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硅料限產,遠比組件限價更艱難?硅料企業們為何吵翻了天?,歡迎閲讀。
文 | 趕碳号科技,編審及統稿 | 偵碳
硅料的情況,已經嚴峻到什麼程度了?
一位業内人士透露,目前硅料環節的庫存已經高達 30 多萬噸,如果再算上拉晶,有 40 萬噸了。硅料企業們即使停產幾個月,下遊都夠用。有的企業,只要給錢,就可以拉貨,基本上都不太過問價格了。這樣的企業,甚至都不是小硅料企業,而是某頭部企業。所以,行業已經到了必須自救的時刻!
雖然艱難,卻并不妨礙硅料企業在上周五和本周一被資本市場爆炒。就是因為,硅料企業們再次坐下來開了個會。
所以,昨晚賣方的小作文傳得鋪天蓋地,具體細節也虛虛實實。趕碳号多方了解,終于知道了一個大概,雖然細節不甚明了。
10 月 28 日下午,在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組織下,硅料企業們又專門開了一次内部會議——券商等事後總結命名為 " 硅料防内卷會議 "。趕碳号在此真的要為協會點贊。在光伏最需要的時候,他們沒有退縮,勇敢地站了出來,頂着壓力,甚至個别的誤解和非議,推動行業攜手自救。
據相關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參會人員多為硅料企業的二把手或相關負責人,雖然沒有整整兩個星期前—— 10 月 14 日那場會議上半場的規格那麼高,但是幾乎也囊括了所有硅料企業。當然,更準确地説,參會企業其實并不包括已經完全停產的四五家硅料企業。
或許,正是因為來開會的不是各家公司的老板,讨論起硅料防内卷這件事來,每位參會者除了嚴格按照各自老板交待、各家公司的談判原則發言以外,當然也就不用過于顧忌,留太多餘地——因為,不需要他們現場直接拍板作主,只需要回去匯報就行。
好消息是,所有硅料企業的态度都非常明确和一致——反内卷!這既是 " 政治正确 ",也關乎自身甚至行業的興亡。
壞消息是,在如何限產這件事上,各家态度其實并沒有在真正意義上完全統一起來。
有分歧才是正常的。只要能基于同樣的共識,能坐下來開誠布公地談,就是一件好事。我們要相信中國光伏企業的智慧。
某券商電新團隊報告稱,晚間關于硅料限停產傳聞流傳較廣,該機構基于傳聞整理出目前主流的兩種版本: 1)配額限產:各家硅料企業均降低到一定限額開工率(如 50%),控制行業月度產出與需求相匹配; 2)能耗限產:依據硅料電耗水平排序,關停末尾高能耗的部分產能(20-30%),以期達到中期的供需平衡。無論何種限產模式,正本清源意圖明确。配額與能耗限產兩種模式,均直指當前產能過剩最嚴重、產業鏈最上遊的硅料環節,可以看出監管對于把握產業鏈源頭、問題根源的治理意圖明确。無論何種模式,最終目的均是通過【控制硅料產出,托底硅料價格從而使得行業總產出受限、下遊價格企穩回升】。
另外一家券商電新團隊對此會議的反應則更為樂觀," 硅料減產或已達成共識,板塊大周期拐點已至!" 當然,這種觀點,聽聽也就行了。
接下來,趕碳号結合了解到的一些情況,做一些梳理和分析。
01 50% 產能利率,是底線?
