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小米15突然降價1200元,有點刺激啊,歡迎閲讀。
在機圈摸爬滾打這麼多年。
機哥也算是發現了一個規律:
首發時價格上漲的產品,一般來説,它降價的速度也會來得比以往更加地快。
幅度呢,也往往會更加誇張。
尤其是今年這個,全行業開局就自帶一個「國補 Buff」的情況下。
去年底那些,剛剛迎來一波集體漲價的國產旗艦們。
現在的價格,普遍都出現了「首發用户看了就心跳加速」的情況。
包括這代賣得最火的小米 15 系列。
昨天也終于忍不住正式官宣——從 4 月 3 号開始,全版本價格下調。
官降 300 元起步,再加上國補和電商平台給的助力。
這價格吧,分分鍾就有點炸裂起來了。
包括像 K80、K80 Pro 等機型,最近也都或多或少地出現了一些價格下調。
話不多説,今天這篇,就帶大夥集中來盤點一下。
小米 15 系列
先從,本次觸發「永久調價」的小米 15 系列説起。
眾所周知。
這一代的小米 15 标準版在補齊短板的同時。
價格也從前一代的 3999 起,上探到了 4499 元起步。
剛開局的時候吧,很多機友都説——
手機是挺好的,但确實也有點貴。
好消息是,如今「太貴」這個問題,被修復了。
目前官網的最低入手價,是 3699 元,
但當我們把目光轉向某自營電商平台。
就會發現,3699,還不是最給力的。
喏,在官降 + 國補 + 平台降價一套組合拳打完後。
小米 15 的 12+256GB 版本,實際的跳水幅度已經來到了 1000 元,僅需 3499 元即可入手。
而且除了這個起步版外,其他的大内存版本,也是同理。
換句話説。
首發時你花 12+256GB 版本的錢,現在,直接可以拿下一台 16GB+1TB 的頂配版。
(首發 5499 買的八弟,此時已經哭暈在廁所。)
包括原先要比普通版再貴 200 塊的「亮銀版」。
現在也被調整到了和其他版本同價。
也就是,直接立減 1200 塊。
作為當前配置最為「水桶」的小屏旗艦。
有一説一。
小米 15 這個價格,我覺得還是有點給力的。
特别是,你拿它去對比隔壁果子的 iPhone 16 以及 iPhone 16e...
來到小米 15 Pro 這邊,因為本身價格更貴,這次官降的力度也就來得更大。
阿米給的永久優惠是 500 塊。
最終一套下來,起步價一下子就從 5299,幹到了 4299 元起。
又是一刀砍掉 1000 塊。
而原來無法享受國補的 16GB+1TB 頂配版呢。
這次也在調價後,徹底解決了這一問題。
以最初賣 6699 的亮銀頂配為例,現在狂降 1200,僅需 5499 元。
看到這個降價的幅度,誰不説一句炸裂啊 ...
而且按照目前這個進度。
感覺,15 Ultra 吃上國補也指日可待了。
接下來,再看看 K80 系列的調整。
REDMI K80 系列
作為本就主打性價比的系列。
K80 最近的降價幅度,你説很大吧。
那對比老大哥們動不動就一千起步那種,它肯定不算大。
但力道,其實還是有的。
其中,原價 2499 元起的最低配版本。
現在已經被幹到了 1954 元。
這個價格,能拿下骁龍 8 Gen 3+2K 直屏 + 超聲波指紋 +IP68+6500mAh 電池。
性價比這塊,屬實有點拼刺刀了。
有的機友,可能對它的大内存版本更感興趣。
那也别慌。
目前 16GB+1TB 頂配的 K80,再也不用 3599,也不用 2999。
只要,2899 元。
這個價格,已經快要和去年雙 11 的 K70 至尊版平價了。
然後是 K80 Pro。
早在前段時間,一加 Ace5 Pro 和 iQOO Neo10 Pro 價格跳水的時候。
機哥就有種預感,作為競品的 K80 Pro,肯定遲早也會加入的。
這不,現在果然開始了。
剛發布那會,這機子的起步價一度高達 3699 元。
你説它不值吧,配置倒也挺猛的。
骁龍 8 至尊版、6000mAh+120W+50W、小米 15 同款長焦、超聲波指紋 ...
但就是總有一種感覺—— 2000 多的它,才應該是真正的完全體。
然後現在,真的去到 2800 元出頭了。
只比 Ace5 Pro 貴三百了嗎?
有點意思。
REDMI K70 至尊版
再説到 K70 至尊版,作為一款已經發布接近 10 個月的產品。
據我觀察。
到現在,似乎依然有不少機友對它感興趣。
不過可能是已經清倉得差不多的原因。
目前它在售的多個内存版本已經出現缺貨。
僅 12+512GB 的貨源比較充足,價格為 2000 多一點點的樣子。
比同版本的 K80,便宜個 200 多塊的樣子吧。
兩者對比的話。
現階段的 K70 至尊版,性價比顯然沒有後者那麼炸裂。
但它更強的質感、更好看的外觀設計,也算是它的優勢。
真要上車的話,感覺也不是不行叭。
至于諸如 Civi4 Pro、Turbo4 這些機子。
雖説,這會它們的價格也都在國補後有所下調。
但考慮到它們的迭代作品也都即将上市。
我目前的看法是,暫時不太推薦入手。
最後關于以上這些機型的價格,機哥也整理成了一份表格——
看在我這麼貼心的份上。
右下角點個贊不過分吧?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