
可見科技界的壓力也真大啊!
好了,看完神仙打架的熱鬧,咱們可真得回頭想想:
成年人的工作還保不保?
縱使這一代還能勉勉強強穩住,下一代該怎麼辦?
前陣子和幾家朋友小聚時,大家再次翻出這個話題——孩子究竟該學些什麼,才能在 AI 時代立足?
有位朋友的角度很妙:" 我們在這兒瞎琢磨啥啊,看看馬斯克讓他家孩子學啥就得了啊!"
還真的是,豁然開朗!
首先呢,馬斯克是個超級奶爸,娃兒多,自己也上心。即便忙到飛起也會抽空陪伴他們,玩遊戲、閲讀,甚至一邊工作一邊帶娃,完全不是甩手掌櫃。
其次,馬斯克可能是地球上對 AI 領網域涉足最廣的人類了。
我曾以為他只是個賣電車造火箭的。後來才知道,他幾乎投資參與了市面上所有的熱門 AI 領網域,處理自然語言的 ChatGPT,生成圖片的 Midjourney,合成語音的 Voice.ai、腦機結合的 Neuralink 等等等等。啥都去插一腳,就不存在他沒參與過的 AI!
既然有這麼深厚的背景,那雞起娃來肯定有的放矢啊。
事實的确如此。
馬斯克也熱衷于雞娃。和我們廣大家長不同的是,人家有錢任性,索性給自家娃兒們開了一所學校,叫做 Ad Astra,名字源自拉丁語名言 " 坎坷之路,終抵群星 "。
這所學校早些年非常低調,從創辦之初到 2020 年,學生都沒有超過 50 名,算是馬斯克自己,以及 SpaceX 員工孩子們的私塾。
教學上也非常大膽和創新,有幾個明顯特點:
01
主打跨學科、項目式學習
教會孩子「解決問題」
在馬斯克看來,傳統學校更多的是教給孩子一個學科一個學科的知識點,它們是零散的、孤立的,就好比孩子知道怎麼使用 " 螺絲 ",怎麼使用 " 扳手 ",卻不能真正利用它們去解決問題。
而教育的意義,是讓孩子學會解決實際問題。
在 Ad Astra 創建早期,馬斯克親自參與了課程表的編排。課程表按主題編排,比如太空探索、地球資源、人類大腦、恒星家族、機器人等等。
孩子們每周的作業就是對課程表上的特定主題進行深入研究,去搜索、學習相關知識。完成指定項目任務。
我們來比較一下:
傳統學習中,孩子是一個一個知識點地學,通過練習來鞏固,通過考試來檢查掌握程度,至于這個知識點怎麼用,用在哪裏,是後話;
項目式學習裏,孩子是為了尋找某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去學習某個知識點,然後馬上把這個知識點應用到實際項目中,看看能解決問題不,如果行," 學 + 練 + 用 " 的全過程就算完成了;如果不行,那就得繼續深挖學習更多的相關知識點 ......
顯然,帶着項目的任務,孩子的學習動力會更足。
關鍵是,它更符合 AI 時代的學習。
因為有了 AI 的神助攻,很多東西不需要記憶,不需要滾瓜爛熟,你只需要知道在什麼時候,遇到什麼情況,該去問 AI 什麼問題,尋找怎樣的幫助,就行了。
美國教育界曾高度點評馬斯克的 Ad Astra 學校 "Leads the Future of Education"(領導未來教育),就是因為它更符合時代的需求。
02
側重數學、科學、編程等科技領網域
Ad Astra 非常重視數學、科學,學生在課堂上就能接觸到火焰噴射器、機器人、AI 等多種科技類課題。
編程更是基本必備技能。年齡大點兒的,學 Swift、Python、C++ 等代碼編程;小點兒的,學 Scratch 等圖形化編程;更小的,玩各種各樣的編程遊戲,培養編程思維。
我覺得很好理解,這幾項都是科技發展的根本。
頂級人才,是科技發展的 " 引領者 ";普通人才,可以成為 " 參與者 ";完全脱離的,就只能是被動的 " 追随者 " 了。
其實國内這幾年也跟得很緊,關心教育的家長肯定有所耳聞:
教育部公布的全國中小學生競賽白名單裏,科學、編程等相關項目占了大半壁江山。
機器人、編程等競賽項目已經成為小升初、初升高的 " 香饽饽 "。
一線城市,沿海地區,已經把編程、人工智能納入小學教材。
大家都很明白,不整這些,基本上就等于和未來科技 " 絕緣 " 了。就看誰家的動作快了。
不過,最近這個説法也有不少争論。
不知大家有沒留意到,英偉達 CEO 黃仁旭,在剛剛在阿聯酋迪拜舉辦的,2024 年世界政府峰會裏提到," 人人都必須學會計算機的時代過去了,人類生物學才是未來。"
這個論調,顯然 OpenAI 的 CEO 奧特曼并不同意,他在一個采訪視頻裏就非常鼓勵孩子們都去學下編程,因為 " learning to code is a way to learn how to think." ( 編程能讓你學會如何思考 )
那到底編程該不該學?
