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一個簡單而絕妙的思維技巧,歡迎閲讀。
内容來源:本文為公眾号L 先生説(ID:lxianshengmiao)原創首發。筆記俠經授權發布,轉載請聯系原公号進行授權。
責編 | 若風
第 8209 篇深度好文:4227 字 | 11 分鍾閲讀
思維方式
在文章的最開頭,我想先問你一個問題:
你希望未來的你是什麼樣的?你希望未來的你比現在的你過得更好,還是過得更糟?
我想,應該沒有人會選擇後者吧?
盡管從客觀上説,未來的我們很可能會變得衰老,沒有現在如此充沛的精力和活力,但我們肯定不可能希望未來的自己過得非常落魄,而是希望能夠擁有更自由、更閒适、更舒服的生活。
再不濟,也要盡量保持現在的生活質量。讓自己擁有更多的資源,來抵消掉時間帶來的負面影響。
因此,這個問題看起來很荒謬:怎麼可能有人希望未來的自己過得更糟呢?
但更荒謬的是: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時候所做的,其實不是前者,而是後者。
我們正在不斷透支「未來的我」,來滿足「現在的我」的某些虛假的、微不足道的需求。
這可能是在我們所有犯過的錯誤裏面,最沒有必要的一種。
一、拖延症,透支未來的自己
一個最常見的例子,就是拖延。
我在書裏和許多文章裏都講過拖延。它可能有許多種模型、可以劃抽成許多分類,但所有這些模型和分類都具備一個共性:那就是「延遲痛苦」。
某些事情會帶來一定的收益,但同時也會帶來痛苦。我們不願意去面對這些痛苦,于是選擇把它們延後、推遲,把鍋甩給「未來的自己」,從而讓當下的自己能夠心安理得地避開痛苦,享受片刻的歡愉。
但關鍵在于:拖延是無法解決問題的。一個問題被你推遲了,它并不會自己消失,而是會堆積起來。這就會造成兩個結果:
1)随着時間推移,這個問題可能會惡化,會發生難以預料的變化,會帶來新的挑戰,從而變得比原先的問題更困難、更復雜。
2)從你把它推遲到真的去解決它的這個過程中,新的問題又會產生。你當然可以繼續推遲,但并不是所有問題都能無限推遲。于是,很容易使得許多問題堆積在一起,再也無法延後。
這就會導致:你原本可能只需要面對一個簡單的問題,但現在卻要面對一堆復雜的問題。
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誰呢?是我們自己。
正是因為我們心存僥幸,抱着不切實際的希望,才導致這樣的結果發生。
實際上,你還可以這樣想:命運其實已經眷顧了我們。為了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它貼心地提前給了我們警告,讓我們可以把問題扼殺在搖籃之中,從容地一件件去處理。
但我們是怎麼做的呢?我們辜負了它的好意,坐視問題產生而不去阻止和幹預,讓它一天天地發展壯大,最終只能由「未來的自己」去吞下苦果。
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得到了什麼呢?我們什麼都沒有得到。我們只是得到了暫時的麻痹,讓自己沉浸在「我暫時不用去面對這種痛苦」的虛假的欣慰之中。
并且很多時候,由于問題并沒有真正被解決,它依舊會懸在我們心上,不斷湧入我們的腦海,讓我們無法得到真正的放松和快樂。
這是一種真正的、毫無意義的買椟還珠。
二、拖延症的本質,僥幸心理
之所以我們會選擇延遲痛苦,基本都是出于這麼一種僥幸心理:
我把問題暫時推遲、延後,有沒有可能它就這樣消失了,不再需要我去處理了?
