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遭遇汽車芯片庫存過剩,自動駕駛明星公司Mobileye股價暴跌29%,歡迎閲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24 年一開年,自動駕駛明星公司 Mobileye 就遭遇了一輪股價暴跌。
當地時間 1 月 4 日,Mobileye 盤中跌幅一度達到 29%,最終下跌約 25%,交易價格約為 29.50 美元,這也是 2022 年 11 月以來該公司的最低水平。
客户庫存過剩導致訂單鋭減
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是當日 Mobileye 發布的财報中顯示,2023 年公司的初步業績整體優于市場預期,但預計 2024 年第一季度收入下降 50%,公司将出現大幅運營虧損。
Mobileye 将預期需求下降歸因于兩個因素。首先,一些受到 2021 年和 2022 年半導體短缺影響的汽車制造商及其供應商已經建立了大量芯片庫存。Mobileye 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 我們已經意識到客户的庫存過剩。 " 其次,Mobileye 詳細説明,許多客户在 2023 年縮減了產量,因此需要更少的芯片。
Mobileye 預計銷售放緩将持續到第二季度,但幅度要小得多。盡管 Mobileye 第一季度的收入預計将下降 50%,但預計在接下來的三個月内将同比 " 持平至中等個位數 "。該公司預計其銷售額将在 2024 年下半年恢復到正常水平。
與此同時,Mobileye 預計未來全年營收為 18.3 億美元至 19.6 億美元。但 FactSet 的數據顯示,19 億美元的中值遠低于普遍預期的 25.6 億美元。
Mobileye 是一家專注于高級駕駛輔助系統 ( ADAS ) 賽道的公司,由以色列教授 Amnon Shashua 于 1999 年創立,總部和主要研發中心位于耶路撒冷。早期,特斯拉高級駕駛輔助 Autopilot 采用的就是 Mobileye 的視覺輔助方案。
2004 年,Mobileye 的 SoC 設計團隊成功研發出采用 180nm 制程生產的 EyeQ1 芯片,走上 " 軟硬體一體 " 之路。2007 年,寶馬、通用和沃爾沃成為首批配裝 Mobileye 芯片的車企。之後,國内的造車新勢力也都曾用過 Mobileye 的產品。
憑借着在汽車市場的表現,2014 年,Mobileye 在美國上市,募資約 10 億美元,市值 53 億美元,創下以色列公司在美國 IPO 最高紀錄。2017 年更是以 150 億美元的天價被英特爾收購。
不過,英特爾之後又在 2022 年将 Mobileye 分拆出去。但截至 2023 年 9 月底,這家芯片巨頭仍持有 Mobileye 約 88% 的已發行股權。
因此,Mobileye 此次股價暴跌也影響到了英特爾。該公司的股票盤中曾一度下跌 3.8%,但随後收復了跌幅,最後僅下跌了 0.6%。
當然,Mobileye 對 2024 年的預測中也并不是毫無亮點,SuperVision 業務算一個。SuperVision 是 Mobileye 旗下的智能輔助駕駛解決方案,結合了該公司的兩個車輛芯片、11 個攝像頭和一個雷達傳感器。
Mobileye 預計 2024 年将銷售 3100 萬至 3300 萬顆芯片,低于 2023 年的 3700 萬顆芯片。相比之下,SuperVision 出貨量将從 2023 年的 10 萬顆增加近一倍,達到 17.5 萬顆至 19.5 萬顆。
汽車芯片產能過剩恐成行業難題
由于現在的新能源汽車增加了更多的電子功能,對汽車芯片的需求比電子行業的其他部分更強勁。從 2021 年開始," 缺芯 " 恐怕成了汽車圈内人士的集體記憶,汽車芯片擴產幾乎成為了全行業的共識。
但随着汽車整體需求放緩以及需要更多芯片的電動汽車銷量激增顯示出減弱的迹象,這可能不再足以支持高水平的芯片出貨量。
Clean Technica 網站在 11 月份曾發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 9 月,全球電動汽車(乘用車)銷量達到 129 萬輛,創下新的紀錄,同比增長 23%,而去年同期同比增幅為 51.7%。
可以看出,與去年同期相比,全球電動汽車需求明顯放緩,尤其是在歐美市場。
在這樣的背景下,處于上遊的芯片行業也感受到了壓力。不止 Mobileye 的預測悲觀,恩智浦半導體和安森美也在之前表達了類似的悲觀情緒。
恩智浦半導體 CEO Kurt Sievers 在 2023 年的第三季度财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公司正 " 有意減少汽車行業產品的出貨,以降低庫存膨脹的風險 "。
安森美半導體也在公布 2023 年第三季度業績時,預計将裁員 900 人并對該公司第四季度的營收給出了悲觀預期。其首席執行官 Hassane El-Khoury 更是在财報説明會上直言:" 我們開始看到一些疲軟的情況,歐洲 Tier 1 客户正在處理庫存,并且由于高利率,汽車需求的風險不斷增加。"
伴随着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種種變化,2024 年乃至未來的汽車芯片行業或許會進入更為激烈的戰場。
(本文首發钛媒體 App,作者|韓敬娴,編輯|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