周五(2 月 23 日)早上 8:30,我和小半爸的直播裏,也會和大家仔細掰扯下這個問題,歡迎來圍觀:
如果説上面這條有待商榷,那下面這條,可能就有些争議了。
03
嚴重偏科
不學語言、體育、音樂……
我第一次看到覺得震驚,但細想倒也有些道理,我們就部分借鑑吧。
先説語言,語言分為母語和外語。Ad Astra 裏都不怎麼學。
我仔細查了一下,和母語相關的科目只有 " 倫理學 " 和 " 與地緣政治相關的辯論 ",我想這是和馬斯克的個人喜好有關,像他去年有陣子呼籲踩刹車,暫停 AI 訓練,也是考慮到 AI 可能帶來的風險。
外語馬斯克向來不主張學,覺得直接用 AI 翻譯就夠了。
BUT,這點我覺得他是站在 " 母語是英文 " 的基礎上,屬于" 站着説話不腰疼 "那種。
互聯網時代,英文世界占了先機,所以目前熱門的編程語言、網絡協定什麼的都是英語,好在這些都是标準化的指令而已,沒太大難度;
人工智能時代,目前看來還是英文世界占了先機,無論是 ChatGPT,還是 Midjourney,它們最擅長的還是處理英文。和人工智能打交道用的是自然語言,對英文的要求就要細致多了。
我之前在研究用 Midjourney 生成圖片時,發現細微的用詞差别就能讓結果截然不同,比如表達 " 開心 ",有 happy, joyful, delighted, cheerful, pleased, overjoyed, grateful, blissful, enchanted, vivacious ……要生成一副 " 眉目傳情 " 的圖片,就需要了解這些詞匯的細微差别。
還有,目前的自然科學(SCI)裏,英文文本占了 98.05%,而全世界另外 7000 多種語言加起來還不到 2%。這説明最重要的科學成果還是在用英語表達。
對于非英文母語的孩子,完全不學,等着翻譯,反正我是不贊同的,不知你們怎麼看。
再説體育,在美國,學校裏不學很多家長是 OK 的。中學後,體育本來也是選修課。為啥呢,因為他們認為,體育就是一種運動習慣,要不家長平時帶着整,要不在校外有體育類的課外班,學校學不學倒不太重要。
争議最大的是音樂等藝術類科目。
這些也不學,家長們就覺得不可思議了,吐槽的很多。比如這位説 " 馬斯克這家教娃造機器人和辯論的學校,居然沒有藝術課程……真是有點兒盲目和自負…… "
怎麼講呢,從 " 剛需 " 上看,我覺得藝術的确屬于第二梯隊,是人們富足後為生活增添的一抹色彩。
從生存層面,大國對抗,甚至星際競争的角度看,肯定是科技在前,這是絕對的 " 硬鬥硬 "。
我想馬斯克對他家孩子的期望,肯定不會停留在 " 安居樂業 " 過滋潤小日子吧。
不過,我還是俗氣地認為,數學、編程、科學那些必須要搞,但也不要主動去放棄藝術之類呀,尤其如果娃已經有了喜愛的小興趣,就還是讓他繼續搞吧,因為現在就很開心啊,這是實實在在的「小确幸」呢。
怎麼樣?馬斯克給娃整的這些安排,是讓你豁然開朗還是更加迷糊了?
我猜很多同學都有話想説,趕緊留言説説你們的看法吧。
或者明早(2 月 23 日)來我和小半爸的 " 東一句西一句 " 直播間,咱們繼續來掰扯掰扯:
還有,如果你喜歡這類 " 國際視野 " 的分享,記得在文末給我點個" 贊 "和" 在看 ",我好有動力多挖一挖呀。
EASTWEST
本周在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