這種心理是人之常情,但遺憾的是,現實生活往往不會這麼理想。絕大多數問題随着時間推移,都只會變得更糟,鮮少有能夠自己消失、不需要你去面對的。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比如你想拒絕别人的請求,又説不出口,就這麼拖着。從表面上看,你避免了「明确的拒絕」所帶給你的難堪和痛苦,但實際上,這是最惹人厭煩的态度:
你沒有給出明确的表态,反而會不斷抬高對方的期望,讓對方始終無法決定下一步行動。
一方面,這會拉大期望和失望之間的落差;另一方面,這會讓對方把原本可以用來向别人求助的時間,浪費在等你的回復上面。
從結果來看,還不如果斷拒絕,這樣帶給雙方的痛苦都要小得多。
再比如:你有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想要實現,但總覺得自己還沒有準備好,沒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去實踐它,于是對自己説:
先等等,等我準備好了,等我有時間了,再去做……
但是,如果現在的你沒有時間、沒有準備好,你憑什麼認為「将來的你」就會有足夠的時間呢?每一階段的我們都會面臨每一階段的課題。
如果你把屬于當下這個階段的課題往後推遲,那麼只會造成兩個結果:要麼遺憾放棄,要麼草草完成,遠遠達不到自己的期望。
因此,一旦你明确地意識到這一點,你可能就會發現:拖延是毫無意義的。你一直在做的,其實是把「簡單模式」轉變成「困難模式」,并樂此不疲。
換句話説:你一直在做的,其實是在給「未來的自己」挖坑,給你自己增加麻煩。
同樣,簡單的道理:當下的我們相對于過去而言,其實也是「未來的自己」。也就是説: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也許有很多來源于什麼呢?來源于「過去的自己」的拖延。
不妨做這麼一個實驗:把近一段時間以來,困擾你的問題和壓力羅列出來,對它們逐一進行分析,看一看:這些問題和壓力,是因為「過去的自己」做錯了什麼事情,還是因為有什麼本該做的事情沒有去做?
你也許會發現,後者的數量,可能會遠遠超過前者。
心理學上有一個「後悔的時間模型」,指的就是這一點:從短期來看,我們會對「做錯的事情」感到痛苦和後悔,并想辦法去補救;但一旦把時間拉長,「沒做的事情」的痛苦和後悔程度,都會遠遠超過「做錯的事情」。
當然,造成這一點的原因是復雜的,但不可否認的是:造成「當下的我們」過得不快樂的元兇,很多時候也許并不是外界,而是我們自己。
既然你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為什麼要把這種錯誤繼續傳遞下去,讓未來的自己來買單呢?
三、沒有現在,就沒有未來
因此,一個簡單而有效的思維方式就是:當你想做出任何一個判斷和行動的時候,想一想:
我能做些什麼,為未來的自己提供幫助,而不是為他增添煩惱和困擾?
一旦你意識到這一點,意識到自己所有的選擇,其實都必須由「未來的自己」來進行兜底,你就會發現:與其拖延,不如一鼓作氣趕緊把事情搞定,這樣才能騰出更多的時間精力,為「未來的自己」減輕負擔,讓他可以去做更多有價值的事情。
不僅僅是拖延,許多障礙,一旦你把「現在的自己」跟「未來的自己」聯系起來,意識到:你當下的一切選擇,都會對未來的自己造成影響 —— 那麼,這些障礙很可能都會迎刃而解。
舉個例子:我在幾年前的一篇文章裏講到過:保持良好的睡眠,對預防阿爾茲海默病至關重要。許多研究發現,長期熬夜和較低的睡眠質量,可能是誘使阿爾茲海默病發病的最關鍵因素。
文章下面有許多讀者留言:之前看過許多講睡眠重要性的文章,一直沒放在心上;但看了今天這篇文章,我決定好好睡覺了,我可不想得阿爾茲海默病……
同樣,許多讀者告訴我:驅動他們堅持鍛煉的最主要動力是什麼呢?是他們不想自己年紀大了之後,變得大腹便便、體态臃腫、精神萎靡,而希望保持更好的身體狀态,好好享受生活。
就是這麼簡單。我們都不愚蠢,都不願意讓未來的自己為現在的自己買單。
很多時候,我們只是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而已,沒有能夠把「未來的我」跟「現在的我」聯系起來,而是在心理上把它們分開。