不知道 50% 的產能利用率,是誰在這次會議上率先提出來的。總之,據説在這次大會上,大多數企業同意将產能利用率降低至 50% 以下。
筆者推測,這可能是與會者遵循了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吧。
當下的現實是,市場中目前有 3 家企業的產能利用率超過了 50%,分别是通威、協鑫和晶諾。晶諾停產後剛復產,總產能也很小。
因此,把產能利用率降低至 50% 以下,實際上就是針對的通威、協鑫。從某種角度看,這其實也可以視作眾多小企業們聯合起來 " 反對 "、" 抵制 " 兩大硅料龍頭了。
但是如果換位思考,可能也是小企業們 " 請求 " 兩大硅料龍頭,高抬貴手,放給大家一條活路走走。
從這次會議讨論的組織原則上看,有人認為這有點像是對硅料龍頭們的 " 圍剿 " 與 " 重創 "。
但是,如果站在市場競争的角度,甚至站在相關法理上看,通過行業自律的形式,要求所有企業均以低于 50% 的開工率排產,這對于擁有優勢競争地位的企業來説,其實是最大的不公平。
因為,每家企業的產能與業務規劃,都是根據自家的戰略制定的,現在突然 " 強制性 " 的改變,勢必會對一些企業的經營結果造成不利影響。
記得有位企業家打過一個形象的比喻,有時候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其實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場景。比如,讓全國人民投票,把我的錢分給大家,那所有人一定會投贊成票。但是,既然行業供需嚴重失衡,就一定要從硅料這個要害上動手。關鍵是,如何限產法。
據説目前有幾種方案,趕碳号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可行性和建設性,如何才能兼顧效率和公平。
第一,按去年各家硅料企業的市占率來分配硅料生產指标。
當聽到這一觀點的時候,趕碳号都認為有點不靠譜、不科學、不理性、瞎胡鬧……
如果這樣分配法,那麼去年下半年才投產、甚至今年才投產的企業,就只有死路一條了——去年他們的市占率近乎為零。除了新玩家以外,老玩家可能也會反對——因為他們經過一番擴產,今年的產能比去年提升了不少。按去年的市占率來分配,一定會造成大量閒置產能。
假設一下真要按這個方法來分配,那麼接下來的硅片、電池、組件是不是也可以這樣搞?那麼,五大六小是不是也應該按所有光伏制造企業的產能來集采呢?那麼,我們的光伏裝機,是不是也可以按生產了多少來制定裝機計劃呢?
回到計劃經濟時代的這種歷史倒車,肯定不能開。
第二,參照庫存情況确定企業排產,控制產能。
也就是説,庫存越多的企業,證明產品不适銷對路,沒有市場競争力。
趕碳号的直觀感受是,這個方案可能有利于顆粒硅,有利于協鑫科技。協鑫科技剛發布 3 季度的财務數據。3 季度的時候,協鑫科技產量為 6.20 萬噸,出貨量為 8.09 萬噸。前三季度產量為 19.83 萬噸,出貨量為 20.73 萬噸。看起來,今年 3 季度協鑫科技加快了出貨的速度,估計沒有什麼庫存。
但是,這對于棒狀硅企業來説可能也有欠公平。保持适度庫存,對于頭部企業來説,一是有這個資金實力,二是不盲目低價甩貨給本已嚴重内卷的硅料價格造成更大傷害。
其實,也只有頭部企業才敢有大量的硅料庫存。小企業本身資金實力不夠,真不敢囤貨,也沒有能力囤貨。
因此,這個方案對于通威、大全這兩家龍頭企業來説,估計推行起來有些難度。
第三,按產品品質,确定企業排產,控制產能。
比如説 n 型比例高的企業,就可以多安排產。估計提出這個方案的,也是大企業。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除了東方希望,頭部老玩家們的產品品質普遍不錯。所以,據説東方希望停產後仍在全力以赴地改造為 n 型,目前進展情況不詳。
但是,趕碳号認為這個方案也有欠合理。理論上,拉晶水平高,可以彌補硅料品質的弱點。也就是説,優秀的硅片企業,即使用品質相對差一些、但更便宜的硅料,也能拉出來品質好的硅棒。這其實也是不同硅片企業之間會有成本差異的重要原因。拉棒,是有門檻的。
第四,按 " 成本 ",确定企業排產,限制產能。
説到 " 成本 ",光伏人很快就聯想到了 10 月 23 日網上流傳的一篇小作文。
" 光伏傳下個月出工信部限制能耗的政策,例如硅料生產的單 KG 能耗不高于 50 度電。
協鑫單 KG 消耗 18 度電;通威單 KG 消耗 48 度電;大全單 KG 消耗 50-55 度電;新特單 KG 消耗 50-58 度電。"
因此,能耗高的項目,将不被 " 允許 " 生產,這将有利于能耗控制優秀的頭部企業,以及新近投產的 10 萬噸級的大模塊產線。
硅料企業的物料,除了能耗以外,也包括硅粉。
這要求所有的硅料企業,要公開自己的物料成本,證明自己是技術先進的企業,是優勢企業,有資格生產硅料。客觀説,這個方案較其他方案看上去更科學一些。
這樣,擁有工業硅產能的企業可能就有優勢了。
02 硅料的遊戲,不能變成比拼電費誰家更便宜
光伏的競争,越來越極端,已經有點變了味。
舉個例子,四川某市給到某硅片企業的電費是 0.28 元 / 度,這家企業就有了叫板雙龍頭的底氣。但是,拼政府補貼、拼便宜電費,這不是變相的成了各地政府之間的競争了嗎?
硅料部門能耗比硅片大,這方面表現得更為突出。誰家能拿到便宜的電,誰就有成本優勢。電費成本,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政府產業招商,只是其中一個極端的因素而已。
趕碳号認為,當我們讨論硅料企業的技術優劣、成本優劣之時,應該放在一個更為公平、透明的市場環境中進行讨論。而不是一邊要用市場化的指标——成本作為紅線,而另一邊又要用非市場化的手段,用便宜電費搞不公平競争。
有的優勢,還是要鼓勵的,比如當地的電費就是便宜,而不是給這家硅料企業特殊的優待。有的企業自備電廠就是有優勢,就像有的企業自建工業硅、硅芯產能一樣。
(1)" 我家有礦 ",自建電廠,靠火電來卷硅料。
9 月 5 日,特變電工在投資者交流中提到:" 當前整個多晶硅市場的平均售價已跌破所有生產企業的現金成本,公司采取保現金流、減少虧損的經營策略。目前公司僅有甘泉堡基地在生產,因為其擁有自備電廠,用電成本相對較低;内蒙與準東基地已處于全面檢修狀态,公司多晶硅整體開工率為 25%-30%。"
其中,特變電工就提到了自備電廠、較低的用電成本,直接降低了硅料的成本。這樣條件下生產的硅料也有市場競争力。
但别忘了,特變電工的自備電廠是火電廠,不是光伏電站。那麼用于硅料這種高耗能項目,是否合适呢?
擁有自備電廠的可不止特變電工一家,東方希望在寧夏同樣有自備電廠,實現了電鋁一體化。同樣的例子,還有其亞硅業。
用新疆、寧夏的煤電優勢,來卷硅料,而不是用清潔能源,這至少需要進一步讨論吧。
(2)靠地方政府電價補貼,來卷硅料。
自備電廠,帶來的是便宜的電力資源。這本質上也算企業的市場競争力之一。可是,還有一些硅料企業、硅料項目,他們也擁有便宜的電價,但是依靠的确實是與 " 地方政府的議價能力 ",在招商引資過程中向地方政府要了 " 便宜的電價 "。
説白了,就是政府給一些硅料企業補貼電費;再往深處説,就是地方政府給硅料企業錢,支持硅料企業去卷市場。
光伏限產,硅料限產,其目的應該是讓行業健康有序發展,讓優秀的企業在公平的市場環境中脱穎而出,而不是拯救沒有市場競争力的企業。最後,導致硅料洗牌的過程變得漫長而又痛苦,所有的硅料企業都沒有好日子過。
硅料這個要害沒有牽住,光伏行業就不可能真正反彈。
光伏限產,硅料限產,是一次行業自律。但是這次行業自律,也是有政府指導的行業自律行動。
一些地方不能在光伏大擴產時聽知任之,縱容之,沒有把好大門;在限制產能的時候,除了口頭指導外,首先應當立即限制新建硅料項目。
關鍵是,就在最近幾個月,仍然有硅料項目通過環評,在搶跑,搶着往坑裏跳。這不值得警醒和反思嗎?為什麼置若罔聞?
其次,應當還市場以公平、公平,讓市場自由的競争,最起碼就應當取消所有的硅料行業電價補貼,讓某些靠電價補貼的項目直接退市場。在統一的電價标準下,讓企業用技術實力證明自己的優勢,讓市場來選出來最有競争力的企業。
一家硅料企業負責人,在談到此次硅料限產時表示:" 這個會議能把把行業從 ICU 中拉出來,但是沒有辦法解決慢性病。硅料洗牌,不是通過一次會議就能解決的。希望政府少些行政幹預。所有政策、手段,都應該是獎勵好學生!"
另外一家頭部硅料企業總裁向趕碳号表示:" 我認為最終會落地,利大于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