這其實是一種天生的傾向,也是每個人都會存在的毛病。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作「時間貼現」,指的就是這麼一種傾向:我們總會更加看重眼前的收益,而輕視長期的收益,對長期的收益「打折扣」,從而造成短視。
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在于:在遠古時代,我們的壽命比較短,我們能活到多遠的「未來」,對我們來説是不确定的。
因此,我們會傾向于對眼前的收益增加權重,對未來的收益降低權重,這才是更有利的生存策略。
但到了現代,我們的平均壽命已經遠遠超過我們的祖先,對我們來説,再活個幾十年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因此,這種策略就反而變成不利的策略了。
它會使得我們只顧眼前的利益而忽視了長期的耕耘,導致不利于未來的自己的生存。
四、做到 3 點,克服拖延症
所以,如果你想做些什麼來改變自己的生活,增加自己的行動力,更好地避免拖延和逃避 ——
那麼,一個性價比最高的方式就是:把「現在的我」跟「未來的我」整合起來,把他們視為同一個人,讓自己積極地為「未來的我」提供幫助、積累資源。
有三個小技巧,可以幫你更好地做到這一點。
1. 想象未來的生活
模糊是人生之路的阻礙,只有具體能夠消除不确定性。
試着抽出一些時間,想象未來的自己,想象你想要過上一種什麼樣的生活。住在什麼地方,交什麼樣的朋友,在周末和節假日做些什麼,去哪裏旅行、遊玩……
想象你會養成什麼樣的興趣愛好,會如何度過自己的每一天,讀什麼書,寫什麼文字,跟什麼人交談,撥弄什麼花草,如何回味自己的過去,當你跟暌違多年的老友相見時,又會如何感慨。
想象你的身體,把自己代入進去,想象你的身體和頭腦在多年後仍然保持敏捷、活力,想象你比現在擁有更多的閒暇,想象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你可以做多少事情。
這會為你提供充足的動力,讓你有更強的動力去解決當下的問題。
2. 培養實驗的心态
這是我踐行了許多年的心态。具體來説就是:把一切面臨的挑戰,都看作是一種幫自己提升經驗值的方式。
哪怕失敗了又怎麼樣,做得不好又怎麼樣,它影響的只是當下的我。咬咬牙堅持一段時間,也就過去了。但對「未來的我」而言,就又增加了一分經驗,可以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情境。
一旦你開始适應這種思維方式,你就不會覺得艱難了。因為一切讓你不舒服的事情,都可以看做是對未來的「未雨綢缪」。
一旦你能夠明确:你該為之負責的,不是「過去的我」,而是「未來的我」,你就可以用一種全新的心态,去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
3. 記錄自己的生命
每一個當下,都是曾經的未來。同樣,要想建立跟「未來的我」的聯系,一個有效的方式,就是把「過去的我」的每一個碎片和瞬間,整合成一個連貫的整體。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寫日記。它的意義在于:讓我們感受到自己的人生是連續的、完整的。「當下的我」不僅僅是當下這一瞬間的我,而是無數個「過去的我」的聚合。
當然,你不一定非要寫日記,你可以你的經歷和思考寫下來;你以用口述和錄音的形式記錄下來;可以通過表格記錄下來;甚至,如果你擅長畫畫,你還可以把自己的經歷和所見所聞畫下來。等等。
重點并不在于形式,而是在于「記錄」。
想辦法把生命中發生的事情,經歷的事情,產生的思考等等記錄下來,去挖掘和思考它們之間的聯系,把它們跟此時此刻發生的事情聯系起來,讓它們形成一個有因果、有關聯、有前後呼應的「故事」。
通過這種方式,把「過去的我」「當下的我」跟「未來的我」融合起來,使它們成為一個整體,讓自己清楚地知道:
每一個「我」都不是孤獨的,在漫長的時間長河裏,有着無數的「我」,可以為當下的我提供力量。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分享、點贊、在看,3 連